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科学发展观信息产业要处理好十大关系

时间:2023-05-22 21:10:11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在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框架下,产业部门应努力实践新的科学发展观,正确把握和解决好当前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十大关系,明确重点和对症下药,为产业发展消除制约因素和优化环境,创造发展条件,以建设电子强国为目标,进一步推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全面、协调、快速和可持续发展。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的飞跃。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按照实践新的科学发展观要求,保持产业的全面、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当前全行业的主旋律。近来,国家领导人适时提出建设“电子强国”的战略目标,为未来十几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实现电子信息产业做大做强,加快推进“电子强国”建设,必须首先正确把握和解决好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存在的十大关系。

电子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工业化的关系

从世界范围来看,信息化是在工业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信息化可以带动工业化;反过来,工业化能够进一步促进信息化,二者存在着互动关系,既有促进作用,又可相互制约。从我国历史和现状来看,我国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又在进行信息化的推进和建设,二者不是分阶段完成的关系,而是旨在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通过工业化进一步促进信息化,实现二者的共同发展。

电子信息产业与信息化和工业化是紧密结合、彼此依赖的。工业化的推进可以继续提高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技术和工艺水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又能进一步促进工业化;电子信息技术是信息化的工具和支撑,提供电子信息产品、信息设备等基础设施。信息化则可以为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和产品创造市场需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又能为我国信息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物质产品,是信息化的基础。

自1993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行业倡导和直接推动了著名的“金”字号工程,加快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整体进程,可见,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原动力。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本身是工业的一部分,电子信息技术渗透到工业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微电子技术、数控技术、计算机集成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工业化精度和效率,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转换器,是拉动工业化的引擎。

电子信息技术与电子信息产品市场的关系

从理论上讲,技术与市场是产业发展的两个车轮,二者共同驱动产业发展。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假如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可,无法有效刺激需求,就不能培育起一个新兴的产业;而如果没有了持续创新的技术支持,市场也将停滞不前,迟早会走向萎靡。但在实际经济中,不同的国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或者一国在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对两者的选择一般会有所侧重。

从二者之间的关系来看,技术创新可以培育市场需求。电子信息产业一般首先是技术驱动型产业,因为信息技术创新周期不断缩短,产品创新速度快于市场需求变化,所以,符合时代特色和市场需求的技术创新可以创造需求。如微电子产业就是技术驱动比较典型的产业,每一次芯片技术的变革都能创造新的需求。当然技术创新也不是一定都能形成市场需求,有些技术创新不被市场接受,也形不成产业。反过来,市场需求也可以进一步推动技术创新,最明显的是人们需求观念转变时期或者一些疾病、灾害发生时,都会加快促进一些新技术的发明。

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历史来看,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与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在这种形势下,基于我国蕴藏着巨大市场需求,国家开始了大规模引入国外技术的进程,通过引进、消化、模仿和学习吸收,推动了我国信息技术的创新。可以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主要是依靠市场驱动的,特别是我国手机产业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市场需求驱动的作用非常明显。比较典型的还有小灵通的成功发展就是迎合市场需求的结果:移动电话较高的资费标准让许多用户望而却步,小灵通的出现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虽然小灵通并不是一项先进的技术,但它充分考虑到市场的需求,在方便老百姓随时随地拨打电话的同时,也为电信部门挖掘设备潜力、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开辟了途径。

因此,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技术与市场相辅相成,应发挥二者的互动效应,形成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和自增强机制,在产业不同发展阶段,或者是不同的行业、产品投入中有所侧重。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资本运动的范围不断扩大,企业可以按市场规律的内在要求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又使得企业的控制边界扩大,进一步出现了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局面。在这种趋势下,需要利用两种资源、协调两个市场,积极开展国际化,增强企业国际化管理能力和控制力。

我国的电子信息产业首先要依托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的市场延伸,200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1.88万亿元,其中出口1421亿美元(11752亿元),占销售收入的62.5%。产业国际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国际市场风险增加,也使得影响产业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因此,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需要进一步加快与传统行业的渗透与融合,开发新的应用领域,以应用促发展,不断开拓国内市场,同时也可以降低依赖国际市场的风险。

