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与消费结构

时间:2023-05-01 13:35:22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冲击下,长期以来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发生了变化,充分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潜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增长求速度的经济发展模式,使得我国社会最终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严重偏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阶层之间居民消费差距拉大,严重妨碍了我国居民消费增长及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作用的发挥。文章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收入分配差距对消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居民收入;消费结构;收入差距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由于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居民消费出现很大程度的下滑,如何能够促进居民消费的提高以及优化我国的消费结构是目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启动消费需求以及提升和优化消费结构已成为我国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发展不均衡,居民的消费存在着城乡差异。相对于城镇,目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仍很低,消费结构仍偏重于商品消费。

一、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失衡现状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收入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图说明了从1978年到2010年我国城乡人均收入水平以及城乡收入的差距的变化。

图1 1978-2010年中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变化

(数据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从上图我们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显著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的改善。但是,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比也随之扩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相对收入差距在扩大。根据上图的两条曲线之间的差距,我们也可以看出两条曲线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表明我国城乡收入的绝对差距也正在进一步扩大。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形势是比较严峻的。

二、收入差距影响消费结构

一般而言,一定的收入水平总是与一定的消费结构相对应的。由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存在很大的差距,这就意味着我国农民的消费档次与城镇居民的消费档次会存在较大的差别,存在一定的消费梯度。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消费梯度的存在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是高、中、低层消费比例合理,分别占有各自一定的市场,各种消费层次的进步能达到顺延。第二种是高层消费和中层消费特征明显,或中层消费和低层消费的特征明显。第三种是只存在其中某一层次的消费,消费差别不明显。第四种是高层消费和低层消费呈现得十分明显,中间层次的消费比例过小或呈现不明显。

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告别了短缺经济,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人们收入差距被拉大,第三种类型的消费模式也随之消失,呈现出了第四种类型消费模式的特征,也可以称之为二元消费状态。据估计,农村消费水平从总体上落后城市10-15年。由此使得城市居民消费升级后所过剩的工业品无法及时地由农村市场来吸收和接纳,在城乡居民消费之间出现了一个差距较大的消费空档或断层,而在这个空档内集中了我国大量的过剩产品。

在居民内部,由于收入差距扩大,不仅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导致投资率提升,而且投资的过快增长反过来又加剧了收入差距的扩大。这个恶性循环已经在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产生。由于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收入越高的人,其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率就越低,用于投资的比重就越高,而穷人的消费倾向较高。其结果是:投资所带来的财产性收入会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尤其是在楼市、股市的上涨期,会产生马太效应,导致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从而更进一步降低消费率。

三、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计量模型

近年来国外一些实证研究同时考虑了预防性储蓄和习惯形成。如Alessie和Lusardi(1997)以及Guariglia和Rossi(2002)分别在常绝对风险厌恶效用函数(CARA)和非期望效用模型假设下导出了消费的封闭解(closed-formsolution),即现期消费决定于持久收入、劳动收入风险和以往的消费;Muellbauer(1988)和Dynan(2000)则利用对数线性欧拉方程估计了收入不确定性和滞后一期的消费对现期消费的影响。从整体上看,习惯形成理论得到了总量数据的支持,但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较少,而且结论也很不一致。

Modigliani和Brumberg(1954)在资产收益率(利率)不变、人口的年龄结构不变等假设条件下,曾提出了以下基于生命周期假说的宏观消费函数:

(1)

对所有t,为时间t的消费,为时间t消费者的资产价值,为消费者在时间t的收入,是t期消费者未来预期收入的折现值。在上述方程中,资产数量、预期收入的折现值比较难以测度。在适应性预期假设下,消费者会根据过去的收入来预测其未来的可能收入水平,因此,我们考虑一个随机行走收入模型缓冲储蓄理论意味着持久收入以及收入不确定性与财富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家庭有一个与其持久收入相适应的财富目标。由于存在内生和外生流动性 ,收入风险加大时,家庭自然会增加财富积累,进而导致消费与持久收入比率下降。

(2)

因而,生命周期消费函数成为:

(3)

对一个现实经济体,消费者拥有的资产数据是一个比较难测量的指标,Davidson等(1978)通过引入关系式:,将宏观消费函数变为:

(4)

消费存在着惯性,可被过去的消费所影响:

(5)

居民的消费习惯常常与当地的文化传统有关,而这个因素一般比较稳定,并不会随着时间变化而频繁变化。一些随时间变化,但跨地区相同的因素,如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的冲击,在模型中可以利用控制变量加以反映。消费的永久收入假说把个人储蓄仅仅看作是代表性居民平滑收入冲击的一种机制,而在总量数据中,消费会表现为过度平滑,对永久性收入冲击反应过小(John Campbell and Deaton 1989)、对暂时性冲击反应过度(Hall and Mishkin, 1982)。考虑到中国的传统文化更加强调节俭,因此,在本文的实证模型基于生命周期假说,再考虑中国经济的特殊性,纳入相关的控制变量。即:

(6)

(7)

(8)

