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扎实推进中国军事公共外交

时间:2023-04-27 10:50:41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最近,也门局势急剧恶化。中国在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海军编队紧急前往也门撤侨,其出色表现既凸现了中国海军实力,也体现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军事公共外交的成功案例。

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加州安纳伯格庄园会晤时,首次就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达成重要共识,同时提出要改善和发展两军关系,推进新型军事关系建设。这里“不冲突、不对抗”就体现了核武器时代大国关系的“军事底线思维”,是运用军事公共外交的典范。

中国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主动扩大对外开放度,提高军事透明度,不断深化与其他国家的务实军事合作,积极参与维护国际安全行动和人道主义救援。十八大以来,中国军事公共外交更是体现了中国军队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担当和贡献。中国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承担大国义务,已连续向亚丁湾和索马里海域派遣了19批护航舰队,以维护国际航道安全。这些都充分展示了中国军事公共外交的魅力。

中国军事公共外交坚持的原则

首先,军事公共外交要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服务,与坚定捍卫国家核心利益相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牺牲国家的核心利益。中国是个发展中大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现实决定了中国必须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基础和根本。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中国选择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历史大潮和文化基因使然,符合中国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同时,中国维护核心利益的任务也很重。两者的辩证统一是新历史时期推进军事公共外交的方向。

其次,军事公共外交要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国际环境。党的十八大将军事外交,包括军事公共外交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内容。军事公共外交要全力为国防现代化服务,增强忧患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使军事公共外交有利于提高军队的现代化水平,有利于塑造国际安全环境,有利于巩固、维护国家发展战略机遇期。

第三,军事公共外交要努力提升军事“软实力”,成为展示军队形象、宣传军事政策的重要渠道。军事“软实力”体现在人民解放军是一支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对外形象要有“亲近感”和吸引力;军事政策上凸现中国防御积极的国防政策,坚定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和能力。军事公共外交要通过各种平台使中国军队形象和军事政策传播出去,形成有利的军事舆论,以助力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巩固各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框架,提升我军国际影响力和良好形象。

最后,军事公共外交要为维护世界和平服务,提供与中国实力相称的国际军事公共产品。这些年来,中国军队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海上护航、人道主义救援,派遣医疗船海外巡诊,提供扫雷援助等地区和国际非战争军事行动,取得丰硕成果。中国是安理会五常任理事国中为联合国维和行动出兵最多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中为维和行动出资最多的国家,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军事公共外交的作用和定位

一是信息化时代国家间相互了解日趋透明,国家间任何误解或差异极易被渲染和扩大。如何向世界舆论说明国防政策、展现治军理念、树立国家形象,并推动各国军方合作,已成为各国军事公共外交重要使命。通过军事公共外交维护一国军事力量安全和主权利益,树立军队良好形象,增强军事软实力,是军事与外交的结合部和契合点。积极开展军事公共外交将为国家推行军事外交政策和开展军事外交提供新舞台。有鉴于军事公共外交的发展潜力,各国政府和军方都在加强对军事公共外交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和投入。

二是军事公共外交是主权国家和国家集团为实现军事安全,可塑性和主动性均较强的公共外交手段。与一般公共外交不同之处在于,军事公共外交目的是为了塑造良好的国际安全环境,通过影响民众以引导对象国军事和外交政策朝于己有利方向发展。有很多例子表明,发达国家经常通过军事公共外交造势,或形成强大军事威慑,或影响国际舆论,或产生强烈心理作用,使他国或合作或妥协,以较小代价获取重大战略利益。

三是全局性、战略性、广义的军事公共外交并非一定由军事部门出面,只要由一国政府主导、以维护国家安全和推行军事战略为目的的公共外交活动,都可以发挥军事公共外交作用。

四是军事公共外交作为柔性攻势,是军事行动不可或缺的补充。中国古代有“凡伐国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胜为上,兵胜为下”之说。“攻心”和“心胜”就是现代军事公共外交的雏形,即以最小代价实现国家和军队意志,“不战而屈人之兵”。

“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深刻表现了公共外交与军事行动的内在联系。军事公共外交乃上策,做好民众和舆论引导工作,军事行动引而不发,不战而胜是最佳状态。即使军事公共外交不能完全奏效,也可以削弱对方士气和凝聚力,为军事行动打下基础。