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的发展需要按照市场自身的规律(看不见的手)调配资源和引导企业的要素流动,才是最有效率的,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弥补市场失灵。电子信息产业是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而且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产品周期不断缩短,企业需要开发哪种技术和产品,完全要以市场为导向。电子信息产业同时又是战略性产业,在技术扩散、国家安全等方面,需要政府实行战略的制定和管理;电子信息技术又具有明显的溢出效应,即正外部性,因此在信息技术基础研究或公共产品的研发上面也需要政府的投入,同时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搭建基础平台,这样就有利于所有企业进行技术、信息和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全社会的效率。

当前,政府部门需要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依法行政,求真务实,切实转变职能,在产业发展中不越位、不缺位,作好宏观调控和行业发展信息引导,加强市场监管,保持市场健康运行,立足于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总之,我国要从国情出发,同时借鉴日本、韩国等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国家的经验,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幼稚产业,如软件和集成电路等,政府要重点扶持;对于处于成熟期的产业,重点发挥市场的推动作用,政府要以引导为主,通过政策组合对市场进行有选择的干预,在政府与市场之间建立一个有效的“平衡点”,形成一种有效的互动作用机制。

电子信息产业做大与做强的关系

做大做强是当前我国电子信息发展的主题。20多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产销规模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100亿元增长到2003年底接近20000亿元,初步实现了从新兴产业到支柱产业的飞跃。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扩大主要是外资企业转移效应带来的,外资企业占销售收入的50%以上,出口的80%以上,特别是独资企业我国对其几乎没有控制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还远远够不上“强”。从生产上看,2003年电子信息全行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和软件业)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92亿元,工业增加值4000亿元,增加值率为20.8%(美国为40%左右)。从市场销售来看,2003年销售收入达到18800亿元,同比增长34%;但利润总额仅有700亿元,同比增长16.7%,增长速度远远低于销售收入增长速度,且销售利润率只有3.72%,比上年降低0.6百分点,为1995年以来的最低点。

从微观主体层面来看,我国电子信息行业龙头企业在规模与影响方面与国际跨国公司差距很大。2003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企业数量达到17506家,电子信息百强企业前10名营业收入3569亿元,仅占全行业总收入的19%,而美国IBM、HP、DELL、INTEL等前10家大企业占本国电子产业营业收入的比重达60%以上。

特别是在技术领域,本土企业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专利、标准主要由外国跨国公司掌握,导致我国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多数从事组装加工等价值链低端环节的生产活动,产业规模虽大但利润率很低,形成所谓的“大而不强”。当前,我国已成为门类相对齐全的电子信息生产大国,今后要在技术、标准等方面形成突破,对国际电子信息产品市场具有控制力和影响力,实现做大、做强。

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现在国际企业之间由过去单纯的竞争关系变为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关系。对话代替对抗,在竞争的基础上彼此合作。因为现代技术开发需要资金投入巨大,产品创新周期缩短,单个企业无力承担风险,只有建立合作联盟或合作伙伴,共同合作开发新技术,才能共享技术,共同承担风险,华为在自主开发的基础上,广结战略联盟,与世界一流跨国公司展开平等合作,与爱立信、北电、NEC、西门子共同缔造了CPRI联盟,使整个无线产业得以受益;与德国INFINEON合作开发低成本的WCDMA手机平台;与西门子组建合资公司,专注于TD-SCDMA,推动TD-SCDMA的产业化,在谋求客户、合作伙伴和自身“三赢”的同时增强了自己的竞争力。

整机和基础元器件的关系

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以OEM、ODM加工制造为主,因而主要是整机在产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我国基础电子元器件市场的供需矛盾仍然比较明显,突出表现为产品供给与整机需求之间的脱节。一方面,我国很多领域的电子整机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并大量出口。另一方面,我国也是全球最主要的电子元器件产品进口国之一。2003年,我国计算机整机产品(包括笔记本电脑和台式PC)出口135.2亿美元,彩电出口25.6亿美元,DVD出口37.6亿美元,分别占全球市场30%、40%和60%。但是,以集成电路为主的电子器件进口高达527亿美元(其中集成电路进口额为401.6亿美元,占我国电子信息产品总进口的30.4%),占国内需求的90%以上,器件外贸逆差达到417亿美元;电子仪器设备进口91亿美元,逆差32亿美元;电子材料进口22.86亿美元,逆差19.19亿美元。

