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中国书画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时间:2023-05-24 19:50:26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书画研究从新中国成立伊始的起步与探索,到改革开放至2000年的拓展与进步,再至21世纪的多维与立体性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也存在继续深入研究的空间,值得学界共同努力。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书画研究

中国书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新中国成立70年来,学界前辈们始终躬耕不辍,致力于中国传统书画的历史研究与当代传承、弘扬及传播。遍览撰述,中国书画的研究溯源于20世纪2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方進入书画研究的实质进展阶段,其中在1991年至2000年的10年间出现了研究成果迭出的第一个高峰期。进入21世纪后,中国书画研究进入了学科交叉、内容拓展、方法多样、影响力也更为广泛的繁荣期。当然,在中国书画研究领域中仍有许多亟待挖掘的“金矿”,需要学界同人共同努力,以更好地通过艺术的语言与视觉的呈现来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一、起步与初探: 新中国成立初期(1949—1977)的萌芽

新中国成立初期,伴随着传统封建社会的终结以及战争的结束,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和培养各项人才的工作中,文化建设的话语体系也开始在艰难的探索中进行。

从数量上看,据不完全统计,新中国成立初期关于中国书画研究的专著有24本(包括港澳台)。其中,1949年至1959年间共出版6本,1960年至1969年间共出版7本,1970年至1977年间共出版11本。同时,这一时期CNKI中国期刊网上收录的关于中国书画研究的论文总数为20篇,其中1949年至1959年间4篇,1960年至1969年间13篇,1970年至1977年间3篇。以两组数据对比参考,著作出版与论文发表的频率基本一致,处于研究的萌发与探索期。

从内容上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近30年间,中国书画研究基本上集中在对古人作品的整理、近代名家书画的出版、流传书画目录的校注及书画作品真伪的鉴定上,尚属于传统文献学和艺术学科领域中书画研究的范畴及方法。与此同时,这一时期的书画研究还出现了颇具时代特点的现象:其一是“政治画像”明显,有毛主席诗词手稿的书法作品辑录,还有游击队或参战老战士的书画作品集出现;其二是农民画家呼之欲出,作为书画艺术的作者,农民的身份似乎更切合当时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背景。由上总述,新中国成立初期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书画研究也是处于初步的探索阶段,游离于书画作品搜集与创作的表层研究之中,但这些作品的搜集整理确实为下一个阶段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表1①)

二、拓展与进步:改革开放初期(1978—2000)的厚积薄发

20世纪80年代,受政治等时代背景的影响,中国书画研究虽未停滞但速度较慢。改革开放后,国家对学术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正如有学者指出,它“提供了全新的语境和广阔的空间”,中国书画研究实现了第一个飞越,尤其是在1990年至2000年间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主要可从以下数端以观之(表2②):

第一,书画研究的学术著作与论文迭出,数量成倍增长。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期间学界出版与此相关的著作有上千部,发表的论文(CNKI收录)共计1452篇。其中1990年至2000年共发表1238篇论文,占总篇数的85.26%。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论文数量逐年增长,从年均20篇增至百余篇。同时,研究内容也拓展得更为广泛,细分既包括山水画、古书画,也包括书画篆刻、鉴定、装裱等;既包括书画、书法艺术,也包括对书法家、收藏家的个案研究等,充分预示改革开放后思想解放、科学艺术繁荣的时代即将到来。

第二,书画研究的学术团体、研究刊物与出版机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故宫博物院、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及安徽、江苏、四川、辽宁、浙江、云南、青海等地的博物馆(院)、美术馆等机构开始在书画研究领域崭露头角,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等相继成立书画研究的相关团队,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央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上学、山东大学、辽宁大学等高校率先开始在书画研究中占得一席之地。同时,书画研究著作的出版机构也从新中国成立前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一家独大,到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州书画社、金陵书画社、上海书画出版社、河南美术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贵州美术出版社、文物出版社、湖南美术出版社等“百花齐放”。不仅如此,国外出版机构也开始聚焦中国书画研究,如新加坡的群新文化事业新加坡有限公司等。

