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对发散思维的培养

时间:2023-05-25 15:45:18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培养创新思维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趋势,创新思维的基础和关键是发散思维。本文从化学课堂实验教学案例、创设情境、摆脱思维定势、弱化标准答案和倡导学生勇于质疑等方面详细阐述,培养学生流畅、变通、独创、精进的发散思维。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发散思维

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实现学生的思维解放,充分发挥其潜能,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中心思想。古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科学结论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掌握这些结论的方法和推导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独立的思维能力和发展创造能力。“变则通,通则久”,国家发展、社会进步无不依赖变通。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思维[1]是新课改课堂教学目标之一,当下一线教师虽已达成共识,但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如何实施却存在诸多困惑。我就多年教学经验,以几个化学实验教学[2]案例谈谈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方法与途径。

一、创设情境,引导发散思维

实验是化学学习与研究的基础,化学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学生对化学实验充满了好奇与期待,创设实验情境,其过程直观而富有启发性,既能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又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原有的知识与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因情境发生冲突,意识中的矛盾必然激化,从而产生问题情境,教师立即顺势引导,就能实现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

如讲到《铝和铝合金》这堂课中的“铝热反应”时,针对以往学生对铝热反应发生原理总是理解不透的情况,我在课堂演示了这个实验,创设实验情境。在学生回答了实验现象之后,为培养学生的思维,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交流讨论:

(1)为什么要用镁条和氯酸钾?

(2)在没有二氧化锰存在的条件下,为什么氯酸钾可以迅速分解?

(3)镁条和氯酸钾都用完之后又是什么促使反应继续剧烈进行?

(4)这个实验能否说明铝比铁的金属性强吗?

(5)这个实验的原理可以应用于哪些方面?

(6)演示这个实验时还需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实验情境的创设活跃了课堂气氛,问题一个个提出,学生间的讨论和交流逐步展开。在讨论和交流过程中,教师充分掌握了学生的思维流程和错误因由。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点燃了学生发散思维的星星之火,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

二、打破常规,强化发散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社会。”[3]学习无止境,但已知的东西却会成为妨碍学习的最大障碍。考虑问题时存在的思维定式会成为绊脚石,阻碍新知识的吸收和新思维的发展。帮助学生突破思维常规和惯性,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是教师在教学中应当解决的问题。

如图一是实验中的一种常用装置,但对刚进入高中的学生来说,因受初中学习的影响,在其印象中看到此图就会得出“除杂”和“长进短出”等常规性结论甚至错误性结论。为打破学生思维常规,弱化思维定势,强化发散思维,通过学生探讨和交流之后得出以下结论:根据实验要求将装置“正放”和“倒放”,以及设置物质进出口方向,可将该装置用于排空气收集气体、排液体收集气体、气体除杂、测量气体体积等多方面,还有学生提出调整瓶内进出导管的长度,将装置放于冰水中,可用做气体的冷凝装置和防止气体倒吸的安全瓶等。

高中学生思维能力前期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培养,对问题的认识常会有出人意料的回答。实验教学中,教师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激励他们大胆想象,突破常规弱化思维定势,发展思维创新。实验装置的“一材多用”是实现创新发散思维的有效途径,可以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弱化标准,鼓励发散思维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受知识的限制,思维单一,加上教师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强调一些所谓的标准答案,当学生提出一些极具创造性的个性化答案时,充耳不闻或直接抹杀,定要“诱导”成标准答案方才罢手,结果造成学生思维的惯性,一条路走到黑,严重限制学生想象能力和发散思维。如何让学生不迷信“标准答案”,需要教师重视课堂开放性问题的设计[4],挖掘题目的“一题多解”,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提出不同的见解。

如讲到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时,依据学生所谓的“用手捂看气泡”的单一标准答案,先让学生探讨明确气体的泄漏必将导致装置内压强的变化,且气密性的检查就是要实现气体的泄漏由“不可见”转化成“可见”。而后,再由学生讨论气密性检查还有哪些方法?问题提出后,学生间立即展开热烈讨论,立即有学生说可把“加热法”改为“冷却法”,有学生说可以通过“看气泡”改为“看水柱”,有学生说可以用“注水法”,有学生说可用“充气法”或者“抽气法”,还有学生说可在装置接口处涂抹肥皂水用加热法看有无气泡,答案不一而足。对于他们所说的各种方法,均予以赞赏和肯定,学生思维得到发散,脸上充满掌握新知识的喜悦。

理所当然,创造性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因素,其思维能力非资优所独具,普通学生亦有,但固定单一的思维模式必定无法产生创造性思维。学生多向思维能力的提高,重在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提出一些开放性及无单一标准答案的问题,把握问题的关键,围绕问题多让学生思考和探讨,并对比得出多种实现方法。

四、勇于质疑,优化发散思维

“学贵有疑”,不迷信权威和书本,勇于接受挑战,勇于质疑和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小疑小进,大疑大进”,古今中外的成功事例不胜枚举。而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已经非常“适应”对书本知识的全盘接受,质疑能力的短缺导致问题意识和质疑精神得不到萌发,创新教育成为纸上谈兵,实现也就遥遥无期。

在实验教学中,当学生面对超出预期的实验现象产生疑问时,教师依据学生实际设置一些能引发学生质疑的问题,对个别敢于质疑的学生给予支持和肯定,再逐步引导得出正确结论,既能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又能培养创新意识,发展发散思维。

以上所述只是几个化学实验教学案例,要发挥最大功能,还要求各项要素综合运作,课堂中教师依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开放性问题,充分挖掘和精心创设情境,除教材安排的学生实验之外,还适当让学生分组实验,则学生创造性发散思维一定能在教师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石瑜.发散思维在中学化学实验复习中的运用.新西部,2012,32-33:167-168.

[2]杨明生,关强.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现状分析报告.化学教育,2012,1:57-59.

[3]彭正军.高职大学生自主创业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分析.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6),6:97-99.

[4]乌云,斯琴高娃.“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开放式教学模式探索.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9(23),9:7-9.

推荐访问:发散 实验教学 思维 培养 高中化学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