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淮海经济区服务业创新高地

时间:2023-05-23 17:20:05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2012年开始,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了制造业。服务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之后,正在成为经济的主体。随着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相关劳动力的需求将会发生从量到质的转变,未来要靠服务业的发展带动增加就业。国家“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确定了37家试点区域,徐州是我省唯一试点。该市抓住这一重大发展机遇,围绕打造淮海经济区服务业创新高地的目标深化改革,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融合互动、双轮驱动发展,区域经济、商贸物流、金融服务、科教文化“四大中心”和现代服务业高地加快形成,服务经济发展潜力充分释放,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培育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新动能,也积累了丰富的试点经验。

2016年12月,徐州获批开展国家“十三五”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这是新时代徐州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对徐州加快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意义重大。徐州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统领全市经济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新体系的重大牵引性工程,纵深推进试点相关工作。

徐州何以脱颖而出

徐州能够脱颖而出,一方面体现了国家和江苏省对徐州的关心和支持,另一方面徐州作为老工业基地在加快服务业发展中也形成了一定的试点基础和优势条件。一是较为坚实的产业基础。徐州始终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服务业规模不断扩大、质效持续提升。2016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超2750亿元、同比增长9.1%,占GDP比重达47.4%,“三二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门类相对完善、结构相对合理的产业体系。二是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了生产力布局规划、支持现代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打造区域性现代服务业高地实施方案等文件,针对现代金融、服务外包等重点领域出台配套政策意见,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三是较为优越的发展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334”相对事权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构建“不见面审批”办事模式,推动投融资体制、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落地见效,实施“智慧徐州”“绿色徐州”“诚信徐州”等行动,服务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四是较为丰富的试点经验。先后获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物流标准化试点市、商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等国家级示范试点,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强力支撑。

积极探索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徐州模式”

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政策含金量高、领域覆盖面广、牵引带动性强。徐州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徐州模式”。

一是省市联动,凝聚合力。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徐州工作,出台支持徐州建设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意见,明确指出大力支持徐州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省发改委多次来徐调研指导,并在项目扶持资金安排、集聚示范区培育等方面给予了大力倾斜。徐州市委市政府将其列为全市深化改革“1号工程”,加强顶层设计,先后三次召开市委深改组会议专题研究,《试点方案》《年度重大改革事项计划》均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印发,并专题召开全市开展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

二是优化结构,重塑体系。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提出构建“333”现代服务业产业新體系,进一步增强服务业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试点以来,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三大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占服务业比重持续超50%以上,物流产业增长迅速,多层次金融体系加快成型。现代商贸、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三大生活性服务业稳步提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12%以上增长,增速领先全省和淮海经济区,一批生活性服务业项目相继竣工运营,商圈布局进一步优化。商务服务、平台经济、软件与服务外包等三大新兴服务业爆发式增长,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不断涌现,微软、IBM、甲骨文、华为等一批国内外知名IT和ICT企业竞相落子徐州。

三是以点带面,重点突破。聚焦双向开放、融合发展、优化布局、机制创新等重点领域,编排实施七大类15项年度重大改革事项推进计划。双向开放不断深化。电子口岸上线运行,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启动运营,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开通运行,国际邮件互换局兼交换站获批建设,徐州综合保税区等进入国家审批阶段。产业融合加速推进。徐工、协鑫等制造业企业深度推进主辅分离外包,延伸制造业服务化链条,转型服务型制造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电子商务“沙集模式”名扬全国;“信息+物流”的徐州智慧物流云平台启动建设。创新体系加快构建。规划建设徐州产业研究院、江苏淮海科技城、徐州科技创新谷、潘安湖科教创新区“一院一城一谷一区”等创新平台,加强与省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创新,深入推进引才计划,初步形成了“产业+高校+企业+平台+人才+金融+政策”的创新生态系统。金融改革多措并举。组建恒鑫金融租赁公司、联徐资产管理公司、淮海金融资产交易平台等金融平台,并不断拓展新业务。高标准规划建设徐州金融集聚区,创新制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积极争创金融支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验区。

四是健全制度,保驾护航。充分发挥全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对重大改革事项和改革创新举措,实行“月跟踪、季通报、半年督查、年度考评”,协调解决问题,督促工作落实。完善服务业联网直报平台,健全部门直报制度;创新主城区服务业统计监测调查体系,增加准规模以上企业统计内容。建立领导联系重点改革项目责任制,将各地、各部门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情况纳入绩效评价体系。

坚持统筹谋划求突破

一年来的改革虽然有了较大进展,但我市服务业发展仍面临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驱动、双向开放、融合发展等推动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的动力有待增强;与服务业快速发展相适应的市场准入、税收政策、多元治理等新机制有待完善;服务业与其它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还不高,有效提供中高端供给的能力还不足,产业功能布局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还不协调,区域现代服务业高地集聚辐射带动能力有待提升。

针对存在的问题,徐州市围绕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建设,紧紧把握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持统筹谋划服务业综合改革,以求试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立足先行先试,在扩大开放上求突破。抢抓“一带一路”机遇,抢抓国家新一轮扩大开放契机,积极争取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加大对外招商和合作力度,不断拓展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二是加强政策集成,在创新发展上求突破。实施更有力的人才招引政策、创新扶持政策,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全力打造淮海经济区服务业创新高地。三是补齐功能短板,在优化供给上求突破。立足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框架,加快推进徐州金融集聚区、会展中心、检验检测产业园等一批功能性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完善中心城市承载力。四是优化营商环境,在提升活力上求突破。持续推进“放管服”各项改革,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同时,加强社会信用、权益保障、公平竞争、市场监管、服务品牌和标准化建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作者系徐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推荐访问:经济区 高地 服务业 淮海 创新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