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脱节现状分析和解决方式探究

时间:2023-05-22 14:00:3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校企脱节是指普通高校与企业之间人才培养脱节,普通高校培养的大学生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困境的一种现象。围绕提高大学生能力和素质、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这一核心,以改革僵化的普通高校教育培养模式、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为关键,高校、企业、社会组织、政府、大学生共同协作,形成“五位一体”模式,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校人才,才能解决校企脱节问题,走出就业困境。

关键词:普通高校;企业;校企脱节;“五位一体”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6-0254-02

引言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问题凸显为社会热点之一。2013年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而2014年更被戏称为史上“更难就业年”。由此可见,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关系着社会和谐稳定。除了大学毕业生人数居高不下导致供求失衡等诸多原因外,这一问题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根源。本文认为,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普通高校与企业之间人才培养脱节,普通高校培养的大学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困境。本文将这一现象定义为“校企脱节”,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于校企脱节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式的探究。

一、校企脱节问题概述

近年来,对于职业院校教育改革关注极多。职业院校教育培养的学生所具有的技能不能适应在职岗位,从而社会上提出了校企合作的概念,创造了一种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然而,社会却忽略了普通高校教育同样存在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的问题。在普通高校教育中,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与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存在脱节,从而导致大学生就业困境,即校企脱节问题。

之所以会出现校企脱节问题,其本质在于普通高校教育价值理念与企业用人价值理念之间的冲突。普通高校教育更多的成了做学问,却不能学而致用,学生很难成长为具备优秀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而企业的价值理念首要的在于创造价值,获取金钱财富,因而其需要的是具备优秀素质和能力的人才。在当前这种普通高校教育下产生的大学生,由于其能力和素质不能满足企业需求,从而求职困难乃至失败。这种现象长期积聚,导致就业难问题日益加剧。

二、校企脱节具体成因分析

(一)高校教育培养模式僵化

普通高校教育重教学不重实践,重知识传播而不重综合能力培养,在这种培养模式下产生了大量的能力和素质不足的大学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在当前普通高校的学分制教育模式下,我们再次看到了应试教育的痕迹。高校缺乏对于学生能力和素质多元培养的理念和方案。近年来,各大高校也注重增加了职业规划教育和实践教育,但收效甚微,原因在于这种职业规划教育和实践教育仍是学分制下的产物,高校教育依然走不出僵化的培养模式。

(二)企业用人价值偏差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很多企业被金钱利益至上的理念所误导,过分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在用人价值上过于现实功利,从而使很多有潜力的大学毕业生不能实现就业,不能锻炼和成长为社会人才。普通高校毕竟不是职业技校,不是专门为企业培养职工的场所,所以普通高校大学生欠缺技能和经验也在所难免。在这一问题上,企业用人不能过于追求现实利益绝对化,毕竟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企业应当给大学毕业生一定的成长空间和机会。

(三)高校与企业之间交流沟通匮乏

高校与企业之间交流沟通匮乏也加剧了校企脱节问题。一方面,高校教育由于与社会和企业交流沟通匮乏,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教育理论化、书面化,缺乏实际应用性。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与应用脱节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普通高等教育的通病。可想而知,在这种环境下培养的大学生自然很难适应企业和社会需要。另一方面,很多企业由于过分关注自身利益,忽视了与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企业无法向高校提供实践经验和反馈人才需求信息,因此也很难找到令自己满意的人才。

(四)社会缺乏良性的就业引导机制

校企脱节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力量来解决。而当前社会又缺乏良性的就业引导机制,导致校企脱节问题更加凸显。当前社会,大学毕业生由于对社会缺乏充分了解,就业盲目化问题严重。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广大基层特别是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以及广大农村还存在人才匮乏的状况。推动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支持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也是当前就业引导的重中之重。

(五)当代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之所以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学毕业生自身能力和素质不足。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实践锻炼,有些学生甚至缺乏一些基本的为人处世的能力和良好的道德素质,这些都成为大学生求职就业的障碍。此外,很多大学生存在不合时宜的职业价值取向和就业观念。在择业时,缺乏清晰定位,择业缺乏目的性。这些都致使校企脱节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三、“五位一体”的校企脱节解决模式探究

(一)“五位一体”模式概述

基于以上对校企脱节问题的分析,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校企脱节解决模式:围绕提高大学生能力和素质、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这一核心,以改革僵化的普通高校教育培养模式、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为关键,高校、企业、社会组织、政府、大学生五个主体共同协作,利用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形成解决校企脱节问题的社会一体化网络,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高校人才,从而解决校企脱节问题,走出就业困境。

(二)“五位一体”模式的框架构建

1.高校

普通高校作为解决校企脱节问题的关键一环,其所发挥的作用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改革僵化的普通高校教育培养模式

普通高校应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改变只重知识传播不重能力培养、只重教学不重实践的僵化做法。在教授专业知识之外,加强公共知识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扩大实践教学比重,切实加强职业知识教育。倡导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并完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

