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侨界的“孺子牛”

时间:2023-04-28 10:25:14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人的价值观是有属性的。有人属“牛”,只讲奉献;有人属“猪”,只求过日子;有人属“哈巴狗”,有奶便是娘;有人属“豺”,五毒俱全。世人崇尚牛,赞誉牛。牛吃的是草,奉献的是奶,牛劳碌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马炳良在职时为广东侨务工作劳心劳力,贡献良多。退休后仍为侨务工作奔波美、加、中三国,行程远远超过十万里,成绩骄人。家乡父老赞他是“侨乡的贴心人”,海外华侨称他是“华侨的使者”。一位旅美华人学者研究他的著作和生活后,赞誉他是广东侨界的“孺子牛”、侨务活动家。2008年,马炳良被广东省侨联载入《世界华人名人录》。

沟通海内外 为华侨服务

2005年,马炳良到美国定居,与分居多年的妻子、女儿团聚,那是他退休以后的事了。在美国,他不是安享家庭团聚之福,而是更好地做海外的华人社团工作,服务大众。他当了广东省侨联海外顾问、广东省华侨华人研究会会员、暨南大学广东侨联国际校友会副会长、广东省台山侨属(广州地区)联谊会副会长、广东《炎黄世界》杂志理事兼美国旧金山分社社长、美国旧金山台山联谊会顾问、美国越棉寮华商总会最高荣誉顾问、台山市东华艺校名誉董事长、台山萃英中学校友总会永远名誉会长等10多个社团职务。在各个社团里,马炳良都认真负责,把付托的事认真办好,桩桩件件必有结果和交代。因此,海内外人士都说他刚放下原单位的工作,又挑起为祖国沟通海外的重担。如马炳良当了广东省侨联顾问和华侨华人研究会会员,每年定期到北美华侨华人社团了解情况,聆听他们对侨务政策的诉求和意见。他积极参与社团组织促进两岸和平统一爱国行动,根据不同的动向,撰文向旧金山《促统论坛》发表评论文章,受到好评。此外,他还到台湾省籍的华侨华人社团,广交朋友,加深了解。又如他承诺为家乡教育筹资兴建科技楼、图书馆,筹募奖教学基金,为家乡中学寻找愿意接纳大陆学校交流西方教育管理经验的美国、加拿大学校,跑遍美国、加拿大17州(市)和香港地区。

据悉由马炳良从海外和香港发动筹到的公共事业和教育的捐赠款,达300多万元。他热衷教育事业,为台山萃英中学跃升为台山市优秀中学、江门市一级中学作出了贡献。

马炳良为传播中华文化,带着国内著名刊物《炎黄世界》杂志在美国和加拿大向华文书店推介。他的真诚打动了书店负责人,挪出地方让《炎黄世界》杂志上架销售。

新中国成立伊始,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围堵和封锁,制造了不少骨肉分离的悲剧。马炳良到美国后,不少华侨社团和家乡侨眷拿出许多案情请他帮助。旅美华侨马国宁9岁随祖父到了旧金山,及后被征入伍,派驻日本。祖父去世了,遂与家乡父母姐妹断了联系,在家年迈母亲及弟妹们经数十年寻找均无结果。此事为马炳良知悉后,回到美国四处寻访,在一位政府福利官的协助下,终于有了下落,并到马国宁住处见到他。马炳良体恤马国宁年事已高,又不懂中国话、不识中国字,亲自陪他一起乘坐飞机回到他的家乡,顺利地与失散了67年的老母亲和弟妹们团聚。当时马国宁靠领政府老人金生活,手头拮据,回到国内的旅宿费开支多由马炳良支付。可以说这一出“少小离家老大回”,“相见相认如隔世”的人间悲喜剧,没有马炳良当导演,就不可能有大团圆的一幕。

甘当开山斧 甘当照明烛

开山斧是攻坚利器,蜡烛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马炳良一生都是当开山斧、照明烛。有人评说他从政46年是热心为侨务工作的46年,组织上调他去哪里就去哪里,给什么职务就什么待遇,从不计较。马炳良在台山县政府担任驻广州办事处秘书股长,后提升副主任。他参与筹建台山大厦工程,不负所托,与办事处同事共同努力,只花了两年时间,作为县政府广州办事处的办公大楼台山大厦,在广州闹市区拔地而起。他在广州努力工作,沟通上下左右,完成了县政府“贯通四海、利政利民、利侨利财”的各项目标。由于马炳良工作出色,被当时任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主任曹兴宁相中,报经省政府领导批准上调省侨办工作,是自开放改革后台山县上调省府工作的第一人。