自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末,中国书画研究历经了50年筚路蓝缕的探索发展,在研究著述、科研团队、理论内容等方面取得了比前期更为丰富的成果,并成为新世纪书画研究蓬勃发展、走向繁荣与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

三、多维与立体:21世纪书画研究(2001—2018)的繁荣

进入21世纪,国家非常重视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的发展,对书画研究的价值也是十分认可,在这种文化传播的氛围中,文化不断再创造并“增殖和繁衍出新的文化意义”。中国书画研究驶入蓬勃繁荣的井喷期,学界著述颇丰,难以详计。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设立于1991年,记录着我国社会科学领域学术研究的动态变化,是我国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标杆和研究指引。以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书画研究课题为例,可从中窥探21世纪学界书画研究的特点。

第一,关于书画研究的课题数量在21世纪快速增长。1991年至2018年,国家社科关于“书画”研究立项的总数共有165项,其中2000年之前,关于书画研究的立项有2项,仅占1.21%,2000年之后立项的有163项,比例为98.79%。在2000年以后,又可以2012年为分水岭:2001年至2011年的11年间,共立项34项,占所有立项项目的20.6%;但是在2012年至2018的7年间,关于书画研究的课题立项总数则为129项,占总立项数的78.19%。书画研究课题立项数在这一时期迅猛增长,一方面反映了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党中央对书画等代表的传统文化艺术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书画艺术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在新时期显得更为迫切,研究前景亦更为长远。(表3)

第二,书画的跨学科研究成为主要趋势,研究范围因此不断扩大。在2000年之后的立项课题中,书画研究已不仅集中在其原生态的文学艺术范围,更涉及考古、宗教、新闻学与传播学、体育学、教育学、管理学、党史与党建、语言学、图书馆、情报学与文献学等十多个学科领域。同时,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进入21世纪的十几年时间里逐渐蔓延。以年限为例,2001年仅涉及新闻学与传播学、哲学两个学科,2003年开始出现中国历史学科的项目,2004年出现中国文学,2005年立项中有民族问题研究,2007年涉及考古学、新闻学与传播学两项,2008年出现教育学,2010年项目扩及外国文学项目,2011年开始有宗教学,2012年增加图书馆学与情报学、艺术学、语言学、管理学4个学科,2017年增加党史与党建学科领域的项目④。尤其是艺术学领域的课题立项是从2012年才开始,但仅仅6年的时间其立项数量就已经出现成为书画研究之最的态势。(表4⑤)

伴随着跨学科的研究趋势,书画研究的方向日益多元化,研究内容也更为广泛。从史论视角来看,学界在对自六朝“以书入画”至明清“书画一事”的关系有了较为清晰的定位,项目涉及亦是丰富,有关于中国绘画史、墓室壁画史、宋元书画史、中国文人画史、西北古代书法教育史料、新闻漫画发展史的考察。从门类来看,有壁画、工笔画、岩画、题画、画报、国画、山水画、年画、洋画、漫画、动画、连环画、水陆画、建筑画、帛画、漆棺画、木版画、古代人物画、纸本画等,门类较为全面。以壁画为例,就有墓室壁画、石窟壁画、墓葬屏风式壁画、寺院壁画等多种,儒、释、道均有涉及。从研究时限来看,古今纵横,上溯汉代、魏晋十六朝、辽、金、西夏、唐、宋、元、明、清,至民国、解放战争时期,到囊括现当代的书画研究。从研究主题来看,既有包括对农民画、文人画等书画本体的研究,还有一些对比研究引起学界关注,有本土书画之间的对比,如“黑水城出土唐卡与敦煌壁画比较”“海峡两岸岩画比较”“敦煌汉、藏文术数书与武威西夏木版画的比较”等;有中外书画对比,如“韩国古代与中国关联题画诗”“法国现代诗歌与中国传统书画”。此外,不仅出现了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绘画的影响的研究,如“东亚传统审美文化对印象派时代西方绘画的影响”,还出现了国外视角对中国书画的看法研究,如“美国现代绘画诗中的中国物化文化改写审美研究”。同时,古为今用的价值在这一时期的书画研究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如“《山海经》图像类别与当代动画角色模型构建美学”等。诸如这些多元化的研究分子,都让21世纪的书画研究显得更为生动、丰富与立体。(表5)

