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进开国大典的小“哨兵”

时间:2023-04-24 14:35:09 手机站 来源:网友投稿

58年前的10月1日。在新中国的开国大典上,威武雄壮的阅兵式无疑是令人瞩目的焦点。当地面陆军方队行进长安街时。天空中也传来飞机的轰鸣声,这是年轻的人民空军首次公开亮相。在由17架各式战鹰组成的受阅编队中,一架看似小巧单薄的飞机只留下模糊的身影,直到若干年后“飞”入航空博物馆,人们才得以近距离一睹其真容。它就是绰号“哨兵”的L-5轻型联络机。

轻骑应运生

虽然在莱特兄弟发明飞机后不久,美国就将这一新技术运用到了军事领域,但在后续发展上却大大滞后于欧洲各国。1917年4月美国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甚至没有可直接作战的军用飞机。还要依靠英法盟国提供的机型。战后,美国军方开始有计划地增强空中力量,其中一个不太起眼但又颇有远见的新项目就是轻型联络与观测机。

1938年9月,在俄亥俄州克里夫兰举行的全国飞行竞赛上,受邀前来的德国空军代表团展示了一架费舍尔公司的Fi 156“鹳”式轻型飞机。Fi156是德国航空部短距起落机型竞争中的获胜者,起飞滑跑距离只需65米,在20米内即可完成着陆。这让当时的美国陆军航空兵团(USAAC)高层眼前一亮,希望也能拥有自己的“鹳”式,于是向国内航空工业界发布招标书。共有1 2家飞机制造商提交了各自的设计方案,军方先从中选择三个厂家生产出原型机进行对比,最终是史汀生飞机公司的Model 74号机屏雀中选。该机于1940年7月15日首飞,采用带支撑的高上单翼和固定起落架布局。带有全翼展开缝襟翼,可在60米距离内完成起降。USAAC确定-其军用编号为0-49“警惕”。到1942年4月又根据用途变化改称L-1,各种改型共订购了320多架。

在使用过程中。军方对L-1的尺寸、重量及性能并不十分满意,仍在寻找更合适的后继者,先后采购了其它公司研制的L-2、L-3和L-4轻型飞机。其实史汀生公司并不是没有更好的设计,1939年他们向民用市场推出的Model 105“航行者”三座私人飞机就以良好的低速操控性和实用性大受欢迎,顾客包括霍华德·休斯这样的名流大亨和不少好莱坞明星。这自然也吸引到USAAC的注意。也买下6架“航行者”与其它同类产品进行对比测试,定名为YO-54(Y表示“评估状态”)。由于性能出众。军方又陆续增购了26架“航行者”。

战争的紧迫性让军方感到。理想的轻型联络和观测机不仅要具备“鹤”式的特点,也不能花费太多的经费和时间重新设计,机型结构必须简单可靠以利于快速生产和就地维护。“航行者”尽管表现不俗,但还得按作战要求进行改进。此时,史汀生已经与另一家航空企业伏尔提公司合并,不过这没有影响对“航行者”军用版的开发。新机型延续单发高上单翼的布局。除了改装军用机电设备,仍保留民用型的大量零部件,但机翼部分由原来的铝制结构改成强化过的木质翼肋加蒙布。可节省具有战略价值的金属材料。机身内部以焊接钢管为骨架。座舱为纵列双座形式,窗口的布置还增加了驾驶员和观测员的全方位视界,并拆掉前起落架的整流罩以适应粗糙的起降场地。动力方面选择功率为138千瓦的莱康明O-435-1型六缸空冷发动机,驱动双叶木质螺旋桨。所有这些改动都考虑到尽量不影响工厂现有生产线上的流程和设备,可以迅速转入量产。

这架工厂型号为Model 76的新机型于1941年6月28日首飞。对测试结果颇感满意的美国陆军航空军(USAAF)甚至跳过通常所需的评估阶段,直接与伏尔提一史汀生公司签下首批275架的生产合同,并赋予军用编号为O 62“哨兵”,到1942年4月调整编号时也相应地改名为L-5,并获得军方的追加订单,平均价格约为每架9500美元。除首批0-62外。L-5基本型累计生产了1538架,其中有300架后来配备有医疗器材以备前线急救之需。

小兵担大任

L-5的基本型被非正式地称作“观测型”,从L-5B到L-5G则被统称为“救护型”。各种型号的“哨兵”产量达到3590架,仅次于派珀公司的L-4“蚱蜢”,是二战期间使用最为广泛的第二号轻型军用飞机。它活跃在从北非到意大利、从英伦三岛到中欧平原、从东南亚密林到太平洋群岛的广大战场上。USAAF曾先后调拨306架L-5给美国海军及海军陆战队。其中大多数型号更名为OY-1,有18架L-5G更名为OY-2(Y为伏尔提一史汀生与联合飞机公司合并后的企业代号),主要在太平洋战区的海军陆战师中使用。另外。根据租借法案,美国也向英国提供了40架L-5和60架L-5B,英方分别定名为“哨兵”Mk.I和“哨兵”Mk.II,均配属于中国—缅甸—印度战区的作战部队。

