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时间:2023-05-21 20:10:15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为完善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我国青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为测试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测试法,对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评价指标进行研究。结果:1)最为重要的是快速伸缩复合能力,其中下肢评价指标以立定跳远最为便捷合理,上肢评价指标则以引体向上最具综合性;2)直线和多方向加速能力以20次持拍四角变向移动为主要评价指标;3)能量系统发展板块以1 500次双摇跳绳作为专项基础耐力的评价指标,以400 m×5组跑作为专项速度耐力的评价指标;4)核心力量发展板块以1 min悬垂举腿为评价指标;5)上肢动作整合能力以1 min对墙击球为评价指标。研究结果为我国青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的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羽毛球运动员的选材和体能训练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羽毛球;青少年运动员;运动功能;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G 808.12 学科代码:04030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young badminton players’ special sports ability, taking young male badminton players in China as research subject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evaluation indexes of players’ special sports abilit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testing. The result shows that 1)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e rapid stretching compound ability, of which the lower limb evaluation index is the most convenient and reasonable with the standing long jump, while the upper limb evaluation index is the most comprehensive with the pull-up; 2) the linear and multi-direction acceleration are mainly evaluated with the four-angle change movement holding racket for 20 times; 3) the energy system development takes 1500 double shake jumping rope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special basic endurance and 400m × 5 running as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special speed endurance; 4) the core strength development takes one minute hanging leg raises as evaluation index; and 5) the integrated ability of upper limb movements was evaluated with one minute of wall hitting. The results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special sports ability of young male badminton players in China, and als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selection and physical training of badminton players.

Keywords:badminton; young player; function training; evaluation index

專项运动能力是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保障,也一直是运动训练理论研究的热点,但是,针对羽毛球专项运动能力的研究较少[1-3],且一直没有形成专项运动能力评价指标和体系。随着现代羽毛球运动的快速发展,羽毛球竞技比赛对运动员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6],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论的产生,为羽毛球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评价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7-10]。本研究基于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理论,结合羽毛球专项运动能力指标,构建羽毛球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综合评价体系,这将进一步补充运动训练学中羽毛球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笔者跟随国家队专家组对全国部分省市羽毛球队青少年运动员进行了全面测试,以测试数据为统计样本,分析羽毛球专项身体运动能力评价指标,为完善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检索中英文网络数据库,查阅有关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和有关羽毛球专项运动能力评价的文献,初步收集羽毛球专项运动能力评价相关的指标和测量方法等。

1.2 问卷调查法

首先,针对羽毛球运动员身体运动能力测试指标向国家队教练员和国家队顾问发放了2轮调查问卷,确定了测试指标。其次,向北京市、广东省、福建省、江苏省、浙江省、四川省、湖北省、辽宁省的青少年羽毛球队的教练员和体育运动学校的教练员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在羽毛球专项体能训练中的应用、本研究测试指标征求意见。共发放问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00%。对问卷进行了效度检验,见表1,认为问卷有效的达到94%。为测试指标进行了信度检验,对北京队、广东队、福建队、江苏队、浙江队、四川队、湖北队、辽宁队及国青队教练进行了第2次问卷调查,并进行了一致性检验,一致性系数为0.83,问卷信度较高。

1.3 测试法

根据问卷调查确定的羽毛球专项运动能力测试指标开展测试,以北京市、广东省、福建省、江苏省、浙江省、四川省、湖北省、辽宁省的青少年羽毛球队的16~18岁的高水平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共计79人,分成4组进行测试,每组测试时间为2天。为了避免运动员疲劳,按照测试指标的负荷强度大小进行搭配测试。

1.4 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20.0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指标的筛选与确定

首先,通过查阅文献收集与羽毛球运动有关的运动能力测量指标,选取《全国青少年奥运项目教学训练大纲》中的部分项目,并结合当前羽毛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对国家队教练员、参与调查的省市及体育运动学校教练员进行调查,初步收集到相关测量指标30多项。其次,邀请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调研组专家、国家队教练及顾问针对以上测试指标进行了2轮挑选。

