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巫术与其文学间的关系浅析

时间:2023-05-23 08:55:19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在我国多数少数民族聚集区巫术一度盛行,巫术作为宗教原始的起源,同时也是文学的起源,巫术影响了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文学的发展也使得古老的巫术历经千年而不衰,二者之间相互关联,共同创造了少数民族灿烂的文化。

关键词:少数民族;巫术;文学

Abstract: Witchcraft once prevailed in most ethnic minority areas in China. Witchcraft, as the origin of religion, is also the origin of literature.Witchcraft has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minority litera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has also made the ancient witchcraft endur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y are interrelated with each other and jointly create the splendid culture of minority nationalities.

Key words: ethnic minorities; witchcraft; literature.

巫术是我国少数民族普遍存在的原始宗教形式,当代少数民族文化中仍然能清楚地发现它的影响和存在[1]。《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给巫术下的定义是:“巫术是指据说可以动员非人力所及的神秘外力以影响人间事物或自然事物的仪式或活动。这些行为由术士进行,包括法器的使用,咒语的念诵,有时只其中一项,有时两项都有。”很多原始文化艺术的具体创造是由巫师表演、制作、描绘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巫术就是人类音乐、舞蹈以至诗歌的源头。祈祷词诵唱起来往往朗朗上口,语气庄重,语词精美,音韵和谐,妙语连篇,它熔铸了祈祷者对语言美和音乐美的自动追求,最早的诗、歌,都可能起源于宗教祈祷仪式和巫术仪式[2]。少数民族文學文本中,有不少涉及巫术巫师等具有“巫”文化色彩的叙事文学文本,如沈从文的《神巫之爱》、《月下小景》,阿来的《空山》,叶梅的《撒忧的龙船河》,等等[3]。

国外学者对中国巫文化的研究范围较广,他们用巫文化观照中国古代文学,如藤野岩友以巫文化的视野研究中国先秦时期的文学,他以上古之巫俗研究以《楚辞》为主的先秦文学作品(甚至包括后代作品),并专门画了巫系文学表。英国汉学家韦利则直接把《九歌》当做了研究古代巫术的文献。还有学者以巫文化的视野考察中国古代典籍,如袁珂《<山海经>盖古之巫书试探》,王振复的《巫术:<周易>的文化智慧》等[4]。

由此可见,巫术与文学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研究巫术可以探知中国古代文学、古代典籍的发展脉络,而通过研究相关文学作品又可以了解巫术的渊源。

本文拟从以下诸方面对少数民族巫术与其文学间的相互关系作以下概述。

一、巫术文化在口承史诗中遗存、传播

中国北方萨满教与中国南方民族的巫文化汇合成流,长期成为中国少数民族的信仰,每个民族对萨满称谓不尽相同,南方民族巫师的称谓也有很大差异,如彝族称之为“毕摩”,纳西族称之为“东巴”,哈尼族称为“贝玛”,壮族称为“师公”等。萨满神话、萨满神歌、氏族英雄传说、族群创世史诗、英雄史诗等,均通过萨满在祭礼仪式上的演述传承至今。萨满观念在中国少数民族民众之中根深蒂固集中体现在他们的口头史诗演唱活动里,中国目前的口承史诗约300多部,北方民族以英雄史诗为多数,南方民族则以创世史诗为主。中国南方民族的史诗演唱者,大多数是巫师,口承史诗的演唱活动具有神圣性,在南方民族,只有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仪式上,由祭司、巫师演唱史诗,平民是不允许演唱的。纳西族的《创世纪》是在祭天仪式上由祭司东巴演唱。萨满观念得以较为完整保存,主要得益于我国少数民族口承史诗的演唱活动,同时,这些大量“活态”的口传古老资料,对于萨满文化研究、对于原始思维研究,弥足珍贵[5]。

二、巫文化对文学审美的影响

巫术信仰是与原始理性审美心理(审美意识)互渗的又一形态和对象,巫术对人类审美心理的影响是绝对的[2]。文学的创始开始于殷商社会的口头歌谣,卜辞巫术文学与神话传说是上古时期的重要文化史料,战国后期的《楚辞》洋溢着炽烈的情感与审美的情调。刘大杰认为如果把卜辞看作是巫术文学,那么《颂》诗中的舞曲祭歌正是从巫术的行为转变为宗教仪式的作品。而且,《颂》这种文学作品,在文学史上是要看作为中国诗歌与戏曲的共同源流了[6]。在原始宗教没有与政治出现关联时,依附于原始宗教产生的文学艺术可称为巫术文学艺术。那个时代的原始宗教也有强烈的功利目的性,但由于那个时代的原始,他们认为是最美的东西献给神灵,所以,伴随这种宗教情感产生的巫术文学艺术虽不是纯粹的审美艺术,却又包含着众多的审美因素[7]。

