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北京籍作者略考

时间:2023-05-13 20:40:20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四库学”区域文献研究中,缺少北京籍作者文献的辑录和研究。根据对《四库全书》的梳理,初步可得北京籍作者文献25种,分布于经史子集。北京籍作者疏理具有一定的文献价值。

关键词:《四库全书》;北京籍作者;地方文献

中图分类号:Z2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9-0095-02

《四库全书》作为古代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丛书,在乾隆时期由纪晓岚等学者编撰。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共有三千五百多种书,基本上囊括了清乾隆以前中国古代的主要图书。对《四库全书》成书、编纂、机构、版本等各个角度的研究也使对《四库全书》的研究从民国以来渐成气候,被称为“四库学”,其中“《四库全书》的地域研究涌现出不少成果,在四库学中有着显要的位置”[1]。地方文献,应包括“区域事物、区域人物及著述、区域出版物三大类”[2]。清朝乾隆时期,北京地区不仅承担了编纂《四库全书》的主要任务。与此同时,北京籍学者也积极参与了四库全书的收集、编纂工作。《四库全书》中还收录了大量的北京地方文献。这些北京文献既有北京籍作者撰写的作品,也包括北京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方面的著述。但是长期以来,《四库全书》中的北京文献研究,乏人问津。本文试对北京籍作者文献的情况做一个初步的统计,以抛砖引玉。

一、清乾隆时期北京行政设置情况

在讨论北京文献的过程中有几个历史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第一,《四库全书》纂修于清代乾隆时期,编纂者使用的作者籍贯地名,主要以乾隆时期的设置为主,兼有历史地名。因此,要了解各个历史阶段北京的不同名称,特别是清乾隆时期的北京区划设置。第二,历史地域范围与当代地域范围存在着差异。根据当代地方文献的认定标准,只有出生于当代该地域范围的人员才被认定为当地的文献。因此,有的文献作者是顺天府人,但是未必是今日北京辖区出生的。第三,地名是否重合。由于清代北京的中心地位,因此乾隆时期北京,诸省并无重名。但唐宋地名如京师等,需仔细鉴别。

根据历史典籍的记载,北京的历史名称在元代以前大致有燕都、燕京、蓟县、幽州、涿郡、南京幽都府、析津府。元朝称大都,明成祖时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清亦称北京为京师顺天府,属直隶。因此,清乾隆时期,北京作为清朝中央政府所在地,称京师顺天府,治所在今天北京东城区。尽管顺天府的行政区划在清初多有变化,但《四库全书》编纂前的乾隆八年(1743年)已经固定下来,共领五州十九县。即通、蓟、涿、霸、昌平五州和大兴、宛平、良乡、房山、东安、固安、永清、保定、大城、文安、武清、香河、宝坻、宁河、三河、平谷、顺义、密云、怀柔十九县,又混称为顺天府二十四州县。其中,大兴、宛平二县倚郭,称为京县,以北京城的中轴线为界,城东部及郊区属大兴,城西部及郊区属宛平。因此,凡在《四库全书总目》中提及“大兴”“宛平”均是指今天北京地区范围,其他也属于今日北京辖区的有顺天府西路厅(同知驻卢沟桥拱极城)的大兴、宛平、良乡、房山,北路厅(驻沙河镇巩华城)的昌平州、順义、怀柔、密云、平谷,东路和南路两个厅今天属于河北省辖区。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北京作为新中国首都,多次调整区划。截至2013底,北京市辖16个区县。因此,凡是这些地区的作者文献也算做今日北京的地方文献。

根据以上的结论,《四库全书》三千四百多种著录书以及六千七百余种存目书中,凡作者籍贯署“燕都”“燕京”“涿郡”“南京幽都府”“大都”“顺天府”“大兴”“宛平”等名称的,大多为今天北京地区出生或隶籍的作者。而“蓟县”“幽州”“京师”等名称,则需仔细甄别。由于天津地区也有蓟县,幽州管辖范围不止今日北京一地,京师在元代以前多个朝代主要指今天西安,因此对这一类作者需谨慎辨证。

二、北京籍作者文献数量统计

国内学者对《四库全书》北京文献的研究极少。自纪昀《四库全书总目》以降,研究者寥寥。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对《四库全书》中北京文献和北京籍作者的介绍。缺点是《四库全书总目》中对北京文献的介绍和评论分散在各个子目中,无法形成系统的整体印象,与文献整理的规范要求甚远。魏崇武(2011)对《四库全书》中的《双溪醉隐集》错谬进行了考证,并考证出耶律铸是燕京(北京)人[3]。经仔细爬梳可得《四库全书》著录、存目的图书有以下数种。

