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批评的颜色

时间:2023-05-14 17:00:05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教育的始终贯穿着人的一生,在教学方面上重要的是学有所成,学以致用。老师作为求知路上的引导者,正所谓“教不严,师之惰”在孩子的成长路上我们应该把批评批评做到了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客观公正的看待问题.我们在适当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也不能太娇惯他们,我们应用正确的批评方式引领孩子,铺好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捷径。

关键词:教育;批评;引导

教育是门艺术,人们把教育中的批评染上了颜色,称之为“绿色批评”。这种批评做到了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它似一片清新的绿荫,让学生获得情感的滋润,心灵的净化,他被教育者予以肯定。但老师们你们可曾觉得在呼吁纯“绿色批评”的同时,是否可以让批评的颜色稍丰富点呢?小学生是天真烂漫的,自制能力差,他们又难免会犯错误,面对犯错误的有些孩子进行纯“绿色批评”可行,可对于性格倔强而又胆大的孩子来说能行吗?

案例:

小涛是班里岀了名的调皮大王,平时上课从不认真听讲。一次测试卷发下来,小涛看见试卷上那刺眼的“59分”,糟了,回家又要挨训了。头脑灵活的他顿时心生坏主意,怎么样才能得到那至关重要的一分呢?小涛在试卷上搜寻着,想找到下手的点。最终,他把目标锁定在了一个生字上,把少写了一点的“低”字加上了一点,这下不就可加一分了吗?他装成很委屈的样子告诉老师这道题改错了。老师可颜悦色对他说:“这个字,你原来就是这样写得吗?好孩子可不能撒谎,撒了谎同学们可都不喜欢你啦!”小涛听了老师的话并没有承认错误,一个劲的说自己原本是这样写的。可他哪里知道老师其实对他写的这个错字记得清清楚楚。但为了在同学面前不揭穿他,不伤害他的自尊心而给他加上了一分,这1分是特别的,因为老师特意用红笔圈起来给他提了个醒,看着涨红脸的他,老师以为小涛明白自己错了。可让人没想到在没过多久的一次测试后,小涛又犯同样的错误了。

这个案例不禁让人深思,小涛的自尊心是被保护了.但进一步引发了他得逞于弄虚作假的侥幸心理,我们不能因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而放弃当面的严厉批评。不是要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吗?如果我们连公开的、直截了当的批评都不敢.这恐怕是不利于培养其耐挫能力的。正因为如此.我觉得犹如春风,催人奋进,以情动人,软绵绵的、富有春意的绿色批评应该倡导。不讽刺、挖苦、不变相体罚,冷冰冰的,带有肃杀之气的黑色批评也不可缺少。我们在适当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同时,也不能太娇惯他们,我们应用正确的批评方式引领孩子,铺好孩子人生道路上的捷径。

父母的教导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中,父母对于子女意味着一定的权威性,尽管不再是“父为子纲”这样显著的等级观念,但是很多父母仍旧不肯抛弃自己对子女的控制权和命令权。父母的這种执著正是缺乏罗素所说的科学的观念和知识。罗素再三强调,成人应该给予儿童充分的尊重,“即使是对待最小的婴儿,也要像对待将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的一个人那样予以尊重”。[]在平等和睦的关系中,父母与儿童各自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心理和生活状态也会更为积极和健康。

父母应以身作则

在儿童的品性教育中,父母是儿童学习的直接对象。因此,如果父母自身不能做出良好的示范,其他的教导都很难完全纠正儿童的行为习惯。正如罗素所说的,如果孩子的行为举止没规没矩,“这种情况应更多地归咎于父母,而不是归咎于孩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儿童的表现就是其父母的镜子,儿童很难从父母行为的影子中逃出来。虽然古话说“子不教,父之过”,父母对子女行为失范负有重要的责任,但是实际中,针对为人父母的合格程度却始终缺乏一定的考量和改善。

参考文献:

[1] 胡平生 陈美兰. 礼记孝经.[M]. 中华书局:图书出版社, 2007.12

[2] 米鸿宾. 大易识经.[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7.10

[3] 南怀谨. 易经杂说.[M]. 北京: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6

[4] 宋立林. 孔子“易教”思想发微. [J].河北:燕山大学学报, 2012,12(3)

[5]关锋,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策略浅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7.02

[6]王娟,直观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教学参考.2016.26

[7]李英,《新课程教学设计》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1

作者简介:

姚琼(1981年10月),女,汉, 二级教师,本科,广元市朝天区曾家镇小学,小学教育。

推荐访问:浅谈 批评 颜色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