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讲话》始终是我国文艺事业发展必须遵循的正确方向和道路等8则

时间:2023-05-18 15:35:1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胡锦涛:《讲话》始终是我国文艺事业发展必须遵循的正确方向和道路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时作出重要批示。胡锦涛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文艺实践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是我们党领导文艺事业的经典文献。70年来,在《讲话》精神指引下,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自觉投身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正确政治立场、深刻思想内涵、感人艺术魅力的优秀作品,推动文艺事业健康发展,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胡锦涛强调,70年的历史充分表明,《讲话》始终闪耀着伟大的真理光芒,《讲话》所指明的方向和道路始终是我国文艺事业发展必须遵循的正确方向和道路。

胡锦涛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重温《讲话》精神,按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切实尊重文艺规律,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更加自觉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人民奉献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高度统一的精品力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摘自新华网)

李长春:70年来党对认识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规律积累的宝贵经验

一是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在继承借鉴的基础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三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真正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四是必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做到“两手抓、两加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五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创新,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六是必须坚持尊重规律、团结和谐,尊重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充分调动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努力形成有利于多出优秀作品、多出优秀人才的良好局面。

(摘自《人民日报》)

坚定不移走与人民相结合的文艺道路

70年前,在中国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开启了中国文艺发展的新纪元。《讲话》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总结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基本经验,针对当时文艺实践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了“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著名论断,深刻阐述了文艺为什么人这一方向性、原则性的根本问题,系统论述了文艺与人民、与政治、与生活、与时代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继承与创新、歌颂与暴露、普及与提高、世界观与文艺创作等事关革命文艺发展方向的重要问题,确立了党对文艺工作的根本方针和理论观点,对我们党的文艺理论建设、文艺政策制定和文艺实践发展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讲话》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经典文献,不仅直接指导和引领我国革命文艺的发展,而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探索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道路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和理论指导,是我国文艺发展史上一座熠熠生辉的历史丰碑。

(摘自《求是》)

“延安命题”期待当代回答

70年前的5月23日,延安文艺座谈会结束。毛泽东所作讲话,引来与会者热烈掌声。当年,面对4万多怀抱报国激情汇聚延安的文化青年,毛泽东以高超的理论智慧,厘清了“文艺与时代”“文艺与生活”“文艺与大众”等基本问题。文艺应该为人民大众服务,文艺作品的源泉是人民生活,文艺工作者“必须和新的群众的时代相结合”……这些论断,为中国文艺工作和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这些“延安命题”,也是每个时代的文化工作者都必须面对的“元命题”。放在70年后的今天,《兄妹开荒》可能吸引不到哼唱《双节棍》的嘻哈青年,《王贵与李香香》也难以获取数字化一代的共鸣。时代场景的转换,必然需要文化推陈出新,这正意味着,在体现时代、贴近生活、服务人民上,“延安命题”需要全新的当代回答。

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通过消费进行文化选择。产品没有市场,就意味着不能吸引观众;得到了市场认可,就赢得了观众的掌声。时隔70年重温《讲话》,虽然其中一些观点,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提出的,但回答好“延安命题”,仍是每一个文化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摘自《人民日报》)

培养高度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

培养高度的理论自觉,是对理论工作者的要求,侧重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正确的理论来自于伟大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观点、立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创新理论,有力地指导了推动了不同阶段中国的发展,同时为世界社会主义做出了探索和贡献。在这个历史进程中,“高度的理论自觉”,始终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以及广大理论工作者的信念和追求。

培养高度的理论自信,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要求,侧重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建设”。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指引下,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和快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民不断得到更多实惠,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举。在新形势下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必须高度重视“建设”,必须培养高度的理论自信,必须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必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都积极参与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特别是建设上来,这样工程建设才会有坚实的根基、才会有不竭的动力。

(摘自《人民日报》)

领导干部要“静悄悄”下基层

要了解实际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检验工作实效。一竿子插到底,不打招呼、不搞陪同、不事先指定对象,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多听听群众怎么说,多问问群众怎么看,多请教群众怎么干,力求获得平时难以听到、不易看到、意想不到的新情况,真正抓住制约发展的“结”、群众闹心的“难”、基层工作的“忧”。

要解决实际问题、拿出实招新招、给群众带来实惠。围绕推动发展、促进和谐、改善民生、加强基层组织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与基层组织和群众一起想解决办法、找出路对策;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基层和群众找项目、引资金、送技术、荐人才;与普通党员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结对子,真心实意、力所能及地帮助解决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等实际困难,把工作做在群众急需处,做到群众心坎上。

要总结基层经验、完善政策措施、推动面上工作。邓小平同志说过:“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下基层,要把第一线的生动实践和鲜活经验总结好、运用好、发展好,认真思考分析,深入把握规律,精心归纳提炼,努力形成务实管用、切实可行的思路、政策和措施,用基层创造引领基层实践。(摘自《人民日报》)

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

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要善于研究和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我们党之所以能够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就是因为在长期探索中逐步深化了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思考越深入、认识越科学、掌握越自如,就越能排除这样那样的干扰,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处理好治国理政中的各种问题。

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要善于总结和牢记历史的经验教训。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训也是一种经验,不能忘记。各种各样的经验既是昨天的记录,也是今天的认识,更是明天的向导。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并从这些经验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已经成为我们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能够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不断开拓奋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要善于继承和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种传统既包括制度规范,又包括价值理念;既包括组织体系,又包括精神文化。要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就一定要珍惜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点推动这些作风和精神的创新发展,并运用到治国理政的实践中,使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摘自《人民日报》)

党史靠什么去资政育人

一是靠梳理和阐发党的基本理论资政育人。党的基本理论常常是通过党在工作实践中提出和贯彻的重大决策和政策体现出来的。我们党关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理论立足实践,通过一系列重大决策和政策体现出来,来自实践又回到实践中去验证,最后才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这是不仅要认识世界而且要改造世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事理论创新的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特点。

二是靠总结和分析党的历史经验资政育人。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为了推进党和人民的各项事业,为了应对这样那样的风险考验,为了实现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在治党、治国和治军各个方面,殚精竭虑、艰辛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展现了不凡的政治勇气和智慧。通过研究把它们展示出来,在今天和将来都是最能说服人、教育人的宝贵财富。

三是靠研究和宣传党史人物和事件资政育人。党的历史是由一代又一代党员的具体奋斗创造出来的,是由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重大事件连接起来的。党史研究自然应该通过叙述具体的人和事,传播党的奋斗历史,展示党的光辉形象,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以此来感染人、影响人。

(摘自《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刘秉承

推荐访问:是我国 事业发展 文艺 始终 道路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