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配并重,管用结合,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时间:2023-05-11 21:05:07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近几年来,我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站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按照“创新思路、优化资源、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根据“重管理、促应用、抓培训、带队伍”的思路,坚持以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为重点,通过创新建设、强化培训、科学管理、普及应用,切实加快了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了覆盖全县中小学的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让全体学生真正享受到了优质教育资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永修教育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强化认识,在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上抓落实

作为全省“农远工程”建设试点县和项目县,省厅、市局和省市电教馆的主要领导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我局历任班子始终坚持把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层层推进。县教育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局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局仪器电教、教育、计财、教研、人事、督导等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县现代教育技术工作领导小组,并始终把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纳入到全县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到年度计划之中,摆在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常议常管,常抓常新,做到了专题研究、专题落实。建立了局领导和机关干部分片挂校定期联系制度,经常深入学校调研和督查,形成了“主要领导负责抓、分管领导亲自抓、责任股室具体抓、全局上下一齐抓”的工作格局。各校也成立了由校长、业务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研处主任、网管员等组成的领导机构,明确了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教研处主抓落实。我们还在县一中、县二中专门设立了股级岗位的电教处,配备了精干人员,提升了电教工作在教师心目中的位置;在乡镇小学则明确要求由中心小学班子成员包点负责村小远程教育工程应用工作,真正做到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开展。为更好地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工作,我们对县电教站从人、财、物上给予倾力支持,不拘一格用人才,充实了骨干力量,配齐了技术人员,并投入20多万元建设了永修教育网和永修教育技术网,现代办公设备一应俱全。同时,大力支持他们创造性开展工作,明责授权,确定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统筹规划,定期协调解决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负责组织网管员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开展网络技术支持服务,督查中小学远程教育校本培训开展情况;负责建立健全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管理制度,推进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负责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业务指导、课题研究和督查评估。由于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全局上下全力以赴,各地学校常抓不懈,有力推进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超常发展。

二、加大投入,在全面建设、优化资源上求创新

落实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经费,加大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投入,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对此,我们一方面加大财政保障和支撑力度,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落实了所有教育经费都归口教育部门统筹使用的机制,确保我们有足够的经费投入技术装备。另一方面统筹落实装备经费,明确规定学校必须每年从公用经费中拿出8%到县电教站统筹安排,按照《江西省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配备评价办法》购置现代教育设备。我们确保了学校电教教材代收费专款专用,每年都按时按量完成了省市下达的中小学录音教材和省级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电教教材征订发行任务。对大宗电教装备,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选购,发挥了投入的最大效益。近几年来,我们累计投入800多万元装备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县城中小学、乡镇中学、中心小学都装备了计算机室和多媒体教室,在乡镇中学装备了语音室,书写投影仪普及到了中小学班级。

在 “农远工程”实施后,我们高标准抓好“农远工程”硬件建设,建成了模式一学校118个、模式二学校24个、模式三学校22个,“农远工程”网络覆盖到了全县所有的农村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100%。在全面建设的同时,我们在实践中探索,根据教学需要,自筹资金350万元进行了九项创新建设:一是为每所中学、中心小学装备了电子备课室,每间电子备课室至少配备6台计算机,供教师下载资源、钻研教材、备课和制作课件。二是为每所乡镇中心小学装备了1个B型多媒体教室(有计算机、中控、2500流明投影机、DVD、扩音设备、银幕等配置)、1个计算机室,提升到模式三的水平。三是为中学和中心小学各装配了1-2个C型多媒体教室(有计算机、34英寸彩电、DVD配置,既可播放教学光盘,又可播放多媒体课件),主要用于音乐、美术等多媒体教学,也可缓解一个B型多媒体教室不够用的状况,也是我们把低成本多媒体设备普及到班级的一种探索。四是为部分中心村完小配备计算机室。五是将卫星接收设备与电子备课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光盘播放室连通,有条件的学校还与教师家庭连通,形成校园网。六是利用中小学计算机室装备了电子图书,为全县中小学的计算机室装载了28000册120亿字的古今中外名著和少年儿童读物、画册,与网上下载的资源一起组建了电子阅览室,供学生自主学习。七是在各中学、中心小学装备了远教教研室(有34英寸电视机一台、DVD一台、卫星接收机一台、电脑一台及教学光盘、教师用书)。八是建立了县、校两级教育资源库,为每个项目学校配置了2个250G的大容量硬盘,专门用于储存下载的远教资源和教师制作的课件。九是建设了融教学、办公、宣传为一体的永修教育网,开通了永修教育技术网,建立了资源中心,逐步组建课件库,主要用于储存全县优质的多媒体课件及教学素材,通过因特网与学校链接提供多元化教学资源,也为校与校、教师与教师之间搭建交流的平台。通过整体推进和资源整合,目前全县中小学已建成教育城域网1个、卫星资源接收室80个,电子备课室43个、B型多媒体教室43个、C型多媒体教室56 个、光盘播放室160个、计算机室45 个、电子阅览室43个,县城中小学、乡镇中学和中心小学以及部分村完小实现了“校校通”。县一中、县二中拥有了自己的校园网,县二中还建立了双向智能闭路电视教学系统;艾城、立新、虬津中学和八角岭中心小学等5所学校成为全市首批农村远程教育示范学校。

