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研究

时间:2023-05-17 21:25:0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近年来,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掀开了新篇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一些落后地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区域间的合作联动全面铺开,经济发展的协同叠加效应不断显现。但需要注意的是,广东省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区域发展差距依然较大,欠发达地區与发达地区在经济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上均存在相当差距,要实现追赶跨越还需要较长时间;区域间的生产要素错配、同质化竞争现象亟待缓解,区域产业分工协作链条需进一步优化调整。破解这些难题,需要我们在注重统筹协调,促进省内产业结构优化、挖掘区域经济潜力上注入更多的努力。本文提出的政策建议,有助于优化广东省区域经济发展结构与质量。

关键词:产业;经济发展;平衡;研究

一、地区产业结构变迁导向

对于珠三角地区而言,无论是从地区企业数量还是工业增加值规模而言,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都处于地区产业结构的主导地位,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紧随其后,这类型的行业多以高技术企业为主,基本代表了地区的创新发展导向和经济实力。但以企业规模数量来看,金属制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和纺织服装、装饰业依旧有着相当的企业数量存量,这类企业的技术含量较低,甚至还多有着劳动密集型的特质:一方面,这难以为地区的技术创新提供有效支持,另一方面,也无法为地区贡献足够的产能和产值。对于广东省的东西两翼而言,地区的主导产业结构仍停留在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特征明显的行业上。在粤东地区,较为突出的是以纺织服装、服饰业和纺织业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其产品的附加值较低;而粤西地区的典型代表是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农副食品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兼有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特征。应当说,广东省东西两翼的地区生产结构特质,决定了其在后续的时间发展中难以展现出强劲的经济动力,产业结构转型滞缓、企业发展多、小、散的格局亟待扭转。对于粤北山区而言,应当把地区的生态平衡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但就当前的地区产业结构来看,非金属矿物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都与地区污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如何处理好企业生产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成为粤北地区发展的重要课题。

整体来看,广东省全域的产业发展基本实现了“结构性”错位发展,珠三角地区、粤东西北地区的产业发展实现了一定的联动、互补格局。但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各地区板块间的产业关联度较低,表现为不具有产业价值链关系的产业扎堆。过多技术不兼容甚至存在相斥的产业并非以地区企业内在肌理和产业关联为依据,为支撑地区经济优化发展而生的成本会大大增加,这会对地区乃至整个广东的长远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其次,产业结构仍多留滞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行业中,龙头行业的经济带动作用不突出,缺乏经济增长极,许多地区的经济发展依旧靠“多、小、散”的企业来拉动。再次,部分地区短时期内的行业结构变动较大,展现出当地政府的远期规划能力不足(政策连续性不许),从而导致了资源的无谓损失,主导产业的大面积更替所可能产生的经济、环境问题得不到有效保障。

二、地区产业的发展态势

珠三角地区作为广东省重点的优化增长区域,在企业数量的积淀上远超过粤东西北地区的总和。说明珠三角地区的经济活跃程度较高,有着一定的优势。相对而言,广东省东西两翼作为重点增长区域,在企业培育上出现了一定的不均衡现象:粤东地区企业数为4964家,而粤西地区仅为2368家,两大地区间有一定的差距。

进一步地研究发现,珠三角地区的企业亏损占比是历年全省最高的。一方面,珠三角地区本身就存在着一些相对低端的产业集聚(如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金属制品和纺织服装、服饰业等),这类产业在经济竞争较为激烈的珠三角地区可能难以打开获利空间,在产业发展导向转型的“阵痛期”中出现盈利能力衰减也是一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也可归因为珠三角地区的高技术企业等更容易面临较高的经济不确定性,在经营绩效上可能仍未跨入盈利区间。

从行业的人均薪酬上看,珠三角地区、粤西地区的工业行业人均薪酬水平基本相当(分别为79759元和79620元),粤北次之(56893元),粤东地区的人均收入最低(52502元)。就工业行业而言,珠三角地区和粤西地区的人均待遇大体相当,但考虑到两地之间的生活成本差异,可以预见粤西地区工业行业发展更具吸引力,这也有助于珠三角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但粤东地区的行业发展相对较弱,无法给劳动力提供有竞争力的待遇水平,也极大地限制了粤东地区高端人才的虹吸能力,在缺乏足够人才支撑的情况下,粤东地区的行业发展仅能维系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从政府补助和税收角度来看,珠三角地区作为广东省发展的重点区域,更容易获得政府的补助扶持,但近年这种政府的直接补助有下调的趋势:企业平均获得的政府补助由2015年的98.91万元下降至2016年的75.82万元。这也体现了地方政府在地区经济刺激上的差异性做法,对于经济发展成熟度较高的地区,政府的直接介入力度正在逐步减弱,更偏好于通过引导等其他间接性方式实现对地区产业发展的促进。当然,这也可能与珠三角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更偏向第三产业有关,第二产业的受重视程度(补贴力度)在下降。于此,广东省东西两翼需要作为腹地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支撑,在缺乏足够基础条件的情况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具体来看,粤东地区企业平均获得的政府补助仅为8.82万元,低于粤西地区的25.80万元,也远远低于珠三角地区的补助水平。应当说,地方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差异是造成广东省东西两翼工业企业发展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政策建议

一是要突出主导产业对地区经济的引导作用,也要立足于珠三角地区与东西两翼、粤北山区之间特定的经济发展成熟度、产业基础条件等,重点选择符合当地生产要素禀赋且能够发挥比较优势的产业,形成特色的产业集聚而非简单的企业“扎堆”,从而有目的地促成广东省内部区域之间新的结构性产业分工,实现地区产业结构错位性发展。

二是进一步明晰地区产业发展的结构性差异导向,珠三角地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进一步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以劳动力、资源的竞争转向服务、品牌乃至附加值的竞争;粤东西北地区则应进一步提高对资源、劳动力、土地等有形生产要素的利用率,在承接珠三角工业转移过程中应着重对企业的“筛查”机制,在协同不同区域的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制定特定区域内的有限发展目录,并对目录类的行业企业加大财政转移支付的支持力度。

三是要逐步实现地区的公共政策协同,完善能够有效对接广东省各地区的公共政策(体制机制),保障地区问的生产要素合理充分流动,打破地区制度文化差异形成的阻隔,成为广东省突破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加快地区重大平台载体建设,通过重大平台壮大带动产业链集聚,以宜居宜业的环境提升对创新人才的集聚能力。

四是要加大对粤东西北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珠三角的企业到粤东西北地区投资设(分)厂,鼓励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共建工业园区、经贸园区、加工园区,发挥珠三角地区的带头作用,引领地区间的商业开发、制造业升级,促进广东省相关区域相关的过剩产能(无效产能)的有序转移(退出),为广东省新兴产业的发展腾出有效空间。

推荐访问:广东省 不平衡 不充分 区域经济发展 研究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