为了保证测试的便捷性和全面性,依据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快速伸缩复合动作、核心力量、直线和多方向加速移动、能量系统发展、专项动作整合5个板块的内容,最终选取的代表性指标有:立定跳远、引体向上、1 500次双摇跳绳、专项移动步法(持拍杀球上网5个往返、两边摸线5个往返、20次持拍四角移动)、400 m×5组间歇跑(间歇5 min),计时1 min快速卧推(30 kg),持拍20 m蛇形跑×5个往返、1 min对墙击球、1 min悬垂举腿和5 000 m耐力跑。为了便于数据统计,对12项测试内容编号如下:立定跳远(X1)、1 min快速卧推(X2)、引体向上(X3)、1 min悬垂举腿(X4)、1 min对墙击球(X5)、持拍四角移动20次(X6)、两边摸线5个往返(X7)、持拍杀球上网5个往返(X8)、计时5 000 m耐力跑(X9)、1 500次双摇跳绳(X10)、持拍20 m蛇形跑5个往返(X11)、400 m×5组间歇跑(X12)。

2.2 指标的测试与分析

根据最终确定的评价指标,对测试对象按照本研究划分的北部地区(北京市、辽宁省)、东南地区(广东省、福建省)、中西部地区(湖北省、四川省)、东部地区(江苏省、浙江省)进行了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2.2.1 快速伸缩复合动作指标专项特点及测试结果

国内目前的研究,大多选取立定跳远、羽毛球投掷、卧推、原地纵跳、五级跨步跳、十级跨步跳等作为快速伸缩复合动作测试指标[11-17]。其中,下肢测试指标中,立定跳远一直是测量下肢快速伸缩复合能力的常用指标,上肢测试指标中,抛球和卧推较为常用。而当前羽毛球比赛的对抗越来越激烈,每一分的回合数明显增多,运动员需要在长时间对抗的情况下保持突然加速的能力,对力量耐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1 min卧推测试能更好地反映上肢的爆发力和力量耐力。目前,针对核心力量测试指标的研究较少,腰腹肌群的力量、稳定性、协调性、耐力等对技战术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的悬垂举腿和引体向上2个测试指标既可以测试核心力量,还可以测试核心力量的稳定性、协调性和力量耐力,这与羽毛球运动综合体能要求相似。

由表2可见,本调查中北部地区的羽毛球运动员的立定跳远成绩最好,为(2.62±0.2) m,中西部地区的羽毛球远动员成绩最低,为(2.54±0.21) m,东南部和北部地区的运动员成绩略好于东部和中西部区域的羽毛球运动员,F值为0.829(df=3),P=0.482>0.05,未见显著性差异。上肢快速伸缩复合动作指标中的卧推和引体向上的测试结果同下肢相似,区域之间羽毛球运动员的差异不显著。悬垂举腿动作是测试核心力量的指标,从测试结果看,该指标东南部和中西部区域略好于东部和北部区域羽毛球运动员,但差异并不显著(F=0.139,P=0.937>0.05,df=3)。由此可见,立定跳远、1 min卧推、引体向上和悬垂举腿作为上下肢和核心力量测试指标比较适宜。

2.2.2 直线和多方向加速移动指标专项特点及测试结果

通过文献检索,有关速度测试的指标比较多,主要有30 m、50 m、60 m、100 m冲刺跑、“米”字跑、四角移动、杀球上网前后移动、左右摸边移动等[12,16,18-19]。以上的测试指标中,既有直线速度测试,也有專项步法测试。随着羽毛球击球速度的不断加快,对运动员的反应速度、动作速度、移动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世界羽联公布的杀球最高速度为405 km/h,更是凸显了羽毛球出球速度之快。快速的出球速度要求运动员具备快速的移动能力,而在羽毛球场地的半场内击球位置会随处变换,这就要求运动员不仅在单方向上加速移动,而且要求能够快速变向移动,重复启动加速,所以直线加速与专项结合不是很紧密。而程勇民等[12]在测试专项四角移动时通过计算机随机信号来指导跑动线路,这在很大程度上模拟了真实场景中的球路变化,但在实际操作中,过于复杂。本次测试项目中杀球上网是测试连续前后移动及变向能力,左右摸边线测试的是连续左右转身及加速能力,场地四角跑则是大范围连续变向移动及加速能力,其中:在杀球上网和场地四角跑测试时,运动员需要持拍来完成动作,这样更加接近羽毛球运动的专项移动特点。

