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智库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

时间:2023-04-26 11:15:10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本文论述中国—东盟智库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问题,基本思路是:中国—东盟智库必须把握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特征,理解东盟各国的不同诉求,帮助东盟各国政府和民众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容,消除疑虑,主动参与;帮助中国政府和企业了解东盟国家的国情,推介“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总结经验,降低风险。

关键词:中国—东盟智库;“一带一路”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 F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17)06-0040-06

Abstract: This article illustrates that the role and problems of China-ASEN think tanks in promoting “the Belt and Road”, the basic ideas are: China-ASEN think tanks must understand the new features of China’s diplomacy in a new period and different demands of ASEAN countrie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governments and people of all ASEAN countries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Belt and Road” so as to eliminate doubts and encourage them to take the initiative to participate; it also need to assistant Chinese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s to understand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so as to smoothly promoting “the Belt and Road” with summarized experiences and lower risks.

Key Words: China-ASEAN Think Tank; The Construciton of “the Belt and Road”; Role

中國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倡议,至今已有4年。4年以来,中国政府和企业在东盟国家开展了不少有关“一带一路”的宣传和经贸活动。2017年5月,“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诸多东盟国家首脑与世界一百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代表共赴盛会,“一带一路”成了泰国等东盟国家的热词。笔者所在的智库也在当地主讲和参与了不少政府和民间举办的“一带一路”研讨会,感受到东盟各界对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既有热情,又有疑虑。本文意在就中国—东盟智库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问题略表浅见。其基本思路是:中国—东盟智库必须把握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特征,理解东盟各国的不同诉求,帮助东盟各国政府和民众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容,消除疑虑,主动参与;帮助中国政府和企业了解东盟国家的国情,推介“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总结经验,降低风险。

新时代的中国外交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并描述了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笔者看来,与中国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相对应,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目前也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进入新时代的转变,简而言之,就是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转变。具体来说:第一是中国包括政治组织、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国民素质、环境资源乃至军事、外交等各方面的综合实力的提升;第二是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通过对外贸易和投资与世界深度融合,利益密切相关;第三是世界对于中国在诸多国际问题上承担大国责任有更多期待,中国政府的治理能力和经验赢得更多关注,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逐渐清晰,中国为世界政治经济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开始变为现实。

但是,新时代的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从世界角度而言,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力资源跨国自由流动,获得最高效率和收益,对于世界经济发展总体的贡献毋庸置疑。可是各自为政、服从本国选民意志的某些国家政府却有可能缺失全球视野,因为经济全球化获益不均而推行“逆全球化”措施。由此可见, 在新时代的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世界政治的全球治理机制不足的基本矛盾。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对外投资也带来了中国在海外更多的利益和风险。所以新时代对中国而言,亦存在着中国的全球利益和责任与日俱增和中国软硬实力有待加强的基本矛盾。中国外交在新时代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基于上述矛盾的判断,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影响力、民众感召力和制度塑造力。而中国—东盟智库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首先必须把握新时代中国外交的上述新特征。

东盟各国的国情和诉求

中国—东盟智库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也必须理解东盟各国政治经济的不同国情,对华经贸关系的不同特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不同诉求。

东盟作为整体的GDP在2016年大约是中国的 1/4,而其人口和人均GDP大约是中国的一半。东盟10国的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具特色。其大者有GDP近万亿美元,人口过2.5亿的印度尼西亚;其富者有人均GDP超过5万美元的新加坡;其新进者有这两年GDP增速均超过6%的所谓CLMV(即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四国 (见表1)。而从对外经贸关系看,东盟作为整体2016年出口额约是中国的1/2,进口额是中国的2/3,吸引外资则是中国的1/7。东盟10国中外贸的五强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越南和印度尼西亚。而吸引外资最多的也是这5个国家, 2015年FDI流量的排名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和泰国(见表2)。

东盟10国上述不同的体量和特征,使得中国企业在当地的投资有不同的机会和挑战。而各国参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也会有与其国情相应的不同诉求:有的侧重脱贫赶超(如柬埔寨、老挝、缅甸和越南);有的侧重产业升级、技术创新、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如泰国);有的需要发展基础设施,加速经济发展(如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有的则要摆脱因为西方国家不景气带来的经济低迷(如新加坡和文莱)。

这些不同诉求的表现就是对中国市场、消费品、原材料、 中间产品、资本和技术装备不同数量和层次的需求,它们在下述东盟国家与中国的贸易关系和中国对东盟国家的投资走向中可以略见一斑。中国2009~2016年连续8年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则2011~2016年连续6年成为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仅次于美国和欧盟。东盟对华出口占其总出口的11.4%,自华进口占其总进口的19.4%①。中国对东盟出口占中国总出口的12.2%,自东盟进口占中国总进口的12.4%②。2016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总额超过4500亿美元,东盟10国里中国最大的出口市场依次是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最大的进口来源国则依次是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见表3)。

