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传统文化,,滋养文明乡风

时间:2023-05-19 20:45:1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随着现代化和时代的发展,乡贤作用式微,这也导致了农村治理的诸多问题。重新认识并发挥乡贤在农村治理架构中的作用,已然成为一种共识。

习近平同志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乡风文明骨子里继承和渗透了传统文化,这个与生俱来的基因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乡风”与“文明”两个词,很早就在中国古典中出现。乡风最基本的含义是乡里风俗,进而扩大为今天多指的风气。“文明”一词可以追溯到《尚书》,书中记载:“濬哲文明,温恭允塞”,有文德辉耀之义。后来据此衍化为文治教化、风气昌明、现代进步、境界高远等丰富复杂的内涵。习近平同志指出,“要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今天我们正在进行和深化的乡风文明建设,当然应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激活其中的有益成分,使之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激活傳统文化,滋养文明乡风,关键在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当前应该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挖掘整理乡村历史文化资源,让乡愁记忆能代代传承。应动员各方面力量,梳理和撰写村史,对村中亭台、民居、牌坊等古迹进行力所能及的保护。发挥好村庄中历史文化资源的引导和教育作用,让村民体会到根在哪里,祖宗在哪里,力量在哪里。知古通今,潜移默化,村民自然会有光大事业、传递精神的自觉。村中宗祠是最重要的公共场所,是连接历史和现实的强力纽带,尤其要注意保护好。如果有条件,文化礼堂和宗祠最好能分开,让宗祠的历史感因为原貌的相对完整而更加肃敬。要遵守相关法律,对古树名木、山林田地等环境资源实施保护,让生态文明也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借鉴传统重塑乡贤文化,让见贤思齐成为凝心聚力的力量。在封建社会,以退休官员、读书士子、富商乡绅、德高长者等组成了一个乡贤阶层,他们在农村治理中发挥了样本引领作用。随着现代化和时代的发展,乡贤作用式微,这也导致了农村治理的诸多问题。重新认识并发挥乡贤在农村治理架构中的作用,已然成为一种共识。今天的乡贤,应该包括从村庄中走出去的读书人和致富成功人士,以及留在村中有威望的能人。重塑乡贤文化的核心在于,有统一的价值观和较高的道德水准,并且能在村中发挥示范效应,让村民心服口服,并在积极跟进中有切实的获得感。乡贤文化的建设,有利于收复沦陷的精神家园,抵制拜金主义、功利主义、读书无用论等有害思想的侵蚀。在村支部、村委和村民之间,乡贤既能充当先锋队,又能成为帮扶队,地位可类似于桥梁和协商者。

组织村民参与文化活动,在文化熏陶下自觉移风易俗。所谓文化,必然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提供更多的公共文化服务,大力加强农村文化载体建设。发挥农家书屋、传统剧团等作用,特别在春节这样的节日,更要搞得火热,争取全员参与,自编自演、自弹自唱,将道德教化与文艺结合起来,使参与其中和观看表演的人都受到教育。建立起文化参与的激励机制和声誉机制,让村民感到远离赌博和麻将桌,来到文化舞台可以名利双收。村民文化活动也要树立品牌意识,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将活动打造成精品,能走出乡村,到城里去展现,这样对提高村民的文明修养和集体自豪感会有良性循环之功。

要强化家风家训村规民约的作用,树立传家有道、治村有方的规矩。家风家训和族规村约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基础,它更适合村民的情感认同心理,是他们更容易接受的习惯做法。家风家训和村规民约当然不能照搬祖宗,经过扬弃后,取其精华结合现实,才会有生命力。在家风家训、村规民约的整理和提炼上,一定要朗朗上口,简明扼要,并贯注人文情愫在其中。否则,太过繁复的义务型命令式条目,那只能是墙上挂挂的,没有多少人有耐心去读完。我在为台州路桥区螺洋街道、蓬街镇相关村落做相关工作时,即将家风家训、村规民约改编成韵文形式,干部和村民都反映易懂易记,印象深刻。

总之,激活传统这“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乡风文明建设这硬道理就一定会在实践中明白呈现。借鉴传统来助力美丽乡村建设,既大有作为,又任重道远。

推荐访问:滋养 传统文化 激活 文明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