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生命,绿色成长

时间:2023-05-10 11:30:27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是大兴区教委引进北京小学优质教育品牌,与其合作办的一所优质小学。学校成立于2008年6月,目前分为南、北两个校区,一校三址办学。学校充分吸收、借鉴北京小学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探索适合大兴区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特色,提出了“绿色成长教育”的办学理念,确定了“让每一个生命自然、自主、可持续成长”的价值追求。

“绿色成长教育”的提出

学校在办学伊始就从生态哲学、生命哲学等理念中汲取营养,充分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握教育未来发展方向,办真正为学生终生成长负责的未来学校。在此背景下,“绿色成长教育”便成为学校育人理念的价值选择。

“绿色成长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校本化实践。素质教育是新时代中国教育的重要主题,其本质就是尊重生命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促进青少年儿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它体现了绿色生态理念,是“绿色成长教育”的重要政策依据。

“绿色成长教育”是回归生命的实践探索。回归生命,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对多年来知识本位教育弊端的一种超越。习近平总书记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老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为有用之材。“绿色成长教育”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教育生命观的生动实践。

“绿色成长教育”的特色实践

在“绿色成长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学校从四个着力点入手,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

1.“绿色成长教育”之环境育人

“绿色成长教育”首先要为学生营造适合的环境,让环境成为育人载体。在校园环境建设中,我们始终遵循“开放童趣,自由舒展”的原则,努力将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注入教育的元素,尽可能开放所有的教育资源,让学校的每一寸空间都服务于学生的绿色成长。

学校环境的最大特点是开放。图书、计算机、打印机、视听系统、钢琴等设备全部放在楼道中,学生触手可及。根据楼层所在年级的不同,我们在楼道墙壁上安装了不同的益智游戏,还把教室延伸到楼道:在“美术天地”,教师可以上写生课,学生可以随时练习书法、举办个人画展;在“科学畅想”园地,学生可以喂食小动物、观察花草,也可以瞭望星空,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科技的魅力……开放的校园增加了学校管理的难度和不可控性,如有的学生把图书中自己喜欢的插图撕掉拿走了,有的学生弄断了乐器的琴弦……但我们认为,学校本来就是学生的,学校的一切都应该属于学生,只要有益于学生的绿色成长,有利于他们创造力的发展,就不能因噎废食,而且,学生就是在犯错误、改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因势利导,设置了“爱校教育”课程,还在楼道里安装了声量指标、噪音器等设备,随时提醒学生要文明守纪。慢慢地,损坏公物的行为不见了,好习惯渐渐养成。学校环境文化建设就在“开放”与“规矩”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

2.“绿色成长教育”之课程育人

要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为他们提供充分的营养,而丰富的课程就是学生成长的“主餐”。学校整合三级课程,构建了三层次四领域的“绿色成长课程”体系。横向上,将课程分为稻草人(艺技)、铁皮人(人文)、小狮子(健康)、多萝西(科技)四大类;纵向上,将课程分为基础、拓展和特色三个层次。这样纵横交错的网状课程体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多样化成长需求,同时也使学校的培养目标落到了实处。

拓展类课程更多地是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为了让拓展类课程更符合学生的“口味”,我们先听取学生的意见,问问他们想“吃”什么、爱“吃”什么。每学年开学初的第一个月,学校组织教师了解所有学生的课程需求,然后归纳、统计、筛选,只要想上某個课程的学生达到15人以上,就举全校之力,创造条件,为学生开课。为此,教师可谓千方百计、尽心竭力,如数学老师开始痴迷“巧手翻绳”,语文老师带起了“我行我秀”,英语老师做起了音乐剧,体育老师学起了中国象棋……就这样,学校的课程体系和实施方式越来越彰显出服务于学生绿色发展的特质,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3.“绿色成长教育”之评价育人

“绿色成长教育”能否真正实施,评价是关键。在现实情况中,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学校可能或多或少地要牺牲一些以往看得很重的东西,这是一个不小的考验。记得刚建校时,我就鲜明地提出: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抽测时学业成绩在区域内中等偏上即可,不必一定争第一;不将学生的学业成绩纳入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同时,我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上,充分放手,解放课堂,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的兴趣。只有从传统评价的樊笼中解脱出来,才可能为师生创造真正的绿色成长的空间。

在绿色质量观的引导下,我们开发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绿色成长评价手册》,变物质奖励为体验性学习,以丰富多彩的实践课程吸引学生,将奖励的过程也变为教育的过程,力求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绿色成长。为了使奖励更加贴近学生,我们在全校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征集所有人的愿望,并将这些心愿汇总分类,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取得的“翡翠勋章”的个数自主选择体验课程。通过评价,逐渐形成了“主动发展、快乐交往”的学生文化,他们不再局限于单纯的课本学习,有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整体提升了发展质量。

4.“绿色成长教育”之教师队伍

只有教师拥有绿色成长的体验,学生的绿色成长才能真正实现。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需要更多的专业自主权和自主发展的空间,只有在自由放松的状态下,他们才能充分地释放潜能、主动创造。

为了给教师创造自然、自主、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我们努力在优化学校管理上下功夫:为教师减负,为他们撑起一把绿伞,尽量不“打扰”教师,让他们心无旁骛教地好学生;鼓励教师各美其美,走多样化发展之路,主张“一班一品”“一室一品”“百花齐放”;积极倡导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全体教师共同起草《教师公约》,一起投票确定校徽、校歌等。

信任是最好的管理,这种信任集中表现为充分尊重教师的专业自主。在学校,课堂属于师生,教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切入点进行教学。例如,校内的14个学科工作坊和6个班主任工作坊全部由教师自己设计、规划、管理,8个教师社团也完全实行自治。

教师心灵的舒展会直接作用于学生,进而在学校形成一条绿色成长的“生物链”。实践证明,只要引导得当,教师可以自己成长得很好。现在,“大气智慧、自信优雅”的教师文化已然形成,教师团队呈现出鲜明的特点:自我教育能力强,具有大气谦让的风范和很强的责任心,具备很强的创造力……这样的一支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最宝贵的财富。

“绿色成长教育”的未来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要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面向未来,学校将继续围绕“绿色成长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绿色成长育人体系,把立德树人纳入学校总体规划,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除了在常规中贯彻落实,学校还进一步系统化建设德育课程,构建了“绿野仙踪”德育主题课程。依据学生年龄特点,结合国家课程标准,德育主题课程以学科整合为基础,以年级为主体,以自身体验、实践为主要参与形式。2-5年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别针对“悦己”“博爱”“勇气”“梦想”开展实践活动;1年级和6年级设置了入学季和毕业季课程,毕业季课程持续一年,包括“和中学生面对面”“回忆六年的小心愿”“写给三年后的我”等。我们不仅着眼于学生6年的学校生活,更着眼于他们的未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机会、培养能力、启迪梦想。

编辑 _ 王雪莉  汪倩

推荐访问:回归 成长 生命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