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

时间:2023-04-27 08:20:27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例,从研究生导师素质与结构优化与遴选、学科方向创新团队导师队伍建设、导师科技创新能力发展以及导师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等方面阐述了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说明了加强产学研合作建设研究生创新基地和整合平台资源建立学院创新实践平台的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构建;介绍了一般性和专业性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提出了研究生创新思维开拓和创新技法挖掘的方法;总结了导师和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取得的效果。

关键词:创新能力;创新型导师;创新平台;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096-03

国家的创新能力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衡量一个国家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关健要素。国家创新体系的提出和建立,为高校发挥并拓展其创新功能搭建了新的平台。而研究生教育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层次人才,从而实现国家创新体系的源头性创新和开拓型创新,进而发展和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综合竞争力。研究生创新能力是指研究生在从事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利用前期积累的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经科学的思维加工和再造,产生新思想、新知识、新方法和新成果的一种综合能力。随着研究生教育积极适应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全面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我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贯注重创新能力的智能条件、基础知识和实践环节的培养,但研究生仍然存在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强现状。为培养创新型高层次人才,我们根据研究生教育的导师群体、研究生培养环境、研究生群体的“三元素”理论,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研究生创新思维开拓和创新技法挖掘等方面进行了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突出和加强了研究生创新知识的传授以及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提高了我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一、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创新型导师对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在激励研究生提高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我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要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需从导师素质与结构优化、创新团队导师队伍建设、导师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岗前与业务培训等方面建设一支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

1.素质与结构优化,遴选优秀研究生导师。师遴选按《南昌航空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管理办法》选聘条件严格遴选、竞争上岗,实行硕导评聘分开,定期开展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择优选用,实行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激励机制[3];同时灵活掌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注重师德、素质、学识、能力、实绩并重,学位、年龄、职称、学缘、学科结构优化,并从国内高等院校或公司企业中聘请本学科领域的著名教授、知名专家担任硕士点的兼职导师,提高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导师比例,从而优化导师队伍,保证研究生导师队伍的结构科学合理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2.学科方向创新团队,带动导师队伍创新发展。紧紧抓住学校博士学位立项建设预测单位环境工程授权学科建设的契机,加强学科方向创新团队建设,进一步凝炼和优化学科方向,以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为学科带头人和硕士点责任教授、以学科梯队骨干为主体,建立起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研究生导师队伍,通过团队建设带动导师队伍创新发展,从而开启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3.以科研项目为导向,提高导师科技创新能力。科研项目水平的高低代表着研究生导师自身科技创新能力,进而影响着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我们以江西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水污染控制技术与环境功能材料”建设为依托,加强硕导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鼓励研究生导师申报和开展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充分发挥科研项目的导向作用,实施向主持国家基金等高层次项目的导师倾斜分配研究生,同时鼓励研究生导师开展国际合作、学术交流、出国访问,承担国际合作项目,深入开展学科前沿研究,提高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为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4.导师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新增导师缺乏指导研究生的经验,需加强对他们的岗前培训和业务培训。实行研究生正副导师制,新增导师作为副导师,协助并参与研究生的指导,完成一个周期的研究生学习、实践工作,使新增导师熟悉研究生培养整个工作环节。并选派部分导师参加江西省高校研究生指导教师研修计划。同时不定期的开展新增导师业务培训,并通过资深老导师的传、帮、带的团队指导,使其明确自己的职责后,再上岗指导。

二、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

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是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载体,可提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条件和保障。我们一方面通过整合学院各类平台资源,另一方面借助企业和科研院所等社会资源,通过内外双向结合,建立起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体系。

1.各类平台资源,建立学院创新实践平台。资源整合与共享、优势与特色相结合原则,将学院现有的学科平台(环境工程国防特色基础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江西省高校示范性硕士点和高水平学科)、科研平台(水污染控制技术与环境功能材料江西省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实验室平台(江西省持久污染物控制与循环利用高水平实验室、江西省生态诊断修复与污染阻断重点实验室等)进行优化整合,从而构建学院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改善研究生科研创新条件,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丰富载体。

