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爸爸:随风而逝的棉花糖

时间:2023-05-20 20:35:08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逝去的旧时光:

回到童年找“爸爸”

这是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很多70后、80后记忆中都有一句绕口令似的独白挥之不去:“这就是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祖、巴巴拉拉、巴巴利波、巴巴伯、巴巴蓓尔、巴巴布莱特、巴巴布拉伯!”

只要一声“可里可里可里,巴巴变”,巴巴爸爸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变身体的形状,变成大坝,变成桥,变成帐篷……相信许多读过“巴巴爸爸”故事的孩子或大人,都曾经幻想自己也有这样一位可以变来变去的爸爸。

中国播出该动画片是在1988年,巴巴爸爸一家随意变形的能力、温馨快乐的生活赢得了当年众多小观众的喜爱,绕口令一样的开场白很多人至今记忆犹新。这部中国引进播出了45集的动画片,实际上已经拍到150集了,其中50集是“巴巴爸爸环游世界”,介绍动物的,有三集关于中国。

和动画片不同,“巴巴爸爸”图书走进中国,却花费了漫长的时间。

2001年,白冰到接力出版社任总编辑,他有一个愿望,就是出版“巴巴爸爸”这套书,他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了泰勒。但中国图书市场并不规范的版权环境,让泰勒夫妇感到担忧,他们不敢让自己的心血之作,到中国去冒险。

白冰找到了在巴黎大学就读的研究生谢逢蓓,希望她想办法转达出书愿望。谢逢蓓打电话、发邮件,泰勒都没有要见面的表示。最后,谢逢蓓在泰勒经常光顾的那家祖尔咖啡馆,留下了一张纸条,让侍者转交给他。

事实上,这家咖啡馆正是“巴巴爸爸”的诞生地。这家咖啡馆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它完整地保留着20世纪初“美丽时代”的风情,铺着五颜六色的马赛克瓷砖。

纸条让泰勒很感动,他答应和白冰在意大利书展见上一面。“我跟他说,中国图书市场会越来越规范,作家权益肯定能得到保护。这位慈祥的老人很高兴,答应把图书授权接力出版社出版。”白冰回忆道。

图书出版时已是2010年,当年看着动画片长大的一代人刚刚做了父母。仅仅一年的时间,“巴巴爸爸经典系列”图画书销量近百万,可见一代人对《巴巴爸爸》的热爱。

从夫妻店到父子店:

一辈子只做一个品牌

和国内大多数童书作家不同,泰勒和妻子合作,一辈子只创作了“巴巴爸爸”一个系列。

1968年,那是一个全世界年轻人疯狂的年代。在巴黎一家老咖啡馆,建筑设计师安娜特经常和朋友一起讨论时局。有一次,她的丈夫、法语还不太好的泰勒跟着去了,但插不上什么话,于是在咖啡馆的一角,随手画起画来。

这时,一对母子经过,孩子手上举着一个粉红色的棉花糖。孩子嘴里喊着:“巴巴~巴巴哒~巴巴……”听不懂法语的泰勒问妻子是什么意思,妻子告诉他是棉花糖——在法国,棉花糖就叫巴巴爸爸;棉花糖都是粉红色的,所以粉红色也成了巴巴爸爸的颜色。巴巴爸爸的雏形诞生了。“我画一张,递给安娜特;安娜特再画一张,递回来。互相画着玩。”

最初,他们俩谁也没想桌布上画满的“棉花糖小人儿”会走入他们的创作,更没想日后会走向全世界。两三个月后,他们讨论想出本童书,突然想起了那块桌布上满满的“棉花糖小人儿”。“身边有个小孩儿,安娜特的侄女儿,我们想她很难画米老鼠、唐老鸭,但几笔勾出一个小人儿,会让她觉得自己也能画,容易有共鸣。”

“巴巴爸爸经典系列”的第一本《巴巴爸爸的诞生》出版于1970年,书一出版就受到了英国评论界权威的赞誉,并在同年的博洛尼亚书展上受到广泛好评。此后,巴巴爸爸很快风靡欧洲。

1975年,德国、法国和荷兰将巴巴爸爸的故事改编成动画片。很快,40多个国家的观众就从电视机里结识了巴巴爸爸一家。截至目前,巴巴爸爸图画书系列已经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销量超过了1亿册。

