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化背景下的中美高等教育结构比较

时间:2023-04-30 10:20:14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精英阶段的高等教育与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在结构上有很大的不同。中美两国的高等教育在层次结构、经费来源渠道、教育对象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对中美高等教育的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对于进一步明确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战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众化 中美高等教育 结构 比较 借鉴

[作者简介]周保利,吴金昌,河北师范大学教科所(河北石家庄 050091)

按照美国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Martin Trow)的理论,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国家,1949年美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2%。从美国高等教育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大众化不仅意味着入学人数的增加,高等教育的结构也必然要发生变化。本文拟就中美高等教育的结构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制定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战略提供有益的启示。

一、层次结构的比较

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大同小异,但内部各级教育之间的比例有很大的不同。

(一)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之比

在美国,与我国高等专科学校处于同一层次的是两年制的公立社区学院和私立高等学校,这些学校颁发副学士学位。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发展和适龄人口入学率的提高,美国两年制高等教育发展很快,在高等教育系统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1970年美国18-24岁人口中高等学校入学率为25.5%,全国授予的副学士学位20.6万名,学士学位79.2万名,二者之比为1:3.85;2000年18~34岁人口高等学校入学率为35.5%,全国授予副学士学位56万名,学士学位120万名,二者之比上升至1:2.15。为了进一步说明美国两年制高等教育与本科阶段教育之间的比例关系,我们选择1999年两个阶段的入学人数进行比较。本年度美国两年制高等学校在校生效为559.2万名,四年高等学校本科阶段的在校生数为919.9万名,二者之比为1:1.64。

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处于从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转型时期。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本专科结构也在发生变化。根据对1990-1999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入学情况的统计,1993年在校生总数为253,6万人,其中专科111.8万人,本科141.8万人,二者之比为1:1.26;1995年全国在校生总数为290.6万人,其中专科126.8万人,本科163.8万人,二者之比为1:1.3。1999年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为408.6万人,其中专科136.1万人,本科272.4万人,二者之比为1:2.0。

与美国相比,我国专本科阶段在校生的比例高于美国,专科阶段学生所占的比例较小。尤其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美国高等教育不断发展、毛入学率不断提高、大众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过程中,两年制教育的发展速度超过四年制本科教育的发展速度,专本科之间的比例不断下降。而我国近10年来专科教育发展的速度缓慢,专本科之间的比例不但不降,反而上升。

(二)本专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比较

研究生教育发展的规模与水平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标志,代表着一个国家培养高水平人才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美苏争霸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美国的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根据美国联邦教育部的统计,1969年,全国共有本专科在校生688.4万人,在校研究生95.5万人。1999年,全国共有本专科在校生1268.12万人,在校研究生180.68万人。30年间本专科在校生人数增加了84%,研究生在校生人数增加了89.2%,后者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前者。1999年全国在校本专科在校生与在校研究生之间的比例为7.02:1。1999-2000年度全国共授予副学士及学士学位998 339人,硕士及博士学位238157人,Lil--者的比例为4.19:1。在研究生学位中,硕士、博士之间的比例为6.97:1。

与美国一样,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也包括硕士和博士两个阶段。但就其与本专科教育的比例关系来看,我国与美国之间有很大的差异。2000年全国高等教育本专科在校生909.73万人,在校研究生30.12万人。二者之间的比例为30.2:1,是美国的近5倍。在校研究生中,硕士研究生23.39万人,博士研究生6.73万人,二者之间的比例为3.48:1,大大高于美国。此外,在近年的高等教育扩招中,研究生招生人数增加的速度低于本专科招生人数增加的速度。1998年全国招收研究生7.25万人,招收本专科学生108.4万人;2000年招收研究生12.85万人,招收本专科学生220.61万人。两年间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77.24%,本专科招生人数增长了103.5%。

纵观中美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比较可以看出,两国存在明显的差异。我国高等教育中间大、两头小,尤其是研究生教育所占的比例过小。

二、经费来源结构的比较

美国高等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包括联邦、州及地方政府)、学杂费、捐赠收入、销售及服务收入、私人赠与和助学金及合同款项等。1995)11996年度美国高等学校所获经费总额为1979.73亿美元。其中政府投资占的比例最大,为38%,学杂费27.9%,销售及服务收入21,7%,私人赠与、助学金及合同款项6.0%,捐赠收入2.3%,其他4.0%。受学校管理体制、办学模式及运行机制的制约,公立和私立高等学校经费来源有很大的不同。1996-1997年度私立高等学校各经费来源渠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学杂费的比例最高,为43.0%,政府投入16.4%,销售及服务收人21.0%,私人赠与和助学金及合同款项9.1%,捐赠收入5.2%。由此可见公立高等学校以政府的投入为主要经费来源,私立高等学校则主要依靠学费运行。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实行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的高等教育投资体制。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我国高等教育的投资体制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逐步建立起了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同时附之以征收教育税费、收取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集资捐资、设立教育基金等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从全国来看,现在全国高等学校经费60%左右靠政府投入,40%左右由高等学校多方面筹集。有的高等学校,特别是重点高校,如清华、北大等,学校自筹的经费占80%以上。

三、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比较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发展以及学习化社会趋势的出现,高等教育机构可以为人们接受高等教育提供越来越多、越来越灵活的机会,使人们能够自行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时间和方式。除了接受传统意义上的与高中相衔接的全日制高等教育以外,许多人选择部分时间制这种成人