2.产、学、研合作,建设研究生创新基地。坚持落实培养方案、科学有效管理、提升培养质量、提高创新能力的指导思想,坚持研究生教育与科技创新、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的发展思路,紧密结合江西省政府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的优势高新技术产业的项目建设,加强与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江西金达莱环保研发中心股份公司、江西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以及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等研究院所的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建设一个以自主创新、开放共享为特点的研究生创新基地,带动学院以导师负责制为基础、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不断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培养质量。

三、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建设

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我院从专业学术交流和一般学术交流两方面构建了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

1.一般性学术交流平台。研究生导师指导组及学科方向创新团队学术讨论、课题研讨,相关学术单位组织的科技报告、科研成果发布及产品展示,学院、学校、江西省及全国研究生学术论坛等方面搭建一般性学术交流平台,重点做好创新团队学术讨论和多层次性学术论坛。研究生以专题报告的形式每两周定期向研究生导师指导组与学科方向创新团队进行汇报交流,并参与导师的课题论证,锻炼研究生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年举办一次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使研究生能在同一院校的相同领域和不同领域进行交流,并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江西省、全国的研究生学术论坛,开展同一领域的不同院校之间的多渠道学术交流,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2.专业性学术交流平台。我们从本学科专业学会举办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国家高层次的重点领域研讨会以及单位合作项目论证会等方面搭建专业性学术交流平台。国际学术会议对于参加国际会议的研究生来说是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极好机会,与此同时,借助重点项目的合作研究,派出研究生参与合作单位重点课题的科学研究,并让研究生参加一些国家重点领域高层次的研讨会,使研究生捕捉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拓宽学术视野,为提高科研创新能力完善知识结构,在学术交流活动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研究生创新思维开拓和创新技法挖掘

创新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石。创新思维的形成,能够帮助研究生灵活地运用知识,采用创新技法解决问题。

1.研究生创新基金,开拓研究生创新思维。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鼓励研究生自由探索,学院每年设立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以研究生导师的科研经费为资助,以学校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立项,同时研究生可自由申报学校的“三小(小创作、小制作、小发明)”项目,培养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能力,开拓研究生创新思维。导师在研究生开展自由探索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注重培养研究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联想思维等创新思维,开拓研究生创新思维,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

2.研究生学术交流,激励创造性思维。通过构建的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多层次性、互动性、系统性相结合的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有效地开拓研究生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激励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

3.创新技法,提高创新效率。日常培养和科研指导过程中,让研究生学习扩散、综合、类比、移植、组合等创新意识技法,并以项目申报为训练,分析多种创新技法的适宜性和实践应用性,使研究生通过学习和运用创新技法,提高研究生创新的效率、速度和成功率。

通过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创新实践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创新思维与技法等建设,我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导师队伍、科研项目和研究生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一是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得到优化与提升,并进一步带动科研项目的层次和数量的提高,2009年至2011年,我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硕导中新增江西省优秀硕导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井冈山之星3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首批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并引进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在此期间硕导们首次获得国家科技部中英国际合作项1项、并新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项等国家级高层次科研项目;通过项目鉴定,有些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获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江西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二是研究生的知识结构、学术视野得到明显改善,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从2007年江西省开展研究生创新基金以来,该专业的研究生每年都获得此项基金,占全校近1/4;每年都有研究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研究生发表SCI论文的数量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我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建设创新团队、创新导师队伍、搭建创新平台、依托科研项目、培养创新思维,增强了研究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了研究生培养质量。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深入,我们将建立高效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机制,完善和优化现有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为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培养勇于创新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而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罗英姿,李占华.论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导师素质[J].中国高教研究,2006,(11):92-93.

[2]曾凯芳,李洪军.论导师素质与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5(2):264-268.

[3]张秋根,颜流水.创新型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途径[J].江西化工,2011,(2):16-19.

[4]李萍萍,沈晨施,卫东.构建复合载体培养创新型工学研究生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4):1-5.

[5]张秋根,魏立安,吴少林.研究生创新实践平台建设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32-33,18.

[6]徐明生,廖启靖.全面质量观下优化研究生创新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8):27-31.

[7]祝世兴,董永春.论研究生个性尊重对创新能力及创新思维培养的意义[J].中国高教研究,2009,(2):43-45.

注:本文系江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AJ11023)和南昌航空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YJG201001)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秋根(1972-),男,江西南昌人,南昌航空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推荐访问:创新能力 研究生 探索 培养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