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让童年与文学相遇

时间:2023-04-29 14:05:21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李琳简介】

江苏省特级教师,力学小学党委书记,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南京市劳动模范等荣誉。曾获全国小学语文研讨会论文一等奖,江苏省、南京市小学语文课赛一等奖。2009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个人专著《为童年点灯》。

是读《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还是读《格林童话》《伊索寓言》,抑或《舒克和贝塔》《淘气包马小跳》?关于小学生该读什么课外书的争论从来就没有停息过,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学知识的起始阶段,接受什么样的熏陶至关重要,而且小学生阅读能力和选择能力有限,需要长辈的指导,所以,这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李琳女士更倾向于让小学生多读当代作品。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她,请她详细阐述自己的一家之言。

还是应该读经典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有丰富的小学从教经验,您认为课外阅读对小学生的心智成长有哪些影响?

李琳(以下简称李):笼统地说,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阅读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阅读对儿童的身心发展有关键性的影响。阅读是给孩子一双看世界的眼睛,孩子的阅读面有多宽多广,他的视野就会有多宽多广,思想就有多全面多成熟,人生境界就有多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记:那么,您认为家长在孩子课外阅读这件事上承担着怎样的责任?

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是孩子自己的事,而是由老师、家长、孩子共同完成的,三者缺一不可。有些老师只注重课本的学习,忽视孩子的课外阅读,是狭隘的教育观,也是功利主义的短视行为,必须改变。有些家长把教育的责任推给老师,平时只关注孩子的考试分数和在班里的排名,也是不可取的。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强调孩子的个性培养,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里,孩子无时不在学习,无时不在接受环境的熏陶,所以,家长应该主动承担起引导孩子阅读经典文学的责任,让孩子的童年与文学相遇。

记:说到阅读,人们首先会想到“开卷有益”“博览群书”等成语,好像读书越多越好,您为什么要强调孩子要阅读经典的文学呢?会不会限制孩子的视野?

李:英国著名评论家李维斯在《伟大的传统》中提出,要让经典占据个人的阅读空间。儿童处于成长期,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只有在一定的指导下才能获得健康的发展和得到有益的滋养。因此,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该让孩子优先阅读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每一个儿童都有特定的性格、兴趣与独特的智能,而每一种儿童读物对孩子的启迪作用也是不一样的。经典童话,更倾向于对美的赞颂,孩子们读着这些比较纯净的文字,更能提升人性善的一面。阅读多彩的小说,可以间接丰富孩子的人生阅历。

阅读是儿童思想、精神启蒙的过程,是他们的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整体人格成长的过程。现在普遍强调的德育,与良好的阅读有很大的关系。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归根结底就是教会他“爱”。从这个角度讲,儿童文学是最好的教材。孩子们在意味隽永的故事里得到共鸣,从中学会爱父母、爱长辈、爱同学、爱周围他应该去爱的人。

记:我能否这样理解: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是“一张白纸”,又没有鉴别能力,所以在这个阶段应该给他读经典的文学作品,等到孩子大一些再博览群书?

李:是这个意思。不过,中学生的课外阅读也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因为现在的出版物很多,未必都适合孩子阅读。另外,阅读方式也在不断变化,孩子们更喜欢通过电子产品阅读,阅读内容更不好控制,家长要谨防暴力、迷信、色情等趣味低级甚至反社会的内容污染孩子的心灵。这些不健康的内容与教会孩子“爱”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我建议,中学生课外阅读仍应以经典文学为主。

记:中学生课外阅读是另一个话题,今天我们只谈如何引导小学生课外阅读。前一段,有人提倡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比如《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您支持这一做法吗?

李:我不反对,但我认为小学生应该多读语言障碍较少的当下时代的儿童作品,孩子们更容易理解。

阅读是写作之母

记:有的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埋头读闲书,不如给他报个作文班,训练写作文的技巧,因为写得一手好作文可以在考试中得高分,而读闲书却不能。您如何看待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李:家长常犯这样的错误,把阅读和写作割裂开来看,认为孩子不会写作文就是写作能力不够强,于是给孩子报作文班,单纯训练写作技巧。这是舍本求末、急功近利的做法,对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弊大于利。虽然读书多不一定能写好作文,但作文写得好的一定是平时读书多的孩子,因为阅读是写作之母。著名作家秦文君把小学生的作文分为四个等级,也是小学生学习写作文的四个阶段:第一是“麻雀”作文,即把短小的作文写得具体完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第二是“老鹰”作文,即写作文可以夸张一点,飞得高一点;第三是“孔雀”作文,即可以把作文写得生动一点、绚烂一点,敢于虚构;第四是“凤凰”作文,即充分发挥想象力,把作文写得生动、优美。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要想写出这样的“凤凰”作文,孩子平时要大量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集腋成裘,积沙成塔,绝对不是突击训练可以做到的。

经典儿童文学作品是专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它与儿童的心理特点相吻合,易于被儿童接受。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使用大量生动词汇和优美语句,能开发儿童模仿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是儿童积累语言的最佳读物。儿童文学所创造出来的富于变幻的离奇情节,善恶分明的观念,既能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思维的广度,还能使他们从中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记:您说得非常好,除了体验生活以外,阅读是提高儿童写作能力的最佳方式,因为孩子的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请问,儿童文学都包括哪些体裁?