(2)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搭建校企对话和合作平台

解决校企脱节问题的关键举措之一在于加强普通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在高校和企业之间搭建对话和合作平台。第一,建立常态化的校企对话峰会和论坛以交流职业发展状况,反馈人才需求信息。第二,完善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就业信息交流与共享网站,使之成为高校和企业之间信息互动和共享的大型平台。第三,在高校或企业内部建立大学生学习实践基地,真正让大学生接触和体验职场工作。第四,建立校园人才信息库和企业需求信息库。通过将这种方式,企业可以从海量信息库中选择自己满意的高校毕业生进行面试和录用。而同样,高校毕业生也可以从海量信息中获益,方便快捷地选择企业投递简历和参加面试。这也是大数据时代尝试将大数据应用到就业难题解决中的有益尝试和探索。

(3)完善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针对大学毕业生迷茫和盲目的现状,高校应当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机制建设,引导大学生正确择业和就业。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积极开展个性化和专业化指导,坚持开展全程化和课程化指导。学校也应在职业指导过程中灵活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培训活动。此外,要加强高校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建立专业机构,配备专门人员,提供必要条件,统筹规划实施高校就业服务工作。

2.企业

企业与普通高校一样,也是解决校企脱节问题的关键一环。企业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积极主动开展与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

企业大多追求自身利益,很多时候不愿意与高校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因为缺乏利益诱导。在一定程度上,企业这种功利化取向不利于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而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不得到解决,最终会危害社会共同体中的每个个体的利益,企业自身也会受到损害。只有尽快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这对于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自身来说也是有利的。所以,企业应当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开展与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实践经验,反馈人才需求信息,传播职业知识等。企业也可以借鉴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通过建立校企合作项目,扩大企业品牌与无形资产的影响,造就企业的潜在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

(2)转变用人价值观,摒弃就业歧视

企业用人价值的偏差也是造成校企脱节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企业应当转变用人价值上过于现实功利的观念,给大学毕业生一定的成长空间和机会,承担一定的人才培养义务。企业在招聘时,应当摒弃不合理的就业歧视,招聘岗位真正需要的人才。

3.社会组织

作为“五位一体”的校企脱节解决模式不可分割的一环的社会组织是指行业协会、公益性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等组织。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大主体,是解决校企脱节问题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1)行业协会

行业协会是指介于政府、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在解决校企脱节问题上主要发挥以下作用:第一,作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平台和纽带,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第二,行业协会自身掌握了大量的行业信息、就业信息等,通过一定方式将这些信息提供给高校,将给高校的教育和就业指导与服务提供便利。

(2)公益性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

公益性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是从事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公益性社会组织。这类组织对于解决校企脱节问题的最大帮助在于提供了人力、信息与技术支持。第一,公益性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拥有大量指导与服务人员,这有利于开展个性化、专门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增强就业指导与服务实效。第二,公益性就业指导与服务机构掌握了很多社会信息,能够提供给高校求职者以及高校,帮助求职者顺利就业。第三,这类组织由于经常、专门从事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因此具备很多专业人才,拥有专业技术,能给求职者和高校提供非常宝贵的技术支持。

4.政府

政府是解决校企脱节问题的社会一体化网络构建中的权威主体。政府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建立健全良性的就业引导机制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普通高校与企业之间开展交流合作。应当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咨询和指导。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积极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2)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

政府应当建立一套以市场调节为基础、行政干预为辅的劳动力市场管理手段,健全劳动力市场管理法律法规,规范管理行为,推动大学生规范就业,放心就业。

(3)政府主导建立健全全国性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库

让各省市把收集到的需求信息、各高校的毕业生生源信息统统选入,使之成为最权威、最丰富、最真实的毕业生供需信息网。

(4)消除一切形式的就业歧视。

5.大学生

(1)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当代大学生应该全方面发展,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努力拓宽知识面;在社团、校园活动中锻炼为人处世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实践能力等。

(2)学习职业知识,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

大学生应当切实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积极关注就业信息,学习职业知识,培养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3)转变就业观念

大学生存在着一次就业定终身,盲目求高;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重稳定享受,轻艰苦奋斗等错误的就业观念。大学生应当摒弃这些错误观念,积极实现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就业。

四、结语

校企脱节问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力量来解决。依靠高校、企业、社会组织、政府、大学生的共同努力和协作,构建解决校企脱节问题的“五位一体”模式,形成社会一体化网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和力量,才能够有效解决校企脱节问题,推动和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

参考文献:

[1]杨雯娟.武汉市大学生就业期望调查与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5).

[2]张思.大学生就业期望值问题分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2004(3).

[3]李映芬.劳动力市场管理立法的现状和完善[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4(11).

[4]赵娜,李晓波.国外职业生涯教育发展特色对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1(1).

[5]朱守锂.校企如何深度融合[J].广东教育职教版,2010(6).

[6]丁秀琴.国外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借鉴[J].教育与职业,2014(7).

[7]李艳.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分析及引导措施[J].2010(25).

收稿日期:2014-10-10

作者简介:王威威(1990-),男,安徽宿州人,本科,从事社会法律研究。

推荐访问:脱节 探究 现状分析 方式 校企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