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支持研究

时间:2023-05-03 08:20:11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我国乡村旅游产业在近年来取得了重要的发展,形成了各种新兴的旅游业态,各种热点旅游层出不穷,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乡镇旅游也在不断进行着产业升级和转型;与此同时,乡村旅游产业仍然存在着诸多发展问题,模式较为粗放,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方未能达到平衡和统一,各级政府有待更好地发挥财政支持功能,推动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财政支持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取得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高,第三产业不断兴盛发展,其中对于乡村旅游业和农村地区资源开发的市场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何求来到乡村感受舒缓的生活节奏和清新的自然环境。在供给和需求同样增加的情况下,我国的乡村旅游产业在规模、品种、类型等各方面上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甚至已经成为了某些乡镇整体的支柱产业。党中央、国务院也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多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

然而,目前我国乡镇旅游业整体的发展模式总体上来看仍然是比较粗放的,存在着规划不合理、基础设置落后、同质性严重、生态问题突出等问题,各级政府也在探寻一条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本篇试在对乡镇旅游企业的问题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试从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角度对于如何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提出可行性建议。

一、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是以旅游度假为宗旨,以村庄野外为空间,以人文无干扰、生态无破坏、以游居和野行为特色的村野旅游形式。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国内有关乡村旅游的定义较多,何景明和李立华认为狭义的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地区,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的旅游活动。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我国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历程总体来说是从乡村旅游最初的雏型,也就是农家乐的基础上,发展到了乡村休闲阶段,开始包含一些体验的产品,到最近形成了乡村度假的发展方向。

(一)“农家乐”模式

乡村旅游这一说法是在农家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乡村旅游发展的最初时期就是乡村农家乐,自家院子打扫出来,摆个桌子就能营业,让城里人来这里吃吃农家饭;看看农家田,一切都是开发的最原始阶段。

1986年,成都“徐家大院”的诞生标志着“农家乐”旅游模式拉开了乡村旅游的序幕;1989年4月,“中国农民旅游协会”正是更名为“中国乡村旅游协会”;1994年,“1+2”休假制度颁布并实施。

(二)“假日休闲”模式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旅游出行的目的不断多样化,市场导向下的乡村旅游产业也在发生变化,这一阶段开始包含一些体验的产品,也有一些勞作体验的营销手段运作,这种体验性的农家乐,不仅拉长了产业链,也满足了旅游市场对于休闲功能的软性要求。1995年5月1日起实行双休日,1999年又将春节、“五一”、“十一”调整为7天长假;2000年,国务院46号文明确了“黄金周”的概念。

(三)政策引导全面发展乡村度假规范化、模式化阶段

随着“月色经济”的打造,游客的停留时间也明显拉长,加之假期增加,小长假、周边游和周末游也变得异常火爆,国家也在市场供给和需求端对乡村度假进行了针对性的引导,乡村度假成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也成为了目前旅游市场上的热点。2002年,我国颁布了《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检查标准(试行)》标志着我国乡村旅游开始走向规范化、高质化;2006年,明确提出“中国乡村旅游年”,将乡村旅游的角色提到了更突出的位置,“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时尚”全面推动乡村旅游提升发展;2006年8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乡村旅游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重要途径。

(四)“新生态”创新多元化、多方向发展阶段

当前的乡村旅游已超越农家乐形式,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个性化休闲时代到来,乡村旅游产品进入创意化、精致化发展新阶段。乡村旅游出现了特色化、精品化、多元化的特点。2007年,“中国和谐城乡游”和“魅力乡村、活力城市、和谐中国”的提出带动了农村风貌大变样;2007年,国家旅游局和农业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使乡村旅游的经营模式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多样化;对于乡村旅游业中的相关旅游用地问题,国务院先后出台多个文件推动用地保障,进行合理的政策引导,其中包括《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首次提出旅游用地供给保障途径:《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 31号)将“优化土地利用政策”作为单独的政策条款;《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 62号)提出“落实差别化旅游业用地用海用岛政策”2 018年1O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18年-2020年)》

截止到2018年上半年的数据,乡村旅游接待人数达到16亿人次,实现营业收入4,200亿元,同比增长15.0%。从我国乡村旅游产业的总体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在纵向和横向已经经历了众多的变迁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发展速度较快,旅游模式不断创新、多元、纵向横向不断拓展,产业进行了多次升级和转型,总体正在从粗放式逐渐走向的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阶段进行转变。

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政策端,一直以来,各级官方管理部分都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引导着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给予了市场自己调节的空间,推动了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在近年来,各级休闲农业管理部门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推动政策落实,为本地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但一些地方仍存在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落实不力等问题,一定程度影响了中央政策的落地生效。

同时,我国乡镇旅游业整体的发展模式尽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上来看仍然是比较粗放的,存在着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同质性严重、生态问题突出等问题,有着诸多值得改进的空间,各级政府也在探寻一条乡村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规划不合理

当前诸多的农村地区的旅游产业缺乏合理的规划和布局。一方面存在乱规划的现象:农房建设没有形成整体的功能分区,乡村的建筑功能、标识都缺乏系统规划,相应的旅游管理部门编制不足、人员紧缺,这在很大程度上掣肘了本身乡镇的旅游形象塑造同时也对游客的旅行体验造成了影响,不利于该地区的长足发展;另一方面:诸多乡村地区资源无法合理配置,造成浪费,存在着过度开发和开发不足共存的現象。