上面三个方程式即为本文所用的计量分析方程。其中与分别表示居民的第t期和t-1期消费;其中,表示居民消费总量,表示居民的商品消费支出,表示居民的服务消费支出。与分别表示居民第t期和第t-1期的收入;为一系列控制变量;和表示地区效应和残差。

(二)数据选取

本文根据1994-2010年各省区的人均GDP的均值,将所有31各省分为三个区域,其中人均GDP在 6900元以下为落后地区、人均GDP在6900-12500元之间为中等收入省份、人均GDP超过12500元为发达省份。因为根据国际发达国家的历史发展经验,工业化中后期,居民消费需求将会逐步转向住行等服务性需求。以考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居民消费的行为特征,理解我国居民消费的结构演化。

消费结构是指消费中不同商品或劳务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包括食品消费、衣着消费、居住消费、交通通讯消费、医疗消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文娱教育消费和其他消费等八个支出子项。

(三)结果分析

本文通过将居民消费分为商品和服务消费,基于方程(7)和(8),运用系统GMM方法对分城乡、分发展水平不同的居民总量消费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检验,表1是实证结果:

表1 收入差距与城镇居民消费行为的分地区分析

高收入省份中等收入省份低收入省份

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商品消费服务消费

Ct-1

It

It-1

Fdi

Dr

Credit

Gov

0.8295***

(13.60)

0.6761***

(5.01)

-0.5574***

(-4.80)

-0.0017

(-0.26)

0.0520**

(2.76)

0.0172

(-2.07)

0.0377**

(3.02)0.5495***

(3.64)

1.3120**

(2.68)

-0.7738

(-1.76)

-0.0544*

(-2.15)

0.0141

(0.18)

-0.0082

(0.28)

0.0636**

(2.39)0.8404***

(13.26)

0.6683***

(4.98)

-0.5650***

(-3.96)

0.0061**

(2.39)

-0.0108

(-1.10)

-0.0185*

(-1.96)

0.0219**

(2.87)0.4290***

(3.93)

1.3538***

(7.45)

-0.7241***

(-3.71)

-0.0053

(-0.90)

-0.1078***

(-3.31)

-0.0597**

(-2.80)

0.0689*

(2.08)0.7361***

(57.78)

0.8609**

(2.33)

-0.5418

(-1.29)

0.0071

(0.82)

0.0564

(0.72)

0.0028

(0.38)

-0.0044

(-0.25)0.7289***

(15.10)

1.8936***

(7.99)

-1.6497***

(-7.56)

-0.0097*

(-1.97)

-0.0997*

(-1.86)

0.0211

(1.31)

0.0076

(0.27)

Sargan

Hansen

AR(1)

AR(2)[0.985]

[1.000]

[0.020]

[0.372][1.000]

[1.000]

[0.047]

[0.141][0.831]

[1.000]

[0.008]

[0.446][0.979]

[1.000]

[0.009]

[0.743][0.376]

[1.000]

[0.222]

[0.531][0.963]

[1.000]

[0.011]

[0.859]

注:1.*表示在10%水平下显著,**表示在5%显著水平下显著,***表示在1%显著水平下显著)2.()内为t统计量,[]内为统计量相应的概率值。3. 所用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993-2011)》、《中国金融统计年鉴(1996-2011)》、《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

从上表可以分析得:

1.消费习惯对我国所有地区的城镇居民的商品、服务消费都有高度显著的影响。不过,就影响程度而言,高收入和中等收入地区的城镇居民消费习惯对商品消费的影响程度较服务消费更大一些,而低收入省份的城镇居民商品和服务消费受消费习惯的影响相差无几。

2.永久性收入对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的都有高度显著的影响,然而表现在消费的结构上,影响程度表现出了巨大差异,由上表可以看出,对于我国所有地区的城镇居民永久性收入对服务消费的影响程度都远远大于对商品消费的影响程度。这强烈证明了,当收入上升时,居民对于服务消费的需求量远大于商品消费,城镇居民的服务消费有更高的收入弹性。

四、政策建议

由分析可知,居民收入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所以要扩大居民消费,最重要的就是先使他们的收入增加。因此,缩小城乡差距,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是政府拉动内需的首要措施。我们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而不是为了单纯地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提高居民收入是维系我国经济长期有效增长的核心与关键。其次,加大财政对科教文卫的投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另外可以通过发展消费信贷以及有针对性改善对服务产品的生产供给,使我国消费结构会得到优化升级,进而让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会全面、持续、稳定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建强.政府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动态影响——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实证检验[J].财经研究,2010(6).

[2]朱汉雄,冯晓莉.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12).

[3]洪源.政府民生消费性支出与居民消费:理论诠释与中国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9(10).

[4]Bond,Stephen,2002:”Dynamic Panel Data Models: A Guide to Micro Data Methods and Practice”, Portuguese Economic Journal,Vol.1,pp.142-162.

[5]Alan S.Blinder,1975,“A Model of Inherited Wealth.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es,pp946-970.

推荐访问:收入分配 消费结构 差距 居民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