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再造马戏

时间:2023-05-07 21:25:1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从一个马戏大棚到年收入四亿美元的演出业巨头,太阳马戏给了商界全新的启示。

这一次,充满激情的漫画家几米可以不用跨国去寻找他的灵感。他钟爱的太阳马戏团于这个夏季首次登陆中国,在上海铺开华丽的视觉盛宴,许多明星也开始驱车赶往外滩那个流动的大帐篷,见证精彩的世界如何在一个年轻小女孩的眼睛中展现。

还没有一个娱乐项目能够让众人如此趋之若鹜。在娱乐业,太阳马戏被誉为“传统马戏的革新者,文化产业的领跑者”。作为太阳马戏的创始人,20多年前,盖·拉里贝特带领着几个魁北克省的街头艺人,以一个小小的马戏大棚起家,在传统的马戏团日趋衰落的年代中逆势崛起,并在全球掀起了马戏复兴的潮流。

但是,对于商界人士来说,太阳马戏的成功所意味的绝不仅仅是娱乐业的革新。它被学者们引为《蓝海战略》一书的开篇案例并风靡全球。数据足以说明一切:从1984年迄今,太阳马戏共制作了13个原创节目,20多年来足迹遍及四大洲的100多个城市,5000万名观众,上座率超过95%,成为年收入4亿美元的演出业巨头,同时也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收益最高、最受欢迎的文艺团体。

为什么一个没有动物仅仅依靠成人秀的马戏团会大获成功呢?他们如何创造这样的佳绩呢?这一连串的奇迹又是如何得来?

颠覆传统

没有动物,不聘用明星,将完整故事融入马戏表演,颠覆传统马戏形象,吸引新的顾客群。

盖·拉里贝特最初是一名手风琴演员、高跷表演者和吞火表演者,在一个有着同样精神的小团队的帮助下,拉里贝特找到在拜圣保罗狂欢节上极具才华的街头表演者,并与他们一起于1984年创立了太阳马戏。

太阳马戏建立之初,正值马戏业危机四伏之时。电影与职业运动迅速地抢占全球娱乐市场,影视业、音像业、网络游戏的出现,使马戏表演的观众——儿童,越来越远离马戏。在这样的背景下,所有马戏团都把竞争的焦点放在如何挖角最出名的小丑与驯兽师,并且对传统马戏剧目作出一些小小的改变。这样带来的结果是,马戏团的成本飞升,而总体需求量也在不断下降。

在这样的环境中,拉里贝特并没有足够的资金去和传统的马戏团比拼。太阳马戏深刻地认识到,最好的竞争就是没有竞争,要想在未来永远取得胜利,就必须停止那种试图击败竞争者的做法。在重新审视了马戏的生存环境后,太阳马戏发现,他们的困境并非是业内的竞争者所导致的,而是因为行业整体遭遇到其他新兴娱乐业的冲击。马戏团面对的根本问题,就是必须创造愈来愈刺激有趣的马戏表演,而传统马戏团所做的一切,不过是在竭力扩大自己在已经收缩的市场需求中所占的份额,却未能对观众观赏马戏团的经验造成实质改变。

面临着严峻生存危机的太阳马戏,有了重新界定马戏这个行业的想法:打破剧场和马戏团的市场壁垒,让顾客同时享受到马戏表演的惊险刺激有趣,以及剧场表演的精巧知识性和丰富艺术性,这样不但能够挽留原有马戏业的消费人群,还能够俘虏一大群新的顾客。这些新顾客群就是:成年人、商界人士,他们愿意花费高于传统马戏表演门票几倍的价钱来享受这项前所未见的娱乐。

由此,太阳马戏提出了全新的解决之道:大胆地砍掉了成本较高但不流行的马戏元素(动物与驯兽师表演),而保留了传统马戏中真正能够产生魅力的3个关键元素——帐篷、小丑、经典杂技,它让小丑的幽默从闹剧型转向迷人和高雅型,并将简陋的帐蓬设计得熠熠生辉,让观众席干净舒适。同时,借鉴了剧场、百老汇、芭蕾和现代舞等的构想,把非马戏元素重新灌人马戏团中,将完整故事融人马戏表演,在向观众提供马戏表演的刺激和乐趣的同时,加入戏剧的复杂情节和艺术内涵,赋予节目以深刻的文化内涵。太阳马戏的演出,也改变了传统马戏业中那一幕幕互不相关的表演,而是有一个主题或一条故事线索,如同戏剧有故事情节贯穿演出那样。与此同时,太阳马戏也将票价提高好几倍,它要做的,是让精美的新娱乐去吸引消费力更高的成年人。

改变游戏规则,让太阳马戏融入无人之境。除了传统的柔体表演、魔术、小丑、空中飞人等马戏特技表演外,太阳马戏巧妙地将戏剧、音乐剧等创作方式引进杂技中,融戏剧、电影、舞蹈、武术、杂技、摇滚等元素于一体,从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迄今为止,世界各地已经有100多个城市的5000多万名观众走进了太阳马戏营造的梦幻剧场。与传统赶超式竞争战略逻辑不同,它并没有针对现存问题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而是通过为自己的产品注入这些新元素,给了人们更多看马戏的理由,市场的需求迅速扩大了。他们既引领了杂技马戏发展的世界潮流,又把穷途末路的杂技马戏业变成一个高档次、高利润、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兴文化产业。