三、狠抓培训,在健全队伍、提升素质上有举措

1.抓好技能培训

我们建立健全了县、片、乡三级培训网络,以“校长熟悉、管理员精通、教师会用”为目标,按照县教育局负责培训校长、网络管理员和学科带头人,学校负责培训全体教师的分工,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双轮驱动”层层推进师资培训制度化建设:一是开展骨干培训。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同时,按照每个项目学校有一名网络管理员,每个学科有一名骨干教师的要求,重点开展网管员和学科骨干教师培训。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对网管员进行旨在解决技术障碍、动手实践操作、指导教师技能等方面的集中培训,并精心挑选有基础的一线学科骨干教师进行系统操作、课件制作、资源应用等方面的重点培训。通过专人辅导、以赛促学、严格考核等方式,巩固和提高学习效果,并在培训中涌现了不少利用资源制作的优秀教案和课件。仅2009年,我们就完成了乡镇中心小学以上48名网管员的第7次培训及村级完小“村村通”工程项目学校35名管理员的技能培训,分片区完成了模式一项目学校192人的骨干教师培训,并在每个片区都培养了1-2名专业技术骨干,便于快捷、无偿地提供网络技术支持服务。二是组织校本培训。把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纳入到学校常规教学管理之中,以制度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校本培训的开展。我们出台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核要求,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指导和带动作用。今年有3100多名教师参与校本培训,培训覆盖面达100%。以现代教育技术为主的校本培训在我县中小学开展得卓有成效,目前,许多学校的教师人人都可以运用电教设备走上课堂。

2.建立激励机制

为全面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我们创新出台了《永修县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应用水平星级评定办法》,围绕应用、操作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熟练程度;访问、调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相关教学资源的熟练程度;制作课件的能力;利用资源上课、说课的能力等方面,要求教师按期达到评定目标,并组织教师参加星级达标考试,对考试成绩好、评定成绩达到三星水平的教师,优先评定中高级职称、优秀教师、永修名师。通过机制推动,增强了教师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兴趣,也更好地激发了他们的成就感。目前,全县中心小学以上被评定为三星级教师的有2100人、二星级800人、一星级200人,占全县教师总数的95.7%。

3.稳定骨干队伍

围绕建立一支专业、敬业、稳定的技术队伍,进一步完善网管员的岗位职责,要求他们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结合教学实际拟定工作计划、课外活动计划、电子图书室开放计划;认真规范填写各种使用表册;及时开展设备维修,确保了所有项目学校设备完好率达100%。为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学校都按要求落实了网管员的课时工作量,并确保在同等条件下,网管员在晋级、晋职、考核等方面享受优先待遇。对在现代教育技术管理和教学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可以评选为优秀管理员,增强了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四、精细管理,在普及应用、功能拓展上出成效

现代教育技术硬件建设只是为学校创建了一个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平台,要真正让它服务于教学,就必须在实际运用上狠下功夫。为此,我们按照《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软件配备评价办法》规定,以精细管理为落脚点,在普及应用上做文章,坚持管理制度化、应用日常化,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软环境建设,让无声的设备创造出了无限的教学效益,形成了教师争上多媒体课、学生争进多媒体室的良好氛围,全县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学科覆盖率达100%,教师开课率达100%、使用率达100%。

