江苏经济如何跨越关口走向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3-05-25 21:45:1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深刻理解和认识这一重要论述,认真解决当前“攻关期”面对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加快实现江苏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转换,是当前江苏经济建设最重要的任务。

一、江苏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

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口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保持了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人均国民收入均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在看到骄人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江苏经济发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一是区域经济增长不平衡。目前苏北区域整体发展不充分,这不能仅仅归结于苏北地区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差异等原因,还有苏北地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滞后和缺乏龙头城市带动。2016年,苏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苏南的44.8%和51.8%。二是产业发展的结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创新能力和高端产业发展不充分。从总体上看,江苏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升,产业结构高端化水平不够。2017年广东创新能力排名首次跃居全国第一,打破了过去九年里江苏保持首位的格局,尤其在研发投入、技术转移以及创新载体培育方面翻番增长,值得密切关注。三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高质量实体经济供给不充分。实体经济占江苏经济总量的80%以上,是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根基和优势所在,但江苏制造业总体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低端,不但缺少高附加值的产品供给,世界知名品牌也不多。四是经济增长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绿色经济发展不充分,江苏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资源环境问题,在环境被污染的同时,资源约束也是一个突出问题。五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社会民生领域发展仍需加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新时代相适应的则是创新驱动的集约式经济发展方式和高质量经济发展。推进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就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这也是江苏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江苏经济需要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二五”以后,江苏经济增速已经从高速转向中高速,新形势下江苏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就是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动力转换,进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总体来说,近年来江苏经济增长方式正在逐步发生变化,尤其是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正在从数量依赖向质量提升转变。但是,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即没有“过关”,创新能力还没有成为可持续的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全要素生产率还不是效率源泉的主体,还没有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转换的关口跨越。根据个人测算,采用Moore值和产业结构年均变化值来衡量产业结构升級的速率。自1978年以来,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了显著的成果。1978—2014年,江苏省三大产业结构年均变化值为1.38%,向量夹角为51.32,向量夹角年均变化值达到1.47,产业结构升级速率整体处于较高的水平。但在2001年尤其是2008年以后,江苏产业结构趋于合理,需要依靠技术创新、要素需求调整等因素刺激产业结构变动,故产业结构升级空间缩小,升级速率有所下降。因此,江苏需要加快“攻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推进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跨越。

二、江苏经济跨越“攻关期”关口所需动力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报告为江苏未来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就是要发展实体经济。就实际情况看,目前江苏制造业规模连续八年位居全国第一,近三年增速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这个实际情况出发,发展先进制造业是重中之重,同时要注意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加快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因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产品性能的差异越来越小,产品之间的互补性、替代性不断提高,产品差异性战略带来的竞争优势已越来越难以维持,制造业的产业价值链的增值环节开始向服务环节转移。因此,新时期江苏要跨越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口,必须具备的两大关键引擎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一方面,必须在升级存量基础上大力发展高端制造业。从江苏的产业结构看,目前仍以传统产业为主,产业整体上仍处于全球产业链中低端,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繁重。2017年全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5117.44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2016年增长14.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2.7%。未来传统产业比重逐步降低的趋势是必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丢弃传统产业,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更多地挖掘规模优势,抓住物流端、资金端、研发设计端,做大附加值。尤其是要引导传统制造领域的民营企业,不断学习、不断吸收、不断迭代,要花大力气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此同时,要下决心上一批引领性的能代表未来的制造业。江苏有很多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堪称“隐形冠军”“小巨人”的配套企业,尤其在苏南地区非常多,但是缺乏引领世界的龙头企业、跨国企业。因此要在谋新改变上做足文章,以“大好高”的项目引领高端产业链的形成,逐步更新原有低层次的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跃迁升级。尤其是要关注“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提出的尖端、引领性的高端制造产业,大力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形成新制造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另一方面,必须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摆在重要位置。2017年江苏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43169.44亿元,比2016年增长8.2%。第三产业占江苏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0.3%,为2015年以来第三年实现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同时服务业内部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成为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体现。放眼未来,整个长三角的发展都以服务经济为主导驱动。当前,服务业既是经济发展增量的主要部分,又是转型升级的主要内容,2017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度超过61%,快于同期工业增速。

