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时间:2023-05-09 10:35:05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发挥语文教学的优势,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让学生在爱国主义的不断熏陶和感染下,把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 认同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中华民族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早在1994年,中宣部颁布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就论述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提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重点对象以及一系列具体措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其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就包括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

在高中教学中,安排的语文学科课时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多的,累计教学时间长,学生每天都至少要上一节语文课,接触语文课本中思想性较强的课文的机会就多,时间就长。经过长期的学习,学生耳濡目染,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样教育下产生的教育作用是其他学科无法超越和比拟的。高中生正处在增长知识和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爱国主义的显性教材

语文教学中应文道结合,文以载道,这是大家普遍认同的。优秀的语文作品以其蕴含着的丰富的思维哲理,精辟的见解,真挚的感情来打动人、陶醉人、教育人。在语文教学中,对于那些显性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应当给予充分的开发,防止过分注重语文课本中知识点的教授而将现成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弃之如敝履。

《离骚》就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篇目。屈原生活在邦无定交,士无定主的战国时代,许多士人在本国得不到重视时,常常投奔他国。在秦将白起攻破郢都时,屈原痛感国家的败亡,自己又无力挽救,是年五月五日,遂自投汩罗江,以身殉国。“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的爱国精神永远是中华精神文化的瑰宝,也反映了诗人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感情,表现了诗人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苏武牧羊》一文,描写的是汉使苏武被匈奴囚禁之后流放于北海放羊的故事。身临绝境的他以草根野鼠为食,面对南山,怀念祖国,孤身一人,与羊群相伴十九年始终不辱汉使气节,等到匈奴与大汉再次和好的时候,白发苍苍的苏武终于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大汉。在苏武的身上,学生会学到:苏武临大节而不辱,经磨难而不屈,坚贞不渝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之心。在当今越来越多的人如过江之鲫选择移民出国时,《苏武放羊》是一篇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好文章。也正如桓宽所说:“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高中语文课本中选编了大量展现祖国壮丽山河的篇目,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用浓墨健笔的生動描写了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一扫平庸萎靡的气氛,把学生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李白的《蜀道难》描绘了古蜀道的崎岖惊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壮丽之境令人惊心动魄。柳永《望海潮》则描绘了当时杭州城曼妙怡人的景色:“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王勃的《滕王阁序》描述了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滕王阁的开阔、宏大的盛景:“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这一系列关于祖国壮丽山川深刻细腻的描述可以让学生们张开想象的翅膀,仿佛身临其境,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爱国主义教育锦上添花

科技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革命,更是为教育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教学靠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打天下的教学模式,使对学生的爱国教育更形象直观,更便于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如在教学《滕王阁序》一文时,在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以后可以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有关滕王阁的图片或者播放相关的视频,可以让感觉犹如学生身临其境,对其有一个直观形象的认识,祖国的山川美景如在眼前,而不是一个只停留在脑海中的抽象符号,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们对祖国的热爱。在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时候可以播放这首诗歌的配乐朗诵,慷慨激昂的朗诵会更能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这样的教育和感染胜过老师的千言万语。

三、 培养学生对祖国真正的认同感

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在语文课上培养学生对祖国真正的认同感。语文学科跟其他学科有一个很大区别就在于,它不是纯粹的字词句的综合体,而是集知识、美感、思想教育的有机体。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深刻的主题,它不应该是空洞的、宽泛的,坐而论道、知行分离的表面文章是没有任何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不能“空口无凭”,要落到实处,要让学生真真切切体会到我的祖国是什么样子的,我要如何去爱我的祖国。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爱是需要理由的。对祖国之爱仅仅依靠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固然不错,但当过去的辉煌在学生当中渐渐失去说服力,我们就需要新的资源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因为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生存环境已经让他们学会了进行横向比较。今年6月份的“神舟十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就给了我们一个展示当代中国无穷魅力的绝好机会。学校采纳建议让学生们一起观看了“神十”飞船发射的实况转播。当同学们看到“神十”发射成功后,大家都非常激动,欢呼雀跃,整个教室都沸腾了。因为学生们都看到了—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自信和力量,这极大地震撼和深深感染了他们的心灵,使他们欣喜而骄傲,因为这也是当代中国强大科技实力和综合国力明显提升的又一集中体现。从飞船升空到安全返回,学生们都一直很关注。我们也一直把实时的相关数据通报给学生,让他们对飞船飞行成功有客观而理性的认识。有的学生则感慨道:用不着解释,用不着夸飾,这就是最直观、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当代中国一次又一次不同凡响的表现,用铁一般的事实震撼着学生们,那些惊天动地泣鬼神的壮举冲击着学子们的心灵,使他们由衷的感受到祖国的美丽和可爱,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总之,高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爱国精神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作为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必须结合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充分利用好手中的教材,使学生能够在平凡之中见伟大,细微之处见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把每一位学生培养成为成绩优秀、能力突出、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贺红霞.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中学生阅读(高中教研版),2009(6).

[2]杨倩.浅谈爱国主义与语文教学[J].商情,2010(20).

[3]傅丽娟.浅议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J].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0(2).

[4]牛红英.教书育人不辱使命—论贯穿语文课的爱国主义教育[J].魅力中国,2010(28).

[5]张改军.让爱国主义教育响彻我们的语文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7(12).

[6]裴小华.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J].读与写(教育教学研究),2012(65).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推荐访问:渗透 爱国主义教育 高中语文 如何在 教学中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