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童谣进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实践策略

时间:2023-04-29 13:50:09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文章结合当前优秀的童谣作品,在阐释童谣与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尝试利用童谣这一语言教学素材与手段,采用“绕口令”、语言情境教学等方式,对童谣在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实践策略进行探究,从而培养幼儿的语音、语调、语感、肢体语言等语言能力,丰富语言教育环境,实现将童谣渗透于幼儿语言教学的价值。

关键词: 童谣;幼儿园;语言教育;指导策略

作者简介:王瑾婷,黔南民族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田穗,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幼儿园课程研究。(贵州 都匀 558000)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3-0114-03

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若能充分把握幼儿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语言教育,幼儿的语言能力将会迅速提高。幼儿园语言教学教师们承担着重要的语言教育责任,他们需要根据幼儿身心与思维发展规律,利用有效教学手段提升语言教育成效。童谣的语言生动形象,句式结构简单,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具有独特的游戏趣味性,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也是幼儿与教师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作品。本文基于童谣与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在联系,探索以童谣进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实践策略,对提升幼儿语言能力及语言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将童谣融入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价值

就我国幼儿园语言教育现状来看,童谣逐渐成为幼儿园语言教学的主体内容,是幼儿园课堂教学与语言教育的桥梁,对于幼儿园教师开展语言教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1. 幼儿语言教学内容的新资源。童谣是幼儿接触的主要文学作品,伴随着幼儿成长,因此可将童谣作为幼儿语言教学内容的新资源。幼儿教师应抓住幼儿发展的黄金时期,结合童谣开展幼儿园语言教育。童谣作为一种语言游戏,是启迪幼儿语言思维的优质资源与载体,可以让幼儿从中受到良好的语言教育。比如,童谣《谁的什么比腿长》:“虾的胡子比腿长,鹅的脖子比腿长,大象的鼻子比腿长,老鼠的尾巴比腿长……”在朗诵童谣的过程中,幼儿会在大脑中不断思考各动物的外形特征,锻炼了幼儿的语言思维能力,促进了幼儿对语言的学习与掌握。又如,童谣《咏鹅》是一首古代诗歌,富有韵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其中“鹅,鹅,鹅”的重复展现了动物叫声的韵味美,“白”“绿”“红”“青”展现了“鹅”外形结构上的色彩线条之美,“歌”“浮”“拨”体现了鹅活动时大摇大摆的形态之美。

2. 幼儿语言教学方法的新资源。童谣作为幼儿语言教学的新资源,不仅表现在语言教学的内容上,还体现在语言教学的方法上。将幼儿语言教学渗透在童谣中,童谣与语言教学方法相互融合,成了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学习语言的新路径。幼儿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利用童谣创新幼儿语言教学方法,使童谣与语言学习无缝对接,形成新的幼儿语言教学方法,以童谣提升幼儿的语言发音技巧,使幼儿从童谣中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学习童谣《躲猫猫》时,从“躲猫猫,躲猫猫,你藏好,我来找,马上就要找到了,找到我们一起玩”中不难看出,当中发音最多的元音音素为“ao”,比較押韵。这不仅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幼儿的学习语言的兴趣,还让幼儿在灵活学习发音技巧的同时,通过童谣的趣味性熟练地掌握了语言语音音素。

3. 幼儿地方语言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桥梁。在幼儿时期利用童谣学习地方语言,能使幼儿语言教育更灵活且充满趣味。童谣是幼儿地方语言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桥梁,借助于童谣能有效提升幼儿的地方语言理解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语言思维情感,从而为幼儿未来学习语言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温州地区童谣《吃馄饨》:“妹妹你显能,阿妈教你吃馄饨,馄饨汤,喝眼光,馄饨肉,配白粥,馄饨皮,配番薯,馄饨碗,吃爻倒端转。”这首童谣简洁生动,贴近民间生活,展现了当地民族的传统饮食文化,可以让幼儿从小熟知当地饮食特色。幼儿教师可利用地方方言以及当地与馄饨相关的民间故事,让幼儿了解馄饨是当地具有深厚底蕴的传统小吃;也可借助馄饨的图片及当地人民吃馄饨、制作馄饨的视频,在刺激幼儿听觉与食欲的同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还需向幼儿解释方言中“显能”“吃爻倒端转”的意思,使幼儿快速地掌握童谣中地方语言所体现的情感。

二、以童谣进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实践策略

童谣作为我国儿童文学艺术的“瑰宝”,也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与手段,为了进一步加强童谣的传承与对幼儿文化语言的培养,笔者结合经典的童谣,提出以下四点利用童谣进行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实践策略。

1. 结合童谣“绕口令”,训练幼儿的语音语调。在幼儿语言教育中,口语发音为第一步,要想正确地发音,可结合童谣“绕口令”训练语音语调。因为“绕口令”将小令式文字、声母、韵母及容易混淆的字词组成重叠绕口的句子,将童谣中的“绕口令”作为训练幼儿语音语调的素材,可很好地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让幼儿在发音时语音语调清晰。幼儿在学习童谣时,教师可结合童谣“绕口令”带动幼儿正确使用唇、舌、齿、腭、口等主要发音部位,让幼儿在训练过程中锻炼发音,并且帮助幼儿掌握正确的发音技巧与方法,使幼儿在不断训练中保持正确发音,矫正错误发音。经过反复训练,幼儿的发音日趋熟练,在语言心理上形成诱发固化作用,幼儿的大脑也对语言信息的感知越来越深,思维更趋敏捷,语音语调发音更准确。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指导幼儿朗诵童谣时,必须保证自己的语音语调准确无误。

