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的二胡

时间:2023-05-23 12:35:21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时尚流行的地方,太容易把许多东西当作垃圾丢掉。

这一回,父亲拿了一把二胡进城来。

父亲是不大进城的。我有事下乡,顺便把他老人家从官舟寨接了进城。父亲特意随身带了一把二胡。

我的家中,六楼的一个砖格子里,响起了悠扬的琴声。《二泉映月》《苏武牧羊》。乡土的东西,古朴的东西,在我这装修得现代的房子里流动起来。这种东西,比空气清新,比水悬浮,比鱼沉重。

我被浸泡着,像一个落水者,不由自主地缓缓漂流。

我是听着父亲的音乐长大的。偶有空闲,哪怕是再劳累了,他总要演奏几曲。口琴、二胡、凤凰琴、箫、笛子,让我像一只蝴蝶飞到了花园--宁静的月夜。泉水涌动,闪着银光,鱼鳞似的光。凉风轻拂,这是什么样的风啊,仿佛可以渗进任何物体。瞎子阿炳心中满是回忆,如泻在泉水上的月光。

西北大沙漠。使者苏武成了奴隶,他的悲愤、决心全装在心里,连话也不爱说了,只有白云知道他想说什么,只有羊群知道他想说什么。

--窗外的街中,挤满了太多的东西。汽车、人流、灰尘,还有附在灰尘上的沉重的欲望,夹在空气中的浮躁、车鸣、号鼓声、叫卖声、流行歌曲,还有许多不知名的声音也在参与着一场搏斗。临街的窗差不多被挤破,这么多东西,不管愿意不愿意接受,都往里灌,往里灌。二胡声被打碎,总难以重新组合。就算在感觉里,用上等的胶水去粘接,也是裂痕处处、伤痕累累。

父亲的手不那么顺畅了,似乎那弦极不好用,那弓极为陌生。而事实是这把二胡完完全全是他熟悉的伙伴。父亲突然一声叹息,什么也不说,把二胡搁在一边。我家的二胡曲稀少起来。

我怕父亲寂寞,便介绍他与小区里的一个腰鼓队认识,想让他为腰鼓队表演节目时拉二胡。父亲跟我去了,当场拉了几曲,腰鼓队表示了欢迎,也七嘴八舌地发表了意见,具体说了什么我没在意。回到家里,我问父亲怎么样。父亲说,怕合不来。我奇怪,还未正式合作怎么合不来,父亲说,她们的要求与我的理解不一样。我家的二胡曲更加稀少了。而我的父亲总有点不自在,老想回官舟寨去。

不知为什么,我忽然感到二胡是一种流浪的乐器。瞎子阿炳的形象从脑海里跳出来了,街上卖唱人的形象跳出来了。

不知为什么,我忽然感到父亲的二胡也有一种流浪的感觉,父亲也有一种流浪的感觉。

时尚流行的地方,太容易把许多东西当作垃圾丢掉。在城里,还可以吃的东西,还可以穿的东西,都逃不脱这样的命运,其实一切都是这样的遭遇,包括一些精神和文化。"敝帚自珍"在城里是一个消亡的词语,没有人看它一眼,也没有人提起它。

在城里,别说父亲这样一点也不时尚的农民,就是我这个已经在城里生活了十多年的乡里人,仍然没有被城市完全接受,自己也仍然没有完全融入城市。我常常有这样的感觉:"走进这座城市/影子被车灯/逐渐推后/然后消失在黑夜/呼吸进去的灰尘/在肺部定居/情感的深处/肿痛起来"这是我内心深深的隐痛,而且总不能愈合,因为常常为城里的东西所创伤。

父亲望着窗外。目光凝重。窗外直线距离五百米的地方就是一座山,那里有一片绿色,绿色上氲氤着烟雾,令人心绪悠悠,似乎有风吹来,似乎有鸟音吹来。可是,它们就是触不到父亲,也触不到父亲的二胡。二胡落了些许灰尘,平添了许多沧桑感和忧伤感。父亲久久伫立窗前,站得那样持久、那样执着。他是不是像一只误入高楼森林的喜鹊,迷途之后要好好辨清逃出去的路?

二胡呢?沉默,沉默,还是沉默。

小时候,我总能在父亲一曲终了搁下二胡之后,望着二胡,听出袅袅余音来,似乎那二胡还在轻唱不止。

现在,望着二胡,见它只是一根枯竹,了无生机;只是一个才尽的江郎,再无所言。

我知道,留住父亲,留住二胡,已经不可能。父亲和他的二胡要回到官舟寨去。那里有山,有水,有树,有鸟,有风,有雨,有星,有月,有熟悉的乡亲和习惯的乡村生活。

把父亲送上汽车,我看到父亲和他的二胡夹在乡人与各种货物之中。

我自言自语地说:等他们回到官舟寨,就回到家里了;等他们回到官舟寨,就回到家了。

选自《中华散文》2004年第4期

视角

本文以"父亲和二胡进城--感到不适--父亲和二胡离开"为线索,通过来自农村的父亲和传统乐器二胡在现代都市里的不适应,表达出传统文明在现代化进程的冲击下所面临的尴尬境遇。作者用抒情的语言,将二胡悠扬的曲调在喧嚣、嘈杂的都市中奏响,既奏出了二胡古朴、忧伤的气质,也流露出二胡与现代时尚的不和谐之音。声音透过文字,传达出一个"已经在城里生活了十多年的乡里人"面临现代化选择时的困顿与感伤。

文章用对比的方式展现了乡土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的矛盾冲突。文章开篇就写古朴的二胡声在现代化的家居中奏响,给人以不和谐的视觉冲击;接着通过《二泉映月》《苏武牧羊》两首极具代表性的二胡曲与窗外的车鸣、叫卖声和流行歌曲的"搏斗",给人以不和谐的听觉冲击;接下来通过父亲和从乡下带来的二胡与城里的腰鼓队的"合不来",再次将乡土与现代的矛盾激化;最后将我小时候眼中的二胡与现在眼中的二胡作对比。在层层对比之中传达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冲突的深刻内涵。(王鑫鑫)

资料

[作者简介]

杨汉立,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侗族文学分会副秘书长。

[相关链接]

《二泉映月》

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的代表作。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

《苏武牧羊》

《苏武牧羊》的歌曲内容取自古代历史故事:汉武帝时,中郎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因不屈于匈奴贵族的威胁利诱而受尽折磨,匈奴使其牧羊19年,表现了苏武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

瞎子阿炳

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他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留存有《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等经典曲目。

阅读思考

1. 试分析"二胡声被打碎"(文章第八自然段)所包含的两层含义。

2. 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说二胡是一种"流浪"的乐器。流浪的二胡代表着什么?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纵深阅读

1.《山中避雨·丰子恺散文精选》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丰子恺著

2.《听者有心》 三联书店 李皖著

推荐访问:流浪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