太阳马戏也尽量在商业活动上多样化,开始进军另一领域,即商品和特许经营。现在太阳马戏衍生的商品除了玩偶和面具,还开发了各种类型的衍生产品,售价从十几元到几千元不等。每年这些衍生产品的销售额就占据了马戏团总收入的百分之十。显然,他们并不满足于此,近几年太阳马戏团开始为授权开发的新产品寻找各种零售渠道,让人们就可以随时随地买到他们的产品。

创新无止境

立体舞台、瞬间消失的一吨水,高科技让太阳马戏永不落暮。

如果谈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那么在太阳马戏改变马戏这一传统节目,重新定义游戏规则时就已经发生了。但是在此之后,太阳马戏开始努力打造不重复的内容,来成就它经久不衰的独特魅力。

对于如何获得源源不断的创意,盖·拉里贝特早已想到解决的方法。太阳马戏的制作人挖空心思,从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资源中提取对自己有用的要素,在节目的内容和形式上大胆创新,同时也在不断地和外面的创意团队合作。全球跟太阳马戏团合作的著名设计师、创意工作者超过100人。吸取了各个国家不同的优秀文化才使得太阳马戏团那么受人关注,而不断广泛的招入贤才,才使得太阳马戏团有着无穷的优秀创意与演出。

一位在太阳马戏团工作了13年的老员工说道:“我们每一次表演,都是新的团队组合。即便是一出老戏码,里面的成员绝对不会跟上一次表演完全一样;有些场景的表现也不会重复。我们总试图加入一些新的东西,而在这个改变的过程中,又累积出新的知识。”

原创作品的不断涌现固然是其创新的一部分,但太阳马戏也开始意识到,杂技表演秀在演员的体能上终究是有限的,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日新月异的科技原创力。他们的演出服装都非常艳丽,而且坚持只采用现场演奏的音乐,同时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并加入高科技的舞美、灯光、服装,动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灯光、音

效、舞美等舞台技术,以制造超乎人类想象的奇妙效果。每一台新秀的诞生,往往意味着新的高科技舞台工程的问世。

在《O》秀中,太阳马戏把舞台变成了一汪碧池,演员和钢琴从水中冒出。《卡》秀的舞台,更是突破了观众的想象极限,演出时,舞台上的巨型机械完全改变了“舞台是平的”这一固有模式。舞台被机械手操纵,忽而是悬空前行的海上帆船甲板,忽而像笔直的悬崖峭壁,一会儿像斜线的山坡。舞台上空与地下连接起码有几十米,一个演员从“悬崖”落下去,观众看到他仿佛坠入了深不可测的峡谷。

太阳马戏不断的创新和追求,将高科技化为节目的推动力,把舞台打造成一幕幕永远让人惊叹的画面。自我挑战成为太阳马戏二十年来从不落幕的理由。拉里贝特说,太阳马戏之所以坚不可摧,是因为“它在演出中保持完美,并且把这种完美传达给观众”。

融合的智慧

3000多名外员工,40种国籍,25种不同的语言。拉里贝特说:我们不是蒙特利尔人。我们是地球人。

在人才的募集上,太阳马戏打破国籍的藩篱,创造出许多同业没有提供的价值——它招募一批体操、游泳和跳水等专业运动员,好让他们踏上另一座舞台成为肢体的艺术家。除了到世界各国去网罗有特殊才艺的表演人才,甚至连参加过奥运比赛的顶尖运动选手、声乐家也纷纷入列。

这让它看上去像个联合国:它的杂技演员来自法国杂技学校,而体操运动员大多数来自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目前,太阳马戏团拥有来自40多个不同国家的3000多名员工,其中包括900多名艺人,获得过包括艾美奖、戏剧桌奖、斑比奖、ACE奖、菲里克斯奖和蒙特利尔金玫瑰奖等在内的各种国际演艺界重要奖项。

要管理这样一支庞大而复杂的队伍并非易事。在世界各地,随时都可能有当地的艺术家加入当次的工作,但拉里贝特显然把这件事情简单化了。如前所说,他们不仅摒弃了明星表演,也努力让这里的人忘记自己独立的明星身份,把“接受不同”变成了一种习惯。“我们不会特别去看那个人是否是奖牌的得主,我们要的是对的特质组合。”

在太阳马戏,会有制度去帮助不同的人融入这个大家庭,比如在新团员所开设的训练课程中,财务管理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因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团员,本身文化中对于金钱的价值与使用方式不同。“我们要教导年轻团员如何管理金钱,包括各国汇率、税率等等都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太阳马戏团前任创意总监兼营运长琳恩说。除此之外,太阳马戏的团员都要学会用英语沟通。对于那些年纪更小、还在上学的团员,他们除了英语教育,还会接受法语教育,所以很多小朋友都具备三种语言能力。“这让他们也有更多机会学习多元的文化经验。”

当然,比起制度所协助的融合,文化上的倡导在太阳马戏更为重要。正如琳恩所说,“甚至连道具、工程技术新进员工,我们都得培养适合这个团体的思考方式。”在太阳马戏团,每个人没有轮到工作时,都要去看表演、去让自己感动。“我们希望他们随时随地想到的是‘我正在参与一场最美的表演’,而不是‘我是个管绳索滑轮的人’或‘我是个管理服装的人’。”琳恩说,“我们早已经是一个多文化的社群,演出的核心价值就是共鸣。世界就是我们的办公室,已经不太会去想到谁要跟谁融合的问题。”

推荐访问:马戏 再造 太阳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