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文化自信促进创作繁荣

时间:2023-05-18 13:40:2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中强调:“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国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质是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他在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再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其语境更为庄严,观点更为鲜明,态度更为坚决。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推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一、增强阵地意识,用坚定的自信振奋精神

近几年,“新海东?新梦想”第一届征文颁奖得到了省内文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第二届征文活动的广泛开展,海东文学艺术丛书29册及《极地门户行》《爱在极地门户》《青藏首站记忆》等文艺作品,紧紧围绕海东提出的“大美青海?风情海东”和“极地门户?青藏首站”这个时代命题进行书写,深刻反映了海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主张,全面记录了海东旅游文化、人文地理、山川河流和社会变化,有效传播了海东各族人民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创造的可歌可泣的生动社会实践,全方位立体式展示了海东对外的壮美和文艺影响,进一步巩固和壮大了文艺阵地,坚定了文化自信。

今后,我们要突出海东文艺特色,精准定位受众,善于设置议题,做到同样主题、多样传播,更好地担负起海东文艺主阵地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以及向自己的传统、自己的文艺学习的任务,倾听生活实践交响曲的任务,讲好海东故事,推动海东文艺更好地走出去。要善于从河湟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懂海东、爱交流、善沟通,推出一批时效性强、贴合主题、立意深远、内容新颖的原创品牌栏目,保持河湟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保持对海东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使自己的作品成为激励海东人民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要把握时代脉搏,承担时代使命,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回答东部城市群、工业园区和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等时代课题。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任务,坚定不移地用海东人独特的思想、情感、审美去创作属于这个时代、又有鲜明海东风格的优秀作品,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创作的文艺格局。

二、增强大局意识,用时代的笔墨歌颂人民

近几年,海东广大文艺工作者忠实履行职责,转作风、改文風,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将细微关照与宏大视野结合起来,问题意识与社会担当兼顾并立,用文学的心灵去感受,通过客观视野,让海东人民了解文学创作的感人故事。如《温暖河湟的一群人》作品中,作者的每一次采访、每一篇报道、每一个语言都准确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反映道德模范细微的精神价值,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海东道德模范故事。《一亩黄土地》站在平安这块沃土,用独特的眼光,捕猎农民思想深处细微的变化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反映了诸多社会风云和对生活底层的关照,书写了一个文学爱好者的心理路径和海东故事,诗歌记录的是海东文化的、历史的、人民的时代风云。

今后,我们要坚持服务人民,用积极向上的文艺歌颂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要胸怀大格局、立起大坐标,主动适应分众化、差异化趋势,努力提高选题设置能力和专题策划水平,结合重要节点、重要活动,推出系列海东文艺作品,做到策划出新、时效领先、彰显权威,举好“引路旗”。要坚持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海东人民的生活、命运、情感,表达海东170万各族人民的心愿、心情、心声,立志创作出在人民中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要教育和鼓励一切有抱负、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追随海东人民的脚步,走出海东1.32万平方公里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要始终把海东人民的冷暖和幸福放在心中,把海东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判断,弘扬正能量,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激励海东各族人民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

三、增强创新意识,用先进的文化推动社会

近几年,我们把握“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围绕“丝路文化”,把创新作为改进海东文艺工作的强大引擎,善于研究、敢于变革,深化机制创新,推动纸媒、东城网、数字网、手机报融合,增强文艺内容创新,抓好文艺技术进步,探索合作传播方式,实现高效传播,抢占精神制高点和文艺高地,壮大拓展文艺创新渠道。海东文联和《海东时报》开展“寻找在西宁的海东人”这一活动,已经或将要引起海东人尤其是在外创业、打拼和成名、成家的人的关注和青睐,是有效推动海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实践。《难忘故土》紧紧抓住海东传统村落这个主题,围绕海东城市化进程,开展有计划的调查,既反映了被调查村的民风民俗、民间文化、历史地位、建筑特点,让海东各族人民记得住乡愁,又彰显了海东社会变革、时代进步、人民丰殷,海东人民安居乐业的城市化愿景。“春之韵?文艺之声”音乐晚会和送书法、送美术、送全家福”系列活动别开生面,不断丰富了海东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今后,我们要勇于创新创造,用精湛的艺术推动文化创新发展。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不断推进海东文艺创新、提高海东文艺创作质量,努力为海东人民创造文化杰作、为海东人民贡献不朽作品。要把创新精神贯穿文艺创作全过程,大胆探索,锐意进取,让海东文艺作品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要组织文艺工作者成为海东文艺工作的构建者和主导者,并让这种思想认识在头脑中扎根,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在建设现场、在基层一线、在田间地头,坚持对海东人民的尊重与关怀,才能推出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只有呈现海东文艺创新势头,才能有创造、有出息,能够对海东人民作出较大贡献。

