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早春反季节蔬菜大棚小气候特点与调控技巧

时间:2023-05-20 15:15:11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南方地区早春反季节大棚蔬菜生产,是我国蔬菜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春反季节蔬菜生产正处于冬前低温天气多、光照不足,入春后温度持续走高,并且伴有阴雨连绵等不利天气的条件下,因此生长常常受到影响。在实际生产中,只有了解早春反季节蔬菜大棚内的小气候特点,并且有针对性地精准施策实施调控,才能够营造出蔬菜生长的适宜环境,这也是实现南方早春反季节大棚蔬菜高效栽培的根本所在。

一、早春反季节蔬菜大棚的小气候现状与特点

(一)温度变化较大,冬前易受冻害,而入春后常出现高温危害

日出之后棚内温度逐渐回升,到下午1时许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渐下降至日出前的最低温度,昼夜温差明显且变幅大。不同天气增温效果不同,晴天增温快且温度高,而阴雨天增温效果差且温度低;同时,季节温差也较大,冬春季棚内可增温5~6℃,初夏可增温10~12℃,进入盛夏后棚内温度最高能达到50℃及以上,即大棚内昼夜温差较大,季节性温差则更大。

棚内地温与气温的增温效果相似,最高地温比气温迟2小时左右达到,最低地温的出现时间也比最低气温晚1~2小时。同时,地表温度变化大,而深土层则变化小。

(二)棚内湿度在中午和夜间变幅较大,容易诱发病害

冬春季节大棚经常处于较密闭的状态,开棚通风不够充分,往往造成棚内空气湿度过高,傍晚或清晨的相对湿度可达到80%以至饱和,甚至在叶面上形成一层水膜,而在中午前后相对湿度较低,即棚内相对湿度大且变化也大。棚温升高后,相对湿度会随之下降。

(三)多种因素导致棚内光照较弱,光照利用率低

一是冬春季节阴雨天气多,日照时数相对较少,导致光照不足;二是有的棚膜透光率不好会削弱光照强度;三是旧膜的透光率更差;四是与建棚时的走向有关,南北走向大棚其棚内不同位置的水平光照度比较均匀。综上原因,大棚内实际透光率仅为60%~70%。

(四)二氧化碳不足,有害气体则富余

白天蔬菜作物旺盛的光合作用需要大量二氧化碳,由于棚膜覆盖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能补充到棚内,造成白天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比外界低,二氧化碳浓度白天严重不足。而夜间作物处于呼吸作用状态,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比外界高。

大棚内的有害气体主要有氨气、二氧化氮等,是由于碳酸氢铵、尿素、硫酸铵做追肥时用量过大产生的。当氨气浓度过高(5微升/升)时,会危害植株以致枯死;二氧化氮浓度过高(2微升/升)时,叶片上形成漂白状斑点,严重时全部枯死。

(五)土温高,养分转化快,土壤容易盐渍化,病虫害基数也大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3个:一是棚内土温比外界土温高,养分转化快,加上蔬菜对养分需求量大,使土壤养分含量偏低。二是棚内雨水冲刷淋溶少,土壤盐分会随水分移动而上移,在表土层造成高浓度盐分累积致害,使蔬菜生長受阻。三是棚内蔬菜种植品种比较单一,连作和同茬现象严重,从而造成病虫基数累积量大。

二、早春反季节蔬菜大棚内小气候的调控技巧

(一)温度调控

1. 增温与保温措施   ①采用温床育苗。在冬春蔬菜育苗季节,可采用电热温床或酿热温床育苗,以提高苗床温度。②多重覆盖进行保温。大棚套小棚加草帘覆盖,或者用无纺布代替草帘覆盖等,遇寒潮天气密闭棚门实行双层覆盖加草帘增温保温。③提早扣棚保温增温。一般在下午4时许将小拱棚(如育苗床)关闭盖严,随后关严大棚门以保持较高温度,这样也有利于夜间保温;待棚温较低时再闭棚,保温效果较差。④建大型棚。大棚的跨度和高度越大,贮存的热容量也多,增温保温效果也就越佳。