三、巫术思维对文学空间形式的影响

从逻辑的推导来看,巫术思维、口传文学、仪式等可能会导致一些少数民族小说的空间形式具有特殊性,土家族有语言无文字,土家族的文化传承在很大程度依赖于梯玛,这从流传下来的梯玛神歌中可以看出,所以,受巫术思维影响下的文学的空间形式可能具有其特殊性[1]。

四、巫文化对民族文学文本叙事的影响

巫文化对民族文学文本叙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至少两个方面:第一,潜在的巫术思维方式:民间文化走向作家叙事的重要纽带。巫术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影响着民族文学叙事,民族记忆强化了巫术思维,它也存在于作家的构思里。巫术思维在叙事过程中更接近原始的意象、远古意象。远古意象是作家的灵感所在和全部写作的最初出发地。第二,显在的文化结构:巫文化作为一种文化事件影响叙事及其意义的生成。巫文化的历史流向是从中心到边缘,为巫文化与文学尤其是民族文学结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从巫文化入手对这类文学文本进行叙事分析为民族文学叙事理论建设提供了新思路:第一:新的叙事理论模式。巫文化参与了民族文学叙事文本的建构,并对叙事文本的意义生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巫文化在叙事文本中的存在已突破了传统叙事理论精心结构的理论范畴,成了当代叙事理论难以解读的症结。通过民族文本的巫文化叙事研究校验和扩充叙事学理论范畴[3]。

五、巫术与神话关系探讨

从渊源上说,巫术应是早于神话的。神话是一种原始的语言艺术,起源于对原始巫术所涉及到的种种仪式和行为的模仿和叙述;巫术与神话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共存的,但巫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亡,神话将前者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和信息保存下来并流传;巫术与神话的结合点在于两者都涉及到“人类的共同基本生存需要”,即表达的都是人类在远古时期的真实生活状态以及面临的具体挑战等问题。当巫术逐渐消失后,神话以及后来的文学就将人类这种控制和支配自然的欲望继承和延续下来。既然宗教在历史演变中成为了原始巫术的继承者,那么作为反映宗教基本观念的宗教文学的兴起,并逐渐代替作为“巫术时代文学”的神话,就势在必然了。神话退出历史舞台,让位于逐渐兴起的文学,特别是早期小说[8]。

六、巫术对文学治疗功能的影响

巫术神圣治疗是文学的人类学治疗原理。一是史前社会中萨满、巫医等法术性仪式表演就是文学滋生的土壤和温床。中国初期文字中映射的口传文化和早期文学《楚辞》等,表现了巫者和疗伤及文学是相互交合融汇在一起的。文学治疗功能在巫术仪式、神话研究等口头文学形式中发现并获得理论提升和迁移。二是人类学研究对象巫术仪式活动治疗与文学治疗的同构和迁移。三是文学神圣治疗的生理身体性原理。人类学巫术文学发生的神圣治疗,使得这一话题研究偏向于文学与创作主体的关系。文学产生的很重要的一个动因始源于人类的治疗需求。人类学视角中,神话与文学同构,对于原初的文学形态神话的研究就是迫近根源去研究文学的方式。文学治疗的原理探究自然包括了神话—文学维度。主要可以从原型和想象两方面概括[9]。

综上所述,巫术与文学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巫术不仅是文学的起源,更对文学的构思、对文学的功能、对文学审美乃至文学形式的发展都有深刻的启发,同时,在文学作品中也会涉及到巫术文化,通过研究民族文学文本可以对研究相关巫文化的发展有一定的辅益作用。如苗族巫词穷及远古,贯通至今,它集神话、传说、故事、诗歌于一体,是巫术文化中最值得研究的内容,苗族椎牛巫经可称得上是一部生动的“苗族史诗”。苗族巫术与原始戏剧相结合集中体现于“还傩愿”活动中,“还傩愿”可以说是一种“巫剧”[10]。总之,巫术对文学有着深刻的影响,而文学的发展对巫术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傅钱余.少数民族小说研究的空间维度刍议[J].天府新论,2011,(5):133-137.

[2]张佐邦.巫术对人类审美心理的影响—以中国西南少数民族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0(2):66-73.

[3]曾斌.巫文化与民族文学叙事[J].文学与文化,2011,(3):127-129.

[4]杜鹃.中古时期西南地区的巫鬼文化[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9.

[5]郎樱.萨满与口承文化—萨满文化在口承史诗中的遗存[J].学术探索,2006,(3):85-90.

[6]苏振宏.艺术—审美视阈中的北宋道教与文学[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2.

[7]张亚新.《楚辞》、《诗经》不同艺术性质的宗教阐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2):91-94.

[8]苟波.道教神仙传记的神话思维探讨[J].道教研究,2012,(4):31-38.

[9]崔荣艳.文学治疗研究述评[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5.

[10]张卫华.浅析湘西苗族巫术文化的特性[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4,15(2):43-45.

作者简介:苏换着(1990-),女,河南濮阳人,大理大学民族学专业2016级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宗教,研究领域大理白族地区家族与佛教。

推荐访问:巫术 浅析 少数民族 关系 文学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