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疆、界:中国古代早期对于域界的表示

时间:2023-05-25 10:40:28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甲骨文、金文以及秦楚瓦文、简牍中所见的“封”(“夆”)乃是人工堆筑的土堆,其上或植有树木;“封”多沿着道路设置,用以表示其地域之归属;田地中的“封”则置立于田畔或阡道上,用于标识田地的归属。金文与秦楚简牍中所见的“疆”“畺”或“彊”,则是人为地划出的界线,它可以但并不必然表现为自然或人为的地理事物。“界”也是一种人为的划分,却有具体的自然或人为的地理事物作为标识;用于表示“界”的地理事物主要有关、垣、离、格、堑、封、刊、坞、虎落、天田、立石等人为的地理事物,以及山、川等自然地理事物。

关键词: 疆域;界线;标识;先秦;秦汉

一、“封”

九年卫鼎出土于陕西岐山县董家村。铭文记载裘卫用车和各种皮革同矩伯交换土地的经过,是一篇关于土地置换的记录。

隹九年正月既死霸(魄)庚辰,/王在周驹宫,各庙,眉敖者/为吏,见于王,王大(致)。矩取/眚车,、贲鞃、虎、徫,画/、(鞭)、(席),帛辔乘,金麃。/舍矩姜帛二两。乃舍裘卫林/里。,厥惟颜林,我舍颜/陈大马两,舍颜姒,舍/颜有寿商裘盠(幎)。矩/乃粦,令寿商,曰:/“顜,履付裘卫林里。”则乃/成夆四夆,颜小子具叀夆,寿/商□。舍盠冒□羝皮二,/皮二,业舃俑皮二,朏帛金一/反,厥吴鼓皮二。舍豦/□贲□鞃,东臣羔裘,颜下/皮二。受。卫小子家逆者其/剩,卫臣胐。卫用乍朕文/考宝鼎。卫其万年永宝用。/①

铭文大意是:在共王九年正月既死霸的庚辰日,王在周的驹宫。在太庙,眉敖的使者来朝见王,王举行衣裳之会。矩向裘卫取了省车,以及诸种马车上的用具和装饰。矩给予裘卫位于“林”中的里。矩于是和共同命令寿商,同去踏勘矩所交付给裘卫的里,在里堆起了作为疆界的土封。颜的小子都参与了堆封,寿商也从旁察看、指导。

寿商等受命交割里,是“履付”,即实地踏勘里的土地范围。“履”的本义是行走、践踏,在金文中一般作动词用。“履付”或有以步测量、之后交付之意。“履付”之后,寿商等乃“成夆四夆”,而颜的小子“具叀夆”。唐兰释此二句,作:“于是在四面堆起土垄为界,颜小子办理立垄”,并解释说:“原作‘封’,是把土堆起来作疆界……《小尔雅·广诂》:‘封,界也。’”②然寿商等既已在四面堆起了土垄,颜小子何以又要办理立垄?且“成夆四夆”前后两个“夆”显然并非同义,而“具叀夆”之“具”当作“完成”解;“叀”字则当为动词,唐先生盖解作“立”,而未作说明。按:“叀”字,当即甲骨文所见之“”(,)字,金文一般作“”,《说文》叀部作“”,古文作“”。徐中舒先生谓甲骨文字,“象纺砖上有线穗之形。”【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卷四,四川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第452页。】颇有启发。盖“叀”字本当像以线系石块之类重物。若然,则“叀夆”当即在“夆”上挂以线系石块之类,作为标识。然则,“叀峯”及“成夆”之“夆”就应当是土堆,而不会是一条长长的土垄。这样,寿商等“成夆四夆”,颜小子“具叀夆”,就是寿商等在里堆筑了一些土堆,而颜的小子在那些土堆上挂了石块之类,以表示其归属。

叀与邦、封相联系,在甲骨文中即有所见。《甲骨文合集》36530:

己酉,王卜,贞。余征三邦……叀令邑,弗每。不……亡……在大邑商。王曰:大吉。在九月,遘上甲□五牛。

叀令。【胡厚宣主编:《甲骨文合集释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801页。】

邦,或释作“丰”,同“封”。甲骨文中,封、邦、對三字大致通用,且不论。“叀令邑,弗每”,当解作征服了三邦(封)之后,在那里标志了“”的符号,任命了邑的首领或长官,却未加以训诲。这个邑,很可能就叫作“”邑。“叀令”,也是指命名邑、任命其首长。

那么,卫鼎铭文所谓“成夆四夆”,是不是在里的四周堆筑了一些“封”,其所包围起来的地域就是里呢?我们以为并非如此。著名的散氏盘铭文记眉、井二邑之疆界甚详。铭文曰:

用夨散邑,乃即散用田。眉:自瀗涉,以南至于大/沽,一封。以陟,二封,至于边柳。复涉瀗,陟雩、、、,/以西,封于城,木,封于刍逨,封于刍内。陟刍,/登于厂湶,封,,、陵、剛,,封于兽道,封于原道,/封于刍道。以东,封于东疆右。还,封于眉:道以南,/封于谹逨;道以西,至于,\[叀\](莫)“眉”。井邑田:自桹木道/左,至于井邑,封。道以东,一封;还,以西一封;陟刚,三/封。降,以南,封于同道;陟州刚,登,降棫,二封。夨人/有眉田鲜、且、微、武父、西宫、襄,豆人虞丂、录贞,师/氏右眚,小门人繇,原人虞艿,淮工虎孝、丰父,/人有、丂,凡十又五夫,正眉、夨舍散田。土/□□、马兽,人司工君、宰德父,散人小子眉/田戎、段父、父,之有司橐、州、焂从,凡散/有司十夫。隹王九月辰才乙卯,夨俾鲜、且、□、旅誓/曰:“我既付散氏田器,有爽实,余有散氏心贼,则爰/千罚千,传弃之。”鲜、且、□、旅则誓。乃俾西宫、襄、武父/誓曰:“我既付散氏湿田、田,余有爽变,爰千罚千。”/西宫、襄、武父则誓。厥为图夨王于豆新宫东廷。/厥左执史正中农。/

,小川琢释作“”,引《方言》:“,续也。”解作夨地与散邑相连。陈梦家释为“接”,谓夨地接壤于散邑,故租用其田而田之。【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上册,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345页。】夨、散二地接壤,二者之间围绕着土地问题发生了一些纠纷,乃共同划定了疆界,并将过程与结果铭于此盘。“封”字于铭文中凡十七见。陈梦家先生说:

(“封”)实乃《说文》卷二廾部奉(从手)所从而省手,象两手封(植)树之形……此铭“封于某地”之封为动词,“二封”“三封”之封为名词。古代封立田界,乃是在人工堆聚的土堆上更植以相宜的树木,以为标志,故封有聚土之义。《周礼大司徒》注“封,起土界也”;《周礼封人》序官注“聚土曰封,谓堳垺及小封彊也”;崔豹《古今注》曰“封疆画界者,封土为台以表示疆境也,画界者,于二封之间以为垺以画分界域也。”封土之上,树以树木。【陈梦家:《西周铜器断代》上册,第346页。】

推荐访问:中国古代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