(二)基础设施落后

乡村旅游设施与游客旅游中的基本需求息息相关,做好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前提,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对于乡村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

一方面,由于诸多乡镇地区的旅游景区地理位置较为偏僻、自然条件保存程度高,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跟进,同时农村人均环境政治在历史上存在诸多遗留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和城市齐平;另一方面,游客量在近年内的暴增导致现有的基础设施压力骤增,产品和服务标准不完善;与此同时,诸多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意愿不强,出现了较大的融资难度。

(三)生态问题严重

前期的规划中,乡村旅游的开发和研究都处于较低层次,许多设施本身对于生态产生了较大的破坏,如为建设水上乐园而拦截的天然河流等。对于乡村旅游产业,太过急于求成,对乡村的开发和利用程度过大,甚至大于当地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无疑是对乡村造成破坏。在旅游过程中,乡村旅游区也容易造成较多的游客垃圾,各种相应的游玩项目都会造成诸多的生活垃圾,对生态环境造成水质、空气、土壤等诸多方面的污染。

(四)同质化现象严重,缺少本身特色

很多乡村旅游项目,并没有深入的挖掘当地文化内涵,从而没有自己的特色。农业、温泉、采摘等旅游产品虽多,但缺乏核心的主题整合,造成“千城一面”、“千镇一面”的现象。

与此同时,乡村旅游产业的开发过度依赖于农业资源,而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的重视不够,导致诸多旅游景点皆为简单的自然山水和高度同质化的旅游项目,甚至出现雷同的旅游产品,整体接待水平较低,缺乏独特的旅游体验。

(五)财政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地方政府在推动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角色不可或缺,但当前在财政端乡村旅游业发展存在着诸多掣肘因素:一方面,部门地区的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紧张,无法对当地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开采和推广宣传,使得众多优秀的潜力景区由于缺乏资金失去发展机会;同时由于对于专门的旅游项目缺乏完善与精准的扶持,使得在项目审批方面难以调拨中央财政对地方旅游项日的资金;另一方面,民间资本在地方旅游项目的建设中缺乏积极性,财政与民间资本力量难以达到有机的结合,融资渠道较为单一,企业和政府的联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进行建设,产业引导和完整的链条有待于在财政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下进一步进行整合。

三、推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支持措施

乡村旅游对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解决“三农”问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和支撑作用,乡村旅游也具有公共属性,迫切需要政府合理发挥财政的作用,推动财政转移支持其发展。财政本身具有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宏观调控、促进监督管理等重要的职能。因此公共财政对于支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担任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基于此,文章试从公共财政的角度对于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在乡村旅游的建设中,各级政府的角色不可缺失,合理引导农民发展与乡村旅游产业相结合,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旅游业健康成长,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

在财政建设角度,首先在财政的资金体量方面,要合理保证足量的资金投入和正常增长,逐年加大旅游发展及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投入,不断完善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在预算端做好顶层设计,合理安排乡村旅游建设的专项资金和增长机制:

二是要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大财政建设,大力支持乡村旅游工程建设,切实缓解乡村旅游交通设施、接待服务设施、环卫设施、信息服务设施等各方面基础设施的财政和资金需求,完善乡村旅游景点的基本运作能力,提高优秀乡村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各级地方政府努力争取上级资金,地方乡镇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需认真研究上级政策、努力把握政策走向,从而进一步争取中央调拨的建设资金,为地方政府财政注入活力,缓解乡镇旅游建设压力,推动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有机联动,保证资金的来源;

四要建立发展奖励机制,对于相关乡镇给予发展动力,在优秀的国家级、省级乡镇旅游店适当给予财政补助,提高地区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村民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参与感,努力消除在发展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

五要对各级资金的流向进行规范化的监督和管理,严格财政纪律,推动信息的公开化,充分发挥平台一体化系统作用,建立健全财务审核审批制度,规范资金支付操作规程,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保障资金支付安全。

与此同时,旅游产业的发展于精准扶贫政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旅游精准扶贫也需要通过财政的手段得以有效的发挥,各级政府可以通过对旅游扶贫村进行重新分类、精准施策,通过资金支持和旅游业态的打造推动当地的就业,提高当地收入,实现永续性的收益,具有良好的长期效益。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44)

参考文献:

[1]董菁,毛艳飞,张良.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乡村旅游产业的优化升级研究[J].农业经济,2018(09).

[2]罗光华.“互联网+”背景下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及升级对策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11)

[3]李勇军,王庆生.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6,37(03)

[4]龙肖毅,张咏梅.乡村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交互耦合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1(05).

[5]周颖悟.结合国外经验论中国乡村休闲农业旅游产业的发展策略[J].世界农业,2016(02).

[6]刘传喜,唐代剑,常俊杰.杭州乡村旅游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与机理研究——基于社会资本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15,36(06)

[7]刘影.乡村旅游发展中县级政府角色定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作者简介:张文瑞(1981-),女,汉族,河南信阳人,硕士,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旅游规划与开发。

推荐访问:可持续发展 乡村 旅游产业 财政 支持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