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体育史”研究百年回顾与思考

时间:2023-05-04 14:50:2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主要通过文献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古代体育史”研究百年回顾与思考。解放前的研究特点:积极探寻中国古代体育源流;具有民族本位主义的思想,以之抵制西方体育文化。新中国以来的研究特点:一是不断延续革命史话语外,重头是中国古代体育史方向的研究,即“寻根史学”的特点,二是90年代,开始从客观讨论古代体育的历史、地位、价值与意义。近十年的研究特点:中国古代体育史、参与史学研究范式和古代体育断代史是其主要特色,二是体育史学在理论方法的运用方面受到一些新史学方法的影响。纵观百年来中国古代体育史研究的进展,始终是中国体育史研究的重要部分,是学术主流。在古代体育史这个主题上,不少研究虽然以此为枢纽,但实际上又超出了古代体育史的范畴,大大推进和深化了中国体育史的整体研究。

关键词:中国古代体育史;民族传统体育;先秦体育;汉三国体育;魏晋南北朝体育;唐宋体育;元明清体育

中图分类号:G81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12)06-0022-06

中国古代体育内容十分丰富,有为数不少的球类、体操、跳跃活动,攀爬运动和众多的少数民族体育。特别是各种流派精湛的武术技艺更是世界独有。还有游戏类、民俗类、保健养生类、水上运动等,不胜枚举。在我国浩繁的类书、纪传体、实录、别史、诗歌、杂记、小说笔记、礼仪风俗等文献中,都可以找到古代体育的踪影。中国古代体育简直是一个“总括万殊,包吞千有”的汪洋大海,只要有决心泛舟于这个大海之中,结合各种知识,一定能挖掘出极其丰富,多姿多彩的体育文化。

自1908年以来,国内研究者对中国古代体育进行了重点研究,取得非常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体育史学界却很少有人对此进行全面总结与思考。鉴此,有必要对研究成果进行一个梳理,以为后来者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新思路、新的学术发展。

1解放前的研究情况

上世纪初,随着“甲午之败”,“西学东渐”势不可挡,国内学界中的“保守派”出于抵制西方文化考虑,大力宣扬中国古代文化。在学术界部分人开始研究中国古代体育,试图通过向国人宣传古代体育,达到鼓士气、强民力、强身体的目的。一时间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出现了有关武术、蹴鞠、民间体育、养生气功方面的文章。文章的内容有介绍性的、有考据性的,更有对中西体育作比较的。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的武术既有文化内涵、又可锻炼身体,比之西方体育强百倍,这些文章充满着体育强国的梦想,具有很强的爱国热情。

这一时期以体育文章为主,代表性的有严复在天津《直报》上发表的《原强》一文,主张强民强种,他说,中国古代“庠序校塾,不忘武事,壶勺之仪,射御之教,凡可以练民筋骸,鼓民血气者也。”[1]1902年,梁启超发表了《中国之武士道》的文章,对中国的武术大加宣扬,认为中国的武术优于外国的体操,应加以推广。1908年《东方杂志》发表了《今日国民宜崇旧有之武术》。[2]该文着重对中国武术与西方体操作了比较,希望国人不要忘掉武术,要重新兴起武术。1909年,体育杂志《体育界》发表了一篇体育史专文。这可以说是清朝唯一的一篇体育史研究方面的专题文章。

当然,我国真正的体育史研究是从民国开始的。它的产生与发展,与“五四”时期波澜壮阔的社会和文化变革紧密联结在一起,所以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产物。首开先河的是徐一冰先生在《体育杂志》上发表“体育史”专文,接着青年毛泽东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体育之研究》,其中对中国古代体育最有影响的是郭希汾先生撰写的《中国体育史》一书,虽然没有完稿,但其中对中国古代体育的研究还是较全面的,书中介绍的古代体育有角力、拳术、击剑、弓术、游泳、舞蹈、游戏等部分,不仅对古代中国项目的形成、演变进行了论述,而且还对比了西方体育,分析了中西古代体育之异同。该书由叶圣陶等人作序,于民国八年11月出版。以后再版几次,被列入《史地小丛书》和《万有文库》中,影响相当之大,精武体育会总主编陈铁望在民国六年,就武术“国粹”等问题在《新青年》杂志的“随感录”中展开辩论。所以都应该看成是古代体育史专著的开篇之作。

从上世纪10—20年代面对西方文化十分激烈的方式快速进入,旧秩序的崩溃和“亡国灭种”的忧患,使国人急于寻求出路,一改以往“调和”、“中庸”的处事方式,当时的中国人几近于以一种爱恨交加的复杂心态对待自己的传统文化,对之不是痛心疾首地加以否定,就是固步自封的坚守阵地。对西方文化也缺乏冷静的态度,要么全盘否定,要么全盘肯定。全盘否定者盲目排外,站在华夏中心的立场上提出了中国文化本位论。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中国武术作为体育学术界热门话题,大力宣扬中华武术,并以此对抗西方体育,一时间中国古代武术的文章频频发表,如1921年王庚发表了《国粹体育》一文。其中对中国古代武术的健身功能给予高度评价,又1929李定芳的《国术的地位与价值》,则着重强调民族传统体育的作用、地位,文章就“江湖卖艺说”、“派别说”等国古代体育术语进行了专门阐释。

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在救亡图存,复兴民族和“体育救国”的呼声中,一批学者对“民族传统体育”、古代体育之文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如1930年,戴季陶发表的《由中国历史文化学上见到的体育的意义》一文, 则是从历史文化等角度对古代体育在历史文化上的意义的探讨。这标志着我国在古代体育史研究的深入和提高。此外,有影响的古代体育著述有:教育家、气功学者蒋维乔的《鹰爪翻子拳》,《鹰爪拳艺书》,《鹰爪连拳五十路》,《鹰爪翻子拳摘要》。精武体育总创始人之一的卢炜昌著有《少林宗法》、《少林拳术图论》;中华武术会创始人吴志青著有《查拳图说》,《国术理论概要》、《国术枪丛》、《七星剑图说》、《六合刀》、《螳螂拳》等书籍;著名武侠小说家向悄然著有《拳术》;武术名家姜容樵曾编写《尚武丛书》10部;体育教育家王怀琅著有《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古籍;武术史学家唐豪著有《戚继光拳经》、《少林武当拳》、《中国拳术图籍考》、《太极拳和内家拳》等10余种书籍,在杂志方面,《学生杂志》开辟有“技击丛刊”,专门介绍精武体育和中国古代各种武术技击,民国五年精武会主编人员编著的文章有《谭腿》、《达摩剑》、《五虎枪》、《童子军棍术》、《精武》、《精武本纪》等10余种书籍。体育教育家徐一冰创办《体育杂志》,其中发表不少中国古代体育的文章,实业家王一亭于民国十年在中华武术会筹备《武术月刊》,还有《中央精武杂志》也刊登不少古代武术的文章,关于中国古代棋类更是在《时事新报》、《时报》、《神州日报》、《新闻报》上辟有象棋栏目,还有《精武书刊》、《上海青年》、《申报》、《东南日报》(体育版)、《体育研究与通信》季刊上也经常可以读到古代体育的小文章。

推荐访问:中国 回顾 古代 思考 研究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