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重点发展产业选择研究

时间:2023-05-08 09:30:2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重点发展产业的选择对长沙未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重构的基础上,选取了2010-2012年长沙各产业的截面数据计算其比较优势度,并通过改进的波士顿矩阵对各产业的计算结果进行判定,从而选择了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为长沙未来10年或更长时期的重点发展产业,并对如何协调这些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比较优势度;波士顿矩阵;重点发展产业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9000903

“十二五”以来,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长沙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但产业结构调整、产业配套完善、产业链增值依然是进一步提升长沙产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需解决的问题。2013年5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对长沙提出了“六个走在前列”的明确要求,即在加快转型创新发展、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加快两型社会建设、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六个方面走在全省和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其中,加快转型创新发展既是题中首要之义,也是成败关键之举。从理论和实践经验来看,这亟需长沙明确未来的重点发展产业作为经济极点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创新驱动、完善产业配套功能、提升产业链条价值。

1文献综述

重点发展产业是指在区域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和较高科技含量的、能引导其他产业朝着某一战略目标方向发展的产业或产业集群。这些产业具有投资乘数效应大、区域辐射范围广、产业关联度强等特点,一般是处于产业生命周期初始期的先导产业与成长期的主导产业的有机组合。

谈到重点发展产业的理论基础首先需提及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其代表理论主要有三种:均衡增长论、非均衡增长论和非均衡协调发展论。均衡增长论认为随着统一市场的形成和经济一体化过程,经济必将趋于均衡。因此在战略上主张统一进行生产力布局,以区域均衡作为战略安排的着力点。非均衡增长论则以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为基础,主张因势利导,通过点线面推移实施梯度发展,最终实现相对均衡。非均衡协调发展论在前者的基础上强调,区域差异应控制在一个社会可承受范围之内。在实践中,非均衡增长论更符合各国的经济发展现实。法国学者佩鲁在20世纪中期提出经济增长极理论,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首先应建立着眼于经济空间、创新性产业和拥有推动功能的城市增长极。继而艾萨尔德将增长极理论的政策化和实用化向区域经济理论进行渗透,从而奠定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重点产业选择理论与非均衡增长论一脉相承,代表理论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于1957年提出的两基准理论:收入弹性基准和生产率上升基准。他认为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应注重“产业的投入弹性较大且满足生产率上升的需求”。另一种理论是赫尔希曼于1958年提出的关联效应理论。他认为“区域主导产业与其它产业有较大的投入产出联系”。此外,胡焱、郑江绥在《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理论:基于演化的视角》中,针对产业标准缺乏微观基础、产业空间属性不明确等缺陷提出了区域主导产业的两个必备条件:强价值创造力和高产业集聚度。戴园晨认为,要让投资乘数发挥效力不至于失灵,不仅要求本生产部门投资乘数大,而且要求该生产部门产业关联度高。投资于产业链长的项目,虽然形成有效供给的时间跨度大,但在一定时序内由投资波及效应所激发起的投资需求乘数也相对较大,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刺激也相对较大。

随着我国区域间和区域内竞争的日趋激烈,对区际和城际发展道路的探索开始受到更多学者关注。陈家海从全球城市网络空间节点的视角对上海核心产业的发展现状做了重新评估,提出了上海选择重点发展产业的三个基准:功能导向基准、优势支撑基准和战略价值基准,并依据这三个基准选取了七个产业部门作为上海2010-2020年的发展重点。唐常春认为,重点产业环节选择是一个复杂的“水晶”体系,主要包含主体功能区建设、市场需求、技术经济、生产要素供给等八大影响要素,并以这些要素为基准对湖南省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重点环节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和理论检验。欧阳慧在选择西部各省重点产业时,采用了比较优势准则、收入弹性准则、生产率上升率准则,并由此得出了西部各省重点产业的具体内容。