而东盟10国对华进出口的商品结构也不尽相同。从对华出口来看,大致分为两块:一是农矿原材料产品,比如矿石、木材、橡胶和木薯。它们主要来自工业化程度较低国家,比如老挝、缅甸和柬埔寨;二是属于跨国公司产业链一部分的电器、电子和机械产品,主要来自工业化程度较高国家,比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从自华进口来看,则包括中国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电器电子产品、与基础设施相关的钢铁和机械装备以及同样属于跨国公司产业链一部分的电器、电子和机械产品。随着中国大量纺织鞋帽企业向越南、柬埔寨和缅甸转移,纺织鞋帽类原辅料和成品也占据了中国和这3个国家贸易的相当部分 (见表4和表5)。

从中国对外投资来看,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962亿美元,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中排名第二,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是13574 亿美元,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来源国中排名第六。东盟则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目的地。2016年,东盟吸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716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中国香港;吸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为103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中国香港和美国①。

在东盟10国中,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前五名分别是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老挝、越南和缅甸;2016年流量最多的前五名分别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泰国(见表6)。从行业结构来看,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最多的五个行业分别是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采矿、 批发零售和电力; 流量最多的五个行业分别是制造业、批发零售、 租赁和商务服务、房地产和电力①。因为存量数据是2002~2016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总计,而流量数据是2016年中国当年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和流量数据的对比也可以看出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在国别和行业上的变化。综合其他资料来看,中国投资在不少东盟国家举足轻重。比如2016年的东盟各国吸收的外国直接投资流量中,中国在老挝和柬埔寨名列第一,在泰国名列第二,在马来西亚和缅甸名列第三,在越南名列第四(见表7)。中国在东盟各国直接投资也各有侧重,主要集中在电力、公路、铁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农矿等第一产业,制造业、房地产和金融服务等五大领域(见表8)。

中国在东盟各国的进出口和投资也引发了东盟各国政商界某些人士的忧虑和批评。总结起来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是担忧中国企业转移落后产能,过度开采,从而破坏当地的环境和自然资源;第二是担忧中国企业依仗其巨大规模和效率,使当地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第三是批评中国企业在当地创造的附加值不高,技术转移不足;第四是批评中国企业的作为会挑战当地的法律规则乃至国家主权。

由此可见,中国推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不可能是中国方面一厢情愿的事情,对于东盟各国国情的了解,除了东盟10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对华经贸关系特征,也要洞察东盟10国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利求。在“一带一路”项目的立项和执行中,要充分考虑其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对于历史遗留的民族矛盾的影响;对于与邻国边界冲突的影响;对于执政党与在野党博弈的影响;对于其他国家现有势力以及所在国在大国间均势平衡的影响。

中国—东盟智库的作用

中国—东盟智库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应该是把握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新特征,理解东盟各国政治经济的不同国情、对华经贸关系的不同特征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不同诉求,一方面帮助东盟各国政府和民众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内容,消除疑虑,主动参与;另一方面帮助中国政府和企业了解东盟国家的国情,推介“一带一路”项目,总结经验,降低风险。

在笔者看来,消除东盟各国政商官民对于“一带一路”的误解,有两个切入点:一是说明“一带一路”是倡议而非战略;二是说明“一带一路”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说明“一带一路”是倡议而非战略,可以强调中国政府提出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共商”意指东盟各国不应该等待中国政府拿出一个“一带一路”的现成方案,而是应该结合本国国情诉求,积极参与, 提议既有战略意义又有经济效益的建设项目;而“共建”和“共享”则意指“一带一路”不是依赖中国援助的“新马歇尔计划”,而必须遵照市場法则,互利共赢。

说明“一带一路”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区域一体化”组织,可以论述:“一带一路”在地域上既不固定、也不排外,是一个开放、发展的国家群体,比传统意义上的“区域一体化”组织更有“广度”;“一带一路” 涵盖“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等“五通”,在内容上比一般的区域一体化组织的贸易投资自由化谈判更有“深度”;“一带一路”在实施中以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为引领,有中国资金、中国装备和技术的实际支持,能够更直接地消除沿线国家的发展瓶颈,在实施效果上更有“强度”。

具体来说,中国—东盟智库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可以开展下述工作:第一,宣传阐述“一带一路”的理念;第二,分析说明“一带一路”国家的国情和舆情;第三,归纳呈现“一带一路”有关进展的基本数据;第四,比较总结“一带一路”有关项目的经验教训;第五,为各国政府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提供咨询策划;第六,为各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项目提供咨询策划;第七,研究探索全球治理之中国方案的内容及其适用性。

(责任编辑: 颜 洁)

推荐访问:东盟 中国 推进 作用 建设中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