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佛教禅宗和道教对金庸武侠小说中人物的影响

时间:2023-05-22 10:30:3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宗教是对宇宙存在的一种解释,每个宗教具有道德准则,可规范人类自身行为。宗教对我国文学作品具有深远影响,对中国文人艺术创作产生重要作用。本文从佛教禅宗及本土道教为出发点,讨论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并以金庸先生武侠小说为切入点,探讨两种宗教教义对《天龙八部》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

关键词:佛教禅宗;道教;《天龙八部》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进程中,佛教、道教以及儒学对民族文化、意识觉醒产生推动作用,并成为华夏文化结构重要组成部分。金庸先生作为新武侠小说领军人物,其作品无处不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更是处处蕴含着佛家和道家思想。《天龙八部》是金庸先生重要作品,小说人物众多、场面宏大、结构严谨。若将这些作为文学作品外在要素,那么在思想上,《天龙八部》在对传统文化的阐述和理解上更是匠心独具,其中佛教和本土道教思想对其人物塑造的影响可谓深远。

一、人物性格受宗教影响

创造小说均是依靠人物描写来实现写作目的,金庸先生的《天龙八部》也是如此。通过刻画人物来阐述佛家思想,少林方丈玄慈即是其中之一。曾有学者提出,书中最残忍无情的人便是少林寺方丈玄慈[1]。当初离开叶二娘是出于自身前程,且通过花言巧语暗示叶二娘主动离开。萧峰彻查“带头大哥”身份时,当年参与雁门关伏击事件的智光大师、铁面判官单正、赵钱孙等人皆因此都掉身家性命,更使萧峰误杀一生唯一钟爱女子阿朱。若玄慈早点承认自己是始作俑者,很多人不会妄丢性命,萧峰也不会与中原群雄结下不可化解的仇怨。他不说,是怕自己丢掉方丈宝座。可悲的是谭公谭婆等人拼死都要保护他周全。可见,玄慈为人之虚伪。当所有人都认为他是为了维护公众利益而忍辱负重的英雄时,只有他自己知道间接伤害了多少人。

以佛教思想和道教规范为时代背景,每个人物都具有自身特立独行的行为准则和思维方式。从教义上看,佛教与老庄哲学具有相通之处。道家和佛家一样,同样认为人生来与困难相伴。只不过在面对困苦和磨难时,佛家子弟选择参悟和修炼,而道家却更多选择去逃避。与满是禁忌的佛家思想相比,道家包含更多自然随性。因此道家思想更适合段誉这样王公贵胄,而佛教禅宗理论则更适合虚竹思考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及宇宙观。而身为契丹后代的萧峰,其兼顾天下、大义凛然,其个人魅力更符合孔孟思想,更像是具有光辉形象的儒家圣人。

二、生活背景受宗教影响

《天龙八部》作为金庸先生笔下人物最多的武侠小说,每个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特征,且不存在雷同现象。这些人物形象在塑造时,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以时代背景为前提。从本书主要人物生活背景看,可发现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对人物的影响。

1.镇南王世子——段誉

实际上,“天龙八部”本身即为佛教术语,是八中神道怪物,在很多大乘佛经中,佛向诸菩萨讲道时,天龙八部常参与听法。作为本书最先出场的段誉,他出生在以佛教为国教的大理国,从小便受了佛戒。在踏足江湖前,所学皆是儒家仁术,讲究推己及人。由于自幼饱读佛家经典,其性格特点为善良、正义、重情。而在行走江湖过程中,误打误撞和逍遥派产生不少摩擦。逍遥派主要武功绝学为“小无相功”、“凌波微步”及“北冥神功”,而从历代掌门人及前辈名字(无崖子、逍遥子、李秋水、天山童姥、虚竹子)中亦可看出,这是一个遵道家思想为主的武林帮派。因此,段誉的主要生活经历不仅受到儒家思想的洗礼,道家和佛家也都对其日后成长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2.逍遥派掌门——虚竹

与段誉比较相似的是虚竹(还俗名为虚竹子),他自幼“父母双亡”,幸得少林高僧收养,从小受到的教育便是遵守佛家清规戒律。金庸先生在描述虚竹时,说其于佛法要旨领悟不多。但实际上虚竹受佛教的影响要远大于段誉。22岁习武,24岁下山发放名帖。也许连他自己也无法想象到,自己会被星宿老怪丁春秋所虏,后又在无意中将苏星河的珍珑棋局破解。并被无崖子将自身少林内功尽化,成为新任逍遥派掌门。

与段誉和虚竹相比,萧峰受道家和佛教思想的影响较小,但其授业恩师正是少林高僧玄苦。少林寺作为禅宗大寺,受到菩提达摩修禅方法的影响。因此,在塑造萧峰这个人物时,金庸先生也为其设置了浓郁的宗教背景。另外,本书中吐蕃国师鸠摩智、大理国君、少林高僧、逍遥派师徒等人物身上无不充分烙印着佛教和我国本土道教的痕迹。

三、人物命运安排受宗教影响

在中国历史长河积淀中,文人始终处于思想矛盾的境地,既想入世进取,又想与世无争。虽然这种世界观让士大夫陷入两难之中,但这正是中国式朴素唯物主义辩证法中特立独行的生存之道。朴素唯证法的生存之道。当社会给他们提供进取向上的良好条件时,积极的人生观将占据主流思想。而时代不能满足文人追求理想时,迁客骚人们则理智的将自己隐藏起来,用来保全自身。不同价值观和人生观,会使不同性格的人踏上截然相反的道路。以吐蕃国师鸠摩智为例,即使其是书中反派人物代表,但金庸先生依旧为其安排美满结局。鸠摩智眼光远大、心思缜密,行事冠冕堂皇,介于伪君子与真小人间,是难对付。但在武功被废后,他幡然醒悟、改邪归正。“如来教导弟子,去贪、去爱、去取、去缠,方能解脱……今日武功尽,焉知不是释尊点化?”鸠摩智虽坏事做尽,但最终能够大彻大悟,弘扬佛法,成为一代高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金庸先生创作《天龙八部》在信念和表达方法上皆受到佛教、道教及传统儒学的影响,并努力追求心理层面上的和谐,使每个人物各安其命。因此,在塑造人物时,无论是人物性格、时代背景还是最终命运归宿上,都深深烙印着宗教文化色彩,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现代性视野下的20世纪武侠小说——以梁羽生、金庸、古龙为中心 陈中亮 浙江大学 2012,3(4):109.

(本文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院级课题成果,课题名称:金庸小说中的佛道智慧研究,成果编号:XYS11S09。)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推荐访问:道教 佛教 禅宗 浅析 武侠小说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