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鲜为人知的故事

时间:2023-05-19 14:05:25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从新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走出来的雷锋,恰是一个“共和国长子”式的角色,他代表了“无私奉献”的红色一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对于中国当代年轻人来讲,显得神秘而遥远。雷锋在当年并不是一个落伍的人,他其实是五六十年代的潮流先锋,喜爱文艺、写诗、学开汽车、参加解放军,毫无疑问,雷锋的生活正是那个时代的主流生活;而革命,也是那个年代的时尚生活的重要内容。

文艺青年雷锋

雷锋是一个顽皮的年轻人。团山湖农场买了两匹马,一匹是大白马,另一匹是小黄马,用来拉犁种旱粮。当时场部在呆山庙里,马厩离庙门口不远,请了个老倌子负责饲养。雷锋是个见了什么都想学学的人,他对骑马发生了兴趣。开始,看马的老人家不许他学,怕摔伤了他。雷锋便趁人不备时偷着骑了一次,结果狠狠地摔了一跤。这件事被告到团支书那里,雷锋向看马的老人家做检讨,说自己学骑马也是想多学一门本事,将来能为国家多作一份贡献——这样的动机,让人无懈可击。

不久,农场有了拖拉机,两匹马也就“失业”了。农场的年轻人都想学骑马,几个人上去都摔了下来。雷锋又按捺不住,纵身上马,也被当众摔倒在地。不服气的雷锋,发誓一定要学会骑马。于是,他几次三番地去“磨”看马的老人家,求教一些骑马的秘诀。

终于雷锋知道了应该先和小黄马培养感情,于是他每天带它去吃草饮水、帮它梳毛……雷锋终于学会了骑马,每到下工时间,他就骑着小黄马在湖边散步。

平时,雷锋依然利用骑马的技能“为人民服务”。团山湖农场共有五个工区,信件和通知都是靠步行传达。雷锋学会骑马后,就把这些活儿包揽了。这段骑马的日子,应该是雷锋最自在、最潇洒的时候吧。

这一天是1958年3月10日,《治沩工地报》的编辑熊春祜用颇有文学色彩的笔调记录了雷锋学会开拖拉机的情景:

那天,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嫩草上的露珠晶莹放亮,整个农场沐浴在金色的朝霞里,更显得生机勃勃。听说小雷今天试车,场里的工作人员都跑去看,连炊事员也去了,十多个人排成一线,像为他举行试车典礼似的。车上有两个座位,平时陈师傅坐正位,小雷坐在侧边。今天互换了位置,小雷坐到正位上来了……只见他把右脚往下一踩,拖拉机便突突响了,接着把踏离合器的左脚慢慢抬起,车轮向前滚动,五铧犁后面出现五道弯弯的泥浪。他像第一次驾驭脱缰的野马,心有点慌,机身忽左忽右,后面的泥浪歪歪曲曲,小雷额上冒出豆大的汗珠……他定了定神,很快地把住方向盘,拖拉机终于按照他的意图平稳地前进了。

农场的同志都很高兴,场长李庆发叫伙房加了两个菜,祝贺小雷试车成功。小雷别提有多高兴了,吃饭时还在回味试车的事,同志们给他敬菜,他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连身子也没动一下。大伙见他那副专心致志的样子,差点笑出声来。

饭后雷锋即向熊春祜请教怎么写文章来记叙今天学会开拖拉机的事情,并连夜赶写出来。在熊春祜的帮助下,文章被送到县级的报纸《望城报》。六天后,3月16日,雷锋写的文章《我学会开拖拉机了》就发表出来了,这篇类似于记叙文作业的文章,成为雷锋发表的第一篇文章。

《我学会开拖拉机了》一文的发表,似乎激发了雷锋的创作梦。在治沩工地中,爱看英雄题材小说的雷锋在和望城县委组织部的彭正元一起散步时,认真地谈起自己的“作家梦”,他希望自己也能把“改天换地”的现实用文艺小说的形式表现出来。

不久,雷锋又受到高玉宝写作《半夜鸡叫》的启发,也想写一部自己的家史。他甚至进行了初步构思,计划分十章,约写十万多字,并断断续续地写出了两章。熊春祜是少数看过这些初稿的人,但他印象中这些书稿后来被遗失了。《雷锋全集》里收录的《一个孤儿》的自传体小说,或许就是保存下来的其中的一些片段。

雷锋去世后,从他留下的文字的文笔风格中,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他是一个有潜质的文艺爱好者。小学时,雷锋就已经是文艺骨干,能说会唱,喜欢看书,以后还在县报上发表了文章。具有高等小学学历的雷锋,在那个年代也是属于稀罕的“小知识分子”了。这些也是他后来可以有《雷锋日记》遗世的原因吧。