2. 棚内降温措施   当棚内温度过高时需要降温,方法是开大棚门及裙膜放风口通风,可同时起到降温、降湿作用。具体做法是:先打开大棚门进行通风,使棚内温度逐渐下降,最后将小拱棚打开,使棚内温度缓慢下降。如果棚内温度下降过快,将会导致植株脱水凋萎死苗。

(二)湿度调控

1. 降低棚内湿度的措施   ①利用通风换气降低湿度。如打开棚门或放风口进行排湿。②地面覆盖降湿。棚内畦面及畦沟用地膜覆盖(或铺上稻草)减少水分蒸发,达到调节湿度的作用。③通过调节棚内温度达到调节空气湿度的目的。如清晨棚内温度5℃、相对湿度100%,根据温度每升高1℃相对湿度下降3%的原理,当棚温升到10℃时,相对湿度下降到85%。

2. 增加棚内湿度的措施   一是当土壤过干发白时,通过畦沟内灌半沟水使土壤缓慢吸水,以保持墒情。二是在畦面或土面上洒水、喷雾,以保持适宜的相对湿度。

(三)光照调控

1. 保持棚膜清洁   大棚覆盖薄膜要保持清洁,如有污物等要及时清洗干净,透光性差的旧棚膜可直接改作地膜用。同时,选用透光率高的大棚薄膜做覆盖材料,如选用多功能棚膜(EVA多功能复合膜)等,以提高光能利用率。

2. 人工补光   遇久雨低温光照不足时,在苗床上用白炽灯补光,方法一是灯泡离作物1米高,阴天每天上午补光2~3小时,可促进植株生长;方法二是灯泡离植株和薄膜各50厘米左右。通过人工补光可避免久雨低温导致的烂芽烂种现象。

3. 调整建棚方位   将大棚的方位调整为南北走向延长,能够提高光照利用率。

4. 合理密植   要根据不同蔬菜品种及不同生长时期的需光特点和植株大小,合理安排栽植密度,提高光能利用率,达到个体与群体的协调生长。

(四)气体调控

1. 每天坚持开棚门通风换气   坚持每天开棚门,不仅能够排除大棚内的有害气体,置换棚外新鲜空气,并且可以大大提高棚内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浓度,有利于蔬菜的正常生长。有条件的还可以使用二氧化碳发生器来增加其浓度。

2. 通过配方施肥,改善棚内的气体构成   提倡氮、磷、钾配方施肥,减少氮素等单一性肥料的施用。农家肥等有机肥必须充分发酵腐熟后再施用,以减少有害气体的产生。施肥时要实行沟施或者施肥后盖土等,以减少养分的挥发等。

(五)土壤环境调控

1. 合理施肥,改善营养条件   尽量施用农家肥或生物有机肥,减少单一性元素肥料施用,以减少养分失衡及避免缺素症的出现。生物有机肥和速效性肥料(如复合肥)要搭配施用,实行肥效上的长短结合,一方面有利于前期搭建丰产苗架,另一方面有利于植株中后期稳健、挂果不早衰。

2. 合理栽培,改善生态环境   大棚内实行水旱轮作、套作、间作、混作、深翻土壤等措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状和营养状态。比如早春大棚蔬菜收园后进行二晚的育秧、大棚辣椒与果蔗套作等,均能起到改良土壤、优势互补、减轻病虫害发生的作用。

3. 灌水洗盐,改善土壤环境   一是对大棚内土壤盐渍化比较严重导致蔬菜难以生长的,可以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大棚内全田灌满水进行洗盐,通过水分渗透把盐分淋溶下去。二是采取迁走大棚的办法,通过移棚达到换土的目的。三是大棚(温室)已经固定且不方便移动时换客土入棚。

4. 高温闷棚,降低病虫害基数   大棚使用年限长,其病虫害基数必然会较大,可以采取农业措施等进行有效防治,高温闷棚即是一项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即在休棚期间(7、8月份),大棚内每亩用石灰50千克左右全田撒施后灌满水,闭棚约1个月进行闷棚,可以杀灭大部分害虫和土传病害(如疫病、根腐病等),并且可抑制病毒病的发生。

(作者联系地址:罗  克  江西省永丰县农业局  邮编:331500;黄启元  永丰县蔬菜管理局   邮编:331500)

推荐访问:小气候 早春 大棚 调控 蔬菜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