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高校品德教育的特色和启发

时间:2023-05-16 13:20:04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品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台湾德明财经科技大学为例,分析了台湾高校品德课程框架体系和品德教育的特色,以期对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 台湾 品德教育 特色 启发

德者,本也。品德对于个人和社会都具有基础性意义,是人生的必修课。品德教育始终贯穿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过程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长期以来高校品德教育的实际效果还不尽如人意。台湾德明财经科技大学(以下简称“德明科大”)是一所秉承“品格第一、专业为先”的办学理念,以培育优质专业技职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技职院校,除在专业教育上成绩斐然外,在学生品德培养上也颇具特色。虽然大陆与台湾在品德教育内容和品德评价标准上不完全相同,但德明科大的品德课程设置与开发、服务学习式实践教学模式、专业教育融渗品德教育等方面能带给我们诸多启发,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

一、德明科大品德教育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

学校品德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是建立一套科学的品德课程体系。德明科大品德教育课程的管理和执行由学校“通识教育中心”负责,他们根据台湾教育部制定的《品德教育与促进方案》总体要求,确立了学生品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即美德教育。具体包括三大方面:一是与自己相关的,如责任、自律、勇气、自我尊重等;二是与他人有关的,如诚实、尊敬、仁慈、同情心等;三是与社会相关的,如公平、正义、公民素养等。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套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包含基础、进阶和专业课程融渗三个递进的层次,对应大一到大四不同的学期开设。大一阶段开设《生活礼仪》、《孝经》和《服务学习》三门课,大二开设《服务学习》和《品格与公民素养》,大三和大四则根据专业特点开设专业融渗品格课程。比如德明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品质服务于职场伦理》、财经学院的的《金融法制与伦理》、资讯学院的《资讯伦理与法规》等课程。整个课程体系以全人教育为宗旨和目标,通过正式课程、非正式课程和潜在课程的设立,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二、德明科大品德教育的特色

1、课程设置强调系统化和递进性

德明科技大学品德教育课程的设置遵循了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依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经过充分论证和精心设计,体现了课程的整体性、系统性和课程之间内在的逻辑性。课程覆盖了大学四年整个学习阶段,从为人的基本礼仪、孝道到公民的基本素养再到各个专业层面的品德要求,步步推进,层层深入,体现了品德教育的渐进性和品德养成的规律性。

2、重视孝道教育,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孝道教育是中华民族教育的起源,是古代道德教育的基础。儒家认为,孝是天经地义的至德要道,是百行之本,万善之先,正所谓“百善孝为先”。《论语》学而篇有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至高地位。传统孝道教育蕴含着生活化德育的理念,生活化德育使学校德育从政治化、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中走出来,回归生活,关注现实。所以德明科大的品德教育以《孝经》为作为初始课程,从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入手,延伸到职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等。由己及人,由近及远,有效避免了德育目标过高、过空,德育内容过于理性、过于抽象的弊端。

3、开展服务学习,提升品德教育的实践性

“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是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逐渐兴起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是一种“服务”与“学习”并重的经验教育方式。服务学习将志愿者服务及服务历程中的积极反思与课程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强调服务与学习同等重要,在真实的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与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心智发展。目前台湾各大专校院已普遍成立服务学习推动专责单位,规划服务学习相关课程或另将原有课程结合社会服务活动。德明科大品德教育的服务学习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实行,每位同学每学期不少于12小时的服务时间。主要形式包括校园服务(劳作教育)和校外社区服务(义工)等。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普遍认为通过劳作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劳动的辛苦,进而学会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自觉地维护公共环境和公共财物。社区服务学习则让学生跳出只关注自己的藩篱,开始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关注他人,公民意识和责任、服务意识大大增强。事实证明服务学习作为一种新的行动教育教学法,已成为台湾高校学生品德教育和公民教育的主要实践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4、开发专业融渗品格课程,实现品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通

品格融渗课程的概念最先由台湾中原大学王晃三教授提出。德明科大前校长郭宪章在其任期内积极推动各学院试办品格融渗课程。目前德明科大的三个学院均开设相关专业的品格融渗课程。专业融渗品格课程把品德教育融汇到专业课程中,真正实现了品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通,这不仅是胜任未来职业工作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敬业、乐群、忠诚、保密等基本职场伦理和法制意识。

三、台湾品德教育的启示

对比台湾高校的品德教育,反思我国学生思想教育存在诸多不足。如高校实用主义盛行,重视专业技能教育,轻视品德教育;品德教育中传统道德教育份量不足;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环节薄弱。为此,借鉴台湾高校品德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方法,能有效克服以上弊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并推动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1、重视顶层设计,进一步健全品德教育的推动机制

历年来台湾教育主管部门十分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品格教育。2004年出台了第一期《品德教育与促进方案》,为期5年。2014年开始推出第三期,方案提出了品德核心价值的培养目标,并从实施原则、实施策略、经费保证、组织分工、奖励考核和成效评估指标等都作了详尽的规定。2009年台湾教育部耗资新台币十二亿元,启动“台湾有品运动”列车,推展品德教育、艺术扎根、终身阅读及环境永续等四项计划,带动台湾“人人有三品(品德、质量、品味)”。此外还在高校实施《品德教育推广或深耕学校计划书》,评选表扬品德绩优学校等。通过这些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使品德教育获得学校和学生的重视,并纳入校务发展计划,使品德教育由学校教育扩展到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提升了品德教育实施的深度与广度,对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和孕育民公民素养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我们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固然有不少政策和方案,但在如何推广和深化上仍有不少方面值得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

2、积极开发品德融渗课程,打通与专业课程的壁垒

大学生成才目标是获得德智体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品德修养与专业能力理应相依相存、合为一体,不可偏废。品德教育不是孤立的,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与一切和学生培养相关的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结合起来。目前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与专业课建设之间融合度不高,甚至脱节。要实现品德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打通与专业课程的壁垒的不是在各自课程中添加一些对方内容之类的简单拼凑,而应是开发专门的专业课程融渗品德教育课程的根本性改革,将其纳入到高校整个教学课程体系中,与其他课程一样有学时和学分的保障。

3、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夯实思想道德教育基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中国人崇奉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讲求和谐有序,倡导仁义礼智信,追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有益处。

4、以服务学习为突破口,加强实践教学制度化建设

当前由于各种原因我们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践环节还很薄弱或形式虚化,呈现短期性和随意性,远未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课程化。而台湾教育主管部门于2010年出台了为期5年的《大专院校服务学习方案》,重点推动服务学习与品德教育的结合,提升教师服务学习的专业知能,将服务学习融入课程中;推动服务学习与品德教育相关课程与教材的研发,教学方法与评量的创新,以及校园服务学习与品德文化的构建等。这些措施不仅促进了品德教育的活动化和生活化,还保证了思想道德教育实践环节的制度化。因此,以服务学习为突破口,加强实践教学的制度化建设,实现学生、学校、社会三方共赢将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王锡金、李彦慧:台湾服务──学习实践对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的启示[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

[2] 习近平谈优秀传统文化[EB/OL].中国文明网http://.

[3] 台湾教育部品德教育促进方案[EB/OL].品德教育资源网http://ce.naer.edu.tw/policy.php.

(责任编辑:熊亚)

推荐访问:台湾 品德 启发 特色 高校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