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外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概述

时间:2023-04-25 14:10:10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阐述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内容和性质,并对近年来国内外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方法作了简要的回顾。

关键词:国内外 第二语言习得 研究方法

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内容和性质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人们逐步提高自己的第二语言或者外语水平的过程,是人们获得语言的心理活动过程、大脑运转过程及认知过程。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目标是对以上这些过程进行的描述、分析和解释,以达到揭示人们是怎样习得第二语言,以及在这些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到第二语言的习得。

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是作为从事第二语言教育的学者们最早关注的研究范畴,很多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学习者语言的研究——特别是语法的特征,后来的工作旨向就是学习者语言的语用方面,具有社会语言学的前景。很多研究者主要是继续集中精力研究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如何发展他们的语法能力,也有很多研究者主要集中精力去研究学习者如何发展他们从事言语活动的能力。有很多人试图发现或是去解释第二语言获得和使用的内在的心理语言学过程,还有人试图寻找影响发展的社会因素。以上种种研究使得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早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对语言学理论有了更大的关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乔姆斯基语法理论模型(普遍语法)及以语言的功能模型(Givon,1979a;1995)为基础的工作也变现得很清楚及语言类型学(如Comrie,1984)

总的来说,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也同样受到行为主义理论和普遍语法理论的影响,学者们在不同时期提出了不同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介语理论、对比分析理论、语误分析理论、Krashen的监控理论等,其中中介语研究标志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作为独立研究领域的开始。

总的来看,目前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大的部分:

(1)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研究:如词汇的使用特点分析、会话分析等。

(2)影响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的因素研究: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的研究有两大对立的观点,一类是坚持普遍语法观点的研究者强调学习者的共性特征,一类是强调个体差异,包括动机、策略、学习风格等各种因素。外部因素的研究包括社会环境、课堂环境、教学方法和家庭环境等。

(3)二语习得的脑机制研究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经历了描写研究到解释研究的发展过程,逐渐呈现出跨学科的特点,和心理学、神经科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具有了密不可分的关系。不同学科框架下对语言习得的研究侧重点不同,研究目的也不同,目前研究的视角主要有应用语言学(语言教学)、社会语言学(环境)、认知科学(和认知的关系)、神经语言学(脑机制)、理论语言学(语言系统内部)等。

因此,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跨学科的性质使得该学科的发展在方法论的研究历程、研究对象及研究理论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对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第二语言现象,也可以借鉴不同学科领域相关的研究方法,事实上,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也正是这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

二、对前人第二语言研究方法的回顾

(一)Seliger等(1989)明确地将研究分为4类:定性研究;描述性研究;多变量和相关研究;实验研究。

(二)Henning(1986)和Lazaraton(2000)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主要分为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

典型的量化研究包括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

典型的质化研究包括个案研究和人类文化学研究等;

质化研究收集数据的方法包括访谈、日记、观察、有声思维、参与体验等。

(三)A.Mackey(2005)认为第二语习得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性和定量研究两大类。

其中定性研究是指很少涉及统计程序的描述性数据研究。与定量研究相比,定性研究具有细致的描述、自然、完整的展现、较少的受试者等以下几个显著性特征。定性研究的数据收集主要有人类文化学研究法、个案研究、访谈法、观察法和日记(日志)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在使用过程中都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

定量研究的设计类型主要包括相关研究、真实验研究和准实验研究。

作者认为,实验研究的特征之一在于实验样本或受试者的随机性:随机分配样本的属于真实验研究,反之则是准实验研究。

真实验设计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既使用前测设计又使用后测设计;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前测可能会让受试者产生警觉,则可以只使用后测。准实验设计可以用重复测试设计来克服因非随机分配而产生的问题,也可以用一次性设计来测试受试者在某一特定时间或时期的知识或行为。如果实验中牵涉到不止一个自变量(通常还有其它调节变量),那么不论是在真实验设计还是准实验设计中都可以使用多因素设计来研究多项变量作用于一个因变量的效果。

他认为,数据获得方式有七种:

(1)形式模型:侧重于语言形式结构,强调约束语法形成的因素;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基于普遍语法的二语研究。具体的方法包括可接受性判断、诱发式模仿、量值估计、真值判断和句子匹配等。

(2)加工处理研究:偏重基于心理语言学的第二语言习得加工处理过程和机制的研究;数据收集的主要方法有句子解释、反应时间、移动窗口等。

(3)基于交际的研究:焦点是二语学习者与他人之间的会话交际及其对学习者语言能力发展的作用;目的在于利用交际中学习者参与的各种活动、接受到的反馈和学习者的输出来确定交际活动的不同部分与二语学习之间的关系。这一范式通常的数据收集方法是让学习者参与到精心设计的任务中去,如图片描述、差异辨识、拼图、共识、意识提升和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任务等。

(4)策略和认知过程:用于确定二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试图运用的策略、影响策略选择的因素以及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数据收集的方法一般为观察法和内省法。内省法又包括有声思维、刺激回忆和即时回忆等。

(5)基于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的研究:重视在语境中研究语言,强调社会和环境因素对第二语言学习与产出的影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有自然场景法、诱发式叙述、角色扮演、录像回放解释等。