在各种复杂恶劣的战场环境下。小不点“哨兵”凭借出色的性能担负起令人惊异的“多面手”的角色。就像后来的直升机那样。L-5不仅可以执行空中侦察、火炮校射、接送要人和急件等常规任务,还能架设通讯线路、牵引滑翔机、渗透敌后、撤运伤员,在紧要关头为被孤立的部队输送急需的弹药、食品和医药等补给。尤其是在难以修筑常规机场跑道的丛林、山陵和海岛地区。L一5深受同盟国官兵的喜爱和信赖,被亲切地称作“飞行吉普”或“丛林天使”。

除了机上乘员的自卫武器。L-5属于无武装的军用飞机,不过在必要时也可携带小型炸弹对敌方进行骚扰性的轰炸行动。1944年。一些地勤人员曾给L-5做过加装武器的可行性试验,在机翼两边的支架上各安装一根60毫米口径的火箭发射管,配以电点火装置,发射出的火箭可用来标示目标位置或攻击地面目标,不过这种临时改装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武之地。

二战结束后,状态完好的各型L-5除了有些移交给“友好国家”使用外。大多仍留在美国陆军、新独立的空军(USAF)和海军陆战队中服役。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哨兵”是最早被派往战场的美军飞机之一,曾赶在朝鲜人民军进攻汉城前搭载南方伪总统李承晚逃出险境。在朝鲜战场上。L-5通常用于执行前进空中控制任务,后来逐渐被北美LT-6G“德克萨斯人”和塞斯纳L-19“捕鸟犬”所取代。海军陆战队的OY-2还加装火箭进行过对地支援。经过十余年的战争考验,大部分“哨兵”从1957年起陆续退役,转入民防空中巡逻队从事训练和搜索救援工作,直到1970年代。少量保留军籍的L-5和L-5G在1962年9月按照美国国防部新修订的军用编号规则分别改名为U-19和U-19B。但没过几年也结束了它们的军旅生涯。

作为军方抛售的剩余物资,仍有使用价值的“哨兵”们在民间继续发挥着余热。“解甲归田”之初,它们多被用作短途运输、喷撒农药、观光旅游、空中摄影和测量等,后来又成为一些博物馆、航空组织和发烧友的收藏品。目前。全世界尚存300架左右的L-5整机,以美国保有的居多,其中只有不到一半还处于可以升空飞行的状态,有的仍保留着战时的涂装标志,在各种航展活动上时常会出现它们的身影。

“哨兵”在中国

中国取得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队接收了来华支援的美军部队留下的一批作战装备,其中的L-5“哨兵”就被用于通讯联络、地形勘查和飞行训练。在国共内战期间,国民党空军中的一些有识之士不满高层的黑暗统治,毅然倒戈投奔光明。如1946年4月20日,曾击落过5架日机、时任国民党军第9战区司令部飞行联络官的王延洲驾驶L-5从徐州飞往济南途中,因天气恶劣而迷航,迫降在河北清河县解放区。王延洲自愿留下参与人民空军的建设工作,并在开国大典上驾驶P-51战斗机接受检阅,后来在抗美援朝中还击落击伤F-86各一架。1949年1月12日,国民党笕桥空军军官学校的上尉高平也带着一架L-5从杭州飞过长江,成功起义。加上人民解放军在各地陆续缴获的战利品。到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时。共拥有8架L-5,其中5架状态良好。

1949年5月1日,东北解放军曾利用手中的L-5在沈阳庆祝“五一”的活动上撒放传单。8月15日,我军第一个承担作战任务的飞行中队在当时的北平南苑机场组成,配备有多种战斗机、运输机和教练机。除负责首都防空外,该中队还参加了开国大典的阅兵式。为增加受阅飞机的类型和数量,又专门调入一架L-5。10月1日下午4时,由中央军委航空局作战教育处长方槐亲自驾驶这架喷涂着鲜艳“八一”军徽的L-5,带领两架PT-19教练机组成品字形分队,跟在9架P-51、两架“蚊”式、3架C-46之后飞过天安门上空。顺利完成受阅任务,并进行了现场摄影和撒放宣传品的活动。

尽管来自大洋彼岸的“哨兵”为新中国效力的时间不长,到1953年即告退役,但作为人民空军创建时期的成员和见证者之一,L-5在共和国的史册上也写下了不可遗忘的一页。

责任编辑:伟 翼

推荐访问:哨兵 飞进 开国大典

版权声明 :以上文章中选用的图片文字均来源于网络或用户投稿 ,如果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 , 我们立即删除 。