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创新的时代呼唤

时间:2023-04-28 09:20:08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打开文本图片集

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深入发展,新一轮军事理论创新大潮蓬勃兴起。倾听军事理论创新的时代呼声,借鉴并吸收实践中的鲜活经验,以更科学的理念、更有效的举措推进我军军事理论创新,对于深化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打赢未来战争,具有非同寻常的战略意义。

一、军事理论创新呼唤“更新、更勇敢的头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历史上,每当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等发生革命性变化时,总需要一批杰出的理论家以其极富创造力、前瞻性和敏锐性的见解,引领人们对未来战争的思索。恩格斯指出:“当技术革命的浪潮正在四周汹涌澎湃的時候,我们需要更新、更勇敢的头脑”。当前,在军事理论创新上还有一些影响思考和创新的观念桎梏,需要更敏锐的眼光、开阔的胸襟和果敢的胆识予以冲破。

紧迫的忧患意识、灵敏的备战触角是激发军事理论创新灵感的火花。胡锦涛主席指出,越是形势好的时候,我们越要突出地讲忧患意识,越要居安思危。普通大众可以安享太平,军事理论工作者却要始终关注和思考战争。思虑战争,才能减少战争;准备战争,才能打赢战争。忧患意识、战争观念和尚武精神的弱化,必然影响军事理论创新的超前性、实战性、实效性,进而导致军事斗争准备不足。因此,军事理论工作者要时刻保持敌情观念,强化战备意识,以临战姿态谋划军事理论创新,树立主动遏制战争的思想。有了这种战备紧迫感和敏锐触角,才能激发超越自我不断创新的动力、激情和灵感的火花。

摆脱历史优越感和自我满足感是繁荣军事理论创新的前提。在我国绵延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军事活动波澜壮阔,军事思想文化灿烂辉煌。从东方兵圣《孙子兵法》到毛泽东军事思想,许多神机良谋至今令世人惊叹。这是我们军事理论创新的丰厚根基和思想滋养,我们既要充分学习和汲取这些优秀传统理论,也要避免沉溺于经典,徘徊于经典。过去曾给我们带来过光荣但有些已经滞后于时代发展的理论,并不能保证我们打赢下一场战争。在传统、权威的老本本上打转,只会阻碍我们思考的头脑和探索的脚步。要克服高山仰止、望而却步的思维智障,善于结合新的形势任务、主要矛盾和实践需求,超越经典勇立新说,防止思想上的“晕轮”效应,从一味阐释先贤、解读经典中走出来。摆脱作茧自缚、囿于框框的保守心态,突破经典文献中个别论断的禁锢和束缚,运用开放的思维、辩证的眼光分析和发展传统理论,树立信息时代的战争观、胜负观、时空观,要清醒地看到我们与军事强国的差距,毫不懈怠地推进军事理论创新。

勇立新说、敢讲真话是军事理论创新必备的学术勇气和责任担当。军事领域作为最具变革性、颠覆性的创新领域,必然要求军事理论工作者具有不拘一格的思维和勇于变革的精神。历史上我国长期处于封建专权统治之下,“独尊儒术”及把儒学教条化,极大地禁锢了人们的头脑,抑制了理论创新的生机和活力。从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第一次思想解放,到“五四运动”第二次思想解放,上下数千年表现为思想沉寂,学术上以阐述、解读为主。这种唯命是从、自缚头脑、崇拜权威的思维有很强的惯性,是军事理论创新首先要突破的思维障碍。无数事实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孕育新思想、产生新对策、开辟新天地。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就是要敢于标新立异,善于独立思考,尊重个性创造。军事理论工作者要培养敢于讲真话的勇气和独立的人格,保持为真理而不计个人得失的冲劲,敢于提出和表明自己的独特见解,有胆量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负责。

二、军事理论创新呼唤“桅杆上的守望者”

信息化条件下,军事理论创新更加表现为战争“设计师”的作用。过去是“有什么条件打什么仗”,现在是“有什么理论打什么仗”。从一定意义上讲,战争结局在军事理论创新那个环节就已经决定了。要提供打赢未来战争的先进军事理论,必须大幅前伸军事理论创新的视线,在超前性、预见性上下功夫,培养更多“桅杆上的守望者”。

登高而望远。理想高远、肩负大义才能深谋远虑。只有把军事理论创新的基点放在促进人类文明、民族进步、国家兴旺上,目标追求才会高远。为此,要培养理论工作者立志为国家、为民族做大事的大爱大义,树立世界眼光,用马克思主义宽广眼界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确立宏大的观察视野,不断增强理论创新的战略性和前瞻性。要始终把创新目光聚焦时代发展前沿,敏锐感知时代发展脉动,科学认识时代方位,保持思想的敏锐性和超前性。要密切关注强国军事战略调整和军事理论创新动向,超前思考谋划未来军事发展的趋势、思路和有效对策。要善于借鉴运用科学的思想理念和研究方法,改变重微观轻宏观、重历史轻现实、重静态轻动态、重纵向轻横向、重定性轻定量的问题,切实使军事理论创新的思路由小变大、由近及远、由单调向丰富转变,努力构建起世界领先、具有中国气派的军事理论创新成果。

