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高等学校分类工具(U—map)概述及启示

时间:2023-04-30 11:05:13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U-map作为一个当今世界高等学校分类实践中比较完整的分类框架之一,科学合理的维度与指标体系是支持它的核心,也是它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欧洲高等学校分类工具(U-map)主要从6个维度共23个指标对欧洲的高等学校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欧洲高等学校分类框架(U-map)对高等学校进行多维度多指标的描述性分类对我国的高等学校分类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关键词] 高等学校;分类工具;U-map

[中图分类号] G6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6-0061-03

在“博洛尼亚进程”和《里斯本战略》的推动下,为了尽快实现建设欧洲高等教育区和欧洲研究区这两大目标,欧盟委员会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欧洲高等教育系统多样性的研究[1]。希望设计一种全新的分类工具,应用一系列的维度及指标对欧洲的高等学校进行描述性分类,比较其差异性来充分理解并利用欧洲高等教育系统的多样性[2]。U-map作为一个当今世界高等学校分类实践中比较完整的分类框架之一,科学合理的维度与指标体系是支持它的核心,也是它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3]。

一 欧洲高等学校分类工具(U-map)

欧洲高等学校分类工具(U-map)主要从6个维度共23个指标对欧洲的高等学校进行了详细的分类。

维度一:教学情况

教学与学位授予作为欧洲高等学校最核心的职能其包括以下4个指标。

1 学位层次集中度

学位层次集中度主要依照各学位授予数占该学校学位授予总数的百分比来进行指标定义,可以分为4类学校:博士集中型、硕士集中型、学士集中型、副学士集中型。院校可以同时具有多个特征。

2 学科覆盖面积

这个指标主要按照“国际教育标准分类(ISCED97)”的学科标准来统计该校授予学位的学科数量来进行分类,表现了院校活动领域的宽广程度。其主要涉及了9大学科领域:教育、工程、社会科学、商学和法律、个人服务、自然科学和数学、人文和艺术、健康和社会服务、农学等。根据学校覆盖的学科领域数量可将学校分为3种类型:专业型院校(3个以下)、广博型院校(3~6个)、综合型院校(5个以上)。

3 教学支出

该指标主要根据相关年度院校用于教学活动的支出占该院校总支出的百分比对院校进行分类。

4 学位导向

该指标分为两个部分:传统型及通识性课程导向以及专业性及职业性课程导向。主要依据学校中某类专业的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多少来进行分类,被同时归为两类或以上的院校则属于混合型院校。

维度二:学生情况

该维度主要依据院校内学生的情况分为以下四个指标:

1 成年学生比例

以在校生中30岁或30岁以上学生的数量所占全校学生总数的百分比为分类依据,这个指标可以很好地测量院校对学生终身学习的参与情况。

2 非全日制学生比例

以在校生中非全日制学生数量所占全校学生总数的百分比为指标。

3 远程教育学生比例

以在校生中远程教育学生数量所占全校学生总数的百分比来表示。

4 在校生规模

以在该院校注册的所有在校生总数为依据对院校进行划分,以0.5万人、1.5万人、3万人为界限。

维度三:研究活动

该维度主要以运用科学方法产生新知识以及其他发展、发现和解释科学研究结果的活动为分类标准,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指标。

1 同行评议出版物

用同行评议的出版物和其他同行评议的研究产出总数与专职学术人员总数的比值来表示。

2 研究支出

以相关年度院校用于研究活动的支出占该院校总支出的百分比对院校进行分类。

3 博士教育产出

以该院校相关年度授予的博士学位总分数与该院校专职学术人员总数的比值为分类指标。

维度四:地区参与

根据院校的地区属性以三个指标对院校进行分类。

1 在本地区工作的毕业生比例

根据前两年中留在本地工作的毕业生数量占全部毕业生总数的百分比对院校进行分类。其比值越高则证明院校与地区的关系越密切。

2 本地籍新生比例

根据本地生源新生数量占全部新生总数的百分比对院校进行划分,生源的确定以学生的家庭住址为判断依据。

3 本地/区域性来源收入比例

以本地/区域性来源收入占该院校总收入的比例划分院校,比例越高的院校与所在区域的关系越紧密。

维度五:知识交换活动

知识交换活动致力于组织、创造、获得或传播知识,并保证这些知识活动能为使用者所使用[4]。这个维度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指标。

1 高校衍生公司情况

该指标是指每千名专职学术人员创建的新兴公司的数量,其中新兴公司是指近3年来院校因技术批准和转换的需要而创建的公司,衍生公司也包含其中。该指标数值越大则表示该院校在知识转换方面做得越好。