《茵茵》是雷锋所写的一篇形式最完整的小说。雷锋还写过几段零散的“小说短章”,只有《茵茵》有头有尾,是创作而不是自述型的写作,这是一篇按照当时流行的塑造先进人物的思路写出来的作品,没有什么文学性可言。

有趣的倒是这篇歌颂女主人公“茵茵”的小说里,是否隐含了与团山湖时期的雷锋有过一段情感经历的王佩玲的影子呢?——这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了。

另一首写于团山湖的《南来的燕子啊》,是雷锋的一首新体诗歌。雷锋借用与一只燕子的虚拟交流,生动地写出了他所劳动的团山湖发生的积极、可喜的变化。在当时,这种歌颂型的抒情手法极为流行。

南来的燕子啊

(1958年8月1日)

南来的燕子啊!

新来的候鸟,

从北方飞到了南方,

轻盈地掠过团山湖的上空,

闪着惊异的眼光。

我分明听清了呢喃的燕语,

像在问:“为什么荒芜的团山湖,

今年改变了模样?”

南来的燕子啊!

让我告诉你,巴:

团山湖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

是由于党的巨大力量,

才围垦成一个新的农场;

是他们——农场工人们,

用勤劳的双手,

给团山湖换上了新装。

南来的燕子啊!

也许母燕曾向你说过旧时的形象;

往日的团山湖——

湖草丛生,满目荒凉,

洪水一到,一片汪洋,

十年前有人三次收款,三饱私囊,

围垦团山湖只是一个梦想。

如今的团山湖啊——

良田万顷,满垄金黄,

微风吹过一片稻香。

新修的长堤像铁壁铜墙,

洪水已再不能称凶逞狂。

红旗插在社会主义的农场,

到处是谷满仓、鱼满舱,

祖国又添了一个“鱼米之乡”。

南来的燕子啊!

你不用再寻旧时代的屋梁,

无论你飞到哪里,

再也找不着你从前住过的地方。

去年这里是荒凉的地方,

今年变成了高大的厂房,

欢迎你到新的农场宿舍来拜访。

但得请你告诉我,

你可知道你所飞过的地方,

……

新建了多少这样的农场?

1958年5月,在美国的干预下,台湾局势紧张起来,接下来几个月,两岸之间不断有大事发生:炮击金门、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中国政府发布《告台湾同胞书》……

所有的中国人都关注着台湾。此时正在团山湖农场的雷锋,也呼应祖国的热点时事,挥笔写了一首名为《台湾》的诗歌,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宝岛台湾回归的良好愿望:

我不是个音乐家,我不会歌唱,

我也不是个作家,我更不会朗诵,

可是我的心正在燃烧,正在激荡!

它已长上了翅膀,到处地飞翔,

越过那起伏的高山峻岭,

飞过那碧波万里的海洋,

飞向那遥远的地方——

台湾,

自古来就是我国的领土,

是我们最可爱的家乡,

那里有着无限的珍宝,

埋藏在那宽大的胸膛。

一片黑黝黝的森林呀,

可以盖上那千万座高大的楼房;

遍地耸立着粗壮的甘蔗,

制造出许多雪白的方糖;

那鲜嫩的乌龙茶叶,

驰名于国际市场;

那盛产菠萝和香蕉的园林啊!

吐露着扑鼻的清香;

那一年两熟的蓬莱米啊!

做起饭来焦黄喷香;

煤呀、铁呀更是不可计量……

台湾人民世世代代、子子孙孙,

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家乡。

……

这首诗没有公开发表过。

自1958年春天来到团山湖之后,雷锋一共创作了九首长长短短的诗歌,有描述团山湖收获季节的《南来的燕子啊》,有歌颂领袖、讲述家史和政治学习的《歌颂领袖毛泽东》、《党救了我》、《啄木鸟》、《我的感想》、《以革命的名义》等,还有赞美劳动场景的《人定胜天》、《排渍忙》等。从雷锋的创作中可以看出,雷锋一直保持着文学创作的敏感,虽然他在湖南农村,却始终不曾落伍过。

雷锋又是学骑马,又是开拖拉机,又是写散文诗歌,还与农场女工产生了一段感情……这段生活是那么的浪漫激情。可是,这段时间又是那么的短暂——雷锋在团山湖一共只待了八个月的时间。

在雷锋离开团山湖报名去鞍钢的一个多月后,因为要组建人民公社,农场被撤销,如今,人们也就只能从少数几篇留存的雷锋文章中去想象这个农场当时的情景了。

1958年8月,中国开始了狂热的全民炼钢和“人民公社”运动。这个时候,雷锋刚从团山湖农场转到新成立的五星人民公社不久,他最终改变了自己的道路:选择报名应征鞍山钢铁厂的招工,去支持国家工业建设。为了表达自己的建设热情,他还专门改了一个新名字。11月,车轮滚滚几千里,终于把雷锋带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最前沿。本在农村下乡的雷锋没有投入到“人民公社”运动中,却来到了真正炼钢铁的地方。