厚积而薄发。学识深厚、兼收并蓄才有卓越的创新成果。知识是创新的核心要素。历史上凡有伟大创新的理论家,无不是“辟千山之材而为一台,汇百家之说而成一说”。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之所以能写出不朽的著作,得益于他们长期大量的知识积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环境下,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军事发展呈现出相互借鉴、融合吸收、自成特色的发展趋势。西方许多崭新军事理论的提出,都融合了各国军事理论的精华。这就需要军事理论工作者要自觉培养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胸怀,克服闭目塞听、浅尝辄止的局限,吸收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当前,我军军事理论创新质量不高,有分量的成果不多,甚至出现东拼西凑、相互抄袭等问题,与知识积累不深厚,视野不开阔有很大关系。只有通古识今、学兼百家、博采众长,集知识之大成者,才能融会贯通、奇思顿悟、灵感频现,创造出高质量的理论成果。

思远而谋深。谋划超前、构想领先需要宏阔的战略思维。今天的战争是昨天理论指导的结果,明天的战争是今天战争理论设计的“样品”。我军跨越式发展的军事变革实践和紧迫的历史使命要求,迫切需要大幅超前的军事理论的牵引和指导。如今西方军事强国都把预先设计未来战场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新型军队,作为军事理论研究的重点。当前我军的军事理论创新,以解决当下现实问题为重点的应用性创新成果显著,但研究设计未来战争、大幅超前创新的重要成果不多;有的军事理论研究者疲于应付大量的现实问题研究,难以展开对未来前瞻性问题的思考;一些学术评判,过于关注当下的成效和对实际工作的推动,使大家的眼光局限于现实问题之中,缺乏长远眼光、战略谋划和统筹布局。

习惯俯视的人难以看到蔚蓝的天空。解决问题是管理者的责任,而理论者却要预见问题。专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化解眼前的矛盾,但却容易影响对明天的研究,甚至造成未来的被动,从而丢掉主动权。现代战争周期短、频率快、速战速决,没有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条件和可能,一种理论只能指导一场战争。推进信息化条件下的军事理论创新,需要增强战略意识,树立前瞻眼光,科学统筹近期、中期、远期军事理论创新发展规划。一是要对战争和军事威胁进行科学预测,特别是预测未来战争的可能样式、作战对象、爆发地区、持续时间等等;二是对我国可能面临的安全环境、军事发展的总体趋势,以及我军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出科学的预测,从而提高军事理论创新的战略起点,以大跨度超前性的创新成果,有效发挥其对实践的先导和指引作用。

三、军事理论创新呼唤“万马奔腾”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理论创新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工程,仅靠几个专家学者的力量是不够的,只有聚各方贤达之智,汇合成一股军事理论的思想洪流,才能确保军事理论创新繁花争艳、生机勃勃,也才可能孕育领先世界、引领未来的重大军事理论创新成果。

打造主体力量多元化的军事理论创新格局。从国内外军事理论创新的成功经验看,军事理论创新主要集中在“四大机构”、“八大力量”上。“四大机构”是军队领导机关、军队院校和科研系统、民间思想库、新闻媒体;“八大力量”是具有丰富作战治军经验的高级将领、供职于专业研究机构和院校等单位的军事理论专家、以学科带头人为代表的中青年科研骨干、军队各级领导和机关干部、具有现代科技知识和开放性创新思维的研究生学员、处于军事实践第一线的部队官兵、关心军事的民间人士、具有丰富经验的退役军人。这些力量构成了当前军事理论创新的主力军。當前在军事理论创新上力量薄弱、协作不够的问题依然存在。推进军事理论创新,需要盘活创新人力资源,通过给政策、给项目、给经费、给时间、给信息等手段,充分发挥“四大机构”、“八大力量”的科研优势,形成军事理论创新的热潮;启动民间思想库,引导和鼓励新闻媒体、地方院校、民间研究学会及个人积极参与军事问题研究,形成多个群体、各个层次相互弥补、密切协作、充满活力的军事理论创新大军。

创造宽松自由的军事理论创新氛围。宽松、宽容、争鸣的学术氛围是军事理论创新的重要条件。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所以不断发展,正在于有各种思想观点的争鸣碰撞,《反杜林论》、《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什么是人民之友》等都是争鸣甚至是论战的产物。当年毛泽东同志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是要鼓励学术民主,使各种文学艺术形式、各种学术思想充分发展。军事理论创新呼唤最新鲜、最超前、最有价值的理论观点和思想,这些成果的产生需要学术民主、思考独立的沃土。要开展广泛的学术争鸣,鼓励不同观点充分争论、交流而不强求一致,允许多种军事思想学派共存,加强与外国学者的学术交流,让主流军事思想在充分讨论互动中自然形成,减少体制和文化给创新造成的障碍,为各种学术思想的繁荣发展提供肥沃土壤。要按照理论创新的内在规律开展学术研究,尊重学术民主,提倡个性思考,破除下级服从上级、迷信权威、唯上唯书等陈旧观念,倡导自由探索、独立思考、尊重创造、遵循规律的良好导向,给思想“松绑”,给创新“解压”,提高军事理论创新的鲜活度。

