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探究下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时间:2023-05-14 17:35:04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问题探究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提升能力的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媒介。本文以人民版《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为例,以确立教学立意建构家国情怀、问题探究培养家国情怀和感悟反思三个角度,探究基于问题探究下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路径。

关键词:家国情怀 问题探究 高中历史 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12-0-02

新课标对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定义为“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和人文追求,……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在学生的教育上主要表现在历史学习中学生在思想、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所获取的内容,家国情怀的培养是中学历史教育发挥育人功能不可或缺的途径。

问题探究既是獲取知识提升历史思维能力的途径,又能很好的培养历史核心素养。如何在教学中实现两者的融合,本文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一课为例,浅析基于问题探究下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

一、确立教学立意,构筑课堂灵魂

教师在落实家国情怀素养,要满足其培养的要求包括三个方面:个体、国家与民族、世界与人类。通过教学,加强学生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培养健全人格和审美情趣;强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可,对祖国民族的热爱与责任感;加强学生对人类发展多样性的认同,拓宽国际视野,尊重世界优秀文化。

历史学科中历史史实纷纭复杂,史料丰富多彩,范围遍布社会各个领域,学科内容不仅多样化,同时也蕴藏着深厚的情感要素。在学校教育中,历史教学一直以来被用做道德教育的途径加以利用。在落实家国情怀核心素养上,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能更好的提供素材,总之,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有自身的优势。

但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出现缺失现象。由于课程地位和课时的紧张度,我们的历史教学变得越来越“理性化”,学生的思维也更多的呈现出叙事性思维。历史知识虽然强调逻辑性和精准性,也尽量避免主观臆断,但学生也需要情感体验,教师如果忽视了这点,那么学生也很难会去喜欢历史,历史学科的优势非但发挥不出来,更别说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达成。所以,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中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落实情感教育。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的教学立意尤为重要。

历史教学不是只停留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上,历史是有温度的。立意可以多样化,但却可以表达相同的感情和情怀。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与已有的课程资源,对其做出整体的判断,在情感价值等领域确定角度,整体构思教学目标、过程,使课堂显示出错落有致的结构,使学生情感认知得到升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和发展成就。家庭(田庄)、官营、私营并存的多种经营方式,成就上以纺织、陶瓷和冶金业影响最为深远,总体来说基本史实多而繁杂。教学目标要是仅停留在对基础知识简单的梳理上,那这课内容就缺少点灵魂。所以在紧扣教学指导意见的同时,突出情感教育,通过了解古代中国手工业的辉煌成就及特征,感悟古代中国的工匠精神和丝路精神,对推动新时代中国由制造大国升级为创造大国提供借鉴意义,从而渗透培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二、设置问题探究:落实家国情怀

1.问题思辨,感知家国情怀

问题探究是获取知识提升历史思维能力的途径,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养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在伴随着学生学习内化的过程中而形成的。在问题的探究中,通过对历史事物的理解和解释,感知所蕴含的情感价值态度,从而实现两者的结合。

为解决中国古代手工业能够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教师向学生抛出了有效需求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这一观点,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展示了一组材料指导学生进行解读:

材料一:定州何明远大富主……,家有绫机五百张。

——《朝野令载》卷3

材料二:……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摘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提问⑴从唐朝中期到明清之际中国古代手工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原因?

材料三:……康熙年间,……在瓷器的纹饰中绘有欧洲的家族、公司、团体、城市等图案标志。

提问⑵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归纳古代中国手工业为什么能得到发展并领先于世界?

通过三组材料和问题的连环设置,呈现出了唐中期以后在手工业领域兴起了私营作坊的知识点,特别到明清时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的产生,以及到最后总结古代中国手工业得以发展的原因,可以得出结论: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而分工细、品种多、技艺高,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同样也进一步影响了市场,虽然市场的扩大只是其中的一个发展因素而已。但通过对这组问题的探究,不仅仅是在知识层面上拓展了发展的原因,更关键的是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古代手工业成就的认同感,学生对民族的感情,特别是自豪感油然而生。问题探究,拓展思维,形成问题思辨,为进一步展开情感教育打好基础。

史料作为探究历史的依托,通过对史料的运用和分析能增强学生对历史的理解,能增进对家国情怀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的形成。在提问⑵得出古代中国手工业得以发展的原因的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提出的制造大国升级为创造大国的时代背景,加设史料,向学生追问措施。这一教学过程的设计,通过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原因,引出如何实现新时代创造大国这一问题,让学生在对比中提升思辨能力,在思辨中强化对史料的理解,增强学生对弘扬我国改革与创新为内容的时代精神的认同感。

2.情境设置,情感体验

历史是过去的事,学校教学中教科书虽然是学生历史学习的主要途径,但由于自身的缺陷很难完整的还原历史本来面貌,对生处在现代社会的学生要去全面认识古代文化那更是难上加难。再加上单一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不利于学习兴趣的调动,所以借助情境设置让学生穿越回当时的时代,让其生处其境,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热情,更好的强化历史的理解能力,更有利于树立起学生的文化自信。

