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骄傲的资本

时间:2023-05-15 17:55:16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辜鸿铭是民国初期的文化人,人们对他的评价都说他非常的傲岸,说他有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概,说他敢在洋人面前指手画脚,也正因为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他不但是文化界议论的焦点人物,更是老百姓心目中的风头人物。但无论怎么样,说他傲岸也罢,说他敢为别人不敢为也罢,都是因为他有骄傲的资本。

他学识渊博。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极为少见的学者,不但通晓汉学典籍,熟知中华文化的传统精神,更娴习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等9种语言,深谙西方世界。同时,他既有文学的天才,更有哲学、法学、工学、兼及文理各科,均有深刻的造诣。这些深厚的功底是他骄傲的资本,因为别人根本就没有这样的功底。

据说当年,欧美人在中国简直就如同洋菩萨,到处受到尊敬,辜鸿铭却对这种崇洋媚外的现象十分反感,他决定不失时机地羞辱白人,以证明中国人才是真正优越的代表。有一次,他在电影院看电影,想点着一支一尺长的烟斗,但火柴已经用完。当他认出坐在他前排位置上的是一位苏格兰人时,他就用烟斗和蓄有长指甲的手指轻轻地敲击那个苏格兰人的光头,一副傲形于色的样子,以不容拒绝的口气说:“请点着它!”那个苏格兰人被吓坏了,以为撞煞,遭遇了中国黑道上的老大。苏格兰人自忖得罪不起,只得乖乖地掏出火柴,抖抖索索地点着辜鸿铭的烟锅。辜氏深吸一口,吐出一团烟雾,同时也吐出了心头积郁的那口鸟气。

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主张学术自由,因而当时的北大校院里有不少的外国教授,若是看到辜鸿铭走过来,总是远远地靠边站着,恭迎致候。而辜鸿铭到了他们面前,见到英国人就用英语骂英国不行;见着德国人则用德文骂德国不好;见了法国人,又用法语骂法国人如何不堪,而那些被骂的洋人无不被骂得个个心服口服。他生平喜欢痛骂洋人,反以此见重于洋人,不为别的,就为他骂得鞭辟入里,骂在要穴和命门上。我们谁还能有这样的本事?

还有一件事,他当年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内的六国饭店用英文讲演“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他自译为《春秋大义》),中国人讲演历来没有售票的先例,他却要售票,而且票价高过“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听梅的京戏只要一元二角,听他的讲演却要两元。结果海报一出,驻北京的外交使团就全给包圆了,别人想买还买不上呢!由此可见,洋人崇信辜鸿铭的学问和智慧,也到了痴迷的地步。

他思维敏捷、机智多谋。一天,辜鸿铭在北京椿树胡同的私邸宴请欧美友人,点的是煤油灯,烟气呛鼻。有人说,煤油灯不如电灯和汽灯明亮。辜鸿铭笑道:“我们东方人,讲求明心见性,东方人心明,油灯自亮。东方人不像西方人那样专门看重表面功夫。”你說这是谈佛理,谈哲学,还是故弄玄虚?反正他这一套足够唬住那些洋鬼子。辜鸿铭辩才无碍,他既能在西洋人面前稳操胜算,也能在东洋人面前棋高一着,即便他面对的是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那样的高段位选手,他也能赢。中日甲午海战后,伊藤博文到中国漫游,在武昌居停期间,他与张之洞有过接触,作为见面礼,辜鸿铭将刚出版不久的英文译本《论语》送给伊藤。伊藤早有耳闻——辜氏是保守派中的先锋大将,便乘机调侃道:“听说你精通西洋学术,难道还不清楚孔子之教能行于两千多年前,却不能行于二十世纪的今天吗?”辜鸿铭见招拆招,他回答道:“孔子教人的方法,好比数学家的加减乘除,在数千年前,其法是三三得九,如今二十世纪,其法仍然是三三得九,并不会三三得八的。”伊藤听了,一时间无词以对,只有微笑颔首的份了。