2 专利申请情况

这一指标是指每千名专职学术人员所拥有的专利申请受理数量,专利是指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由所在国的州政府或专利申请机构受理。

3 文化活动

这一指标用院校每千名专职学术人员拥有的文化活动数量来表示,文化活动主要指由院校独立或与其他机构合作组织的、面向普通民众开放的正式展览会、音乐会和演出活动[5]。

4 知识转化所得收入

该指标是指私人研究合同、继续专业教育培训及版权产品方面的收入占院校总收入的百分比,其比值越高则表示该院校在知识交换活动上表现得越好。

维度六:国际化导向

在U-map中主要以教学与科研活动的相关方面来表现这个维度,主要可以分为五个指标。

1 接收国际交换生的比例

指该院校接收的国际交换生数量占全校学生总数的百分比,其比值越高则证明该学校国际化程度越高。

2 派出国际交换生的比例

指该院校派出国际交换生数量占全校学生总数的百分比,其值越高则表示该校国际化导向程度越强。

3 攻读学位的外国学生比例

指标表示该院校中攻读学位的国际学生数量占全校学生总数的百分比,其比值越大则表示该院校对国外学生吸引力越大。

4 非本国学术人员比例

指非本国学术人员占全校学术人员总数的百分比,其比值越高则院校国际化导向越强。

5 国际性来源收入比例

主要指国际性来源收入占该院校总收入的比例,比值越高则国际化导向越强。

二 欧洲高等学校分类体系的发展

1 欧洲高等学校的产生

欧洲大陆在经历了中世纪大学的辉煌之后连续遭到了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创。二战后,由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方面原因,加之欧洲国家语言等方面的影响,高等教育重心开始向美国转移。尽管欧洲高等教育在经过大力恢复与发展后,仍以高质量著称于世,但其国际声誉与吸引力,已被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所超越[6]。

中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同化与压抑共存的时代,蛮族入侵罗马帝国之后,希腊、罗马、基督教和日耳曼文化相互碰撞并且逐渐开始融合。中世纪以封建制度发展、兴盛以及衰落解体为主线,格言法语作为无上权利的象征,所以个人必须服从群组,理想观念也是融合于制度中的。但不可否认的是正是由于文化的碰撞才酝酿出了近代文明的种子。

中世纪大学的兴起与帝国、教会、教皇制、教会学校以及许多其他中世纪时代制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在中世纪初期,欧洲的教育史为教会所垄断的,教会为了培育神职人员而在各区设立主教学校。11世纪西欧城市逐渐兴起,教会的僧院学校所提供的人才远远满足不了各行各业的发展需要,于是城市学校逐渐兴起,中世纪大学也在此基础上开始萌芽。

最早的大学产生于意大利,其中萨勒诺大学作为当时医学研究的中心点,是诸多大学中相对古老的一所,主要在于编译医学著作与教学。而在这之后博洛尼亚大学则注重于法律的研究,后也增设了医学与神学的课程,逐渐与随后诞生的巴黎大学成为各大学的鼻祖。博洛尼亚大学的学生大多是成年人,起初是一种学生团体的联合,后来逐渐发展为师生合一的大学形式。在南方,新兴的学校大多数以博洛尼亚大学为模板,被称为“学生大学”。

法国巴黎大学是由诺丹大礼拜堂学校(巴黎圣母院大教堂学校)发展出来的,其分为神、医、法、文4个系。由于学生年龄普遍偏小,所以巴黎大学的行政权是掌握在教师手中的。这就导致了北方的新兴学校大多数以巴黎大学为模板,被称为“先生大学”,这与博洛尼亚大学不尽相同。

欧洲中世纪大学是在当初西欧新兴城市的基础上产生的,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所以学校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类:一类为按照教授的科目进行分类;一类为根据学校的组织形式进行分类。中世纪大学经历了整整5个世纪(12~17世纪),它的结构变化幅度较小,类型也相对稳定,是西方现代大学的雏形。

2 欧洲高等学校分类研究进程

二战结束后,面对高等教育发展所遇到的问题,欧盟国家日益认识到提高欧洲高等教育整体竞争力的必要性,并在一些《宣言》和《公报》中表达了再度寻觅中世纪大学辉煌的理想追求,这一号召得到了欧洲国家的积极响应[7]。

1998年由德国、英国、法国以及意大利的教育部长签署了《索邦宣言》(全称为《建设和谐欧洲高等教育体系的联合宣言》),这在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索邦宣言》为欧洲高等教育的合作与交流规划了长远且明确的目标,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1999年在意大利正式签订了《博洛尼亚宣言》(全称为《欧洲高等教育区:欧洲教育部长在博洛尼亚会议上的联合宣言》),明确的提出了“要在2010年前建成欧洲高等教育区”的目标,是对《索邦宣言》的进一步阐释和发展,由此“博洛尼亚进程”正式启动。