2. 利用童谣朗朗上口的节奏,培养幼儿的语感。童谣依据不同的文学语言内容与艺术形式可分为多种类型,如摇篮曲、游戏歌、数数歌、绕口令等,由于语言简洁生动、押韵、节奏感强且富有趣味性,便于幼儿朗诵与歌唱,成了幼儿深受喜爱的一种文学语言艺术。童谣与我国古代七言诗歌有异曲同工之妙,具有较强的音乐艺术性与文学“朗朗上口”之韵,幼儿园语言教师可借助童谣朗朗上口的节奏,培养幼儿的语感。比如,童谣《编花篮》的歌词:“马兰花开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九八九九一百一”,该段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师可组织多个幼儿合作围成圆形花篮,再用单脚蹦跳,谁的脚先落下即出局,直至产生最终胜利者。童谣游戏与朗朗上口的地方语言的融合更显趣味性,深受幼儿喜爱。如童谣《做彩灯,闹元宵》中“好姥姥,手儿巧,做彩灯,闹元宵……八戒灯,给宝宝,悟空灯,给姣姣,宝宝乐,姣姣笑,一同敬礼谢姥姥。”这首童谣读起来朗朗上口,三字句式语句节奏整齐,节奏感较强,说唱铿锵有力,幼儿可伴随教师边拍边唱,尤其可使“口吃”与胆小内向的幼儿在言语表达上更加连贯,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幼儿的语感,对幼儿的语言教学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利用童谣独特的节奏感,让幼儿在肢体语言中领略乐趣。将童谣通过幼儿肢体语言展示出来,可以让幼儿在文学艺术表演中领略到童谣带来的乐趣。孩子们具备较强的模仿能力,可跟随教师尝试用自己不同的声音、语速、语气等进行文学艺术模仿,从肢体语言中感受童谣的乐趣与韵味。如童谣《数一数》言:“山上一只虎,林中一只鹿,路边一只猪,草里一只兔,洞里一只鼠, 数一数,12345,虎、鹿、猪、兔、鼠……”这段童谣描述了五种动物,教师可引导幼儿通过肢体语言与声音展现出不同动物的形象,如虎的浑厚、猪的憨直、鼠的机灵……从而增强童谣的语言节奏感,使幼儿在角色表演中感知各种动物的典型动作与声音特征,领略童谣的意境美。又如,童谣手指游戏《鸡鸡斗》中“鸡鸡斗,蓬蓬飞,一飞飞到稻田里,稻田里厢(里面)吃白米。”教师可带领幼儿边念童谣歌词边伸出两根手指接触绕圈,在进行肢体动作的同时,既活动了幼儿手指肌肉,还能帮助幼儿正确表达地方语言。再如,幼儿园流行的童谣《拍手歌》深受幼儿们喜爱,“你拍一,我拍一,一只孔雀穿花衣;你拍二,我拍二,两只小鸭上河沿;你拍三,我拍三,三只大雁飞上天……”这个童谣游戏需要两个幼儿共同完成,教师组织幼儿积极参与童谣游戏活动,两人相对而坐,伸出双手边念边击掌对拍,让幼儿感受到童谣语言与肢体动作的协调性。

4. 利用童谣创设丰富的语言教育环境。随时随地运用童谣展开语言教育是一种高效语言教学模式,教师随时依据所处的环境创设相应的童谣进行语言教育,让幼儿以真实而自然的状态学习语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丰富了语言教育环境。幼儿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其自控力、毅力、专注力等方面較差,只注重课堂教条式语言教学,其效果必定不尽人意。教师可借助“圈养”与“散养”结合的教学方式,在课堂语言教育的同时,在课外实践中恰到好处地创设童谣语言教学情境,渗透语言教学,随时对幼儿进行语言情境教学。如外出公园游玩赏花之时,教师可结合童谣《花儿好看我不摘》进行语言教学,“公园里,花儿开,红的红,白的白,花儿好看我不摘,大家都说我真乖。”简洁的语句,“红”“白”等颜色对视觉的冲击,加上“好看”“不摘”“好乖”等连贯的语言,增强了幼儿保护公共财物的意识,彰显了童谣对语言情境教学的重要作用。

以童谣进行语言教育要根据幼儿的身心与语言发展,以简洁的语句、明快的节奏、和谐的声调让幼儿在童谣中认识、理解、感悟语言的内容与感情色彩,接受语言知识的熏陶,从中获得语感。童谣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与手段,也是幼儿地方语言教育与课堂教学的桥梁,教师需要深入教学,不断完善、探索利用童谣进行幼儿语言教育的实践策略,以提升幼儿的语言能力及语言素养。

参考文献:

[1] 许静.浅谈童谣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0,(1):25.

[2] 潘伟斌.见微知著: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研究——以苏州方言教学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11):32-35.

[3] 徐艳贞.粤语童谣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传承与发展[J].语文建设,2015,(12):67-68.

[4] 郑月琴.基于儿童文学开展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2017,(8):70-72.

责任编辑  陈  晨

推荐访问:童谣 幼儿园 实践 策略 语言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