对自己的同胞,他同样也不留情面,有话直说。据说英国作家毛姆和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都曾领教过他的厉害。有一次,辜鸿铭在宴席上大放厥词:“恨不能杀二人以谢天下!”有客问他二人是谁,他回答道:“是严复和林纾。”严、林二人均在同席,严复涵养好,对辜鸿铭的挑衅置若罔闻,林纾则是个暴脾气,当即质问辜氏何出此言。辜鸿铭振振有词,拍桌叫道:“自严复译出《天演论》,国人只知物竞天择,而不知有公理,于是兵连祸结。自从林纾译出《茶花女遗事》,萃萃学子就只知男欢女悦,而不知有礼义,于是人欲横流。以学说败坏天下的不是严、林又是谁?”听者为之面面相觑,林纾也无从置辩。 这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

他胆大,敢做敢说,绝不虚伪。表现最突出的是在民国以后北平知识界中,堪称独一无二的辫子。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第一个成就便是那根在中国男子头顶的辫子一夜之间剪光推净,他却偏偏留了起来,并且自鸣得意。连他的黄包车夫刘二,也与他一样,留着辫子,堪称天下无二,举世无双。一主一仆,从东城柏树胡同寓所出来,穿过王府井,穿过农民巷,直奔六国饭店,成了京城的一大风景。试问谁又有那么大的胆,惟有他有。

对于他的辫子,他曾有过一段精彩的话。据说民国初年,他受邀请到北大讲授《英国诗》,他首次出现在北大红楼教室里时,戴瓜皮帽,穿官马褂,登双脸鞋,跨四方步,好像刚从琉璃厂古董店里发掘出来的文物,再配上一根系着红缨的滑稽小辫子,引起哄堂大笑。等到众学生笑到没有力气了再笑时,他开口了,声调不急不徐,声音不高不低,“诸位同学,你们笑我的辫子,可我头顶上这根辫子是有形的,而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顿时,全场哑然。

当然,还有比这更胆大的。鄂中万寿节时,湖广总督府大排宴席,大放鞭炮,唱新编爱国歌。辜鸿铭对同僚梁星海说,有爱国歌,岂可无爱民歌?梁星海便怂恿他试编一首。辜鸿铭有捷才,稍一沉吟,便得四句,他朗诵道:“天子万年,百姓花钱;万寿无疆,百姓遭殃。”话音刚落,满座为之哗然。还有一次,在京城的一次宴会上,座中都是一些社会名流和政界大腕,一位外国记者逮住这个空当趁机采访辜鸿铭,他提的问题很刁钻:“中国国内政局如此纷乱,有什么法子可以补救?”辜氏不假思索,立刻开出一剂猛药:“有,法子很简单,把现在所有在座的这些政客和官僚,统统拉出去枪毙掉,中国政局就会安定些!”想想看,他这话往报纸上一登,还能不炸锅?还能不招致各路强梁的忌恨?但他就是敢直言不讳。

他敢叫真碰硬。1896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六十大寿,祝贺的客人中有一位进士出身,誉为“中国大儒”的沈曾植,作为张之洞的幕僚,辜鸿铭自然要应酬接待,尽地主之谊。在席中,辜鸿铭高谈阔论东方文化之长,在张之洞面前挞伐西方文化之弊。他发现自己讲了许多之后,却不见这位贵宾张嘴说过一句话,无任何反应。他不禁奇怪起来,就问先生为何缄默,不发一言?没料到沈曾植的回答,差点将他噎死。沈曾植说你讲的话我都懂,可你要听懂我讲的话,还须读二十年中国书。两年后,辜鸿铭听说沈曾植前来拜会张之洞,他立即叫手下人将张之洞收藏的典籍搬到会客厅里,快堆满一屋子,几无站脚之处的沈曾植问他,这是什么意思?辜鸿铭说请教沈公,你要读二十年中国书,我用了两年全读了,现在无妨试一下,哪一部书你能背,我不能背?哪一部书你能懂,我不懂?沈曾植大笑说,这就对了,今后,中国文化的重担就落在你的肩上啦!如今谁还有这样的胆识和勇气?

正因为这样,辜鸿铭在外国人眼里才会有这样的一句口头语:“来到这座古城,可以不看紫禁城,不逛三大殿,却必须要看辜鸿铭。”在国人眼里,他倔得有点可爱,有点滑稽,但却有着大学问,有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气概。这就够了。

推荐访问:骄傲 资本 辜鸿铭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