五是军事公共外交作为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的组成部分,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典型案例有:美苏冷战中美国通过强大战争宣传机器展开对苏联民众“攻心战”,逐步动摇了苏联政府统治基础和执政地位,“杀人于无形”。再就是“9·11事件”后,美国将军事公共外交运用于反恐战争,在全球范围迅速形成对国际恐怖主义的“统一战线”。里根曾将公共外交界定为,“美国政府旨在获取支持美国国家安全目标所进行的活动。”这位为美国赢得冷战的总统,看来高度重视军事公共外交。

六是狭义的军事公共外交仅指国防部门和武装部队参与的公共外交事务。它以军队为主体直接开展公共外交,如非战争军事行动(维和、护航、救援、撤侨)、军事外宣(军网、发布会、白皮书)、提高军事透明度(军营开放、军事表演、军舰访问)等。

军事公共外交与军事外交、民间外交、军事外宣、军事软实力和心理战的区别

军事公共外交与军事外交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大大拓展和延伸了传统军事外交的内涵。军事公共外交是军事外交在历史新时期的新发展,突破了原有国家和政府的军事交流与合作,将各种社会组织和广大民众的公共外交与军事外交相融合,军民互动互助,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开展军事公共外交需服务军事外交总体战略。军事公共外交无论是策略还是行动,都受国家军事外交指导和约束。军事公共外交目标与国家总体政治、军事外交相一致,是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服务的。

军事公共外交与民间外交

军事公共外交包括民间外交中为改善一国区域和国际环境,提升军队形象所开展公共外交活动。两者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并非从属关系。

军事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都面向对象国民众,然而实施主体和内容不同,军事公共外交是国家授权组织、进行军事领域的公共外交行为,而民间外交则是民间组织和个人的公共外交。前者偏向于军事性,后者侧重于民间交流。

军事公共外交以弱彼强己为目的,往往主动为之,有一定进攻性。而“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间外交以增强亲和力为目标,通过民间交流,增信释疑,以收“以民促官”之效。

军事公共外交与军事外宣

军事公共外交与军事外宣都属于军事外交,希望通过讲好军事故事,改善军队形象,提升军事软实力,争取对象国民众支持,以削弱对方实力。两者容易混淆。

区别之处在于军事公共外交形式多样,从广义讲涵盖了军事外宣内容。军事公共外交除了军事外宣,还开展非战争军事行动,提高军事透明度等行动,以提升军事软实力。军事公共外交“说做并举”,而军事外宣只有“说”这一条。

军事公共外交与军事软实力

军事公共外交目的是提升军事软实力。它利用各种途径开展军事外宣、非战争军事行动、提高军事透明度,从不同侧面展现负责任国家和军队正面形象。军事公共外交成效要以是否加强军事软实力来衡量。

同时军事软实力既是军事公共外交的支撑和基础,也可以通过军事公共外交得到彰显,发挥影响力。事实证明,一国军事软实力不强,将影响军事公共外交效果,使其缺乏说服力和影响力。

军事公共外交与心理战

军事公共外交与心理战从“争取人心”角度看“大道趋同”,都是为实现军事和安全目标,对它国军队和民众实施“攻心”,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两者需要同步和配合。

军事公共外交内涵比心理战丰富,内外宣传、平战结合、手段多元,而心理战相对单一,主要利用网络、电视广播、传单等搅乱军心、削弱士气。

如何扎实推进中国军事公共外交

军事公共外交如何推进,重点应放在哪里,是当前十分紧迫的问题。

用中国(China)和军事(military)两个关键词检索发现,2013年底至2014年底一年期间,国际主要新闻商业刊物共刊发52208条报道,涉及中国国防和军事的几乎天天有,其中约一半负面。

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军事强国战略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指引下,军事公共外交生机勃勃,涉外军事活动、国际军事交流活动丰富多彩。无论是索马里海域护航,也门撤侨,还是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为运输叙利亚化学武器船只护航,中国的非战争军事行动频频出彩。中国军队软实力提升为以更加积极姿态开展军事公共外交打下坚实基础。现在的关键是,要用好“中国智慧”,长袖善舞,讲好中国军队故事。