2005年,欧盟资助启动了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分类项目(U-map)。在博洛尼亚进程的推动下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取得了初步的成果,欧洲高等教育逐渐形成了一个包含4000余所高校、规模庞大、结构复杂的高等教育体系[8],U-map应运而生。

罗伯特·伯恩鲍姆和杰克滨·哈斯曼将高等教育系统划分为7种:系统多样性、结构多样性、专业多样性、方式多样性、声誉多样性、构成多样性以及价值与氛围多样性。根据这个分类理论,欧洲高等学校分类指标体系则体现了除声誉多样性之外的其他6种多样性[9]。多样化作为欧洲高等学校分类的灵魂,在这个理论基础之上,根据实际情况及利益相关者的意见,项目组提出了欧洲高等学校分类工具(U-map)的总体原则,也为这一分类框架阐述了初衷、视角、性质、方法及特点[10]。

二 对我国高等学校分类的启示

高等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人才培养,随着世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学校的多元化特征越来越显著,所以就需要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体系对各类高等学校进行分类整理,这样不仅可以使高等教育系统和高等学校状况系统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还可以迅速地找出教育体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修正与完善,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

由于各个国家与地区高等教育历史文化、发展状况不尽相同,其对于高等学校分类的目的、方法、标准和结果也不相同,所以分类维度是对各类高等学校进行分组的决定性因素。

欧洲高等学校的分类体系在世界高等学校的分类体系中来说是比较完善的,在进行描述性分组之后比较了各高校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充分体现了欧洲高等教育的多元性。欧洲高等学校分类框架(U-map)对高等学校进行多维度多指标的描述性分类对我国的高等学校分类提供了另一个视角。

1 多角度论述

欧洲高等学校分类工具(U-map)从6个维度23个指标对欧洲的高等学校进行了系统的多角度的分类,多重形式的分类维度不仅考虑到了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的职能,还考虑到了社会服务的职能,国际化导向也响应了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政策号召。其整个建构过程涉及了高校投入、过程、产出和影响的各个环节,对我国的高校建设提供了思路。

2 高等学校分类的透明化

欧洲高等学校分类工具(U-map)的推广使欧洲错综复杂的高等学校分类更加透明化。U-map向大众展示了各大欧洲院校的详细信息,这不仅为学生选择高校时提供了详尽的参考,还为各大高校找准自己的定位提供了比对资料,更为工商界寻找自己心仪的投资大学提供了帮助。对于我国来说,高等学校分类的透明化显得格外重要,这不仅为广大的使用者提供参考比对的平台,更使政府参与对高校的建设变得更有目的性。透明化可以更好地吸取多方意见,为整体的完善创造有利条件。

3 多元的民主参与与分类的动态性

欧洲高等学校分类工具(U-map)中并没有在每个指标后都给出明确的分类名称,所以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自行给高校定义,这一点充分体现了U-map多元民主参与的特征。根据用户对U-map的反馈,项目组对框架进行了多次的修订和改正,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兴趣对分类再进行细化。而我国大多数分类方式都是从研究者的角度来论述这个问题的,分类的标准略显死板,在分类的科学性上略有不足。

总之,欧洲高等学校分类工具(U-map)在建构方式、分类角度、民众参与性等特征上都为我国的高等学校分类体系建构提供了一定参考,对我国建构属于自己的分类体系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谢亚兰,刘莉,刘念才.多样性:欧洲高校分类的灵魂[J].比较教育研究,2010(4).

[2]Frans A van Vught(Ed).Mapp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Landscape:Towards a European Classification of Higher Educatio[M].Dordrecht:Springer,2009.

[3]吴岩,王楠,国兆亮.欧洲高等学校分类的维度与指标体系构建及启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4).

[4][5]雷家彬,沈红.欧洲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框架解读[J].比较教育研究,2011(7).

[6]俞可.欧洲高等教育: 蹒跚走向一体化[J] . 上海教育,2003(9).

[7]旭辉.“博洛尼亚进程”的背景、历程及发展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2009(7).

[8]曹燕南,张男星. 欧美高等教育的分类体系变迁及启示[J].大学(学术版),2013(11).

[9]谢亚兰,刘莉,刘念才.多样性:欧洲高校分类的灵魂[J]. 比较教育研究,2010(4).

[10]王楠.欧洲高等学校分类框架的创建过程及其最新进展[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13(3).

推荐访问:欧洲 高等学校 概述 启示 工具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