表2的测试结果显示,在持拍四角多方向加速移动及变向测试中,北部地区青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成绩略低,为(36.18±2.05) s,东部、东南部和中西部测试成绩非常接近,分别为(35.51±1.84) s、(35.73±1.72) s和(35.79±1.99) s,差异未见显著性(均方为1.564,df=3,F=0.824,P=0.484>0.05)。左右加速及变向测试中,东南部和中西部区域青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成绩略好于东部和北部区域,分别为(13.28±0.80) s、(13.24±0.47) s、(13.36±0.68) s和(13.33±0.71) s,差异未见显著性(均方为0.055,df=3,F=0.126,P=0.945>0.05)。持拍杀球上网前后测试成绩与左右加速及变向测试成绩结果相似,东南部和中西部区域青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略快于东部和北部区域,但各区域间未见显著性差异,所以,综合以上分析选取的持拍四角移动、持拍杀球上网前后移动和左右两边移动作为直线和多方向加速能力测试指标较为适宜。

2.2.3 能量系统发展指标专项特点及测试结果研究

2006年以前,男子羽毛球项目实行15分制,男子羽毛球运动员盛行快速打法,单场对抗时间短[20-21],对能量供应系统的研究主要围绕1 500 m跑[17]、3 000 m跑[13]、3 200 m[22]、12 min跑[23]等测试指标,个别研究也将400 m×5组作为测试指标之一[11-12]。随着竞技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及新规则的实施,比赛频率增多,参赛周期变短,单场比赛时间越来越长,运动员体能消耗加大。通过对本研究测试的青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比赛进行实时统计,发现一场三局的比赛消耗时间超过60 min,跑动距离超过5 000 m,所以,采用5 000 m作为耐力测试指标更加接近比赛实际的跑动距离。本研究调查发现,青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大多采用5 000 m作为日常耐力训练项目,而400 m间歇跑在供能方式和心率变化上跟羽毛球运动非常接近。在长时间激烈的对抗条件下,青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既要克服体能的消耗,又要保持动作的稳定性和上下肢的协调性,选择1 500次双摇跳绳测试既是对耐力的考验,也是对上下肢在疲劳状态下协调控制能力的检验,本研究调查发现,运动队也经常把800次或1 500次双摇跳绳作为一项常规的专项耐力训练,因此,本文选取的5 000 m耐力跑、400 m×5组间歇跑(间歇5 min)和1 500次双摇跳绳作为能量系统发展测试指标符合现代羽毛球运动特点。

从表2中的测试成绩来看,5 000 m耐力跑成绩东南部((1 248±64) s)和中西部((1 246±67) s)区域青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成绩略好于东部((1 260±78 )s)和北部((1 273±77) s)区域,均方为2 307.77,df为3,F值为0.716,显著性为0.546,即P>0.05,显示没有明显的差异性;1 500次双摇跳绳测试中,东南部区域成绩最好((929±82) s),中西部成绩最低((946±102 )s),东部和北部成绩分别是(938±115) s、(936±99 )s,差别不大,均方为976.171,df为3,F值为0.119,显著性为0.949,即P>0.05,该指标在各区域间的测试成绩有差异但不显著;400 m×5组间歇跑(间歇5 min)的测试成绩东南部((71±3.1) s)和东部((71±3.7) s)区域略好于中西部((73±3.8 )s)和北部((72±3.5) s)区域,但差异不大,均方为18.312,df为3,F值为1.483,显著性为0.226,即P>0.05,显示该指标在各区域间测试的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 由此可见,3项测试指标比较适宜。

2.2.4 专项动作整合指标专项特点及测试结果

在羽毛球运动中运动员大部分的移动属于并步、交叉步、蹬跨步等,本次测试的20 m蛇形跑5个往返(间距2 m)是反映运动员脚步的灵活性和持续变向能力,场地专项移动距离一般在1步到2步间,蛇形跑设置间距2 m符合场地移动范围,5个往返在负荷量上与400 m接近。蛇形跑不断左右变向、转身也很接近羽毛球运动的移动特点,把蛇形跑作为下肢专项动作整合测试指标符合专项特点。对墙击球项目测试的是上肢击球动作的稳定性、灵活性、准确性。在羽毛球运动中,由于场地小,球速快,而且360 °空间击球,要求运动员在场上反应快、击球快等,尤其在双打中平抽快挡技术越来越成为影响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因此,将1 min对墙击球作为测试上肢专项动作整合指标与比赛特点相符。