在中国,严格意义的公共外交还是个新生事物,军事公共外交更是如此,但公共外交实践古而有之,军事公共外交与人民解放军源远流长。1936年美国记者斯诺到陕甘宁边区采访写出《西行漫记》,轰动世界,就是成功的军事公共外交实践。

今年是万隆会议6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我们要充分发挥优势,利用各种渠道,积极进取,开展丰富多彩的军事公共外交。

一是充分发挥领导人外交和高层交往巨大影响,引领军事公共外交方向。今年习近平总书记已出席了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和俄罗斯纪念二战胜利阅兵活动,将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纪念大会并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国内也要举行一系列包括阅兵在内的纪念抗战胜利活动。这些高层外交活动许多涉及军事公共外交,需要精心策划,做好充分准备。例如,关于抗战的《国家记忆》图片展览、《血脉长城》记录片等都是好选题,也是公共外交有力抓手。

军队领导现在出访和对外交往比以前明显增多。出访时除官方会晤外可安排公开演讲、举行记者会、看望老兵等活动,直接面对对象国民众和媒体,讲好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奉行积极防御国防政策的“故事”和道理,以开展有效的军事公共外交。

二是多角度、多层面塑造中国负责任、愿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大国和军队良好形象。中国军队赴世界各地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开始派遣成建制的作战部队。中国军人在多国执行人道救援、抗灾救灾、医疗防疫等非战争任务,赢得当地政府和人民的赞誉。中国军队参与利比亚、也门等地撤侨时,都尽力帮助撤离其他国家的受困人员。

三是将军事公共外交有机嵌入重要涉外军事行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抓住中外联合军演等有利时机,开展经验交流、联欢联谊、军营文化日等活动,既活跃气氛,又增进了解。海军军舰出访时邀请当地民众和媒体上舰参观。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医院船赴非洲、拉美等地免费为百姓送医上门,已引起中国“方舟”热。在这方面要加大走出去力度,既塑造我军和平使者形象,又锻炼官兵远航能力。

四是继续以我为主逐步加强军事透明度,适时发布权威信息,同时加大交流力度,努力拓展海外了解中国军队的平台和渠道,以主动引导、积极改善国际对华军事舆论。

运用国防部记者会、发言人谈话、回应媒体询问等形式,解惑释疑,不回避敏感问题,主动回应关切,增强国际军事话语权,坚决维护我人民军队良好形象。

充分利用香格里拉对话会、香山论坛等国际多边军事对话平台,与外军人员、军事智库和专家学者保持长期、深入、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通过定期发表国防白皮书,向世界全面、系统介绍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情况。今年《中国的军事战略》白皮书发表后反映良好。要敢于主动设置议题,扩大我军军事话语权和影响力,在确保国家军事安全利益基础上,提高军事透明度,塑造开放、自信、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军队新形象。

国际军事文体交流也是军事公共外交有效渠道,需积极参与,并适当主办这类活动。可以在海外举办“中国军队文化周”、派遣文化交流代表团和军乐团、派三军仪仗队出席一些国际军事庆典活动、参加世界军人运动会和其他军体赛事。

五是加强学习和培训,培养一大批军事公共外交人才。可适当借鉴其他国家开展军事公共外交成功经验,不断提高我军人员做军事公共外交的进取意识和工作能力。“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学习研究军事公共外交、管控危机理论与实践,了解外军新闻发布制度和应对媒体的运作规律,提高我从事军事公共外交人员应对媒体、对外沟通等素质。

要培养军事公共外交人员敢于和善于就敏感问题讲好中国军队故事的能力。国际社会对中国军事现代化有疑虑,有意抹黑,经常炒作中国“国强必霸”、中国与美开展军备竞赛、中国将用武力解决周边领土争端等。对此不能简单处理,需要加强研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外国政要时,以鲜活生动、富有说服力的语言和事例,透彻地阐述中国理论、制度和道路的榜样,以理服人、善于讲好中国军队的故事。

何亚非:本刊编委,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

推荐访问:扎实 外交 中国军事 推进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