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课程力量提升学校品质

时间:2023-05-19 16:25:26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课程是学校里教育教学行为的主要载体,它既决定了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也决定了学校发展的特色和品质,还决定了学生成长的方向和格局。对于教育教学行为、学校的发展和學生的成长,课程既可能是促进与转变的力量,也可能是限制与扭曲的枷锁。今天,我们推进的课程改革从本质上讲就是重新发现与梳理课程的价值,让课程的功能丰富起来,进而改变课程存在的形态和实施的方式,让课程从单一走向多样。

单一意味着封闭和别无选择,多样意味着开放和自由选择。今天的课程,目标是学生的全面成长和终身发展,面向每一个学生;形式一方面强调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另一方面强调校本课程的充分开发;实施方式更是丰富多彩,强调自主、合作和探究。

课程价值的发掘与引导

课程价值是课程建设的根本和出发点,它决定了一所学校课程的品质和功能,也决定了一所学校的育人目标能否真正实现。

课程的内涵。我们认为,在学校里,一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施加影响的活动和环境都是课程。课程具有唤醒心灵、丰富知识、激活能力和塑造品性四大基本功能。

在今天教育深层次转型和高水平发展的大背景下,课程内涵发生了两大变化:一个是从有限知识走向无限知识,学习不仅仅局限在书本中,也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学习无处不在,而知识的应用更是无处不在;一个是从知识传递走向价值创造,我们对知识的过度传递反而造成了知识的困境,知识的学习到底是成全人还是束缚人,知识的意义到底是知识的本身还是知识的应用。这就促使我们思考,什么样的课程才是真正有价值的课程,怎样实施课程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的价值。

课程的灵魂。我们认为,办学理念是学校课程的灵魂,它决定了学校课程的价值定位和发展方向,学校的课程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应该是完全一致的,也可以说,课程是学校办学理念与办学特色的载体。课程有了灵魂,课程就是生动的,就是鲜活的,就是有温度的。

我校的办学理念是“用完整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我们认为,完整的教育应该具有丰富性、可选择、开放性、重体验和面向未来等五个方面的特征。我们学校的课程同样也能够体现出丰富性、可选择、开放性、重体验和面向未来等五个方面的特征。在这里,丰富性不仅意味着课程的数量多,还意味着课程的类型多、形式多、风格多和功能多;可选择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和学习课程的数量都是可以自主选择的;开放性意味着课程的形成与完善是动态发展的、不断生成的、与时俱进的,甚至是多边互动的,与学习内容互动,到生活中去,同时补充、质疑和完善学习内容,与学习伙伴互动,互相提问,互相启发,互相帮助,与指导教师互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完善自己的思路,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重体验强调的是参与性和实践性,学生的全方位参与意味着学习的真正开始,学习的全过程投入意味着学生的真正成长;面向未来既是课程的内容指向,也是课程实施的基本要求,更是课程的培养目标。

课程的最终目的是要成全每个学生的差异,也就是为每一个学生都提供适合的课程。学校的课程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在学校里,差异既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教育的途径和目标。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如果每一个学生都会因为自己的不同而拥有一张与其他同学完全不同的课表,那么这样的课程就是充满人性的课程,就是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一所学校课程的特色就体现在能否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一所学校课程的竞争力如何也体现在这里。

课程体系的规划与构建

课程是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生态的决定性因素,但只有当课程成为体系的时候,这种影响才会真正发生。所以我们学校的课程建设注重系统的规划,从学校的培养目标出发,依托校本课程,充分体现学校的特色,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同时,更着力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更着力于科技能力培养与学生生涯规划指导的结合,让科技特色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加强国家课程的科技内涵挖掘,加强校本课程的深度开发,以课程建设的深入带动学校形态的全面转型,逐渐形成富有学校特色的育人模式。

建设的原则。我们坚持“厚基础、多选择、浓兴趣、重体验、育思维、铸品质”为六大路径的总体建设原则。厚基础强调的是课程设置的全面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多选择强调的是课程设置的多样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浓兴趣强调的是课程设置的趣味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重体验强调的是课程设置的参与性,促进学生的深入发展;育思维强调的是课程设置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铸品质强调的是课程设置对学生品质培养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人发展。