形成这种局面一方面是因为国产电子元器件产品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不高的中低端领域,大量新型电子元器件只能依靠进口;另一方面,我国电子元器件企业与整机企业不能进行深层次合作,导致元器件企业信息不灵,明显滞后于整机配套需求,造成了我国通用元器件生产能力过剩,而整机生产所需的新型元器件却很难满足的被动局面,例如手机和便携计算机等产品,生产配套所需元器件一半以上需要进口。另外,价格、渠道、服务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电子元器件产品稳定进入整机配套体系。

整机与基础元器器件产品不对称制约了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特别是集成电路等新型元器器件依赖进口使我国加大了成本,产业利润大多被上游厂商所攫取,导致我国企业多从事附加值很低的组装加工,削弱了产业的竞争力,给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挑战。我国信息化建设及整机产业的发展壮大为集成电路等基础元器器件创造了巨大需求,所以,今后要继续坚持以整机带动元器器件发展的思路,集中有限目标,选择重点突破,如中星微电子等近几年初步成功地实现了对数字多媒体芯片的开发及产业化。本土元器件厂商要积极和整机厂商联合或结盟,把自身加入到产业供应链体系中。近来外国上游元器件厂商纷纷与我国整机厂商结盟,如TI结盟长虹重点开发DLP光显背投,华为与英飞凌合作开发低成本的WCDMA手机平台等。

电子信息产业与“三网融合”、“三电一体”

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已从过去单一的电子产品制造业转变为物质生产与知识生产、装备制造与系统集成、硬件制造与软件制造、工业生产与信息服务相结合的现代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发展也需要软件驱动,需要现代信息服务业提供支撑。同时,我国过去重硬件、轻软件使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收入规模17200亿元,软件及系统集成1600亿元,二者之比大约为9:1,结构严重不合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电子信息产业将融入“新三业”,即有线电视网、通信网和因特网之间融合形成的信息传输业,计算机、通信和家电产品“三电一体”的多媒体信息显示终端产业以及信息资源开发、信息内容、咨询服务在内的信息服务业。因此,电子信息产业部门要努力实践新的科学发展观、大局观,大力发展集成电路和软件等核心驱动性产业,促进“新三业”的融合与协调发展。

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的关系

改革开放25年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了大发展,加工贸易功不可没。基于劳动力优势和改革开放政策,首先在珠三角开展以来料、进料加工为主的补偿贸易,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开辟了道路,同时技术引进使我国企业制造加工能力不断提高。这些主要是工业化大生产模式,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生产。

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企业技术不断积累,生产工艺得到改良,技术创新和扩散使整个产业素质不断提高。技术分工和专业化生产,对技术要求提高,产业素质提升,促进部分企业逐步转向技术密集型。可见,我国发展劳动密集型的电子产品加工贸易,同时也在进行产业资本和技术、工艺的积累,为电子信息产业要素素质的提升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基础条件。

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中技术密集型产业人均价值含量还不高,甚至出现了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人均收入高于软件业的情况。2003年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人均销售收入49.2万元,而软件业仅为27.1亿元,说明我国软件业还处于小、散的阶段,规模经济效应尚未形成。当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还处于制造为主,逐步向技术上游延伸的过程,同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要兼顾我国目前就业压力十分巨大的现实国情,在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战略的选择上,不能不从这一国情出发,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还需要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同时存在,互为补充和促进。

军与民的关系

我国电子工业是因国防建设的需要建立起来的,长期坚持“以军为主”的方针,不生产或很少生产民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电子工业也开始大力发展民品,使电子工业的发展较快地从以军为主转向了以民为主,从主要为军工服务转向全面为四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通过从国外引进技术,对重点企业进行改造,使骨干军工企业建立起各种民用电子产品生产线,有了各自的支柱产品,并实现了大批量生产;推进军用技术向民用转移,使科研单位从单纯为军工服务走上经济建设主战场。目前电子信息产业的民品产值已占总产值的98%以上,真正做到了以民为主。这也是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实现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在新的历史时期,电子信息产业要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要求,不断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创新体制,进一步推动国防军工生产与市场经济的紧密结合,促进电子信息技术在军民之间的双向流动和转移,形成长期稳定的军民融合创新体系和运行机制,实现军工电子和民用电子技术与产业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

推荐访问:十大 科学发展观 信息产业 实践 关系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