从表2测试结果看,蛇形跑指标东部区域青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成绩略好,其他东南部、中西部和北部3个区域的成绩差异较小,分别为(77.85±5.65) s、(78.65±6.77) s、(78.85±5.26) s、(78.68±5.97) s,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在对墙抽球的成绩中东南部区域测试成绩最好,中西部区域成绩最低,东部区域和北部区域差别不大,分别为(98±19.0)次、(94±14.4)次、(95±16.8)次及(95±17.2)次,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由此可见,蛇形跑和对墙击球作为专项能力测试指标比较适宜。

2.3 测试指标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测试指标共有12个,对12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找出具有代表性的测试指标。

由表3可见,相关矩阵中,X1与X2和X3的相关系数最高,也就是说,立定跳远与引体向上、卧推的相关性较高;X6与X7和X8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代表持拍四角移动、持拍杀球上网和左右两侧移动;X9与X10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代表1 500次双摇跳绳和5 000 m耐力跑;X11与X12相关系数最高,分别代表20 m蛇形跑和400 m间歇跑;X4(悬垂举腿)与X5、X7、X12有相关性,但都不是很高,X5(对墙击球)表现出与X4类似,与其他指标相关性不是很大。

通过对12项测试指标的数据进行统计,得出指标相关矩阵的特征值、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根据统计学原理,选取了特征值大于1,累计贡献率接近80%的反映青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身体运动能力的6个主成分见表4。

通过对12个指标的矩阵分析可以看出,6个主成分对原有的所有指标所反映的信息具有79.44%的贡献率,每个成分对全部信息量的贡献用“贡献率”表示,累计贡献率是从贡献率最大的Y1到Y6 的累加之和。

由表5可见,主成分与12个指标的正交结果,从表中的分析可以得到各主成分所代表的具体指标,其中:指标与主成分的数值绝对值越接近1,说明两者关系越密切。或者说,绝对值越大,某指标在某一主成分上的载荷越大。

从表5的数据来看,第1主成分(Y1)与指标X1、X2、X3对应的数字最大,这3项指标分别代表立定跳远、卧推、引体向上。根据这3项指标可知,第1主成分主要反映了运动员上下肢快速伸缩复合能力信息。第2主成分(Y2)与指标X7、X8、X9对应的数值最大,这3项指标分别代表场地四角跑、两边摸线、杀球上网,这3项指标主要代表了运动员在场地上移动的速度,因此,第2主成分主要表示羽毛球运动员直线和多方向加速能力。第3主成分(Y3)与指标X10、X9对应的数值最大,这2项指标主要是运动员的能量系统发展情况,其中X10代表的1 500次双摇跳绳不仅体现耐力素质,对上下肢的协调要求也很高,X9表示计时5 000 m跑。第4主成分(Y4)与指标X12、X11对应的数值最大,这2项指标是400 m×5组间歇跑和20 m蛇形跑5个往返,这2项指标主要反映了运动员的速度耐力素质,其中蛇形跑要求运动员持拍完成测试,在间隔2 m的障碍物间蛇形跑变向移动,体现了专项移动特点和脚步的灵活性,包含众多专项动作整合特点。第5主成分(Y5)与指标X4对应的数值最大,X4代表1 min悬垂举腿,此项测试主要反映了运动员腰腹核心区稳定性、协调性和力量耐力。第6主成分(Y6)與指标X5对应的数值最大,X5代表1 min对墙击球,此项测试主要反映了运动员上肢的灵敏反应、爆发力和动作准确性,因为测试时结合击球动作,与羽毛球竞技对抗更加接近。