李:儿童文学包含童话、寓言、儿童小说、儿童诗歌、儿童散文、儿童剧、儿童科学文艺等众多体裁,不同的体裁能让小读者感受到不同的书面表达方式所带来的不同表现效果。

记:还有童谣。

李:对,童谣也属于儿童文学的范畴,但是很遗憾,纯粹的童谣作品在现在的小学教材里是没有的,市面上也很少见到童谣读物。与国外相比,中国的儿童文学比较落后,像童谣这样的作品更是严重匮乏。历史上,五四运动以后,出现了一些经典的童谣作品,大多是文学大家所作。现在中国文坛很少有作家愿意创作童谣,写童谣的多为业余爱好者,创作能力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童谣的推广和发展。许多小学教师和家长感叹,现在中国缺少“儿童文学的守望者”。

记: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何在?

李: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主要与时代特点有关。创作童谣和欣赏童谣都属于“慢生活”的内容,现在社会竞争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人心浮躁,童谣已经变成了奢侈品。另外,童谣这种体裁似乎离孩子们越来越远,他们更喜欢在电脑前打发游戏时光。

记:前一段时间,儿童恶搞唐诗的现象引起社会关注,虽然属于孩子的恶作剧,但从中可以看出,童谣在儿童群体中还是很受欢迎的,如果没有优美、健康的童谣,孩子们就用同样的方式胡来。

李:我同意您的看法。我们需要大量原创的、优秀的、现代的童谣作品来占领教育阵地。真正好的童谣不是生硬地教化,需要兼具文学性和思想性。遗憾的是,这样的作品可遇而不可求。

记:回到刚才的话题,您认为小学中高年级,也就是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应该多读哪些体裁的文学作品?

李:就体裁而言,我建议家长让孩子读得杂一些。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可多读儿童诗歌,因为节奏感强、表现技巧丰富的诗歌可以让孩子品味美好的情感,诗歌凝练的语言和音乐般的韵律,会把孩子带入美妙的意境中。还可以多读人物传记,因为伟大人物的成长经历,可以帮助孩子从小树立人生目标。另外,科普读物也是阅读重点,这类作品可以引导孩子进入奇幻的知识天地,解答孩子头脑中越来越多的小问题,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总之,家长要学会给孩子配“文化餐”,不同种类的书籍都能有所涉及,同时要注意书籍阅读难度要由浅入深,不可急于求成。

记:请推荐一个经典书目。

李:小学一二年级的孩子,我建议阅读高洪波的“蘑菇屋”童话系列,三四年级的孩子,我建议读冰波的“抒情童话系列”,五六年级的孩子,我建议读金曾豪的“动物传奇小说系列”。这是我所在的小学给学生的推荐书目,家长可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阅读能力自行安排。我建议,无论选择什么书,都应该在经典这个范畴之内。

心灵沟通的密码

记:课外阅读,也可以看做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您同意这个观点吗?

李:我同意。课外阅读的本质是给文字注入感情,让文字拥有生命,孩子通过阅读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而获得全面的进步。比如,喜欢阅读的孩子,通常人际关系较好,因为他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增强了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文学是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场景和故事,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性格的人物,对孩子有天然的吸引力,因而阅读是很好的教育方式。

记:引导孩子课外阅读,也给家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是的。一个家庭就是一个阅读环境,通过共同阅读,成员间可以拥有共同的语言和交流密码,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愿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亲子共读也是增强家庭凝聚力,促进亲子交流的好办法。引导孩子课外阅读,家长首先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还要有交流读书心得的习惯,让孩子沉浸在读书的气氛当中,逐渐养成书卷气质。

记:相信所有家长都愿意引导孩子多读书,只是有些家长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该从何处入手。这方面,您有什么具体建议吗?

李:具体的,家长可以从“三导”入手。所谓三导,即导读、导趣、导写。这是我在学校推广的三门课,效果很好,家长可以参考,在家照方抓药,相信会受到孩子的欢迎。

记:请您详细解释解释。

李:好的。首先,家长要有读书的习惯,遇到适合孩子读的书,先认真读一遍,然后推荐给孩子,顺便介绍书的内容,帮助孩子读懂读透,读出书的主题,读懂人物命运和人物性格。这是“导读”。其次,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特点,寻找适合孩子读的、孩子也爱读的书。这是“导趣”。举例来说,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可以让孩子先读其中一本,如果孩子喜欢,再给他买整套书。所谓“导写”,就是把阅读和写作联系起来,深入分析各个作家不同的写作风格,让孩子读出作家的“门道”,便于孩子在写作文时模仿。我曾给孩子们上过一节儿童文学作家语言风格比较课,把杨红樱、黄蓓佳、曹文轩,秦文君等作家的作品做了语言风格的比较。孩子们发现,这些作家可能因为人生阅历不同、生活区域不同,或兴趣爱好、人生态度不同,语言风格迥异。杨红樱的作品语言浅显,活泼欢快;曹文轩的作品语言优美,带着淡淡的忧伤;黄蓓佳的作品语言轻灵,充满智慧;秦文君的作品语言幽默,暗含哲理。下课后,孩子们都说有“忽然开窍”的感觉,原来我们每天都用到的语言文字居然是有温度的,也是有色彩的,更是有情感的!孩子们在感悟作家语言的同时,也知道我们的语言也可以有自己的风格,每一个人的语言应该说在走向完善的过程当中,都可以是优美的。

记:孩子能听到这样的课,没有理由不爱上语言文字。可是,讲这样的课需要一定的文学修养,恐怕不是所有家长都能胜任。

李:那也好办,多带孩子听听这方面的讲座,或在网上搜索类似的视频课件,实在不行,找这方面的书来读也不是难事。

【编辑:陈彤】

推荐访问:童年 相遇 文学 李琳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