高等教育形式,高等教育的对象已不仅仅限于刚刚走出高中校门的学生。据美国联邦教育部的统计,1999年,全国高等学校共有学生1479.1万人,其中全日制学生878.65万人,占59.4%;部分时间制学生600.5万人,占40.6%。可见,通常的接受高等教育的年龄阶段(18—24岁)以外的学生所占的比例已达40%。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也逐步建立起来了比较完善的成人教育制度,形成了以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函授部、夜大学和成人脱产班为主体,包括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独立函授学院等在内的成人教育网络。2000年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353.64万人,占当年全国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的38.9%。当年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241.87万人,占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的30.31%。

美国的成人高等教育由普通高等学校承担,没有独立的成人高等教育机构,这对于保证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的师资、设备等资源,提高办学效率是十分有益的。我国的成人教育除了普通高等学校举办的成人高等教育外,还设有专门面向成人的成人教育机构。

四、启示与借鉴

(一)发展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要特征的专科教育

美国社区学院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作出重要的贡献。社区学院开设的课程注重实验实习课,培养出大批高等技术人才和实用性人才,学生毕业后很受社会的欢迎。据美国联邦教育部的统计,2000年从社区学院毕业并获得副学士学位的就业率为76.3%,学土及其以上学位获得者的就业率为78.2%,后者仅比前者高出2%左右。现在,社区学院已经成为美国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特别是高等学校扩招以后,一方面片面追求高学历,缩减专科学校的数量和招生数量;另一方面专科学校的培养目标不明确,理、工、农、医等科类的学校的数量少,专业课程设置无特色,与本科学校相差无几。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实用性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的严重缺乏。例如北京180万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不到70万人,仅占38%,受过系统中等职业教育的仅占15%,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仅占3.5%,按我国现阶段工业技术的要求,高级技工至少应占7%。同时,由于各类型高等学校分工不明确,造成了我国人才结构的病态发展。一方面,让研究生或本科生去干一些本该由专业技术人员干的工作,造成专科生过剩的假象;另一方面,专科学校培养的学生既不具备从事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又缺乏实际操作的本领,这是专科生在就业市场不受欢迎的主要原因。鉴于以上情况,我们应该进一步明确专科学校的高等职业教育方向,并确保其一定的发展规模。

(二)扩大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

一个国家在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质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指出,“鉴于科技和知识在社会、工业和经济交流中以及在将成果用于人的发展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高等教育机构在其主管领域保持高水平的研究能力极为重要”。美国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过程中,研究生入学人数的增长速度超过本科生的增长速度。在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学府,研究生的数量甚至超过本科生的数量。近年来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虽已有一定的发展,但距社会发展的需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当前应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特别是一些国家重点大学,在规模扩大的同时,更应注重质量的提高。

(三)正确认识私立高等教育的性质,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在美国,私立高等学校大都依靠公民个人或教会等组织捐资创办,在办学的过程中政府提供一定的经费,不以赢利为办学目的。在全美私立高等学校在校生中,绝大多数就读于非赢利性高等学校。根据美国联邦教育部的统计,1999年美国有学位授予权的私立高等学校在校生348.18万人,其中非赢利性高等学校在校生305.16万人,占87.9%;赢利性高等学校在校生43.02万人,占12.1%。我国教育法中亦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赢利为目的举办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规定,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就办学动机来说,我国的民办高等学校分为三类。一是学店型。这类学校以高收费为主要特征,以赢利为唯一目的,向学生及家长收取赞助费、学费、集资费、服装费、特长培训费、考察费等五花八门的费用。二是事业型。举办者以一种无私的精神来办学,把学校看成是一种完全的公益事业。三是混合型。介于学店型和事业型之间,举办者以成就事业、实现人生价值为主要目的,同时追求办学的经济效益。就全国来看,不以赢利为目的、不追求办学的经济效益的民办高等学校很少。而在美国这样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非赢利性私立高等教育却能够迅速发展,成为美国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美国私立高等学校产生与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创办者的动机、学校的会计制度、资金的筹措与管理等深层次问题的研究,肯定会对我国明确民办高等教育的性质、地位,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发展战略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学杂费是高等学校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需确定合理的比例

我国自1994年起逐渐建立起来的高等学校收费制度,符合高等教育的成本负担原则,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在人们关注的不是应该不应该收费,而是收取的标准及其配套措施。我国目前高等学校的学杂费大多在5-6千元左右,有的艺术类学校的学费近万元。对于占高校学生总数中大多数的来自农村及小城镇家庭的学生来说,学杂费已经成为他们的沉重负担。反观美国的情况,与私立学校主要依靠学费不同,公立高等学校主要的经费来源仍是各级政府的投入,学杂费所占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0%,并且学杂费是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遂步增长的。20世纪90年代,公立高等学校的学杂费占经费总额的比例由1990-1991年度的16.1%上升到1995~1996年度的18.8%。同时为了避免因学费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扭,美国的高等学校普遍采取补助金、助学贷款、半工半读、学费减免等形式对高等学校的学生进行资助。1995-1996年度就有43.2%的学生获得了联邦政府提供的国家助学贷款。对中国来说,应该在充分研究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高等教育个人成本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公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及贫富差距,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同时,从根本上改革原有的大学生资助体系,尽快建立起国家助学贷款制度。

(责任编辑:赵淑梅)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中美 高等教育 大众化 结构 背景下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