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荷塘月色》的写景

时间:2023-04-29 09:35:19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荷塘月色》是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的课文。写景状物散文基本上都是抒情的,景是为情而铺设的,在不同作家的笔下,景物会呈现出不同的形象、色彩和趣味。而且为了表情达意,作者还会精心地布局谋篇。

我认为本课教学目标应该是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并且体会作者构思的精妙。教学重点,应落在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作者的感情上。

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达成单元的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我认为教师不必要面面俱到,篇篇精讲。仅以其中一篇为范例,交给学生解读写景散文的三个步骤。其余的篇目可以让学生根据老师教给的路径,再结合相关资料自主学习即可,这样可以大大节省课堂学习时间,实现教学的高效,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基于以上考虑,再介于写景散文的这种特点,我把我的教学过程分成三步。

(一)感知形象

散文一般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景、物、人、事——的记述来抒情写意的,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确作者描写的景物,理清行文的线索,这是鉴赏散文的第一步。

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文章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不难找到文中所描写的景物,本文描写的核心景物是荷塘和月色,另外还描写了小径及荷塘四周的景物。文章的外在线索是作者的行踪——从家到小径再到荷塘,最后又回到家中,内在的线索是作者的情感变化——由不平静到平静再到不平静。

(二)品味情感

可以从三方面入手:品景语、抓情语、知人论世。启发引导学生结合作者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在一系列的写景状物,议论抒情中探究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

品景语:在去荷塘的路上作者极写小路的幽僻寂静、阴森恐怖,可看出作者内心的苦闷哀愁。荷塘月色的恬静、淡雅、朦胧,让作者暂时忘掉了不快,心生出一股淡淡的喜悦之情。在写尽荷塘月色的美景之后,又环顾荷塘四周的景色,韵味渐写渐淡,景物的色调也变得晦暗阴郁,可见荷塘月色诗一般的美景终究没能冲淡萦绕在作者心头的挥之不去的哀愁。

抓情语:可抓住文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来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文中这样的句子很多,可让学生采用标注法,在文中圈点勾画,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比如文章开头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在回想起江南采莲的欢快热闹的情景之后,他发出了深深的感叹,“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随及又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透过这些直抒胸臆的文句,可以感受得到作者对现实的失望、对过去自由美好生活的留恋,以及独处于世无人倾诉的孤独与苦闷。

知人论世:再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学生不难把握文中蕴含的情感——作者因不满当时白色恐怖的现实而内心苦闷孤独和无助,希望在无边的荷香月色中寻求精神的解脱而又无法解脱终归还要回到现实的矛盾心情。

(三)咀嚼精妙

在学生整体感知形象,品味情感之后,可引导学生在“谋篇布局、表现手法、遣词造句”方面对文本进行局部探究——咀嚼精妙,以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运用语言的技巧,借以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

在谋篇布局上,可以设计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采莲的事情?二是为什么两次提到“妻”?采莲的少男少女们在溢满荷香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水面上嬉戏,那种自由美好的生活是多么让人憧憬和向往,所以作者在此插入江南采莲的事情,绝不是信马由缰,而是另有其意。黑暗的现实、动荡的时局让他想念江南那美好和快乐的生活,愈是表现江南生活的自由美好,愈是能反衬他对现实的失望。文章首尾两次提到“妻”,作者离家的时候,妻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他回来的时候,妻已熟睡很久了。说明他游荷塘的时间之长,同时也说明他内心的苦闷哀愁无人理解,无处倾诉,可见其内心的孤独无助和悲哀。另外,在篇章结构上,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在表现手法上,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写法,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通过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情,以达到以景衬情的目的。在遣词造句上,咀嚼鉴赏优美的文句、体会精炼传神的动词的表达效果。比如,“月光如流水一样静静地泄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中的“泄”字,既赋予本来静止的月光以流动的美感,又让人感觉到叶子和花似乎洗了一个月光浴,干干净净,不含一丝尘滓,朦胧、淡雅。再加上“牛乳”“洗”等字,月下的荷塘真是更见风致了,浪漫迷人,令人心向神往。

王晓凤,教师,现居黑龙江大庆。

推荐访问:写景 荷塘 月色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