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运“情感文化”解读

时间:2023-05-15 20:00:07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拥有百余年发展史的交运集团(青岛)始终与时代前进同步,坚持实施文化强企战略,近年来培育打造出以“情感文化”为核心理念的企业文化品牌,助推企业走上快速发展之路。

真爱无声 春雨润心田

“交的是朋友,运的是真情”,是青岛交运人对社会公众的响亮承诺。多年来,交运集团坚持以“情感文化”丰富品牌内涵,提升服务品质,传播企业形象,努力争创中国交通品牌服务的标杆。从“情满旅途”到“温馨巴士”,再到“品牌集群”“情感”始终贯穿交运品牌创建的全过程。期间,交运集团以真情感动社会,先后荣获“全国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质量文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综合实力十强公交集团”等百余项殊荣。

真情付出,缔造品牌旗帜。1994年青岛交运集团转体组建之时,恰逢公路客运市场全面放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无序,基本的安全和服务都得不到保障。面对这一状况,集团上下达成共识——探索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创出公路客运服务品牌,塑造国有企业良好形象,以优质服务赢得旅客。为此,1995年7月,我们在辖属的青岛长途汽车站创意发起了“情满旅途联手大行动”。这次活动以“情感凝聚”为媒,开启了“情满旅途”品牌和“情感文化”塑造的帷幕,开创了全国交通运输行业和青岛市服务行业品牌创建的先河。1996年1月,交通部在全国公路客运行业全面推广这一活动。到2000年,“情感文化”开始延伸到城市公交领域,诞生了“温馨巴士”品牌。2009—2012年,“情满旅途”和“温馨巴士”先后获评“中国驰名商标”,把交运集团推上了中国服务品牌的最高领奖台。随着“交运之情”“温馨校车”“温馨之旅”“交运地产”等知名品牌的先后打造,交运集团形成了“品牌集群”模式,燃起了各经营板块发展的燎原之势。在中宣部举办的第七届中国企业文化论坛上,交运集团“品牌集群”战略备受瞩目。品牌不仅为企业赢得了声誉,更为企业持续发展筑牢了根基,2013年集团营业收入达到2009年的2.8倍,进入中国服务业500强、青岛企业50强。交运品牌也以71.86亿元跻身“亚洲品牌500强”,高居全国交通行业榜首。

以情动人,引领服务标准。“有心,有爱,有真情;做精,做细,做完美”,这是交运集团对员工制定的服务准则。在完善服务的实践中,集团不断延伸企业的服务链条,服务领域不断拓展。立足于顾客不断提升的服务需求,我们把特色服务作为创新点,在汽车站为旅客提供“女士专属化妆室”“哺乳室”“邮寄儿童”等贴心服务,在公交车内提供零币兑换、纸巾帕、爱心伞、报纸袋、医药箱、无线网络等便利服务,让群众出行暖心舒心。建立了安全生产指挥中心,配套营运客车“七个一”安全工程,开发应用“交运蓝狐”智慧交通管理系统,实现了对车辆、场站和驾驶员的实时监管,让群众出行安心放心。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出行,我们在国内首创了公交进车站新型商业模式,在汽车站基本形成了“入港、出港、到港”服务客运一体化,“城际、城区、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长途、旅游、公交”车站客运一体化;在国内首开“定制公交”线路,在省内首开连接火车站、汽车站、飞机场的摆渡公交,改善医疗服务的免费就医公交,串联“百年老街”“百年老楼”“百年老店”特色景点的观光公交以及学子公交、对接公交、微循环公交和赶集直通车等,推进通勤班车、超市班车、公务车租赁等市场占有,还在全省首推“公车公营、品牌运作、员工管理、电召服务”的出租客运新模式,让乘客不仅“行有所乘”而且“乘有所选”。

以情化人,培育时代楷模。以情为核心的企业文化,逐步成为交运员工的共同信仰和价值判断。集团乘势而上,运用职工文化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全面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大力营造尊重劳模、争当劳模的氛围,实现了员工和企业共成长。近年来,交运集团全面开展争创百个星级班组、百名星级员工的“双百”争创工作,设立专项奖励基金,开展“全员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素质大提升”劳动竞赛,为表现突出、特别优秀的员工设立职业发展通道,形成了物质、精神、事业“三位一体”的“双百”创建机制,培养和选树了一批技术过硬、服务优秀、能担重任、爱岗敬业的星级班组和星级员工,激发了全体员工比学赶超的热情。

文化铸魂 凝聚正能量

多年来,交运集团牢牢坚持以人为本的办企方针,紧扣“情感文化”主线,大力倡导并践行“幸福生活,快乐工作”理念,推出一系列措施给员工以关爱,用真情凝聚起了强大的企业发展合力,也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品牌形象。

“助推器”汇集发展动力。每天下午,在交运集团总部的单身职工可以从职工餐厅领取免费晚餐,这是交运集团为方便单身职工生活新出台的一项举措。目前,为单身职工提供“爱心便当”正在全集团范围推广,而类似的关爱员工贴心之举还有许多。以人为本的“情感文化”是交运文化的核心。让员工拥有更有尊严的工作、更大的发展空间、更满意的收入、更高的社会和家庭地位,是交运文化的内涵之一。2011年,我们在青岛市率先实施并完成了员工工资3年倍增计划。2013年,交运集团又确立了新目标:到2020年,职工收入水平实现再倍增。在制定分配政策时,坚持向关键岗位、一线岗位和艰苦岗位倾斜。出台了对老职工的“富民新策”,适度提高在岗一线老职工的工资性收入,通过出台四条工资保障线,让连续工作满20年、25年、30年、40年的在岗老员工收入更有保障,以回馈他们多年来在生产一线的辛勤劳动和默默奉献。