四、增强责任意识,用高尚的文艺引领潮流

近几年,海东文艺工作者勇担社会重任、不负历史使命,履职尽责。王海燕在海东时报社在职期间,撰写了一篇篇有见地、有分量的通讯,《湟柳集》从词的层面和高度凸显我们的文化阵容、文化格局和文化自信。雪归始终关注社会底层人物,以谦恭的书写,表达这个层面的社会需求,高歌这个层面的社会进步,无论是《无脚鸟》还是《云端或泥淖》,都是一个文艺工作者良好的文艺观的反映。《风向》《清水湾诗笺》《吐谷浑王国》《曾国佐将军》等等,都是文艺工作者的责任使然和灵魂安放所在。海东还有一大批敢于担当的文艺工作者,对他们,我们重点培养,鼓励个人文化自强。

今后,我们要坚守艺术理想,用高尚的文艺引领社会风尚。要承担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用独到的思想、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要维护市委的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做到爱党、护党、为党。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变成海东各族人民群众的文化行动,及时把海东人民群众创造的经验和面临的实际情况用文化的方式反映出来,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文化力量。要自觉落实主体责任,严格划定工作底线,绝不给错误思想言论、低俗文化提供传播渠道,确保文艺工作与全市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坚定文艺的自觉和自信,善于直面社会丑恶现象,激浊扬清、针砭时弊。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找准海东文艺与时代的对接点、文艺与百姓的共鸣点,做铸造灵魂的工程师,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傳播者,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导人们向高尚的道德聚拢。要塑造人心,要求海东文艺工作者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做到德艺双馨,成为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把海东文艺战线的力量发动起来,把海东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创作能量激发出来,推动海东文艺事业呈现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五、增强看齐意识,用思想的高度评论作品

近几年,我们自觉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把握政治方向,增强看齐意识,注重文艺理论工作,坚持正确的评奖导向、在文艺评论中凸显海东特色。坚持牢牢把握文艺创作的正确导向,建立“河湟文艺奖”制度,构建文艺评奖格局。开展“情系海东”五位作家作品研讨活动,科学设置并举办“彩陶?生命与诗”六个主题座谈会,注重加大文艺宣传引导力度。主编“海东籍外人评海东籍人作品”《绚烂与平淡》,出版《审美与批评》,突出“海东人评海东文”,大力促进海东理论队伍建设,推动海东文学事业繁荣发展,树立和巩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海东文联”等传播平台的作用,扎实推动网络文艺,文艺评论阵地得到不断拓展。

今后,海东文艺工作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国文联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用符合文艺规律的方式领导文艺事业,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和艺术民主,保护好文艺工作者积极性和创造性,做到政治上充分信任、思想上主动引导、工作上创造条件、生活上关心照顾。文艺评论上继承中国传统文艺理论,借鉴外国文艺理论经验,研究梳理、弘扬创新中华美学精神,推动美德、美学、美文相结合,展现当代海东审美风范。要把握海东文学评论的正确方向,增强评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褒优贬劣,推介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文学理论作品,创作一大批具有海东地域特色的文学评论。要勇担文学评论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提高海东文学审美与文学批评水平,营造评论的良好环境,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

(作者系海东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联主席)

推荐访问:繁荣 自信 创作 增强 文化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