第三,书画研究的地区分布更为广泛与平均,研究机构趋于多元化,从单一的出版机构转向高校为主、博物馆及出版社为辅。根据表5数据统计显示,从事书画研究的省份不仅集中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区域,也逐渐扩散至书画资源禀赋的聚集地,如湖南、甘肃、宁夏、四川、湖北、西藏、安徽等30个省、市、自治区。在研究立项课题的单位分布表中,高校占主要比例,出版社、考古研究所、博物馆、社科院等其他单位亦积极参与。其中有7个出版社各获得1项,有6个考古研究所和博物馆共计获得7项,各省、市社科院等共计获得6项,中央党校获得1项,5所高校各获4项(合计20项),9所高校各获3项(合计27项),15所高校各项2项(合计30项),65所高校各获1项(合计65项)。全国共113家高校等研究机构都有关于书画研究的重要进展与成果,一方面说明书画研究的影响在全国范围内不可小觑,另一方面也说明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自由、公平与公正。

第四,青年学者成为从事书画研究的中流砥柱,同时西部地区备受书画研究者的青睐。从表5中可看出,除一般项目蟾宫折桂、名列前茅外,青年项目占立项总数的21.47%,充分说明一批有着良好学术修养、眼界开阔的青年翘楚成为书画界研究的重要力量。其中,后期资助项有31项,所占比例接近18.79%,证明有一大批高质量的书画研究成果在这一期间诞生,如《中国古代题画诗发展流变研究》《敦煌布帛遗画所反映的净土信仰研究》《图像学视野下中国古代人物画的文学史》《汉墓壁画的宗教信仰与图像表现》《现代中國书画史研究》《董其昌引禅入书画研究》《中国新闻漫画发展史》等专著。西部项目也占得不少比例,一方面说明书画资源的集聚之地在书画研究中占有较大优势,另一方面也说明国家文化部门对西部地区文化、艺术发展的大力支持。此外,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在书画研究中的诞生,也预示着书画研究将走进一个新的时代。(表6)

四、结语:关于新时代书画研究的思考

回顾新中国成立的70年,书画研究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起步与初步发展,到改革开放后的厚积薄发,至21世纪后书画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成果可谓蔚为大观。新时代,书画研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仍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第一,书画研究的学科及理论体系建构需要进一步明确与探索。70年来,书画在研究理论上虽有较深入的探讨,如对哲学、美学等视角的解读,但书画本体的理论框架体系仍较为模糊,有待在统一的话语体系下进行建构,如史学、考古学、宗教学等视角下的书画研究各自应遵循何种原则?与其本体的联系何在?这些问题已有许多学者在思考“构建艺术史学科的几个问题”中明确提出,但仍尚未有较为一致性的认识。

第二,书画研究的地域性优势明显,但研究力度须进一步加强。从目前研究来看,甘肃(敦煌)、青海(热贡)、西藏、云南等地由于拥有较为丰富的书画资源,颇受学者青睐。事实上,中国历史悠久,每个地方都有着丰富的人文禀赋和独特的书画资源,因此书画研究必须从大处着手,从小处着眼,立足地方书画资源的深入爬梳、考证与分析,才能更好地覆盖中国书画的研究枝末,呈现中国书画的魅力。

第三,书画研究的跨学科融合研究亟待落地生根。书画研究在2000年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无论是学科视角的切入,还是研究方法的转换,都让书画从艺术学、文学走向了一个多元化的立体框架,以书法史为例,在新时期的研究方法上就呈现出“社会学方法论和本体论的两大模式”。但不可忽视的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画是一个长期积累、酝酿与发酵的艺术品。因此过去快速发展的18年里,跨学科的融合研究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略显浮躁和单薄,在新时代需要沉静下来,“坐得起冷板凳”,真正将跨学科研究从“两张皮”推向一个系统的生动整体。

推荐访问:展望 新中国成立 中国书画 回顾 周年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