上世纪70年代,《巴巴爸爸》系列动画被美国引进,但因为颜色的缘故,未能如期播放。“爸爸粉色,妈妈黑色,七个宝宝七种颜色,纯粹是艺术创作时颜色搭配的考虑。可电视台要求我们把巴巴爸爸和巴巴妈妈变成深蓝和浅蓝,如果是粉色和黑色的就好像是白人和黑人,七个孩子也是不同颜色的。我们没干,当时不进入美国市场就不进入吧。你们有种族歧视,我们没有。”

——其实,《巴巴爸爸》并不是达鲁斯·泰勒的第一部“畅销书”,此前他的《三个颜色的冒险》在美国已十分畅销,后来还被评为上世纪70年代全美畅销童书的前十名。

对《巴巴爸爸》畅销几十年,泰勒把秘诀归为“情感的到位”。“现在有很多大制作,人手多,钱也多,但他们将艺术创作变成了流水线作业。而我们不。创作团队只有两个人,我和我夫人。从一开始的草稿,到最后成型都是两个人做的。早些年,许多人都是这么做事的,譬如,卓别林自己就可以做电影。这样的小团队,有好处。我们创作一个小动物的笑脸时,自己也会微笑。大团队中,负责画画的那个环节,不接到明确旨意,他是不敢让小动物有笑容的。”

40多年来,泰勒从未中断巴巴爸爸的创作,后来,这一经典漫画形象又在他的儿子托马斯笔下延续着旺盛的生命力。父子二人各有分工,老泰勒负责版权谈判,托马斯继续为巴巴爸爸一家编新故事,并开拓一系列电子书。

泰勒父子的中国往事

2011年、2012年,泰勒两次来到中国,和喜欢巴巴爸爸的读者交流。当时已经80多岁的他正在学习中文,每遇到一个读者就试着用尚不熟练的中文向人问好。

此前,泰勒就知道巴巴爸爸在中国有很多读者。“因为有网络。每个星期都有好几百封从中国寄来的读者来信。”

泰勒1933年出生于美国洛杉矶,一位生物学和数学高中老师,在20世界60年代来到巴黎。他的父亲是工程师,“二战”期间被派往上海工作。少年时,泰勒经常听父亲描述沦陷中的上海如何照样跑马,“日本人以为他们已经控制了中国,但是他们并没有”,“中国已经走了几千年了,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还是会继续走下去”。泰勒对中国船舶兴趣浓厚,熟悉不同时代、不同功能的中国船舶,在中国举办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他自信地称,比在座的任何一位中国记者都更了解中国船舶。

父亲对泰勒影响很深。巴巴爸爸和巴巴妈妈充满智慧,能轻而易举地变成各种样子,没有什么问题可以难倒他们。这一意象,来自于泰勒对自己父母的认知。“我记得通过他的设计,河上架起了桥梁,河底还有了隧道,在孩提时的我看来,这神奇得像魔术。”

“小时候他们对我而言是大树,意味着保护,意味着爱,意味着美好……这是我一生自信的源泉。”在异国他乡忆起故人,风吹起了泰勒花白的头发,深灰的眸子里是一处中式庭院,那里碧草如茵,绿树如盖。

后来,泰勒也成了巴巴爸爸一样的人,他用爱和温暖来“拯救”这个世界。他的书中传递的爱、温暖和环保意识,让这部作品成为几代人共同的经典。

他一直写温暖和爱,他说,我们一家有温暖和爱,我也想让所有家庭都有温暖和爱。生活中,泰勒也总是和妻子一起劳动,一起做事,他们喜欢用橡皮泥做各种可爱的小东西。2011年初,因为妻子去世,泰勒很伤心。当年的中国之行,他不断告诉读者:“巴巴爸爸是安娜特的智慧,是安娜特的创意,我只是跟随者、协助者。”

泰勒作品中倡导的环保意识在中国读者中深得人心。2013年北京一度雾霾严重,许多人戴上了口罩,结果大家突然发现《巴巴爸爸回到地球》中对此早有预言:地球上,河水被污染,动物们全都逃到了巴巴爸爸的避难所。

推荐访问:随风 棉花 而逝 爸爸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