同时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趋势明显,有利于先进制造企业产品价值链的延伸发展,促进其经济增长方式从主要依靠资源投入向效率提升转变,促进江苏先进制造业的整体产业升级。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江苏要围绕产业融合这个核心,加快推进以现代化服务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三项重点工作:一是推进“补链强链”工作。补上生产性服务业的“缺链”,强化生产性服务“弱链”,发展以数字经济为主要内容,服务业主导的新经济、新金融、新科技、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二是推进“融合发展”工作。重点做到“三个推动”,即推动有条件的制造企业向服务型制造企业升级;推动从加工制造等环节加快向研发设计、品牌网络、供应链等环节延伸;推动传统消费品制造产业向时尚产业转变。三是推进“特色服务”工作,把全省有独特条件并且具备一定发展基础的特色金融、现代物流、旅游休闲、健康养生、文化创新、教育培训等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江苏经济跨越关口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对淡化工业经济增速,更加注重工业经济的效率。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改进考核方法手段,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建议逐渐淡化以GDP增速为考核指标,逐步转为以“亩产效益”为导向的考核,注重以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促进工业经济从传统向现代转型,加入更多现代经济元素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比如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现代元素,构筑江苏现代化的产业体系。紧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为重点,研究制定投资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政策体系、考核体系,取消总量考核,更加注重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交通投资、民间投资、生态环境投资。

理解“金山银山”理论涵义,推进江苏工业向绿色化转型。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要求的根本大纲,以工业节能减排为绿色发展的重要路径,以全面实施绿色制造为核心,创造性地在全省开展试点示范,为全国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成功经验。分区域有针对性地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在苏南地区,可以按照绿色空間合理、绿色经济发达、绿色环境优美、绿色人文繁荣、绿色制度创新的目标,打造成为现代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深度融合的绿色发展样板。在苏中和苏北地区,可以尝试将在绿色中振兴发展,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三大抓手”为重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产业在转移中绿色升级,防范过剩和落后产能跨地区转移。

牢铸实体经济基石,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江苏经济发展的核心能力主要在制造业上,在全省区域经济没有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背景下,发展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是江苏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的重要基石。在培育和发展先进制造业方面,坚持以智能化成为制造转型升级的主导方向。建议系统梳理江苏产业技术短板,比较分析产业发展优劣,围绕工业机器人、3D打印、智能终端、智能成套装备等智能产业,下大气力解决其核心技术和质量技术等问题,在高端装备制造、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等环节,组织开展重大技术攻关。

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引领江苏经济由“大”到“强”。实施先进制造业龙头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形成优势带动、梯度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企业集群。对于省里认定的制造业领军型龙头企业,在产业用地、品牌建设、技改支持、融资方式、企业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于规模成长型的龙头企业,加大精准化、个性化服务指导,破解要素制约,培养细分行业冠军。对于创新科技型的龙头企业,加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为抓手,激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力,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锻造现代企业家队伍,提高工人队伍素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既需要一批高质量的企业家,也需要一批高质量的现代产业工人队伍。一方面,强化对企业家的指导、培训和服务。建立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家制度,分类制订“商界精英”“明日之星”“创业能人”等专项培养计划,提供个性化、菜单式的培训服务;尝试建立政企交流制度。另一方面,建议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制订落实支持省内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的具体措施,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职业技术院校基本办学制度,全面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度,发挥职业技术院校的培养基地作用,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技能型产业工人。发挥企业主体的作用,鼓励大企业自主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建立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学习工作终身、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

(作者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江苏省金融研究院新金融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责任编辑:高 莉

推荐访问:江苏 高质量 关口 跨越 走向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