搭建灵敏高效的新奇思想的集纳平台。当前军事理论创新呈现出明显的整体性、集成性特征,要求军事理论概念集群化、思想观点体系化。如外军提出的“战略瘫痪论”、“快速决定性作战”、“内聚式联合”等理论,都不是一个简单的学术观点,而是一系列“思想群”、“概念联合体”。民间零散的军事思想,带有偶然性、间断性、无序性的特征,但往往代表一种新兴理论的趋势,及时把这些思想和观点吸纳到军事理论创新的视野,将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机械化战争理论雏形最先出现在英国和法国,但首先被德军挖掘并成功运用于实战,创造了“闪击战”理论。要依托信息平台,打造由多个创新主体及相关制度组成的网络体系,将多种创新要素和力量融为一体。建立及时吸收国内外各种知识信息的资源整合机制,搭建以交流、展示、吸纳各类军事理论“思想火花”为主要职能的论坛性集智平台,加强科研体系内外诸要素的组织和整合,提升军事理论创新的集纳能力。

四、军事理论创新呼唤绿色循环“快车道”

信息时代的军事理论创新,遵循着“科学技术牵引——安全需求驱动——创新军事理论——指导军事实践”的发展轨迹。这种模式显示,只有创新进程的各个环节良性互动,才能确保军事理论创新周期性循环的顺利进行。从目前我军军事理论创新实践看,理论创新缺乏技术手段支撑、理论成果向实践转化效率低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推进军事理论创新,需要打通周期性循环的各个环节,建立持续发展的军事理论创新“快车道”。

推动技术创新与理论创新的互动发展。现代西方军事强国军事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注重利用军事技术的不断进步推动军事理论的不断发展,使理论创新呈现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趋势。现代条件下,一种先进技术的运用,就可能产生一种新的作战理论。技术不仅决定着战术,还决定着战略、作战理论以及作战方法的变化。任何一种军事理论,离技术越远,也就离实践越远,指导军事实践的价值就越低。同时,大量先进技术运用于理论创新和作战实验室,使之成为联结理论概念、原理与实际的有机桥梁,成为联结创新性作战概念和研制相应技术装备的纽带。各国普遍注重吸收当今世界最新科技成果,在实验室对新概念、新理论进行试验、演示和论证,提高理论创新的手段和科研过程的科技含量,增强科研成果的实用价值。我国是一个崇尚谋略的国家,我军有着谋略制胜的悠久传统,推进军事理论创新,需徊皆銮靠萍脊勰睿涯甭杂肟萍冀岷掀鹄矗嵘偬乇鹗蔷吕砺圩已д叩目萍妓匮惴何占际跞嗽辈斡肜砺垩芯浚銮烤吕砺鄣目蒲院褪视π浴<涌旖⒆髡嚼砺凼匝槭液驼蕉肥笛槭遥谑笛槭摇吧备髦中滤枷牒托吕砺郏孟冉募扑慊际趵囱橹ず团卸细髦稚柘牖蚶砺鄣目蒲院涂尚行裕吕砺鄞葱绿峁┫冉侄巍?坚持系统创新与重点突破的有机衔接。军事理论创新必须适应科技发展的新趋势,不断增强系统性和综合性。要科学筹划军事理论创新的远景规划,正确处理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和发展理论研究的关系,处理好继承性创新与原创性创新、个体创新与集成创新的关系,广泛涉猎不同的研究领域及思维方法,构建科学高效的方法体系,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开展科研协作、集体攻关,提高军事理论研究的质量和效益。此外,尽管军事理论研究是个庞大复杂的理论体系,但一个时期起决定作用的往往只有一个或几个方面。军事理论创新不能贪大求全,必须始终把研究的主要精力放在关系全局的重要方面和关键问题上,以重点问题的突破带动军事理论研究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保证快出、多出高质量的军事理论创新成果。

促进军事实践活动与军事理论创新的良性循环。军事理论创新是一种理论实验和知识实践。未来战争是以军事理论创新为牵引的军事实践创新,而每一场战争实践又从更高层次上提高了军事理论创新的起点。缺乏军事实践的土壤,就会丧失军事理论创新的根本动力,影响军事理论创新的健康发展。在相对和平时期,世界各国普遍重视通过军事演习、试验、模拟等方式,创造近似实战的条件,检验、论证和完善新军事理论。我军近半个世纪以来直接的战争实践减少,军事训练、演习水平与世界新军事发展要求有不小差距,这是导致军事理论创新动力不足、活力不够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充分依托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和军事斗争准备的生动军事实践,拉近军事理论与战争实践的距离。要统筹安排军事理论创新与军事训练、重大演习、海外护航等军事行动,用新的理论筹划和指导军事行动,把军事活动中暴露出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作为酝酿新的军事概念和军事理论的起点,打通理论向实践转化、实践向理论反馈的通道。大力搞好试验部队、试验基地建设,建立检验论证军事理论创新成果的长效机制,实现军事理论创新的螺旋式上升发展。

推荐访问:呼唤 创新 时代 军事理论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