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旅游产业融合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评价

时间:2023-05-17 19:30:2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本研究以山东省为例,研究2007-2016年各地市旅游产业融合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关系,并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对各地市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利用定量研究方法来探寻旅游产业融合与区域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的演化规律,并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参考和理论依据。研究表明,山东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与区域经济2007年后开始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旅游产业融合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的演变态势可分为三个阶段;其耦合度总体表现为高度耦合,但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从中度失调逐步走向优质协调发展,协调度不断提升。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旅游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旅游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山东省从一个旅游业大省转变为一个旅游业强省。现阶段,在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导向下,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关于旅游产业融合的方式和路径,特别是产业融合的程度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的相关研究,一直还在探索之中,没有形成统一的理论研究框架。本研究通过定量测度旅游产业融合与区域经济耦合关系,分析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明确两者耦合程度的发展现状,有利于指导区域内旅游产业融合更好发展。

二、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Consortium研究分析了南非旅游产业发展的融合现象;Marina等学者调查研究旅游产业的融合化发展对于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出其具有推动作用的结论;Kristian J.Sund(2006)提出,融合理论在旅游产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瑞士为例,对旅游产业融合化发展的现状分析与趋势预测证明了这一结论。国内方面,陈绍友《重庆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研究》一文从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重庆市旅游产业的集聚发展情况,进而总结其发展路径和模式,最后从管理当局的立场提出意见和指导;邓宏兵、刘芬、庄军在《中国旅游业空间集聚与集群化发展研究》一文中辨析了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集群的关系,对我国旅游产业融合水平与存在问题进行测评和探讨,最后提出对策性建议;冯卫红《旅游产业集聚的动因分析》研究了推动旅游产业集聚的因素,并和其他产业的集聚因素进行对比,得出外部经济效应和政府主导规划是旅游产业融合的主要动因的结论。

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业融合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学术热点。生延超、钟志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一文率先研究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耦合,借鉴物理学中耦合度函数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发现,在湖南省,只有长沙市呈现较高水平的协调,其他地市旅游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较弱,甚至不及区域经济的反向刺激。谢丁《旅游产业与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耦合发展研究》一文基于系统协同论思想,利用耦合度函数(物理学领域),创新性地设计出较简便、易实行的指标体系,评价旅游业与县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情况,形成了度量二者耦合发展的模型,实证研究表明,旅游业的发展与凤凰当地经济的发展互为因果,相互推动。刘定惠、杨永春《安徽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分析》一文对安徽省17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二者协调发展模型的目标——旅游和经济二者相互促进,努力使安徽省从旅游资源大省走向旅游资源强省。

三、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的指标体系主要部分有两块:首先是涉及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系统的,其次是涉及区域经济发展系统的。从产业融合的集聚规模与集聚效益角度评价融合水平,继而在细化一级指标的基础上,选择评价融合水平的次级指标,在旅游产业融合规模方面,以旅游的总收入、总人次和行业从业人员数量作为衡量指标。融合效益方面,为了更加客观有效地进行测算,鉴于旅游产业融合效益与旅游业贡献效益之间会有差异,在筛选时对部分指标实行了转换。

以区域经济的规模与效益作为一级指标,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继而在细化这些一级指标的基础上,选择测算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次级指标。然后,使用地区GDP、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来评价规模;利用人均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消费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四项指标来评价效益。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四、数据来源与处理

(一)数据来源

旅游产业融合评价所用到的指标数据来自《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8-2017)、《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副本》(2008-2017)、《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评价所涉及的指标数据主要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8-2017)和《山东统计年鉴》(2008-2017)。若存在某年份数据值漏缺的,则利用相邻年份的增长率来计算。

(二)数据处理

为了能够客观有效地测度山东省2008年至2017年的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本研究采取熵值法对各指标赋予权重。熵值赋权是一种数学赋值方法,主要利用计算指标相对的离散程度进行。熵最先来源于物理学,指的是系统“无秩序”的水平: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就越影响综合指数;反之,离散程度越小,就越不影响综合指数程度。由于熵的这种特征,可以相对客观可靠地测量指标权重。选择综合指标评价体系中的指标时,通常会选择多种类型、多种属性,对于每个指标也会选择不同的性质及计量单位。同时,会对指标数值进行去量纲,以便去除指标间量纲差异。本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进行了多方面比较并且借鉴了前人成果,在此基础上采取极差法来标准化原始数据,继而遵循熵值法的程序来测算各个指标的权重。

(三)指标权重计算结果

按照熵值赋权法,计算各层级指标的权重值,如表2所示。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旅游产业融合指数与经济指数分析

在山东省,旅游产业融合指数与经济发展指数表现出相互交错上升的态势(如图1所示),基本是在2007年后,二者开始表现出迅速增长态势。在这里,二者的演变态势可划分成三个阶段。一是2007年至2010年,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水平遠远落后于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二是2010年至2012年,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但发展水平逐渐趋近;在这期间,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呈下降趋势,经济发展水平不断上升。三是2012年至2015年,山东省的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但二者差距随时间的推移在逐步减小,逐渐趋向一致化发展。从趋势上看,山东省旅游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势头强于区域经济增长趋势。

由此可以看出,2007-2015年间,山东省旅游产业融合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近似一致的发展形态,只是水平上略有不同。山东省旅游产业融合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互影响,旅游产业融合能够推动区域经济的發展,区域经济的发展也能够推动旅游产业融合。

(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与经济发展耦合情况分析

在对山东各年指标数据标准化的基础上,去除数据间的量纲差异,然后将数据代入进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得出山东旅游产业的集聚化发展与区域经济两者从2007年至2016年间的耦合度值、耦和协调度值以及山东省两系统的耦合发展类型。具体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数据表明,山东的旅游产业集聚发展和经济的耦合度总程度较高,但是在耦合协调度上,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体现出一个升级过程——从中度失调渐渐向优质协调发展。这体现出一开始的高度耦合并不能说明山东旅游产业融合与经济的发展态势较好,不过因为一开始两者的发展皆处于相对较低阶段,具有蒙蔽效果。因为这种假象不能体现山东省旅游产业的集聚发展和其经济发展的趋势变化,所以下面利用耦合协调度的变化情况来说明山东省旅游产业的集聚化发展与其经济发展的耦合过程。

从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上来看,2008年至2009年,山东省的旅游产业融合与区域经济处于失调阶段,从2008年的中度失调发展至2009年的轻度失调。因为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对于其旅游产业融合化发展的阻滞作用比反过来的阻滞作用大,所以耦合类型表现为经济滞后的发展模式。2009年之后,山东省两系统发展开始呈现协调态势,且发展类型从一开始的初级协调转变为优质协调同步发展,体现了随着这两个系统的发展水平有更深一层的进步,山东旅游产业的集聚化和其经济发展逐渐实现步调一致,并呈现上升态势。2010年,山东省处于初级协调状态,旅游产业融合在地区发展过程中占据主导优势,对区域经济发展形成了拉动力量,但其带动作用在2011年出现了下降。2011年,山东省的经济发展对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带动作用弱于旅游产业融合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因此出现了初步协调下的经济滞后型状态。2011年以后,山东的经济发展更加快速,慢慢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同步态势。2012年是中级协调同步发展的阶段,2013年达到良好协调发展阶段,2014年以后进入优质协调发展阶段,并且在发展类型上二者处于同步发展,体现了山东旅游产业的集聚化发展与其经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互为补充,且协调度越来越高。

[责任编辑:刘  霞]

推荐访问:山东省 耦合 融合 旅游产业 区域经济发展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