在国内首推“交运新工时”每周4天工作制,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员工,用于强身健体、学习培训、参与文体活动。我们还创新实施一线女驾乘人员“生理期特殊休假”制度,每年为万余名在岗职工免费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员工健康档案,让员工的健康权益更有保障。

“减压阀”激发发展活力。在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集团特别注重职工文化的全面打造,在制度化、常态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娱乐、健身、竞技共融的职工文化模式。

创新文体活动主题。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选定职工运动会、文化艺术节及日常文体活动的主题,确保每届有新主题,每年有新内容,形式不断创新,内涵与时俱进。

创新文体赛事形式。在组织的各个单项体育赛事和文艺活动中,都设有领导干部个人项目和领导必须参与的集体项目,用制度和规则促使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参与文体活动,与员工团结协作,共创佳绩。

创新文体人才引进。在招聘新员工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特长生,吸引不少艺术骨干和专业运动员加盟交运。此举既为专业人才提供了退役后的择业选择,解决了社会就业民生问题,同时也优化了职工队伍构成,为企业打造优秀文体团队积蓄了人才。

创新文体组织建制。根据基层单位开展文体活动的群众基础和特色,有意识地把不同特长的员工分类安排到不同单位,通过文体组织建制的良性循环和互动,搭建起多方面的交流平台。

创新文体阵地建设。在集团总部和各基层单位建有健身场所50余处;长流水、不断线地组织开展演讲朗诵、书法摄影、足球、篮球比赛、乒乓球、羽毛球等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使企业文化的每个环节都实实在在、落地有声。

大德载道 花香溢八方

立德在于思源,创新在于传承。在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交运集团始终不忘履行国企的社会责任,坚持以“情”为核心的文化理念,以服务社会为己任,不图回报地投身公益事业,近年来各类社会捐助累计达1700余万元。

崇德为本,传承育文化。学雷锋是青岛交运的优良传统,交运人代代相传学雷锋。50多年来,雷锋精神在青岛长途汽车站等客运站群服务窗口代代相传,从未间断。

进入新时期,“待旅客如亲人”的雷锋精神在交运人的实践中升华成“知德乐善、崇尚道义”的共识。

以善为邻,真情暖人心。温馨的士公司驾驶员李学铭提出,“为老人服务不能停留在活动期间,服务没有终点,敬老没有终点,应该让敬老活动渗入到日常营运服务中”。于是,由42名出租车驾驶员组成的“敬老车队”应运而生。15年来,交运出租车“敬老车队”免费接送过上万名老人,为了一次约定,只要接到独居老人电话,哪怕空车跑上十几里也无怨无悔。当越来越多的善被认同、被聚合,“善举”就变成了“义举”,一个人的“良心”也就变成了一群人的“良知”。2012年年初,交运集团专项拨款20万元,在青岛长途汽车站设立了帮扶救助受困旅客的“爱心基金”。芦山地震时,9名刚到青岛、急盼返乡的雅安农民工因凑不足路费在站外徘徊,是一份“爱心基金”让他们有了免费食宿和返乡车票。

“社会需要交运,交运奉献社会。”交运集团把对社会的承诺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如建立“爱心驿站”,为环卫工人提供免费早餐,为出租车驾驶员提供休息场所;组织“爱心义捐”,发起“爱心支教”,助力希望工程;推出“爱心送考”,免费接送高考中考学生;设置“爱心陪护”,温情服务空巢老人,免费为老人提供送票和接送服务;面向社会开放40处“爱心公厕”,缓解城市如厕难;建立“失物招领中心”,给顾客带来惊喜;开辟“爱心岗位”,两年创造近6000岗位,“爱心义运”实现常态化,连续20年为盲生服务,在国内率先开通了“盲生直通车”,用真情诠释了“大爱交通”。集团客运站群推出的“出行指南便利贴”“邮寄儿童”、“务工人员返乡爱心车”等便民服务项目,在校车车厢打造的流动“道德讲堂”等,也深受社会好评。

多年来,交运集团致力打造“交运之情”公益品牌,携手青岛市红十字会启动“‘红飘带’·‘微尘基金’—— 一元爱心滴水情”公益行动,成立了“滴水情爱心车队”;在青岛率先发起了“红飘带使者在行动暨爱心捐款”活动。企业还积极参与抗洪救灾、抗击非典、南方雪灾、玉树地震、汶川地震等社会公益救援行动。近3年来,企业在慈善捐助、帮扶共建等方面的投入达1700多万元。

“有心,有爱,有真情”是交运人的服务理念,也是交运人的公益追求。在服务社会中享受幸福,在帮助他人中获得快乐,是交运人的价值选择。我们将向上、向善的力量,源源不断地传递给他人、传导给社会,助推着同心共圆“中国梦”。

推荐访问:交运 解读 情感 文化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