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探索与研究

时间:2023-05-15 08:20:27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以国内外现有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相关理论为基础,从高职食品类学生进入就业岗位后的现状着手,研究校企深度融合的机制、体制,校企如何共建人才培养模式,如何构建适合学生的课程体系等,通过探索和研究确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具体实施办法。

关键词:高职;食品;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包括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职业素养以及创业能力。如何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一直都是高职院校重点关注和研究的问题,但由于专业类型不同,毕业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又具有独特性。经过大量研究发现校企合作是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唯一有效的途径。

黑龙江省校企合作以服务全省工业经济发展为核心,积极适应产业发展新要求;以建立多方合力推进机制为导向,着力创造校企发展新机遇。黑龙江省近年来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毕业学生就业,校企合作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企业和学校的青睐。

1 学生在就业岗位的现状分析

基于企业调研,食品加工技术及食品检测技术相关专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极为紧缺。但是从用人单位的反馈发现,一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后,需要进行再培训才能够上岗;还有一些学生虽然不需要进行再培训,但他们的岗位实践能力差,不能够独立胜任岗位工作,需要有人进行阶段性的指导。经过分析认为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校企合作不紧密,专业教学内容、考核标准与企业实际岗位需求脱节,职业素养教育没有融入教学中,导致学生上岗后无法快速转变身份适应岗位要求。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结合食品类专业实际情况,得出结论:以学生为本,以就业为导向,校企深度融合才是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1]。

2 校企合作深度融合的实施

2.1 积极探索校企深度合作的新机制

本着自愿共享、优势互补以及校企双赢的原则,实现校企双方良性互动,經过企业调研、实地考察和毕业生反馈等方式在现有的校企合作企业中选取了部分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在国内外多种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适合食品类专业校企合作的新机制。校企联动共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相关联的合作共同体,充分借助双方的资源优势,建立合作新机制,破解产教融合不深、校企合作不紧密的难题[2]。

2.2 制定学生的毕业标准

对黑龙江省具有代表性的食品加工企业及检测部门进行调研,并对近五年的毕业生进行回访,结合调研结果,依据毕业生毕业后从事岗位的岗位要求,与企业和检测机构的技术人员共同制定毕业生应具备的岗位能力和综合素质,即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和食品检测技术专业学生的毕业标准,学生需达到毕业标准方可毕业[3]。

2.3 基于毕业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以毕业生就业为导向,依据校企共同制定毕业标准,打破专业原有的课程体系,将毕业标准的要求以项目的形式融入到课程中,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构建本专业新的课程体系,并制定相应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4]。

将典型的加工项目、检测项目和对外服务项目确定为教学项目,并融入国家标准、食品行业技术规范和职业资格证书内容,完成了食品加工技术和食品检测技术两个专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和创新。在教学项目的实施中,以企业对员工的标准来要求学生,融入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突出食品检测岗位工作流程、职业操守和敬业精神。校企双主体育人,教师双素质结构,学生双重身份,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5]。

2.4 校企共同制定专业技能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依据毕业生要求中的专业能力要求,校企共同开发本专业的技能实训项目,明确校内开展的实训项目和校外开展的实训项目的时间、学时数、地点、指导教师和开展方式等内容。然后将这些项目融入到课程中,通过项目的反复训练和考核,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君辉.高职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与探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2]李志辉,杨海英.校企合作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才智,2011(14):309.

[3]蒋霞.高职室内设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6(9):159-160.

[4]胡晓燕.基于校企合作的“融入式”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3):26-29.

[5]刁彬彬.浅论国外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J].中国电子商务,2014(8):161-162.

基金项目:省教育厅规划课题“高职食品类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研究与实践”(编号:ZJC1318040)。

推荐访问:人才培养 高职 类专业 探索 提升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