雷锋当兵的秘密

以勤快的态度做好打扫卫生这样不起眼的小事情,是雷锋非常重要、非常优良的品质。他每到一个新的环境,都是这样开始的,这也是他从16岁开始做勤务公务员工作时期养成的好习惯。

从小就有当兵理想的雷锋,在开始征兵宣传时就跑去报名了。为了成功,他每天都到当地武装部门打扫卫生、生炉子,也到征集站生炉子,给负责体检的医护人员打水。

1959年12月9日,雷锋写的激情洋溢的文章《我决心应召》还发表在弓长岭矿的《矿报》上。跟以前一样,雷锋通过发表文章来让上级知道自己的决心。

但是,第二天,也就是12月10日,兵役局和接兵部队在第一轮目测时就把身材矮小的雷锋“淘汰”了,这让雷锋好不沮丧。当满载具备体检资格的应征青年的解放牌汽车开动时,不死心的雷锋就紧跟车尾追上去,硬是爬上了汽车,到了体检站。

体检站设在辽阳小屯的一座小学校内。雷锋作为体检编外人员,心情很是低落。等待体检的人,有的结伴上街游玩,有的三五成群闲谈,只有雷锋拿起笤帚扫院子,挨个扫作为临时宿舍的教室。几近绝望的雷锋见到接新兵的团军务参谋戴明章,甚至拉着他的衣襟,苦苦哀求,要他批准自己参军。

体检结束了,雷锋不合格。

雷锋的个子不够高,体重还不够55公斤。体检时,当年的鞍钢弓长岭矿焦化厂总务股长陈日东就站在雷锋旁边,对那个场景记忆犹新,“检查身高时雷锋把身子挺了又挺,还踮起脚来,才1.54米,量体重54公斤。给他体检的是个老医生,摘下花镜说,‘雷锋,你的身长、体重都不合格。’雷锋回答,‘这两天感冒,今早到现在还未吃饭。’当时我还在旁边说,‘小雷,说话要实事求是。今天早晨我们不都是吃了两个酥火烧、一碗酸菜吗……’”

雷锋一句天真的话逗乐了体检医生伍哲明。他笑着对雷锋说,“你肚子好大呀!一顿饭能吃两斤。”雷锋却十分认真地回答,“医生,我真的很能吃。”伍哲明被他磨得没有办法。

体检后,雷锋又几次去找辽阳市武装部的政委余新元和戴明章,对他们说,“如果不给我换军装,我就穿便衣去。”雷锋那种对参军的执著态度和决心,让焦化厂的领导李钦荣于心不忍,松口同意他去当兵,这在当时很不容易,因为雷锋是生产骨干。

雷锋再把进攻的路线锁定在辽阳市武装部和接兵部队。他特意向厂里请了假,从弓长岭走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武装部,几乎天天都去哀求。为了等着见辽阳市武装部政委余新元,他甚至在值班室里蹲了一宿。

连续几天,终于见到余新元,雷锋发挥他的优势,缠着他讲自己的苦难史,结果余新元被感动了,并把周围的工作人员也吸引过来听雷锋讲家史。

雷锋的逻辑是:自己的身体条件不合格是因为旧社会的苦折磨的,现在不能当兵只能算在旧社会受的苦的账上;又说自己参军不是为了出名,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又说参军是按照毛主席的教导来做的,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就是我要去的地方……这些道理触动了余新元,于是答应给雷锋争取一次复检的机会。

让余新元没想到的却是,第二天雷锋就拎着一只棕色小皮箱跑到兵役局里来,说,“政委,我把这点家当都带来了,这回我走定了,叫当不叫当都这样了!”

他放下皮箱就开始抹桌子,扫院子,打开水,到处抢活干,以少见的固执与坚决,让部队不得不重视起他来。

接下来为雷锋做说客的人增加得更多,除了矿上的领导,甚至连担任体检工作的医护人员也替他说情了,因为他每天为各房间打扫卫生,宣讲参军愿望——雷锋是个天生的演说家。

最厉害的还是雷锋竟拎着自己的家当,一只小皮箱,跑到余新元的家里,扫地、打水、擦玻璃、生炉子……甚至与余新元的爱人田儒文(当时的辽阳医院外科医生)也相处得跟亲生母子似的。

余新元曾经很好奇雷锋的皮箱里装的是什么,雷锋一下子把皮箱打开,里面是一件棕褐色的皮夹克和其他衣物,放在最上面的是一至三卷的《毛泽东选集》,里面的文章周围都

被雷锋写满了读书笔记,雷锋趁机给余新元背诵了几篇《毛选》。

几乎所有的人都为雷锋说话,都认为雷锋是个好青年。

余新元更被雷锋的决心所感动,打算帮助他,为这件事他找了辽阳市市委书记曹奇,向地方政府汇报了雷锋想当兵的这个难题。雷锋是普通公民,当他的问题部队解决不了时,地方政府的支持意见往往能起到决定作用。