(6)问卷勘查法:用于研究受试者二语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和看法等,常以问卷调查形式收集数据。问卷方式经济实用,方式多样,不仅适用于定性研究,还适用于定量研究。

(7)现存数据库:基于已收集、录写和分析好的现存数据或语料。在研究需要的情况下,利用现存的数据库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研究者得弄清楚这些语料的来源和组织方式。

(四)文秋芳、王立非(2004)推荐了两种新的研究方法:

一是微变化法,它是认知心理学领域兴起的一种研究方法。该方法主要用于探究认知发展的轨迹与机制,侧重研究群体或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变异性。实施该方法的基本要素包括恰当的观察周期、高频度的观察和精细的数据分析。该方法能够从路径、速率、原因、广度和变异性五个不同维度观察到认知观念或行为的变化。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该方法被引入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并逐步引起广泛关注。如Belz&Kinginger(2002)研究的重点是美国的法语学习者与德语学习者如何学习法语和德语中正式(V)与非正式(T)称呼语的详细过程。他们逐个分析两名二语学习者分别在60天和50天内的网上交流记录,探究他们学会恰当使用称呼语的变化轨迹及导致变化的因素。

还有一种是中介语对比分析(Contrastive Interlanguage Analysis,简称CIA)。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介语对比分析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新方法(Granger 2002),它的领军人物为比利时的Sylviane Granger。她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组织了一批应用语言学研究者开始筹建国际英语学习者语料。该语料库包含十四个不同母语背景的、以英语为外语的高水平英语学习者的英文作文,每篇作文五百字左右。作文题目虽然各不相同,作文环境也有差别(有的限时,有的不限时),但作文的文体一致,即所有作文题目均为非科技的议论文。每个国家的语料大约为二十万左右形符,用于对比的英语本族语语料是美国大学生作文,来源于英语本族语作文语料库(Louvain Corpus of Native English Essays),简称为LOCNESS。

(五)H. Douglas Brown & Susan T. Gonzo(2006)

1.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关注的两个问题:

一个是语言习得过程的性质;一个是影响学习者辨别或者是进行描述的因素。

2.语言教师研究语言习得的方法:实验性的和非实验性的。

第一种方法是:他可能要检验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在检验之前,为了确定所谓“更有效”的方法究竟是怎样的,他需要决定测量的方法和内容。他也需要精心设计一个实验组和一个对照组,这两个组除了采用的学习方法不同之外,其余的条件应该是完全一样的。如果他想要表明这个实验结果能够适用于其他的学生群体,他必须在数据分析时采用推论统计的方法。

第二种方法是:他可能要决定观察一个语言班或者是一个正在学习语言的人,这项观察可能要持续短则几天长则几年的一个时期。在观察的过程中,他可能进行录音或者是录像、记笔记等。他可以只看不说,也可以适时介入,询问学习者或者是教师的感受以获取更多的信息。他可以一边收集数据,一边根据获得的数据构建语言学习某些具体方面的假说。在数据收集完毕之后,他可以再数据分析中采用计算或者是归类的方法,或者就观察所总结出来的东西写一篇文字说明。

以上两种方法代表了语言习得研究方法连续体的两个极端。前一种方法被称为“实验性的”,而后一种被称为“非实验性的”。人们往往认为,所谓研究就是指前一种实验性的方法,而实验性的研究又往往等同于定量分析。这种分析使用常人难以理解的统计学术语和程序。而事实上,并非所有的研究都是实验性的,统计学也未必就是一般人看不懂的天书。研究同时也包括那些通过询问的其他方法,如个案研究、描述、观察、一般的语言研究,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分析和综合的学术研究。如Bachman等人的研究。

一般来说,实验性研究试图预见和解释第二语言习得这一现象,并使用定量方法来进行研究,这种方法目前统治了第二语言的研究,它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么多研究者使用统计学。非实验性研究的目标则不同,是描述和阐释二语习得,这种方法一般是人类文化学的方法,倾向于采用定性来调查二语习得。但是我们不能将这种方法等同于人类文化学,因为从严格意义来说,很多用来研究的非实验性的定性研究方法并不能归类于“人类文化学”。尤其是,我们忽视这样的事实,关于语言学上普遍语法的研究,尽管是非实验性的,但还是运用了不属于人类文化学研究方法的特别的研究方法。

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就是我们的研究依赖的数据究竟是定量的还是定性的,分析究竟是解释性的还是基于统计的。需要注意的是,二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必然的区别。一般来讲,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往往都是同时运用两种方法。但不可否认二者之间存在的一些基本的区别。

参考文献:

[1]Mackey,A.and Gass,S.M.Second Language Research:Methodology and Design.New Jersey: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Inc.,2005.

[2]Nunan,D. Research Methods in Language Learning.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3]Griffin,G.Research Methods for English Studies. 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Ltd.,2005.

[4]Seliger,H.W.and Shohamy,E.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ethods.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

[5]Diane Larsen-Freeman and Michael,H. Long An Introduction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6]Yaremko,Harari Harriso and Lynn.Reference Handbook of Research and Statistical Methods.New York:Harper and Row,1982.

推荐访问:概述 习得 国内外 语言 方法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