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被拔高

时间:2023-05-03 15:10:1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治国理念与同僚相同 个人操守与政治考量屡遭非议

张居正是明朝中兴的主要推动者和缔造者。但从历史大背景看,他的一些政策,实在谈不上是改革。张居正与同朝大多数官僚的治国理念并无不同,只是他比那些人更强悍,更有政治手段,因而执行起来更有成效。正因此,张居正在当时才得到普遍的赞扬。

张居正最值得炫耀的事就是所谓“民不加赋而国用足”。不加赋而国用足,是因为核准征收赋税的土地增加了,这主要得益于清丈土地,通过增加官府控制的征收赋税的土地增加国家财富。无疑,就征收总量而言确实是加了赋的,而且这些赋税最后的实际承担者还是普通农民,地主有的是办法把他们的负担转嫁到普通农民身上。

还有,万历头十年的振兴,也并非完全是因为张居正一当了首辅就立竿见影,当时所谓“中外乂安,海内殷阜”,在很大程度上是收获了从嘉靖到隆庆年间所栽种的果实,是从徐阶到高拱等一系列能臣多年努力的结果。张居正的历史作用被夸大了。

至于一条鞭法的推行,张居正赢得了过多的荣誉,也有可议之处。一条鞭法的产生和推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人一时之功。首先,一条鞭法不是张居正创造的,它是从嘉靖初年到隆庆年间由潘季驯、庞尚鹏、海瑞等人创立,先后在广东、浙江等地推行并逐渐完善的。由于一条鞭法简化了赋役手续,便于操作,受到地方官的欢迎,不少地方官热衷于推行一条鞭法,这种态势经嘉靖后期、隆庆年间一直延续到万历初年。张居正直到万历九年(1581年)才提出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无疑,以张居正的身份,更利于一条鞭法的推行。一条鞭法的主要意义在于简化征收手续,农民的负担并没有因此减轻。

加强专制控制,是张居正执政的主要特征,这在施政理念上了无新意。强化专制权力,压制不同意见,不论皇帝专制,还是首辅专制,其目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禁止书院讲学,隆庆年间,在高拱等人的推动下就已经开始了,只是张居正的禁讲学更严厉、彻底。讲学一事,不论就其内容还是参与人员,都可以说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士大夫对讲学趋之若鹜,各种新说层出不穷,就讲学活动本身和内容的主流而言,它反映的是社会的进步。如果说,大臣们畏惧舆论,甚至不惜对抗诏旨,蔑视官法,更反映出民间思想的觉醒和舆论力量的强大,这在思想史、政治史上都被认为是进步,而且已经得到广泛的共识。然而,一些人为了拔高张居正,对他加强专制钳制舆论的事,不是不提就是轻描淡写。

张居正的施政几乎没有受到多少批评,被批评的是他的贪权、专权、个人操守和政治道德。以往,评价者为了突出张居正受到的攻击,说他因是改革家,所以受到保守派的攻击。其实这只是一种错位的评价。张居正的施政几乎没有受到多少批评,因为以强化专制为核心的政策符合统治者的利益,他所推行的一套政策在当时是被普遍接受的。

张居正的贪权、专权。明人沈德符批评张居正把自己比为历史上的霍光、宇文护,说他“要挟圣主,如同婴孺,积忿许久而发。其得后祸已晚矣。”清朝四库馆臣评价张居正“要其振作有为之功,与威福自擅之罪,俱不能相掩。”近人邓之诚更明确指出其“骄倨”,甚至“与人书自称孤或曰不榖。上表乞休,而曰拜手稽首归政,明明以摄自居。”张居正被批评的还有个人操守和政治道德,包括勾结冯保阴谋打倒高拱,捏造案件陷害异己,贪恋权位,乃至奢侈自恣,科场作弊等。

我们评价张居正,主要看他的政绩和影响。无疑,他是明朝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具有传统政治家的优秀的政治品格。他曾说:“得失毁誉关头若打不破,天下事无一可为者。”“苟利社稷,生死以之。”他教育、辅佐幼主十年,弼成万历初政,鞠躬尽瘁,堪称一代良相。张居正利用专制权力,强化管理,振衰起弊,使明朝出现了短暂的中兴,是少有的治世能臣,是传统意义上的大政治家。

张居正对旧制度修修补补,使其得到加固,如同给垂死的旧制度服了一剂强心剂,延缓了它的寿命。但是,通过加强专制巩固旧制度,是与当时迅猛发展的社会经济和思想解放潮流背道而驰的。所以,张居正死后,社会变迁的潮流如同洪水冲决堤岸,不可阻挡,明朝历史进入了转型期。张居正成了最后的卫道士,历史走向了他的反面。

(摘自《北京日报》)

推荐访问:拔高 张居正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