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性别政治到生命政治

时间:2023-05-05 08:45:31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性别研究是20世纪后半叶出现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是集日常体验、政治诉求、文学书写、文化表征和批评理论为一体的跨学科话语体系。进入21世纪,西方性别研究领域出现了数部以关键词形式为编撰思路的著作,对性别研究的主要理论观点做出概括性回顾。与此同时,性别与阶级、种族、年龄、地域等分析范畴形成多元交织的视角,具体化了性别的差异性体验。性别研究对身体和权力问题的持续关注促使其走向生命政治的关怀,试图透过性别身体的表征审视其背后政治、历史和文化等多重因素的角力。本文在呈现这一分支领域最新发展状况的同时,着重指出性别视角不仅丰富了文学书写与文学解读,而且使文学特有的人文精神有更加具体的表达。

〔关键词〕 性别研究;多元交织;生命政治;身份;文化政治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9)02-0157-07

性别研究是20世纪后半叶出现在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它因与性别相关的政治运动所引发,经由几十年的大学教育和理论探索,逐渐发展成为集日常体验、政治诉求、文学书写、文化表征和批评理论为一体的跨学科话语体系。虽然性别研究在世界不同文化区域拥有不同的关注点,但总体而言,其核心论域已经趋于稳定,即性别身份、性别角色、性别气质、性别心理、性别关系、性别表征、性别教育等。性别研究的出现改变了人们对于性别的传统本质认知,指向性别的社会和文化建构机制,丰富了文学文化的批评话语,也修正了对于文学经典的阅读体验。其跨学科性质不仅使现有学科增添了对于性别议题的观照,研究视点更加具体而富有人文关怀,而且使性别研究的方法论资源遍及人文社会科学的所有分支学科。

进入21世纪,西方性别研究依然十分活跃。英美学界不约而同出版了数部总论性著作,对性别的核心议题做出总结性回顾和梳理,颇具为性别问题做历史定位之意。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大卫·格洛弗(David Glover)和科拉·卡普兰(Cora Kaplan)合著的《性别》(Genders, 2000)是劳特利奇(Routledge)出版社策划的“新批评术语”(“the New Critical Idiom”)系列丛书中的一册,旨在为性别批评术语提供清晰、简明的解释和使用指引,因此,著作依女性主义、男性研究、酷儿理论的线性线索,分别总括了性别理论在上述三个分支领域的主要观点,尤其聚焦于性别气质的类型及其复杂性。例如:在讨论男性气质的一章,作者讨论了男性气质的理想模式、男性的天性、男性书写的范式以及男性气质的多元变化,指出男性气质的理想可以追溯到18世纪,由于欧洲工业化和商业化资本主义的兴起,男性身体成为“自我纪律和自我约束的场所:能量的聚集可以克服任何障碍,情感的软弱都能够得以控制。”①但在卡夫卡(Franz Kafka)的《变形记》(The Metamorphosis)中,主人公却表现出女性化的人格特征,丧失了其在家庭和社会的地位。②作者在分析了不同男性人物的性别气质之后总结说:“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这样的术语带有“沉重的文化包袱”,无法概括人类的文化普遍性特质。③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哈丽特·布拉德利(Harriet Bradley)所著的《性别》(Gender, 2007)一书是政体出版社(Polity Press)策划的“核心术语”(“Key Concept”)系列丛书之一,该书以生产、再生产和消费这三个现代性理念为依据,梳理了性别研究在上述论域中产生出的理论观点,从而把性别与现代的社会生活联系在了一起。该书于2013年出版了第二版,作者更是以两章的篇幅专门论述了性别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从而锁定了性别命题同人类文明现代阶段之间的联系。作者认为,性别是一个社会建构,是人们理解世界和分析世界的理论范畴,因此总是带有鲜明的政治印记;性别同时又是一种生命体验,有其物质性的存在基础,也受到生活环境的制约。④美国纽约大学凯瑟琳·斯汀普森(Catherine R. Stimpson)和旧金山州立大学吉尔伯特·赫特(Gilbert Herdt)联合主编的《性别研究批评术语》(Critical Terms for the Study of Gender, 2014)归纳梳理了性别研究中的21个核心术语,包括性、身体、欲望、身份、语言、权力、亲属关系、乌托邦等⑤,可以说是对过去几十年的性别研究理论做出了一种跨文化视角的总结。

毋庸置疑,几乎所有涉及性别的命题都关乎文化政治立场。米利特(Kate Millett)最早使用“政治”一词来描述性别问题,用来指“一群人用以统治另一群人的权力结构关系和机制”⑥,她由此对劳伦斯(D. H. Lawrence)、亨利·米勒(Hey Miller)、诺曼·梅勒(Norman Mailer)等男性作家在小说中对于女性的歧视性塑造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指出劳伦斯作品中中产阶级男性与女仆的性关系具有不平等的剥削性质。⑦以此逻辑从事文学文化研究,批评者无法回避询问文学为谁言说以及为何言说的问题,也因此走向文化政治的解读,而远离了审美的体验和阐释,这是文学研究中的性别视角常常被人所诟病之处。进入21世纪,文学研究中的性别视角继续持有上述政治立场,学者一方面把性别问题同阶级、种族、地域等其他分析范畴相结合,考察多元交织范畴下性别问题呈现的特殊性;另一方面,他们把对于性别的尊重上升为对于生命本身的尊重,并把对于性别中弱势群体的关怀扩展到关怀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群体。著名文学理论家文森特·里奇(Vincent B. Leitch)把此时的性别研究同残疾研究、衰老研究、监督与安全研究、赛博仿生人(cyborg)研究等组成一个模块,将其命名为“生命政治研究”(biopolitics)。⑧

一、多元交织的视角

性别身份是性别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性别研究领域的理论家就性别身份的形成机制做出了深入而细致的分析,并普遍认同了社会和文化对于性别的建构作用。这不仅仅拓展了性别的生理属性,而且也深刻揭示出性别的认知如何受到父权文化机制的塑造。虽然女性应该寻找共同的利益来挑战对于性别的刻板印象,但性别问题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很不均衡:当欧美区域的女性主义理论家在讨论建构女性理论话语体系的时候,一些第三世界的女性还在谋求教育、選举等基本的政治权利。有关男性的问题也面临相似的境遇。进入21世纪,有关性别身份的研究更加细致,更加与地域、文化、历史传统相关,也因此可以审视某些具体性别群体的独特问题。

推荐访问:政治 性别 生命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