表6中对运动员身体运动能力测试的各主要成分进行了命名。从表6中可以看出,羽毛球运动员以快速伸缩复合能力、直线和多方向加速能力为关键素质,其次是能量系统发展情况,包括基础耐力和速度耐力,之后是核心力量和灵敏素质。此次测试将耐力和上下肢协调相结合,速度与专项步法相结合,灵敏反应与专项动作相结合使得测试指标更有针对性,这12项指标比较全面地概况了羽毛球运动需要的基本身体运动能力,也与当前羽毛球运动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从主成分分析和相关系数矩阵可以发现,第1主成分中立定跳远反映了下肢的快速伸缩复合力,卧推和引体向上反映了上肢的快速伸缩复合能力和力量耐力,一个是伸肌推的动作,一个是屈肌拉的动作,3项指标相关系数较高,引体向上测试项目较卧推更加综合,不仅需要上肢的力量还需要躯干核心部分的稳定和协调能力,因此,选择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作为上下肢快速伸缩复合能力的评价指标更适宜。第2主成分中场地四角移动载荷最大,可以作为直线和多方向加速评价指标。第3主成分中1 500次双摇跳绳既是耐力素质指标又结合上下肢协调,是能量系统发展中专项基础耐力的评价指标。第4主成分中速度耐力测试项目400 m×5组荷载较高,20 m蛇形跑在负荷上与400 m接近,又结合变向和转身等专项步法特点,可以作为能量发展系统中专项速度耐力的日常训练手段。第5主成分和第6主成分分别选择1 min悬垂举腿和1 min对墙击球作为核心区力量耐力和上肢灵敏、协调性的评价指标。

3 结论与建议

1)在快速伸缩复合能力、直线和多方向加速能力、能量系统发展、核心力量及动作整合能力方面,本研究中各区域间青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差异不显著,指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有效性,适宜作为青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专项运动能力评价的指标。

2)各专项运动能力板块最具代表性的指标如下:快速伸缩复合能力以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为主,直线和多方向加速能力以持拍场地四角跑为主,能量系统发展以1 500次双摇跳绳和400 m×5组为主,核心区力量测试以1 min悬垂举腿项目为主,上肢动作整合能力以1 min对墙击球为主。

参考文献:

[1] 曹汀汀.羽毛球运动员竞技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7.

[2] 赵来安,马连鹏.陕西省优秀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专项素质的综合评价研究[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50(4):117.

[3] 苏跃金,高全.羽毛球运动员优选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量表的设计[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3):137.

[4] 李春雷.中国国家羽毛球队备战2012伦敦奥运会体能训练设计与实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5):86.

[5] 丁聪聪.现代科技对羽毛球运动发展的影响研究[J].运动,2017(16):25.

[6] 徐刚,焦静娅,高凯.世界羽联专项竞赛的体系特征与参赛选择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6(12):106.

[7] 袁守龙.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基本原理与内容结构研究[J].青少年体育, 2016(11):6.

[8] BOYLE M. Functional Training for Sports[M].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2003:56.

[9] 闫琪,任满迎,黄岩,等.全面认识功能性体能训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2,20(1):16.

[10] 尹军. 躯干支柱力量与动力链的能量传递[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2,20(3):40.

[11] 孙嫚.优秀羽毛球运动员初级选材的测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4):48.

[12] 程勇民,雷蓉蓉,邓树勋.中国羽毛球运动员体能现状及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7(2):31.

[13] 尹少丰.我国青少年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测量指标与评价标准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7(4):92.

[14] 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全国青少年奥运项目教学训练大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156.

[15] 阙宁.青少年男子羽毛球专项体能训练测量指标体系构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41(4):93.

[16] 都军,王岩.如何进行羽毛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J].辽宁体育科技,2005(1):69.

[17] 纪世清.羽毛球选手专项体能测验项目之研究[J].“国立体育学院”论丛,1995,6(2):25.

[18] 徐大鹏.身体功能训练对羽毛球运动员膝、踝关节稳定性及足底压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7,36(1):89.

[19] 张亚廷.湖北省高校男子羽毛球运动员专项运动素质评价指标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07.

[20] 郑元旦.比赛时间结构及能量代谢与速度耐力训练手段的选择[J].中国体育科技,1990(10):50.

[21] 李裕和,林文弢.羽毛球比赛时间结构与供能特点的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7(3):27.

[22] 王文秀,赵云娟,沈勋章,等.上海优秀运动员选材与成才率浅析[J].武汉体育学院报, 2010,44(11):76.

[23] 潘前.我國青少年羽毛球运动员身体素质测验结果分析[J].福建体育科技,1988(3):7.

推荐访问:羽毛球 运动员 综合评价 专项 青少年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