体系的构建。几年来学校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开齐、开足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更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经过几年不懈探索,我校的校本课程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丰富、从粗放到精细、从单一到多元的过程,初步形成了具有我校特色的开放的课程体系,使学校的科技特色得到进一步凸显,使学校的整体发展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我校的校本课程分为校本必修和校本选修。校本必修分为基础型和活动型课程,校本选修分为拓展型和探究型课程。

基础型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校本必修课程,主要包括理化生三个学科编写的实验读本和学科思想方法两类,旨在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科技意识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活动型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校本必修课程,主要包括社团课程(40个社团和研究会)、节日课程(每年10个节日)、体验课程(高中三年十大类型100种体验),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拓展型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侧重知识面的延伸,旨在加深学生对必修课程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探究型课程是面向部分优秀学生开设的选修课程,侧重知识点的深入,旨在发展学生的特长与潜能,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我们又先后开展了十大科技主题课程、十大生活技能课程和十大假期课程。其中十大科技主题课程包括结构与工程、数字与信息、空间与气候、智能与制造、材料与技术、电子与通信、地质与能源、生态与环境、逻辑与建模和生命与健康;十大生活技能课程包括避险逃生、电器维修、手工编织、待人接物、汽车驾驶、应急救护、烹饪烘焙、辩论演讲、假钞识别和野外生存;十大假期课程包括规划课程、创意课程、阅读课程、家史课程、技能课程、电影课程、公益课程、游学课程、运动课程和自创课程。

我们相信,学生的能力是没有界限的,教育的价值就在于给学生天空,给学生翅膀,真正的成长就产生于广阔与自由之中。丰富多彩的多元课程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空,也磨练了学生强健的翅膀。

课程实施的广度和深度

站在时代和教育的高地看,树立学生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的本质就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提出要让全体学生享受基本而全面的教育,要让全体学生在丰富而深刻的体验中成长。我们系统深入地落实课程的实施,充分体现课程实施的广度和深度。

广度和深度。课程实施的广度强调开放与联系,把课堂开放,把资源开放,把学习方式开放,把评价方式开放,与生活联系,与社会联系,与世界联系,与未来联系;课程实施的深度强调转化与生成,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过程评价转化为努力目标,把习惯生成为素养,把成长体验生成为人格品质。我们积极整合和开发校内外资源,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為课程的实施搭建多样的发展平台。

我们的校园每月有一个节日,一月游学节、三月科技节、四月成人节、五月多元文化节、六月社团节、七月校友节、九月体育文化节、十月学术节、十一月感恩励志节、十二月创意节。每个节日都有在一个主题统领下的一系列活动,学生每人每月至少参加一项活动。我们让活动真正成为学生可以选择的课程,让每一门课程都明确体现出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功能。

我们注重节日课程实施的广度和深度,我们强调对本质的把握,我们认为节日是学校的一种课程,节日是教育的一种功能,节日是成长的一种方式;我们强调对标准的明确,我们认为节日的主题要具有引领性、节日的活动要具有综合性、节日的形式要具有仪式性、节日的功能要具有全面性、节日的影响要具有深入性;我们强调对流程的细化,我们把节日课程实施的流程确定为提炼主题、构建体系、激活参与和延伸感悟四个环节。

让标准促进课程的提升。课程的提升不可能是随意的,它需要标准的引领和推进。标准是发展和进步的方向,也是衡量和判断的尺度。没有明确系统的标准,课程就容易迷失前行的方向和推进的目标。

我们在课程的实施中关注学生的能力,制定了《沈阳五中学生科技能力标准》,包括人文与社会、历史与发展、原理与方法、实验与操作、创意与设计、精神与素养六个方面22条。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科学视野、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我们在课程的实施中关注学生的人格和品质、未来与人生,制定了《沈阳五中学生成人标准》,包括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国家和人与世界四个方面20条。有意识地提升学生的自我认识、他人意识、责任担当和世界眼光。这些标准的制定,不是简单地罗列技能和行为的要求,而是经过深入思考和论证,经过整体构想和研究,本着科学全面、切实可行的原则,落实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认为,科学的标准会使我们的课程实施更规范,更深入,也更完善。

课程建设的深入,是学校的一次整体转型与提升,也意味着我们对教育认识的不断完善。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是,既要特色突出,更要全面发展,从而给学生一个完整的教育,给每一个学生一个适合的教育。

用课程的力量让学生变得更强大,这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作者系辽宁省沈阳市第五中学校长)

推荐访问:激活 品质 提升 力量 课程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