在充分尊重史料的真实性的原则下,可以充分利用多种素材来满足课堂教学所需要的情境。在论述中国古代手工业辉煌成就背后所隐藏着的中国古代工匠的匠心精神时,教学中充分利用了图片、问题等手段来创设情境。

图片展示西汉马王堆1号汉墓中的辛追T型帛画,教师先对它进行介绍,让对纺织技术接触不多的学生对它有个整体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加设问题:帛画有哪些特点?其中蕴含着怎样的中国哲学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工匠怎样的精神?辛追T型帛画对天国永生的虚幻想象,对墓主人的现实记载,工匠们用最精巧的双手和最朴素的想象,巧夺神思、天人合一即是中华匠心。在图片展现精美絕伦的瓷器艺术品并介绍制作工艺时,同样可以让学生借助匠人们在制作瓷器的过程中需要等土干、等火旺、等陶凉等一系列制作过程,思考从这些制作人身上,你又能获得怎样的工匠精神?不骄不躁、道法自然即是中华匠心。通过这组图片、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认识经历了一个从外到里,从无声无息的实物到活生生的人的精神世界这么一个过程,通过情境设置,获得情感体验,有利于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落实。

3.师生互动,情感认同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之间的一种语言情感互相交流的活动和途径,通过有效互动,以实现培养学生的思维思辨创新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学生的道德教育无法用灌输方式进行,回望历史,结合现实与未来,是历史教育价值的体现。教师应该在课堂的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的培养,在师生的互动中获得情感的体验和认同。

在课堂上呈现丝绸之路的时候,有学生问什么叫丝路精神,有的说是开拓,有的说是合作,也有的说是冒险……。面对学生的各种答案,作为历史课,教师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引领学生,提供思考角度。课堂上提示学生我们可以利用中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在对比中找出两者的不同,挖掘出背后所隐含的本质上的区别。教学中可以从新航路的开辟去探寻古代中国丝绸之路。通过师生之间的课堂对话互动,学生们认识到欧洲人的新航路和中国丝绸之路都是重要的商贸通道和商贸纽带,但是与新航路开辟后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不同,丝绸之路见证了不同国家可以在开放中合作,在包容中共赢,在和平中实现发展。通过对比,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国丝绸之路的丝路精神,有效的培养学生从历史角度理解世界文化。

在师生互动中,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根据教学的需要,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课堂互动。教师作为引领者,尊重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与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和点评,并适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课堂上学生穿梭于现实与历史之间,在思维的碰撞和对话中,获得情感的认同,真正落实家国情怀素养。

三、反思与感悟

1.高中历史教学强化历史学科情感价值观的培养,要求学生在除了掌握历史教材基础知识的前提之外,认知和情感得以提升和发展,使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更能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的培养只简单依靠教材和教师空洞的说教,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倦感。高中历史教学承担着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教师必须要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观念和认知理念下,拓宽思路,在情境设置和问题探究中,让学生真正理解家国情怀概念的外延和内涵。

2.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的培养不是简单地说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渗透出来的。家国情怀的培养需要一线教师提升专业知识,要留够时间让学生去感悟。在教学中累积,唯其如此,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优秀品格才能真正得到培养,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发展。

3.家国情怀与社会热点的结合。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对外界信息获取的途径变得更广,获取的知识也更丰富,课堂教学中对知识的求知欲望历史教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性的利用社会热点展开教学。本课内容中借助了一带一路、工匠精神这些社会热点,让学生感知自己身上所承担着的历史责任感,避免了历史的生硬说教,成功的开展了对学生的爱国教育。

4.问题设计是问题探究中的关键,其一设置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要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强烈的兴趣与学习动机,让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得到双重落实。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远远不只于让学生掌握了多少历史知识,最关键的是能让学生拥有正确的思维习惯和提升多角度多领域的思维能力。其二设置的问题要能渗透情感态度的培养与价值观的教育,激活思维,调动情感,把传授知识和培养核心素养紧密结合,为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与人格的发展打下基础。

5.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探究活动的评价要及时和中肯。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的引领者和主体者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的引导启发,对问题探究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的引领者的角色要充分发挥出来。教学中由于大量的问题的提出是借助史料这一载体展开的,学生对史料的看法也会存在千差万别,甚至会出现错误的观点,此时,教师对学生的答案应该进行及时的点评。当然,点评应该避免直接的指责与批评,在面对学生无话可说的情况时,教师的任何一个表情动作,任何一句唉声叹气,都有可能伤害到学生的自信心,以致产生对本学科的厌学态度。所以,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并启发、引导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学生通过教师的引领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以实现家国情怀价值的内化。

参考文献

[1]朱彩琴.情因境生 感随动发:例谈“家国情怀”在高中世界史教学中的落地[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21):60-63.

[2]张萍.基于“问题探究,家国情怀素养培育”的教学设计:以统编教科书“金与南宋的对峙”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5):59-61.

[3]曹小文.家国情怀:历史教育社会功能的目标与追求[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8(1):29-33.

推荐访问:素养 探究 路径 情怀 家国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