1.实行目标考评

坚持把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的年度目标管理考评之中,出台了覆盖面广、内容详尽、操作性强的《永修县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管理评估细则》,并实行每半年一初评、全年一总评,强化了过程管理,建立了奖惩机制,促进了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特别是“农远工程”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2.强化常规管理

在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足上好信息技术必修课程的同时,制定了《永修县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管理办法》等规定,用科学规范的管理手段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一是抓好层级管理,把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和资源运用作为县教研室和电教站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一项重要工作,着重抓好平时下校督查落实工作;学校教务处负责信息技术课开设,教研处具体负责资源应用,并任命了一批能力突出的管理员为教研处副主任,从而在管理层面上使“农远工程”与常规学科教学实现顺利接轨;中心小学负责通过组织集中轮训、送资源到校、开展教学观摩等方式,积极开展全乡镇范围内的普训。对工作开展不力的学校,我们进行全县通报并追究校长的责任。二是抓好教师管理,明确规定每学期每位任课教师利用远程教育等现代教育资源备课80次以上,制作课件和上多媒体课不得少于16节,实行奖先罚后,提高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率。三是抓好制度建设,按照“科学规范、美观大方”的原则,以确保开课率和利用率为重点,加强学校计算机室、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电子图书室、光盘播放室、远教教研室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统一为每所项目学校制作了制度牌张贴上墙,并要求学校资料齐全、记载详实、规范使用。现在,我县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学习、备课、教研成为了一种习惯。

3.大力普及运用

为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远程教育根植于课堂,我们坚持“六措并举”,进一步加强了信息技术应用建设,提高了资源运用的综合效益:一是运用于师资培训,在各校按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尤其是‘农远工程’资源培训师资每周不得少于1次4小时,每学期开展研讨活动不得少于10次”的要求,通过观摩空中课堂、听取专家讲座、开展教学研讨等形式,指导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为教师创造了信息化学习环境,并积极发动广大教师参与省基础教育资源中心网站的建设,参加网络课程报名活动,圆满完成了资源网站教师卡的发行与激活工作。二是运用于教研活动,在全县组织开展以现代教育技术运用为常态的各类教研活动,以手段的更新促进教与学的根本性变革。今年我们组织了为期7个月、有1380名教师参加的教学能力竞赛活动,开展了40次富有特色的学科教研活动,这些活动每次都是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点,调动了教师应用资源的兴趣,促进了教师应用水平的提高。通过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带动科研兴教工程,“查找资源-制作课件-整合运用-观摩探讨-总结推广”已成为我县所有学科、许多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而 “农远工程”赛课、课件制作竞赛等活动的蓬勃开展,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应用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今年全县有180件作品参加了“农远工程”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活动,多个优秀课件进入县资源中心库,有16人次在省市优秀教育教学资源评比中获奖;3876名中小学生参加了全省英语听力竞赛,456人次获奖,其中获省一、二等奖37人次。三是运用于城乡交流,发挥省现代教育示范学校和市、县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示范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组织他们通过结对帮扶、送教下乡、座谈研讨等形式,建立了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现代教育技术交流平台。四是运用于课题研究,全县成立了“农远工程”课题中心组,学校设立了“农远工程”课题组,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和途径,推进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和校本课程的整合,组织项目学校参加了全县以“农远资源与常规学科教学整合”为主题的课题研讨活动,完善了《永修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课题管理暂行规定》,开展了中小学教育科研成果评比。目前,包括“农远工程”课题在内的市、县现代教育技术立项课题有5个,结项课题2个。五是运用自主学习,各校坚持按照“每学期安排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每生不少于6次”的要求,将远程教育网资源适时适量向学生开放,利用课内外时间组织学生到计算机室阅读电子书籍,运用网上资源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学生终身学习、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六是运用于兴趣小组活动,在发挥现代教育技术育人功能的同时,广泛开展好活动课程,并在学校组织如计算机编程、电视节目制作、网页制作、机器人、网络实验等兴趣小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还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的持续发展,特别是“农远工程”的有效运用,带来的是精彩,缩短的是差距,促进的是公平,构建的是和谐,给我县中小学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让我们找到了一条推进城乡教育均衡持续发展、实现永修教育现代化的成功之路,让我们受益无穷。我们将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对教育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契机,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中的最大效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推荐访问:并重 管用 现代化建设 扎实 推进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