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之浅谈建筑

时间:2023-05-04 16:10:05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提  要】《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是研究宋史、高丽以及两者关系的重要史论,具有两大特色。第一,图文并茂,方便阅读者的理解以及想象空間。(在制定朝鲜使节的中国大使的历史中,只有一本带有图片和文字的书籍。)第二,内容丰富,如,高丽人们的信仰、他们的社会习俗,生活、劳作习惯及服装特征。高丽王朝国王的形象及其家族关系,国家制度及发展,高丽建筑及其发展历史,两国之间的交通路线及运输来往方式和此次行使团具体行程的行驶时间和位置等诸多内容,对高丽的政治、经济、人物、风俗、军事、物产、宗教等均有涉及,此篇论文主要选取高丽建筑加以说明与延伸,并简述当时高丽建筑对宋代历史以及现在建筑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建筑  关系  保护

作者徐兢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它写在《宣赫峰制作韩国地图》一书中。回到宋国后,在宣和六年(1124年)献给皇上,徽宗皇帝翻阅后,大加赞赏,因此任命其掌管书学,提拔成为大宗正丞事,最后晋升尚书刑部员外郎。可见此书对于当时的作者以及我们后代人的研究都是价值颇丰。

《图经》卷三讲述城邑,徐兢出使高丽之时,正是高丽王朝建立之初,其时虽然距统一新罗较近,但因都城选址于丘陵地带,因此难以继承庆州里坊式的住居形态。朝鲜半岛都城的发展过程,在各时期都受到内地都城规划的影响,而且随都城制度的变迁而演变。朝鲜半岛的城市体系发展较晚,其国家政权出现之时,中原已经发展出了高度的建筑文化,因此朝鲜半岛都城的发展,表现为边缘效仿中心发展,边缘文化对中心文化的追随和模仿。在这种模仿的过程中,由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如地形、技术条件、礼制秩序等的限制,中原的都城制度在边缘地带得到了不同的表现。

《图经》卷四对门阙的描述包括:宣义门、外们、广化门、升平门、同徳门、殿门,城门的等级分化严谨。类似于北京天安门以及故宫内的主次门。王城的正门为西侧的宣义门,设有城楼和瓮城,是最大和最华丽的城门,正中的门洞仅供国王和中国来的使者出入,其他人等只能使用偏门,说明了政治关系对城门制度的影响。

《图经》卷五对宫殿进行了描述,显示出当时的土地兼并对中央集权的削弱状况。而与此同时,统治阶级的腐化却进一步加深,王宫殿阁、寺观极度奢华。

从书中的建筑文化史的发展过程来看,容易超越民族和地理的界限,然后同其他地区交流和传播的是物质层面的文化,即技术文化,而意识层面的文化,即价值观和审美观等,是很难传播并被其他民族接受。整个朝鲜半岛建筑文化发展的历史,始终处在强势的中国文化的冲击之下。总体而言,可以说是在实际条件的局限下的调整和改变,所以相应的,尺度越小之处,其民族特色才体现得越明显。这样的发展过程的启示在于,只有民族文化意识的强盛自主和健康发展,民族文化特色才能存在和进步,而在这一基础之上,才会有其他各方面的发展,如若没有文化实力支撑的经济实力,显然是不够坚固的。所以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最为重要的就是:对自身建筑文化的研究、分析、总结,对遗留的传统建筑和无形的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陶宗仪1986《书史会要》,台湾商务印书馆。

李玉昆1997《“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与宋代的海外交通》,《中国航海》第1期。

(通信地址:201800  上海大学)

推荐访问:浅谈 建筑 高丽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