1984年,省政府落实归侨知识青年回城定居就业政策。省政府为切实解决问题,下令省侨办自办企业,创造就业岗位,并创造利润建房安置。为此,省侨办从机关抽调“开山斧”式的干部到改革开放后广东省第一家侨字号企业——粤侨企业总公司。马炳良调到该公司,任总公司的助理经理期间受省侨办指派,创建了广东省第一家华侨房产公司,任总经理。广东省华侨房产公司创业以来最大一笔纯利2亿元的项目,从征地选择合作对象、经济评估、项目谈判、合同签定都是由马炳良一手完成的。有人说粤侨总公司很多高难度的大型业务都能上马,都能赚钱,酷似一个“开山”、“铺路”公司,马炳良就是该公司的“开山斧”之一。

企业管理是企业成败的关键。粤侨公司是一个有工业、贸易、服务业、旅游业、宾馆,固定资产近一亿元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马炳良任该公司副总经理后,主动承担企业管理的重任。他根据企业的实际,提出了一套有特色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他对领导班子的要求特别高,尤其是在思想方法、民主作风方面,要求公司领导干部做到“五多五少”:即多奉献,少自私;多民主,少专横;多宽容,少计较;多理解,少责备;多关心,少冷漠。他还建立监督领导的机制以及惩处渎职的制度,旗帜鲜明地提出企业的经营和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全局利益,反对不讲道德、不讲人民利益、一切向钱看的歪风。

在员工管理上工作,除制定常规性的规章制度,着重关心他们的生活福利,使员工有归属感,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愚公之志孟尝之义 黄香之孝牛郎之贞

马炳良是侨界名人,品格高尚,人皆知晓。美国一华人在刊物上撰文赞扬马炳良是一个“文质彬彬、风度翩翩、礼貌周周、乡情浓浓,为公众事业呕心沥血的长者”。

美国越南华人陈富坤等获悉马炳良到了美国定居,几经辗转找到了马炳良。他们先是表达当年遭遇越南政府迫害,得到中国政府支持和马炳良的具体帮助之恩,深深感谢,最后他们请马炳良担任他们组织的美国越棉寮华商总会最高荣誉顾问。马炳良从未在越棉察三国生活,只是上世纪80年代初因职责关系,曾参与安置越南难民工作,陈富坤等就是经马炳良接待过的越南难民。马炳良当时无论对身份高或地位低的华侨以至难民都真心对待,从不厚此薄彼。越南难民都经历过九死一生,他更悉心照顾。如今他们获得重生,邀请他当越棉察华商总会最高荣誉顾问,不仅是对他个人的尊重,实际上也是向中国政府感恩。这是马炳良对此事的理解。

在国内,马炳良自己是受薪的公务员,没有多少余钱,但家乡建学校、修桥铺路、改造村容村貌,或是内地受灾,他都带头捐钱。在广州有一个印度尼西亚难侨家中经济困难,在街道摆了一个代客缝补衣服的小摊档帮补家中生计。有一次,马炳良去取缝补好的衣服,这个印度尼西亚难侨不收钱,还低声啜泣,让马炳良好生惊讶。打听之下,原来她有困难时,马炳良曾送给她200元,今天“风雪过后故人来”,不禁触景伤情。受马炳良帮助过的有近百人,有相识的,也有不相识的,有归侨难侨,也有普通老百姓。

马炳良有个幸福和睦之家。他的妻子青年时代是个篮球运动员,退役后在药厂任配药师,为人端庄贤淑,相夫教子尽责,侍奉公婆尽孝。女儿早年远嫁美国,女儿有了小孩后,他召开家庭会议,商定由妻子去美国照料,国内家中儿子及当时已80岁高龄的母亲由他负责照管。夫妻俩此时年过50,分居千里,一两年才相聚一次,但马炳良洁身自爱,酒色不沾。群众公认他们夫妇是现代版的牛郎织女。省里一位领导曾称赞马炳良是“三不”、“三爱”的干部:不喝酒、不吸烟、不打牌,爱读书、爱写文章、爱助人,是一位作风严谨、力求上进的干部。

马炳良侍母至孝,他母亲2006年逝世,时年102岁。马炳良足不出户,在家乡为母亲守孝百日,感动乡邻。

马炳良的德行,很难用几句话概括。“石蕴玉以山秀,水含珠而川媚”,他如蕴玉之石,如含珠之水,庶几近之。

推荐访问:侨界 孺子牛 广东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