综上所述,这些文献多是从宏观层面分析该区域的产业集群打造,而缺乏微观层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中提及的多种重点产业选择基准,仔细梳理一下,核心基准有三个:收入弹性、生产率上升率和产业关联度,其他基准只是对这三者的细化和延伸。因此,本文在前述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数据可获性和方法可操作性,拟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基于比较优势度和波士顿矩阵分析理论来确定长沙未来的重点发展产业,并对如何协调这些重点发展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2研究方法

2.1比较优势度分析法

比较优势度分析法是用来选择重点发展产业的工具之一,它通过一套指标体系从不同侧面对各个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测量,从中选择比较优势最大的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比较优势度的主要指标有产业增加值比重、比较劳动生产率、比较资本产出率等。因为比较劳动生产率和比较资本产出率两个指标中已经反映了产业增加值比重的指标特征,所以本文选择这两项指标的相对值(即实际值与最高值的比值)来考量不同产业的比较优势。

2.2评价指标计算公式

2.2.1比较劳动生产率(RLi)

比较劳动生产率用来衡量某产业劳动生产率相对于其他产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其计算公式为:RLi=(Pi/Li)/(P/L)*100%,其中:RLi为i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Pi为i产业的增加值;Li为i产业的劳动力人口;P为地区生产总值;L为地区劳动力总人口。

2.2.2比较资本产出率(RKi)

比较资本产出率用来衡量某产业资本产出率相对于其他产业资本产出率的大小。其计算公式为:RKi=(Pi/Ki)/(P/K)*100%,其中:RKi为i产业的比较资本产出率;Ki为i产业的资本量;K为地区资本总量。在《长沙统计年鉴》中没有各产业资本量这一统计数据,因此使用各产业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来替代。

2.2.3相对比较劳动生产率(CRLi)和相对比较资本产出率(CRKi)

相对比较劳动生产率的计算公式为:CRLi=RLi/RLmax,其中:CRLi为i产业的相对比较劳动生产率;RLmax为各产业相对比较劳动生产率的最大值。

相对比较资本产出率的计算公式为:CRKi=RKi/RKmax,其中:CRKi为i产业的相对比较劳动生产率;RKmax为各产业相对比较资本产出率的最大值。

2.3重点产业判断矩阵

本文试图通过对波士顿矩阵的改进来进行城市重点发展产业的判定与选择。波士顿矩阵(BCGMatrix)由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布鲁斯·亨德森于1970年首创,原本用来判定公司业务的重要程度,以此来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波士顿矩阵认为,决定公司业务是否合理的主要因素有两个:销售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通过这两个要素的相互作用,会出现四种不同性质的业务类型:①明星类业务:销售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业务;②金牛类业务:销售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高的业务;③问题类业务:销售增长率高、市场占有率低的业务;④瘦狗类业务:销售增长率低、市场占有率低的业务。其中,销售增长快、市场占有高的明星类业务,表示既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公司也具备相应的适应能力,应作为公司的重点业务优先发展。

根据波士顿矩阵的研究思路,确定重点产业判断矩阵的两个构成要素:CRLi和CRKi。通过两者相互作用,可得出四种不同的产业类型:①CRLi高、CRKi高的产业;②CRLi低、CRKi高的产业;③CRLi高、CRKi低的产业;④CRLi低、CRKi低的产业。其中,CRLi高、CRKi高的产业表示该产业在区域内拥有很好的比较优势,应作为当地的重点发展产业优先发展。

3实证研究

3.1数据选取

考虑到数据的可获性和可比性,本文选取了2010-2012年长沙市地区生产总值、分行业在岗职工人数、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额三项指标数据,指标取值均为2010-2012年的算术平均值。数据来源于《2013长沙统计年鉴》,网址:长沙统计信息网(http://.cn/qkpdf/smgy/smgy201419/smgy20141904-1.pdf" style="color:red" target="_blank">原版全文

推荐访问:长沙 重点 选择 产业 研究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