曹奇认为这样的好青年虽然身体条件不合格,但政治条件合格,同意并支持去当兵。有了地方的支持(其实这也只是一个借口),余新元于是“设计”让雷锋先去新兵营当“便衣通讯员”,让他直接去接触部队的接兵干部。

余新元直接找了新兵营教导员李恒基。一开始,李恒基依然要坚持原则,余新元就再找戴明章商量体检如何通过的问题,戴明章担心体检表的问题。

余新元只好再想办法,去找主检医生吴春泽,吴不肯签,担心犯错误,当时的社会风气还是很纯正的。

最后还是余新元想到一个权宜之计,他在“甲乙丙丁”几类表中,填了份“丙”字表,因为每一百个兵里有五个预备数,如有人到部队里复检不合格,地方上还有回旋的余地,可以再补两个。这样,雷锋终于获得了一个宝贵的候补名额。

1960年1月2日,雷锋和其他二十名青年佩戴着大红花被送到了辽阳市南林子工农干校新兵集结地,接受新兵复查。

接新兵的部队领导戴明章对雷锋印象深刻:新兵队伍分成两列,个子最小的雷锋走在最前头,显得非常神气,他上身穿的是黑色皮夹克,左肩戴着红绸带,胸前挂着一朵很大很大的大红花,下身穿着一条蓝色料子裤,右手提着一个棕色的小皮箱,脚上穿一双黑色高靿儿皮鞋,头上戴着一顶黑皮火车头式的棉帽,额前露出一绺刘海儿,显得格外稚气而又天真,特别惹人注目,十分讨人喜爱。

新兵营指挥部的宿舍在一个教室里,由几张桌子拼成床。雷锋来了以后,居然有机会和带兵的领导戴明章和李恒基睡在同一个教室。

身为便衣通讯员的雷锋,再次发挥“威力”,他每晚都给辛苦了一天的部队军官们在铺位前放上一盆热腾腾的洗脚水,第二天一早又在脸盆盛满温水,把毛巾、牙刷放好。

一连几天,雷锋整理内务,打扫卫生,让人无可挑剔。

雷锋也与戴明章有了更多接触的机会,他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让曾在长沙高级工程兵学校学习、工作过四年的戴明章听来十分亲切。

经过复查之后,在新兵们都换了军装的第六天,雷锋仍是“便衣通讯员”。原来是矿里的保卫部门不给出具政审表,那时,征兵是要经过严格政审的,手续很严格,缺一样都不能入伍。

而雷锋原单位鞍钢表示,他们在对雷锋政审时,发现没有原始档案,只有一份职工登记表和入团登记表,其他什么材料也没有。还说,为了慎重起见,鞍钢已给雷锋的家乡望城县安庆乡发了函调,由于路途遥远一时没有收到回函,无法继续政审。

档案,在当时的中国,是每一个人的政治生命,对于调动、升迁、考核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雷锋本应该参加海军的,也是因为政审手续的问题,旅顺口海军基地的接兵领导坚决不接受他参军。

戴明章与兵役局和部队三方研究,决定对雷锋采取按特殊问题处理的办法:先参军后政审。这基本上是违反了国家的规定,幸好雷锋后来给部队带来了无比荣誉,否则将是不可饶恕的行为。

1月7日当晚,接兵参谋戴明章通过长途电话向驻营口的工兵团团长吴海山请示:雷锋虽无政审表,可是个优秀青年,能否先带到部队?

当时可以决定这件事的最高领导吴海山同意了。

在登车出发前8小时,雷锋终于穿上新军装。旁边的人已经无法形容雷锋穿上新军装后高兴的样子:那是剩下的最后一套军装,既肥大又多皱,小个子的雷锋穿上那么大的军装,满脸堆笑,手舞足蹈,左一个军礼,右一个军礼,对着一个小小的镜子不停地照啊照——对了,雷锋是爱照镜子的。

1960年,辽阳的征兵任务是980名,集中后经全面复查合格842人,后来又从农村重新调来276名预备,复查合格138人,雷锋是其中的一个。

最终,雷锋是作为一名“特殊的新兵”,正式成为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员。

雷锋在《日记》里郑重地记下了1月8日这个值得纪念的一天,他这样写道:

这天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这天是我最大的荣幸和光荣的日子。我走上了新的战斗岗位,穿上了黄军服,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我好几年来的愿望在今天已实现了,我真感到万分的高兴和喜悦,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

推荐访问:鲜为人知 故事 雷锋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