合计达24种,以一府之地而高于清乾隆时期的甘肃省、宁夏省、贵州省等地区文献作者数量[4]。其中著录11种,著录比例为46%。

三、北京籍作者文献分析

以上所辑录北京籍作者文献分布于经史子集四部之中。

1.从书籍的内容来看,经史子集各有分布。只有《帝京景物略》“详载北京景物”[5],是北京籍作者对北京地区景致情况进行描述,其他或者是在外地游历而做,或者是在外地做官,对施政的某一方面进行总结。如《蜀都碎事》作者陈祥裔康熙年间官至成都府督捕通判,收集四川境内的奇闻逸事成书;清代黄叔敬所撰《南征纪程》则是作者任监察御史时巡视台湾,自北京至福建沿途见闻。

2.主要集中于元代以后。辽、元各自只有一种,其他均分布在明清时期。这一点与《四库全书》明清文献占据多数的情况是吻合的。加上中国历代文献发展至清代,已淘汰或散失了大量文献。至明、清两代,学者搜罗文献较为容易。加上自元代以来,北京地区正式作为大统一皇朝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已经渐渐地该地区人民形成文化滋养,并渐成气候。本文所列的作者中,张烈、黄叔琳、王祚祯、黄叔敬、罗森、李天麟、何、王崇简、刘馀、米万锺、张能鳞都是明末或清初进士,查为仁、王源、邵宾则是举人,于奕正则是明崇祯诸生。这些作者都在北京地区接受了较好的私塾教育,并在中央或地方担任一定的官职。

3.从书籍的来源来看,清代北京籍作者的文献流传甚广,并非都是在北京地区采集。从书籍的采进来源可以看出,这些图书来自山东、江西、江苏、浙江、安徽、两江总督辖区、直隶总督辖区、两淮盐政辖区,说明这些图书在这些地区都有一定的传播。另外,一些书籍被官员或民间私人的藏书家所收藏。如励守谦、邵庾曾、范懋柱、汪如藻、鲍士恭、纪昀、马裕等人,其中在江浙一带最知名的私人藏书家如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浙江鲍士恭、两淮马裕都拥有当时名满天下的藏书楼。另外,四库全书馆臣们还从内府藏书、《永乐大典》残本中辑录新书。

4.从书籍的价值来看,《四库全书》中收录的北京籍作者文献具有一定的价值。从史学角度来看,张崇德的《恒岳志》详细考察恒山的历史遗迹,其价值颇高,“于祀典特详。曲阳飞石之伪,亦辨之甚悉”[5]。黄叔敬《南征纪程》记载了北京至福建沿途风物人情,对了解清初社会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从文学的角度来看,陈祥裔《蜀都碎事》中的艺文《补遗》受到赞扬。纪昀认为“祥裔所自作诗,亦并列于唐、宋名作之间”[5]。元代宋《燕石集》所作诗文“温润而洁净”[5]。从科技角度而言,明车玺《治河总考》编录了历代治河的事迹,从周定王开始写到明嘉靖十七年,对了解政府治理黄河的举措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孙炯《研山斋珍玩集览》论述“铜、玉、瓷器及笔、墨、砚、纸、印章、文玩与刻版、绣绘、刻丝之”[5],对了解清初手工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价值。其他书籍的价值,也各有千秋,不一而足。

由于《四库全书》的著录书标准带有清代人特有的眼光,一些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书籍也被列入存目。有鉴于《四库全书》的这个缺点,后代人收集整理了《四库全书存目书丛书》。这些北京地区的文献,只有较少的部分有相关研究。从这个角度来说,研究四库本北京文献的全貌,挖掘、搜罗、积累北京地区的地方文献,不仅对了解北京文献与《四库全书》纂修的关系大有帮助,对四库本北京文献的利用和研究颇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罗春兰.四库学区域研究述要[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8).

[2]骆伟.地方文献学概论[M].澳门:澳门文献信息学会,2008:1.

[3]魏崇武.大典辑本《双溪醉隐集》误收考[J].文献,2011(1).

[4]徐亮,周晓聪.四库全书甘肃籍作者著作辑录[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4).

[5]纪昀.四库全书总目·卷七十七[M].北京:中华书局,2013.

推荐访问:北京 四库全书 作者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